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漁場,均實行廠(場)長負責製。此外不再設立鄉官。


    (3)大同社會是一個沒有家庭的社會。其社會關係被簡化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生老病死諸事,均由社會“公養”、“公教”、“公恤之”。


    (4)大同社會是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們有極高的物質享受和


    很好的精神修養。人們在這個社會中憂慮絕無,過著無苦而極樂的生活。


    四)、經濟思想


    康有為的經濟思想,在他的整個思想體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將其


    歸納為“三論”——以商立國論、物質救國論、理財救國論。


    1.“以商立國論”


    康有為認為,當世界已進入資本主義列國並爭時代的時候,“商戰”已經成為


    國家之間競爭的主要武器。“商戰”的結果,直接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危亡。如果


    統治者仍然是困於傳統的以農立國的教條,那將是十分危險的。鴉片戰爭以來的中


    國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夫古之滅國以兵,人皆知之;今之滅國以商,人皆忽之。


    以兵滅人,國亡而民猶存;以商滅人,民亡而國隨之。中國之受斃,蓋在此也。”


    (《上清帝第四書》)因此,必須樹立以商立國的思想。


    如何“以商立國”?康有為提出應該“恢張利源,整頓商務”。(《條除商務


    折》)其具體措施有四:一曰開發礦藏,發展農業和機器製造業,發展交通運輸,


    為商業發展創造必要條件;二曰設立商務機構和商務官員,開商學、譯商書、出商


    報、立勸工場及農藝學堂;三曰製定商業法規、保護商人利益,整頓商業秩序;四


    曰給文憑,助遊歷以獎助之;行珍賽廠(即博覽會、展銷會等)以鼓勵之。


    2.“物質救國論”


    康有為在上清帝書中,曾經明確要求光緒下詔,“講求物質”,“定為工國”。


    康有為指出,“凡有進化,皆以物質”,物質就是一種力量,一種競爭中的實力。


    正是物質這種威力無比的力量,將人類帶入新世紀。近代社會的機器大生產,是近


    代文明的標誌。建立近代大生產,實現工業化,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不以人


    的意誌為轉移的。故康有為主張勵工藝,獎創新,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開官禁,鼓


    勵商民投資設廠,一切實業均可招商承辦,在“出費給牌”,投標註冊後“縱民為


    之”。


    3.“理財救國論”


    康有為感到,要拯救中國,除變政、發展經濟外,還尤其應該注意理財。“中


    國危敝,百政不舉,其本尤患於之財,然生財有道,在善理之。”康有為認為,理


    財之道的核心,就是善用銀行。“理財之道無他,善用銀行而已”。


    如何利用銀行理財?(1)“以國家銀行為理財之母,紙幣聽其發行,公債付其銷


    售,以操全國金融之高之多寡而調劑,一切統焉,國家之國庫托焉,收支者付銀行,


    其有不足,亦惟銀行是資”。(2)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可以組建中央國家銀行,國


    民銀行,組合銀行,勸業銀行,興業銀行和股票交易所。而中央國家銀行最為重要,


    實為銀行之母,是銀行的銀行,是國家操縱全國金融,發行貨幣的機關,是國庫的


    依託。


    康有為,是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改革的先行者、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和文學家,其一生活動波瀾壯闊,堪稱一代巨人;其思想著述博大精深,不愧民族


    瑰寶。盡管他曾在晚年落伍,但他在當初所點燃的變法火炬,至今仍能使人察其餘


    熱。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既極度輝煌而又充滿矛盾與坎坷的人物。梁啓超曾經這


    樣評價自己的先生:“若其理想之宏,光照千載,其熱誠之深,厚貫匕劄,其膽氣


    之雄,偉橫一世,則並時之人,未見其比也。……若夫他日有著二十世紀新中國史


    者,吾知其開卷第一頁,必稱述先生之精神事業,以為社會原動力之所自始。”


    (《南海康先生傳》)


    (李健 撰)


    主要參考書


    1.《戊戌變法》1—4冊 神州國光出版社 1953年


    2.《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三聯書店出版社 1957年


    3.《康有為思想研究》廣東高教出版社 1988年


    4.《革新派巨人康有為》林克光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0年


    5.《康有為大傳》馬洪林著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8年


    6.《康南海政史文選》 沈茂駿主編 中山大學出版社 1988年


    7.《康有為政論集》湯誌鈞編 中華書局1 981年


    8.《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六 梁啓超


    9.《大同書》康有為著 古籍出版社 1956年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迴目錄


    新唯識家 熊十力


    (1885—1968)


    一、由革命而學問 欲治世先治心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