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而各節度使的軍隊也不是一天就能組建完畢的,到今年冬天前各鎮先練成1000人,等明後年再建立另外2000人的部隊。

    即便是僅僅擴充6000人,軍隊就已經怨聲載道,高俊抽調了十分之一的軍官,讓營統製們苦不堪言,拿他們的話說,再這麽下去,就沒有一個真正可靠的部下可用了。

    因而下半年開始,根據地又開始了一輪新的提拔與培訓,高俊曾經設想過,收複六州之後又要擴軍,這也是老兄弟們最後一次提拔的機會。現如今高俊要兌現今年春季開始的一係列戰役中,太平軍將士們所立下的功勳了。

    在選人的問題上,高俊一向很看重王澮的意見,每個任命都要經過王長史的同意,而王澮也向高俊又推薦了幾個人。

    袁田實,滄州南皮縣人,這還是高俊當年轉戰運河的時候跟隨高俊過來的河北災民之一,之後一直留在根據地這邊,也立下過不少戰功,但是前年魯南戰役時因違抗命令調動,導致貽誤戰機,導致降了一級。

    盡管如此,王澮倒是看中了這個人能與士卒同甘共苦,而且有爭強好勝之心。

    歸玄島,滁州全椒縣人,名字好聽,本來是讀書人家子弟,但由於貪官迫害,不得不投入營伍,曾經在揚州強勇軍中擔任小吏。事實上,高俊早就應該注意到他,隻不過這位長相略微寒酸了一些,又黑又瘦,眼凹嘴凸,不大討喜歡,以至於幾次都沒有出頭。

    但是王澮卻對此人大加誇獎,事實上,他的政工工作確實搞得不錯,現在已經擔任了旗典史,而王澮認為此人還可以再進一步,足以擔當大任。

    整體而言,這次提拔還是按照先前的功勞來算,收複六州以及後續戰役中立下功勞的將士紛紛擢升,也就在一個月之內,太平軍軍官和軍士的人數增長了近三分之一,之後又是漫長的培訓。

    而此時,何誌也也沒有閑著,標準度量衡器已經打造完畢,並且開始試用。

    標準尺:以營造尺為基礎,大致約合32厘米,標準尺原器是用石頭打磨的,嚴格來講,在冰水混合物當中才是其標準長度,但是目前還不用區分得如此細致。根據這個原器,何誌也打造了數十把相應的木製標準尺,並且頒發給各州。

    標準尺采用十進製,十尺為一丈,一尺為十寸,一寸為十分,一分為十厘,一厘為十毫,一毫為十絲,一絲為十忽。

    標準斤:約合現在的654克,標準斤原器是用鉛製作的,呈圓台形,需要密封保存,何誌也也同樣製作了數十個,頒發給各州。

    同樣,斤也采用十進製,一斤為十兩,一兩為十錢,一錢為十分,一分為十厘,往後也以此類推。

    傳統上,宋代的營造尺確實是32厘米,也是各種尺製當中最接近於現在的一市尺的。但是宋代的一斤是640克左右,比起高何二人現在定的標準斤差了14克,即便是生產力不發達的宋代,也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

    之所以要設定這個變化,還是高俊等人希望能夠將長度單位和重量單位聯係起來,把一斤定為654克之後,一立方尺的純淨水剛好等於二十斤。

    除此之外,依據這兩個基本單位,何誌也同樣就可以對現有的其他單位進行重新定義,確定了麵積,容積等單位。

    農業常用的計量單位:

    石(計算糧食):同“擔”,六十斤;

    草袋(計算糧食):二十斤;

    束(計算秸稈):十五斤。

    日常容積:

    1鬥=200立方寸;

    1鬥=10升=100合=1000勺=10000抄;

    船運容積單位:

    1斛=10鬥;

    1料=10斛。

    藥品、茶葉等常用的重量單位:

    1餅=0.5斤;

    1銙=0.1餅。

    鹽業專用單位:

    1袋=300斤;

    1大套=25袋;

    1引=10大套。

    紡織業常用單位:

    1匹=180平方尺(4.5尺x40尺);

    1窄匹=60平方尺(2尺x30尺);

    1寬匹=300平方尺(8尺x37.5尺);

    1反=10匹=6寬匹=30窄匹。

    土地常用麵積單位:

    1畝=6000平方尺;

    1頃=10畝=100畦。

    房屋麵積單位:

    1坪=81立方尺;

    1甲=10坪。

    裏程單位:

    1裏=312.5丈;

    1次=6250丈(20公裏,是太平軍步兵營在普通道路上一日行軍的距離);

    1長次=10000丈(32公裏,是太平軍步兵營強行軍的一日行軍距離);

    1短次=5625丈(18公裏,是太平軍輜重部隊和騎兵長途行軍的一日行軍距離)。

    由於沒有合適的技術工具,此時還沒有公布新的時間方案,但是高俊和何誌燁其實已經在商量這件事情,一旦計時工具的技術成熟,將要發布新的時間方案,爭取精確到秒。

    新的方案不但製定了許多標準,而且高俊和何誌也已經有了打算,明年新鑄的貨幣全部要按新方案來確定規格。

    與此同時,司法院和流泉院已經派出人手,到各州縣去收繳舊的計量器具,並且發放新的。

    想要讓百姓們接受如此巨大的變化,必須讓根據地機關帶頭使用,不光是官吏們要用新單位,而且根據地機關所掌握的幾家大生產商,也要按照新單位生產和售賣商品。

    在20世紀,之所以新單位(事實上,一市尺和一市斤同樣也是新單位,是依附於公製單位的,與明清時傳統的單位還有細小差別)能夠快速的推行全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冒著黑煙的紡織廠戰勝了江南農村老婦人家裏的小紡車。

    度量衡單位是高俊和何誌也改變根據地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極少數采取強製措施,深入到每個人生活的舉動。幸運的是,由於改變的不多,倒也不至於一下子就造成巨大的麻煩。

    就算是有麻煩,此時也必須去做,眼下高俊僅僅占據山東一地,尚且可以輕裝上陣,以後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即便是如此,高俊也必須派遣大量人手深入各縣,司法院和流泉院自不必言,各縣機關也在為這件事情奔波來往,而在這個時候,根據地最低的一級派出單位:派出所起到了有效作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