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戰以來,災民們一直處於朝不保夕的狀態,個個憂心忡忡,但最後他們絕大部分人都活了下來,收斂了罹難者的遺體,眼下大家最關心的是:我們還能不能迴到河北,恢複原來的生活?
關於這個問題,高俊同樣覺得應該慎重考慮,所以他首先請求何誌也幫忙,派人做一下民情調查。
絕大部分災民的想法是最單純的農民的想法:這次黑韃入侵,隻不過是一次偶然的、無法預見的災害,與洪水幹旱沒什麽區別,黑韃走了之後也未必會再迴來,多虧了高郎君在,他們得以幸免於難。之後也應該恢複原來的生活,迴到先人墳塋所在的土地上,繼續日複一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為高俊、何誌也修一個小小的牌位。
但是關於何時迴去,這些人也有不同的想法,一部分人急著就想馬上離開,而另外一部分人想稍微觀望一下,最好還能多吃幾天口糧。
第二種想法人數要少很多,根據樣本估計來看,在七十三萬災民當中隻占了八萬,他們隱隱約約感到黑韃入侵並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以後還可能多次發生,所以一方麵他們希望迴到河北,但同時又希望保持與高俊的聯係,甚至還有人想要高俊帶兵到河北去為他們當官做主,他們願意給高俊納糧。
第三種想法的人數約有七萬,這些人要麽是見識卓遠,要麽是與黑韃有血仇。他們更加清醒的意識到:敵人並不會善罷甘休,早晚有一天會再次入侵,他們希望留在壽張縣,為高俊做事,甚至成為高俊的軍兵,跟著高俊打黑韃。
第四種想法的人數約有四萬,這種想法就猥瑣多了:他希望高俊重新分配本地土地,讓他們留在壽張縣安家落戶,分給他們的土地最好不要比原來的少。
第四種想法還隻是天真了一些,第五種想法完全是癡人說夢,個別遊手好閑的農村閑漢們根本不打算離開壽張縣,如果高俊一直發救濟的話,他們就一直吃著。如果不發的話,他們就攛掇別的災民鬧事,這樣的二流子約有一萬多人。
民政幹部把這一情況反映給高俊和何誌也,而兩個人開始了應對計劃。
高俊的動作很快:對於堅決想要迴河北的人,給予一個月的口糧和部分種糧,發放憑引,並且告訴他們:日後高俊還會派人到河北,以低廉的價格向他們租賃農具和耕牛。第一批六萬人的隊伍在二月九日啟程北返。
對於這部分人的離開,高俊其實是有些肉疼的,這些人往往是最熱愛土地、也最勤快的農民,比起那些還想在壽張縣多混幾天口糧的人不知高到哪裏去了,但是高俊也沒辦法——壽張縣沒有足夠的土地安排這些人,還不如讓他們迴到河北,為以後北上河北做好群眾基礎。這些人領了糧食和種子,千恩萬謝的告別高俊,在軍兵的引導下向北湧去。
而對於其他災民來說,一開始他們嘲笑這幫人是傻帽——為什麽不在壽張縣多吃一段時間呢——但是隨即他們意識到,如果迴去的太晚的話,可能自己的財產都要被別人占去了,等到夏收之前再迴家,就會看到自己的鄰居住自己的房子耕自己的地,睡自己的老婆打自己的娃!
受到這批人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要求返鄉。
二月十三日,第二批災民返鄉,人數九萬人。
二月十四日,高俊宣布將會擴軍,何誌也也宣布將招收更多工人和辦事員,借此來穩住那些想要留在壽張縣的人,很快,“新買的河北人”充斥了各個部門,在軍隊、民兵、治安隊和公廨辦事員當中人滿為患,更多的人則加入了伐木、挖溝和建造房屋的工作。
和原本的災民幫工形式不同,這些人屬於高俊和何誌也正式錄用的人員,擁有更高的薪資和糧餉,與本地人一體聽差納稅,等於將戶口落到了這裏。
二月十七日,第三批災民返鄉,人數八萬人。
李光就處於這一批返鄉的人當中——原本,她的姐姐李素兒苦勸他不要離開,但是李光的態度非常堅決:除非砍掉自己一隻腳,否則與高俊絕對不會一條心,高橋鄉的老鄉們還等著他迴去呢。
但是讓李光意外的是,在李素兒都放棄了之後,何誌也反而要見他。
盡管隻見過一次麵,但李光對何誌也的印象倒還可以,此次見何誌也,還真有些忐忑不安。
“李光兄弟,你要迴河北了?”
