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們踏破淺灘上飄散的碎冰,正月已經過去,華北平原生機複蘇,河流也紛紛解凍。燕雲一帶也可謂水網密布,高俊眼前有拒馬河、淶水、潞河、盧溝,還有大名鼎鼎的易水,所以燕雲的蒙古人不少都認為高俊不會在河流解凍的季節繼續作戰——他剛剛在河東取得一場大勝,但自身的消耗也很大,一定會休整一番。如此一來,他的進攻計劃就必須推遲到夏季,而眾所周知夏季並不適合用兵,很有可能還會推遲的更晚,裏外裏會為蒙古人爭取半年的準備時間。

    所以當高俊向北行動的時候,蒙古人的準備工作卻多少顯得漫不經心,就算是這些人當中最具憂患意識的也古,也認為高俊會休整一個月之後再繼續北進。

    全軍上下其實對高俊不停歇的繼續第三場戰役是有意見的,在會議中,他們迴溯了宋太宗的高粱河之戰:北宋軍隊五路殲滅北漢之後,沒有賞賜將士,沒有整頓軍馬,而是想要鼓起餘勇一路向北試圖奪迴燕雲,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落得個慘敗的局麵。一時精銳,覆滅燕山,宋太宗更是差點把自己的位置都丟了。

    不是沒有人這麽擔心過,王澮就曾指出高俊現在無妻無子,何誌也在軍隊中缺乏威望,一旦高俊突進過猛,稍有不測,哪怕僅僅是失蹤個幾天半月,都有可能引發光軍內部的巨大動蕩。

    何誌也在真定,潘正在太原,兩個人萬一各立一中央,來個東西的混戰,那就非常有趣了。

    高俊也不是沒想過自己戰死的局麵,他與何誌也討論過,依照三人團的指揮次序,高俊一旦失能,必須由何誌也接任,潘正要是敢跳,那就是違反了三人團的組織秩序。高俊反複強調政工工作,此時務必要起作用,許國、沐白等西路軍的主要政工幹部,要拿出敢殺敢做的作風來,潘正敢說一句大不敬的話,就要一拍桌子把他吼迴去。

    但是王澮還是不放心,他向高俊指出潘正在軍中的威望很高,不少師帥都曾是他的老部下,甚至是兒時夥伴,這些人串聯起來未嚐不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自五代以來,各政權都是先有軍後有政,哪怕是號稱以文製武的北宋,也是以節度使身份開國,是一個節度使軍閥轉變而來的政權。光軍雖然很早就進行了軍政分離,並且通過軍隊後勤采購製度削弱了軍隊對地方事務的幹預影響,但是在眼下軍事鬥爭極為激烈的情況下,軍隊依舊是整個根據地存在的第一要素,誰掌握了軍隊誰就掌握了政權,就連高俊自己也沒有選擇在家種地點科技,而是親自領兵平a。

    這話就讓高俊有些躊躇了,他倒是很看重潘正,也想把軍隊全交給潘正來指揮,假如自己跟何誌也都有所不測,讓潘正接手光軍和根據地政權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如果此人憑借眼下在軍中的威望篡權奪位,那也是要認真麵對的事情,可是放眼軍中,確實就像王澮所說的,相當一部分軍官都是潘正的嫡係鐵杆兒時親友,就連永昌軍唱歌都唱自己是潘正的戰士。

    高俊也彷徨過,就在出發前一天賀萬歲來匯報情況的時候,他還有意無意的突然問了一句:“要是三人團出事怎麽辦?”

    事實證明,這個鹽販子比高俊想象的精細多了,一下子就明白了高俊的意思,賀萬歲當即一立正:“那我就立刻率軍勤王!”

    沒頭沒尾的這句話卻給了高俊以極大的鼓舞,是啊,風風雨雨十多年,眼看就到臨門一腳了,自己怎麽能夠如此多疑呢?拿宋太宗來比自己那可真是對自己的折辱了,驢車天子,怎比我英雄天王?

    高天王認真的分析一下戰場局勢,指出宋太宗這次北伐其實對遼朝的威脅很大,甚至勝過了雍熙北伐。耶律休哥負傷作戰,遼軍的形勢岌岌可危,如果不是前線指揮失誤,軍隊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宋太宗確實是有可能成不世之功的,究其原因還是宋軍的指揮體製問題更大,而盡快決戰的方略並不算大錯。

    現如今高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立刻發動北伐也是應有之意。

    而光軍的指揮體製和作戰素養也遠遠的超過了宋太宗北伐。趙光義本人缺乏軍事才能,諸將又不夠信服,在戰場上爭功討勝,而高俊對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光軍有絕對的控製能力,西路軍的潘正也非常擅長揣摩高俊的意圖並加以配合。光軍體係完整有序,職能分明,軍隊英勇善戰,訓練有素,從這點上來講也遠遠勝過宋軍。

    而且最關鍵的是,高俊還有遼東孫庭這一張底牌,就算高俊北伐出師不利,與也古形成了僵持狀態,隻要孫庭這六萬遼東精銳能夠入關,那一切問題也能夠迎刃而解。

    這也是高俊的優勢所在,河北方麵11萬、河東方麵7萬、遼東方麵6萬,外加上僧虔北麵的近4萬人,光是正規軍就集中了28萬之多,再加上隨同作戰的民兵和貼軍總兵力早已超過四十萬。

    結合從中都來的情報,高俊推算眼下在燕雲和遼西鎮守的敵軍兵馬不超過三十萬人,其中燕京15萬,大同方向8萬,遼西可能隻有5萬人左右,而燕京這15萬人當中也以漢軍為主,納入蒙古軍隊編製的各族兵力不超過5萬人,真正的蒙古人可能才兩萬多。

    四十萬打三十萬,優勢在我!

    當然,以上這三點也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高俊有拿下燕雲的決心,而這一決心也存在於所有的光軍將士心中,全軍上下在這個認識上無比統一——身後的完顏珣顯然不好糊弄,眼前的敵人有大批援軍即將到來,要麽在一兩個月內拿下燕山山脈,要麽就等死。高俊對這點認識無比清晰,因此他也隻有一個決心,這決心堅如磐石,至死不休。

    上下一致的堅定決心,比十萬兵馬的優勢、比三大係統的良好運行、比高俊個人積累的那點狗屁威信都重要。

    駱駝想進帳篷,還得先進去個鼻子,高俊要是想北伐,也得先打開一個缺口,這個缺口早就已經布置完畢——易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