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這麽說的話,教育確實是要縮減人數了?”
“不,不但不會縮減,還要擴招,小學中學要廣泛的辦起來,而且我們要改變學製,統一標準,讓全根據地的讀書人都加入到教育事業當中來。”高俊對元好問等人說:“現在咱們要做的是厚積薄發,今年肯定是出不去了,明年會發動一係列進攻,後年則要看情況,最遲到大後年,各麵肯定要發動全麵反攻。最好一次打到中都,控製整個燕山山脈。到那個時候咱們要增加多少地盤?新添多少兵馬?其中又需要多少人才呢?別看咱們現在僅僅有山東一地,但是卻要為收複全國而做準備。”
元好問心裏想的是,就算收複了河北,也應該是朝廷委派官吏,似乎高俊不應該越俎代庖,但是這話說不出來。
在所有的人當中,趙汝凡是最清楚高俊的弦外之音的,但是他才不會把話挑明,隻是在心裏暗戳戳的激動。
以太平軍現在的勢頭,誰說沒有爭雄於天下的能力,趙汝凡真覺得跟隨高俊來到山東是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決策。
“前一段時間,廣泉已經匯總了教師們的意見,因此我們應該重新編訂學製,在普通學校的方麵,應該支持社會大眾參與教育,讓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並立,我們主要是提供教師和學校的標準,並且嚴格進行檢查。”
“全根據地要推行兩年製義務教育,這一點,廣泉,沒說的,我們已經把根據地教育預算提高到了全部財政支出的4%,你必須辦到。這一級的教育機構叫做學塾。”
“至於學塾如何開辦,我看咱們就學老財和佃戶之間的製度,既有咱們全部出資庫擁教師的公立學塾,也可以接受別的方式,包括全私立,但是咱們的教育機構要經常檢查。所有的學塾都應該用符合標準的教材,建立符合標準的學舍,並且至少有一名擁有教師資質的人。咱們以後每年都要設立考試,讓人來考取教師資格,哦,對了,這種考試不必咱們親自管,由現有教師成立教師協會就可以。”
高俊說的很快,白廣泉勉勉強強才記下來,在過往的工作中,根據地的各項製度往往源於反複的討論,像今天這樣由高俊直接拿出一整套方案來,已經是許多年沒有出現的事了。
“學塾這一級單位必須要普及,至少要避免根據地的孩子,不能就近入學,咱們山東又沒有特別高險的居民點,這一項的難度其實不大,廣泉你可要用心。”
“在這兩年製義務教育以上,家有餘財,人有餘力的,可以考慮進學,再進一步叫做學館,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初中,在三年之內,要做到每州有一個,至少三成以上的縣也有,這一級的學校當然也可以私立,但是咱們的要求也更高,必須一切都符合標準,而且咱們要打造幾個公立的樣板學校,讓天下人瞧瞧正規的學館應該是什麽樣子的。”
高俊似乎有些興奮,還掏出一張看樣子是準備已久的草圖:“你看,這裏是教學堂,這裏是宿舍區,這一大間屋子是食堂,後麵是養豬的地方,這裏有操場,可以進行體育運動,這裏還有藝術堂,要配齊老師,每個學館大致應該招收100名以上的學生……”
“更高一級的就是學廳了,就是現如今的高級中學。魯州中學已經搬進了齊州,但是魯州也不能沒有這一級單位,咱們三年之內至少辦三個,齊州、魯州、青州各一個,甚至還有可能辦得更多,不過應該是在陝西和遼東。”
“更高級別的單位現在沒機會辦,三年之後才會開始考慮,這一級預定的名稱叫學宮。遙想當年,也是在咱們山東臨淄有稷下學宮,邀請天下名師來此講學,待遇非常豐厚。等到這一級,就不僅是教而育之的問題了,而是諸般名師在此研究,兼職教授最聰明的學生接班。”
在場的有些人想說什麽,但是卻被高俊打斷了:“我知道,你們又要提專業學校的事情了。”
在場的人都略微一笑,確實,各係統最近一段時間都希望成立本係統的專業學校。
