對於高俊來說,這是完完全全的意外之喜。在幾個月前因為李至升的一番話,他稍微對安南地區提起來一點興趣,囑咐山東軍民元帥府應該注重對安南的工作。當時元好問是指定了一位副主任舟璧荇來負責此事,萬萬沒想到,此人僅僅通過廣州據點的幾封信就釣上來一條大魚。

    去年十月,越南平海公、水師權都督李龍祥偷偷入宮竊取了太廟當中的寶器,哭拜太祖之後率領三萬之眾揚帆東去,消失在了茫茫的越南東海之中,是李陳革鼎這一越南曆史大背景中一段不大不小的插曲。

    越南李朝現如今已經陷入了統治末期的腐敗混亂之中,大權旁落,陳氏家族操控內外。李龍祥作為李朝皇族自然對國家的命運十分擔憂,可是他雖然貴為皇叔地位尊崇,但是麵對陳氏咄咄逼人的力量和國內日漸衰敗的局勢也無力迴天。

    紂王無道,比幹諫死,微子降周,箕子遠遁。李龍祥沒有比幹那樣的覺悟,又不想率領異族之人討伐本國,因此隻能選擇遠遠投奔一個遙遠的國家。這個想法在他腦中孕育少說也有兩三年了,但時機一直不大成熟,但是最近一段時間,來自廣州的消息讓他精神一振,高俊主動招納終於打動了他,反複考慮後,他決定率軍北去,投奔海天之外的高俊。

    李龍祥的出走其實也是一次臨時決定,臨走前才給廣州方麵去了消息,大海顛簸,他也不知道廣州方麵傳遞消息會不會比他的船隊隊更快,甚至已經做好了上岸先餓一頓,或者因為誤會而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一路風吹雨打,補給不足,他們還一度停靠在夷洲獲取補給淡水。總算在正月初抵達東海,在三山島一帶遇到了山東的漁船。

    事實情況卻讓李龍祥驚喜萬分,山東方麵雖然隻是提前十二天得到消息,但憑借著青島港無以倫比的優越位置和巨大的港口流量,當地官員們居然僅僅在這點時間內就已經做好了接待數萬人的準備。漁民們說,他們出海前當地已經發出通告,讓他們注意海上是否有從安南來的船,一旦發現,可協助引導其進入青島港。

    李龍祥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一港口,他原本計劃前去的是登州港,但是既然有山東方麵的人引路,他也依照漁船指引進入青島,現場情況讓他大開眼界。

    接待他是青島縣縣令兼管勾青島港商榷事吳加亮,乃是山東軍民元帥府工政府主席吳廣亭的侄子,也曾進學,博取過秀才的功名。大概也正是因為出自親貴集團,他也敢於直接拍板,得到安南船隊即將到來的消息之後就立刻飛馬請示軍民元帥府,但是與此同時,在命令還沒有下來之前就搶先抓緊時間做好準備,這才使得三萬人的接待有驚無險,讓每一個下船的越南人都吃飽了飯,有地方睡覺。

    繁華而朝氣蓬勃的青島港管理良好,不同於東亞任何一個港口,城鎮建設的水準也遠超同時代的所有城市,這一切都讓李龍祥驚訝萬分,他去過南宋,即使以華夏之富裕文明,也未嚐有這樣的城市。

    盡管確定吳加亮日後的地位恐怕不如自己,但畢竟主客有別,李龍祥還是畢恭畢敬的獻上了禮物、名冊和給高俊的上表,陳述自己因國家有難,自遠來奔,聽聞高俊善待士庶,天下聞名,請求高俊不以自己卑鄙,收留這批交趾之地來的流亡軍馬,他們也願意參與作戰換取安息之地。

    皇叔還是很實誠的,他給的名冊比較忠實的還原了自己手下的力量,雖然說是率眾三萬,但這些人並非全部是士兵,其中隻有三千水兵和三千船工,剩下的主要是士兵家屬和願意追隨的百姓,李龍強自己的家眷親族也有近二百人,幾位同樣是越南的貴公子也與他一起前來投奔,還帶了一百二十多名步軍。

    這還不算,船隊裏還有兩千多名奴隸船工,都是抓來的戰俘,剛好可以在大海上充當苦力,越南水師搞的這一套倒是和數百年後的西方同行非常近似。

    既然是奴隸,李龍祥也懶得統計,信息比較模糊,根據地幹部摸底了一下,這其中大約有一半是來自於南方的占城人和高棉人;大約還有一百多名是西麵的哀牢人,這些人是傣族的近親,老撾的主體民族,又名牛吼蠻;剩下的小一千人則是與大理打仗時的戰俘,如果一定要歸類的話,大概是今天的彝族、瑤族和白族人。

    吳加亮好言安撫了李龍祥,解釋他的請求一定會得以實現,高大王最愛網絡天下豪傑。隻不過山東已經廢除奴隸製度,他手下那兩千多外族奴工十有八九也要被高俊笑納,成為與安南人平起平坐的士兵。

    已經離開了安南,這方麵自然也不會再計較,李龍祥滿口答應,又大大稱讚了一番根據的盛德。

    事實上,也正如吳加亮所說,高俊聽說三萬安南人來投奔之後確實十分高興。一方麵,這為日後經營安南做了準備,可以使他了解日南之地的現狀。第二,這也說明他高俊威信遠播四海,這群安南人不投大金不投大宋,偏偏來投奔自己。第三,那就是高俊手上一下子有了一支訓練有素的水軍,以後對高麗和日本的侵略都可以倚仗之。

    不光是數千越南水軍,這下子還增添了大理人、占城人、高棉乃至哀牢人,高俊這裏都可以開人種博物館,搞民族大聯歡了。

    這一表麵現象背後反映的是蒙古殘酷入侵對各民族造成的嚴重傷害,以及圍繞蒙古諸多民族反對暴政、期盼實現一統的殷切盼望。正是因為始終高舉反抗蒙古暴政,實現華夏統一的旗幟,高俊才能從無到有,逐步吸納這麽多的忠義之士。

    眼下除去當年高家軍發跡的山東、難民湧入的河北之外,潘正等人經營的陝西勇敢、孫庭等人招募的遼東各族壯士、吉裏迷、胡裏改、骨嵬、鄂倫春、燕雲地區的饑民、靠近邊境各遊牧部落、高俊在河南河東的新兵、秦世輔帶來的七千漢中兵、潘正在秦鞏戰役時俘獲消化的四川兵馬、南征所獲得的江南、江西、福建、廣南各地兵馬、以及紅軍起義而來的兩淮義勇、此番河東戰役後又消化改編了當年安貞帶往河東的六萬荊湖宋軍俘虜、高昌人、喀喇汗人、於闐人、黠戛斯人、吐蕃人、撒裏迴鶻人、黨項人、西南夷卒、大理人、占城人、高棉人、哀牢人、高麗和西夏的援軍、安南投奔來的水軍、日本平家武士……

    四海一心,高俊就是要統帥這堂堂之師,替天行道,懲不義於燕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