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想要升任官員,還是要通過辟舉考試。”

    看著高俊所寫的辟舉製度,幾個人的表情變化了,這不就是科舉的翻版嗎?

    秋闈選士是國家求賢之道,自隋唐開創科舉以來,一直是皇帝才有權力做的事情。國朝開國的時候,完顏宗翰,完顏宗望等人曾經開設過地方性的真定榜、白水榜,那是國朝初期製度草創、外重內輕的權變之策,現如今國家文治完善,根本不可能讓地方將臣自己搞科舉。

    但是另一方麵,科舉重如天大,但是卻首先重於名與禮,唐代藩鎮經常自行征辟僚屬,朝廷也給予追認,甚至於這些僚屬的職位在宋金時代還成為了正式的官職名稱,高俊對於這一年也是心知肚明。朝堂上那些人首先看的是是否符合禮製,隻要換個名字的話,也不會引起太大的議論。

    畢竟選取賢才也是地方政府的職責之一,怎麽能夠隨便說求賢若渴的高俊是僭越呢?

    按照高俊的規劃,現在的辟舉製度,也就是以後的科舉製度,其內涵是國家高級文官選拔考試。可能在最初幾年還允許白身參加,但是等到普及教育一兩年之後,就應該僅限於完成了學校教育以及已經成為低級官吏的人參與,一年中舉者不超過100人。

    中舉的人雖然還是會在低級崗位上幹些日子,但是關係較廣,升遷較快,經常放到重要崗位上接受考驗,以增加資曆。

    五品及以上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從這些人裏麵選出來的。

    而辟舉的科目,則以詞賦、經義兩科為主,都要考時務策以及政論,與此同時,在開考之前,還要考算學、科學、史學、通識四科,以確保常識的基本完善。

    除去這項國家級的重型考試之外,還要在各路進行地方性考試,中選的官員最高大概也就是五品上下,而情形差的話,可能會留在八品、九品。

    而從未參加這兩項考試的人,即使是在學校畢業分配到了政府,辛辛苦苦一輩子,能爬上個八品九品就算不錯了。

    甚至於也許天下重歸一統的二三十年之後,連畢業生包分配的政策也都不會有了,基本上所有的官員都要從考試中選拔。

    前兩項這麽解釋完,在場的人大約也都聽懂了其中隱藏的意思,元好問有些緊張的望向其他幾個人,趙汝凡在淡定當中又透露出一點興奮,而吳廣亭若有所思,白廣泉似乎還沒有完全領悟其中的關節,但也隱隱感覺不妙,皺起了眉頭。

    “裕之,可要認真聽。”高俊很粗魯的用手中的筆杆敲了敲桌子:“前兩者解釋完了,第三者叫門蔭入學。”

    從家天下的時代開始,恩蔭製度的雛形就已然出現,官員按照自己的品級,也可以讓一定數量的子弟入仕,這似乎是無需證明合理性的舉動。

    隋唐時期開創科舉,但是恩蔭製度卻絲毫未受影響,反而在一段時間內得到了強化,並且有了詳細的製度規定。官位每升高一個品級,就能多讓一名家族內的子弟當官,而且允許的親戚職位也越來越高,七品官員隻能讓自己的一個兒子成為從九品的官員,而一品大員可以蔭九人,遠至堂孫。

    宋代的時候,科舉製度大大發展,但全國七成以上的官員依舊由蔭補入仕。

    從高俊和何誌也兩個現代人的角度理解,恩蔭這種製度簡直算得上是合法腐敗。但是不得不承認,每一種製度都有其確立的曆史背景,恩蔭選出來的官員,也許能力尚不足夠,但是政治上更加可靠,從小耳濡目染,對於行政也更加嫻熟於心。

    政治世家倒也不是完全不合理,總統的兒子當總統也未必是徇私舞弊,反倒是父親從政,兒子經商則尤為可疑。

    畢竟,官員的子弟更懂政治,這說得通。但要是說他們精通銷售彩電,那可就是笑話了。

    而高俊這套製度的特點在於,不再直接推舉恩蔭入官,而是讓恩蔭具有參與考試的資格。

    以現在的教育製度,幾乎每升學一級都要淘汰一大半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高俊重新成立了縣學、州學,除去滿足條件的英烈、賢達子女和極少部分在幼年時表現出極高天賦的神童生之外,絕大部分人都是由官員推薦入學的,相比於普通學校的中學畢業生還要按照成績排隊來爭取考試資格,所有的州學生和縣學生都能參加科舉。

    高俊的這個蔭也不再由血緣關係固定,而是官員自行寫推薦信,喜歡舉薦誰都可以。

    “學”和“學校”產生了巨大的差別,前者是高峻的政治服務單位,是專門為了把江山交給他們親眼看著長大的小家夥們接手而成立的,要樹立絕對的政治正確,灌輸他們希望下一代舉起的旗幟。

    而學校則是麵向全社會的公眾單位,既是提供教育的場所,也是為精英人才加入政府而設立的選拔機製。

    而最後一項是建冊銓敘,就是由政府主導,建立全根據地的官員幹部名冊,按照功勞和資曆排隊升遷。

    根據高俊的要求,將有吏政府主導建立全根據地的官員名冊共分為三個,第一個是南院直接掌握的,現階段有超過150個名字,都是根據地內最重要單位的負責人。而第二個則由吏政府下屬辦公室掌握,大約六百個名字,算是次一級的中層級幹部,而剩下的人則編入第三個名冊之中,他們以曾經的小吏為主。

    尤其是不參加高等文官選拔考試的人,基本上都隻能在名冊中逐級排隊升遷,所有的在冊權貴(劃掉)在冊官員都享有政府提供的統一標準的俸祿,並且根據職務獲得津貼,以保證他們維持一個相對體麵的生活。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生活上的便利,作為受人尊敬的官員,除去能訂閱等有敏感消息的特殊坻報之外,還可以讓子女優先入學,在醫院裏也為他們預備了更好的病房,而且齊州有專供他們的特別商店。

    對於現階段已經成為官員,但是缺少相應教育,尤其是沒有專業知識的人,吏政府主導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保證這些人可以完成各自的職責。第一本冊子和第二本冊子上,所有官員的任命都要經過三人團的批準,而第三本冊子上的任命也應該讓吏政府簽字。

    這本冊子保存在吏政府檔案室裏,是根據地組織生活的核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