各係統成立之後,都普遍麵臨著本部門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高俊又不是個好省心的人,提出的要求一項比一項困難,而在這個時候,原本由何誌也創辦的師範、內務、會計等學校源源不斷的穩定輸送可用之人,這啟發了各係統的負責人。
何誌也在原則上是同意興辦專業學校的,但是在具體的章程和規模上還略有遲疑,因此隻是要求各部門先拿出詳細方案來,從容探討。而高俊則有自己的打算,不等這些人開口,就先把他們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知道各部門都想要自己親自培養出來的人,用著放心,但是都這麽來,各係統各自為政,互相沒有流通,這樣絕對不行。有些單位確實需要專業人才,我也同意去興辦這一類專業學校,但是不會允許你們辦很大的規模,也不能讓你們從此就在自己係統內的學校解決新人手的問題——而且辦學校的錢從你們各自係統的財政預算裏麵出。”
這下可確實讓大家為難了。
“專業學校就設定為學館和學廳兩類,比起普通學校而言,級別略低,前麵要加上專業兩字。現在我允許興辦專業學校的部門是工政府、農政府、水利署、軍器署,除此之外,繡工學校調歸惠民署,會計學校調歸戶政府、內務學校裏麵,消防和公安調給兵政府和刑政府,遞信調給將作署,法學調給司法院。”
仿佛是宣布什麽重要決定一般,高俊踱步一圈,又繼續說道:“但是師範學校暫時不調給文教署,還是由軍民元帥府直接掌握。”
之後,高靜又絮絮叨叨的談了許多問題,包括軍校生和普通學校生之間如何轉換,學校的畢業考試和新學校的報名考試應該如何區分開,還有聯合招生統一出卷的問題。
學塾、學館還沒有聯合招生的必要,但是未來將興辦的三所學廳毫無疑問是應該統一出卷的,並且按照成績統一排隊,對於英烈子女、立有大功的人士、極度貧困地區、河北等敵占區流亡來的孩子以及在某些方麵表現出卓遠天賦的孩子可以酌情加分,具體標準由文教署出具。
“不,不但不會縮減,還要擴招,小學中學要廣泛的辦起來,而且我們要改變學製,統一標準,讓全根據地的讀書人都加入到教育事業當中來。”高俊對元好問等人說:“現在咱們要做的是厚積薄發,今年肯定是出不去了,明年會發動一係列進攻,後年則要看情況,最遲到大後年,各麵肯定要發動全麵反攻。最好一次打到中都,控製整個燕山山脈。到那個時候咱們要增加多少地盤?新添多少兵馬?其中又需要多少人才呢?別看咱們現在僅僅有山東一地,但是卻要為收複全國而做準備。”
元好問心裏想的是,就算收複了河北,也應該是朝廷委派官吏,似乎高俊不應該越俎代庖,但是這話說不出來。
在所有的人當中,趙汝凡是最清楚高俊的弦外之音的,但是他才不會把話挑明,隻是在心裏暗戳戳的激動。
以太平軍現在的勢頭,誰說沒有爭雄於天下的能力,趙汝凡真覺得跟隨高俊來到山東是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決策。
“前一段時間,廣泉已經匯總了教師們的意見,因此我們應該重新編訂學製,在普通學校的方麵,應該支持社會大眾參與教育,讓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並立,我們主要是提供教師和學校的標準,並且嚴格進行檢查。”
“全根據地要推行兩年製義務教育,這一點,廣泉,沒說的,我們已經把根據地教育預算提高到了全部財政支出的4%,你必須辦到。這一級的教育機構叫做學塾。”
“至於學塾如何開辦,我看咱們就學老財和佃戶之間的製度,既有咱們全部出資庫擁教師的公立學塾,也可以接受別的方式,包括全私立,但是咱們的教育機構要經常檢查。所有的學塾都應該用符合標準的教材,建立符合標準的學舍,並且至少有一名擁有教師資質的人。咱們以後每年都要設立考試,讓人來考取教師資格,哦,對了,這種考試不必咱們親自管,由現有教師成立教師協會就可以。”