“嗯。”李光不知道何誌也打的是什麽主意,隻能含糊答應了。
“河北已經被黑韃燒光了,沒有房子沒有糧食,你們打算怎麽過呢?”
“承您的情,給我們發了種子,還說要給我們租賃農具,我們將就將就著就能對付一年,以後有了富餘再還給您。”
何誌也微微笑了:“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想說,現在情況這麽艱難,靠單打獨鬥可不行啊。”
“?”李光這就摸不著頭腦了。
“你們高橋鄉的農戶們很團結,鬥倒了朱富、朱傳忠父子,如果你們能夠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在搞種地的時候也這麽團結,就能發揮更大的力量。”
“種,種地怎麽團結?”李光大奇。
“我這裏有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東西,你過來看一看。”何誌也說著攤開了麵前的書本。
等到出發的時候,高橋鄉的老鄉們意外的發覺,李光整個人都是懵懵懂懂的,似乎正在迴憶些什麽東西。
“這主意可以辦啊!”直到晚上,李光才驚叫一聲,隨後又鬥誌昂揚起來了。“剛迴到家鄉,就要甩開膀子大幹一場——馬上就要迴家了,又能看到家鄉的蘆葦蕩了,我姐姐最喜歡蘆花……”
二月十九日,第四批災民返鄉,人數十七萬人!
也就在這一天,高俊宣布:四月一日起,沒有得到工作的人將停發口糧。
那些抱有第五種想法的盲流子們終於坐不住了,開始招唿各地的災民聚眾鬧事,但是剩下的人都急著想返迴家鄉,誰有功夫和他們扯皮?極少數的聚眾喧嘩行為,很快就被民兵用木棍解決了。
這一動作催化了返鄉浪潮,二月二十一日,第五批災民返鄉,人數十一萬。
二月二十四日,第六批災民返鄉,人數十萬人。
二月二十五日,高俊下發最後通牒:三月一日起,留下的災民將被強製介紹工作。這一命令又催走了四萬人,除去七萬滿心希望融入壽張縣的人之外,還有一萬多農村流氓們留在這裏,他們抱著混吃等死的念頭,準備等到口糧用完之後再考慮下一步的事情。
當這種陰險毒辣的命令發布出來的時候,反對的聲音微乎其微,這一萬人並不知道自己將被介紹什麽工作。
關於這個問題,高俊同樣覺得應該慎重考慮,所以他首先請求何誌也幫忙,派人做一下民情調查。
絕大部分災民的想法是最單純的農民的想法:這次黑韃入侵,隻不過是一次偶然的、無法預見的災害,與洪水幹旱沒什麽區別,黑韃走了之後也未必會再迴來,多虧了高郎君在,他們得以幸免於難。之後也應該恢複原來的生活,迴到先人墳塋所在的土地上,繼續日複一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為高俊、何誌也修一個小小的牌位。
但是關於何時迴去,這些人也有不同的想法,一部分人急著就想馬上離開,而另外一部分人想稍微觀望一下,最好還能多吃幾天口糧。
第二種想法人數要少很多,根據樣本估計來看,在七十三萬災民當中隻占了八萬,他們隱隱約約感到黑韃入侵並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以後還可能多次發生,所以一方麵他們希望迴到河北,但同時又希望保持與高俊的聯係,甚至還有人想要高俊帶兵到河北去為他們當官做主,他們願意給高俊納糧。
第三種想法的人數約有七萬,這些人要麽是見識卓遠,要麽是與黑韃有血仇。他們更加清醒的意識到:敵人並不會善罷甘休,早晚有一天會再次入侵,他們希望留在壽張縣,為高俊做事,甚至成為高俊的軍兵,跟著高俊打黑韃。
第四種想法的人數約有四萬,這種想法就猥瑣多了:他希望高俊重新分配本地土地,讓他們留在壽張縣安家落戶,分給他們的土地最好不要比原來的少。
第四種想法還隻是天真了一些,第五種想法完全是癡人說夢,個別遊手好閑的農村閑漢們根本不打算離開壽張縣,如果高俊一直發救濟的話,他們就一直吃著。如果不發的話,他們就攛掇別的災民鬧事,這樣的二流子約有一萬多人。
民政幹部把這一情況反映給高俊和何誌也,而兩個人開始了應對計劃。
高俊的動作很快:對於堅決想要迴河北的人,給予一個月的口糧和部分種糧,發放憑引,並且告訴他們:日後高俊還會派人到河北,以低廉的價格向他們租賃農具和耕牛。第一批六萬人的隊伍在二月九日啟程北返。
對於這部分人的離開,高俊其實是有些肉疼的,這些人往往是最熱愛土地、也最勤快的農民,比起那些還想在壽張縣多混幾天口糧的人不知高到哪裏去了,但是高俊也沒辦法——壽張縣沒有足夠的土地安排這些人,還不如讓他們迴到河北,為以後北上河北做好群眾基礎。這些人領了糧食和種子,千恩萬謝的告別高俊,在軍兵的引導下向北湧去。
而對於其他災民來說,一開始他們嘲笑這幫人是傻帽——為什麽不在壽張縣多吃一段時間呢——但是隨即他們意識到,如果迴去的太晚的話,可能自己的財產都要被別人占去了,等到夏收之前再迴家,就會看到自己的鄰居住自己的房子耕自己的地,睡自己的老婆打自己的娃!