高俊說的很快,白廣泉勉勉強強才記下來,在過往的工作中,根據地的各項製度往往源於反複的討論,像今天這樣由高俊直接拿出一整套方案來,已經是許多年沒有出現的事了。
“學塾這一級單位必須要普及,至少要避免根據地的孩子,不能就近入學,咱們山東又沒有特別高險的居民點,這一項的難度其實不大,廣泉你可要用心。”
“在這兩年製義務教育以上,家有餘財,人有餘力的,可以考慮進學,再進一步叫做學館,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初中,在三年之內,要做到每州有一個,至少三成以上的縣也有,這一級的學校當然也可以私立,但是咱們的要求也更高,必須一切都符合標準,而且咱們要打造幾個公立的樣板學校,讓天下人瞧瞧正規的學館應該是什麽樣子的。”
高俊似乎有些興奮,還掏出一張看樣子是準備已久的草圖:“你看,這裏是教學堂,這裏是宿舍區,這一大間屋子是食堂,後麵是養豬的地方,這裏有操場,可以進行體育運動,這裏還有藝術堂,要配齊老師,每個學館大致應該招收100名以上的學生……”
“更高一級的就是學廳了,就是現如今的高級中學。魯州中學已經搬進了齊州,但是魯州也不能沒有這一級單位,咱們三年之內至少辦三個,齊州、魯州、青州各一個,甚至還有可能辦得更多,不過應該是在陝西和遼東。”
“更高級別的單位現在沒機會辦,三年之後才會開始考慮,這一級預定的名稱叫學宮。遙想當年,也是在咱們山東臨淄有稷下學宮,邀請天下名師來此講學,待遇非常豐厚。等到這一級,就不僅是教而育之的問題了,而是諸般名師在此研究,兼職教授最聰明的學生接班。”
在場的有些人想說什麽,但是卻被高俊打斷了:“我知道,你們又要提專業學校的事情了。”
在場的人都略微一笑,確實,各係統最近一段時間都希望成立本係統的專業學校。
各係統成立之後,都普遍麵臨著本部門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高俊又不是個好省心的人,提出的要求一項比一項困難,而在這個時候,原本由何誌也創辦的師範、內務、會計等學校源源不斷的穩定輸送可用之人,這啟發了各係統的負責人。
何誌也在原則上是同意興辦專業學校的,但是在具體的章程和規模上還略有遲疑,因此隻是要求各部門先拿出詳細方案來,從容探討。而高俊則有自己的打算,不等這些人開口,就先把他們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知道各部門都想要自己親自培養出來的人,用著放心,但是都這麽來,各係統各自為政,互相沒有流通,這樣絕對不行。有些單位確實需要專業人才,我也同意去興辦這一類專業學校,但是不會允許你們辦很大的規模,也不能讓你們從此就在自己係統內的學校解決新人手的問題——而且辦學校的錢從你們各自係統的財政預算裏麵出。”
這下可確實讓大家為難了。
“專業學校就設定為學館和學廳兩類,比起普通學校而言,級別略低,前麵要加上專業兩字。現在我允許興辦專業學校的部門是工政府、農政府、水利署、軍器署,除此之外,繡工學校調歸惠民署,會計學校調歸戶政府、內務學校裏麵,消防和公安調給兵政府和刑政府,遞信調給將作署,法學調給司法院。”
仿佛是宣布什麽重要決定一般,高俊踱步一圈,又繼續說道:“但是師範學校暫時不調給文教署,還是由軍民元帥府直接掌握。”
之後,高靜又絮絮叨叨的談了許多問題,包括軍校生和普通學校生之間如何轉換,學校的畢業考試和新學校的報名考試應該如何區分開,還有聯合招生統一出卷的問題。
學塾、學館還沒有聯合招生的必要,但是未來將興辦的三所學廳毫無疑問是應該統一出卷的,並且按照成績統一排隊,對於英烈子女、立有大功的人士、極度貧困地區、河北等敵占區流亡來的孩子以及在某些方麵表現出卓遠天賦的孩子可以酌情加分,具體標準由文教署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