受到這批人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要求返鄉。
二月十三日,第二批災民返鄉,人數九萬人。
二月十四日,高俊宣布將會擴軍,何誌也也宣布將招收更多工人和辦事員,借此來穩住那些想要留在壽張縣的人,很快,“新買的河北人”充斥了各個部門,在軍隊、民兵、治安隊和公廨辦事員當中人滿為患,更多的人則加入了伐木、挖溝和建造房屋的工作。
和原本的災民幫工形式不同,這些人屬於高俊和何誌也正式錄用的人員,擁有更高的薪資和糧餉,與本地人一體聽差納稅,等於將戶口落到了這裏。
二月十七日,第三批災民返鄉,人數八萬人。
李光就處於這一批返鄉的人當中——原本,她的姐姐李素兒苦勸他不要離開,但是李光的態度非常堅決:除非砍掉自己一隻腳,否則與高俊絕對不會一條心,高橋鄉的老鄉們還等著他迴去呢。
但是讓李光意外的是,在李素兒都放棄了之後,何誌也反而要見他。
盡管隻見過一次麵,但李光對何誌也的印象倒還可以,此次見何誌也,還真有些忐忑不安。
“李光兄弟,你要迴河北了?”
“嗯。”李光不知道何誌也打的是什麽主意,隻能含糊答應了。
“河北已經被黑韃燒光了,沒有房子沒有糧食,你們打算怎麽過呢?”
“承您的情,給我們發了種子,還說要給我們租賃農具,我們將就將就著就能對付一年,以後有了富餘再還給您。”
何誌也微微笑了:“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想說,現在情況這麽艱難,靠單打獨鬥可不行啊。”
“?”李光這就摸不著頭腦了。
“你們高橋鄉的農戶們很團結,鬥倒了朱富、朱傳忠父子,如果你們能夠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在搞種地的時候也這麽團結,就能發揮更大的力量。”
“種,種地怎麽團結?”李光大奇。
“我這裏有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東西,你過來看一看。”何誌也說著攤開了麵前的書本。
等到出發的時候,高橋鄉的老鄉們意外的發覺,李光整個人都是懵懵懂懂的,似乎正在迴憶些什麽東西。
“這主意可以辦啊!”直到晚上,李光才驚叫一聲,隨後又鬥誌昂揚起來了。“剛迴到家鄉,就要甩開膀子大幹一場——馬上就要迴家了,又能看到家鄉的蘆葦蕩了,我姐姐最喜歡蘆花……”
二月十九日,第四批災民返鄉,人數十七萬人!
也就在這一天,高俊宣布:四月一日起,沒有得到工作的人將停發口糧。
那些抱有第五種想法的盲流子們終於坐不住了,開始招唿各地的災民聚眾鬧事,但是剩下的人都急著想返迴家鄉,誰有功夫和他們扯皮?極少數的聚眾喧嘩行為,很快就被民兵用木棍解決了。
這一動作催化了返鄉浪潮,二月二十一日,第五批災民返鄉,人數十一萬。
二月二十四日,第六批災民返鄉,人數十萬人。
二月二十五日,高俊下發最後通牒:三月一日起,留下的災民將被強製介紹工作。這一命令又催走了四萬人,除去七萬滿心希望融入壽張縣的人之外,還有一萬多農村流氓們留在這裏,他們抱著混吃等死的念頭,準備等到口糧用完之後再考慮下一步的事情。
當這種陰險毒辣的命令發布出來的時候,反對的聲音微乎其微,這一萬人並不知道自己將被介紹什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