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其營壘。諸如章太炎、劉師培、皮錫瑞、康有為之倫,無不受惠於他。其中又以


    皮、劉二人最為明顯,蒙文通說:“自廖平之說出,能尋其義以明今文者,唯皮鹿


    門,能尋其義言古文者,唯劉*叔。”皮錫瑞,字鹿門,著有《經學歷史》、《五


    經通論》,他嚴守今文家法,其《五經通論》中,著有《論〈周禮〉為古說,〈戴


    禮〉有古有今,當分別觀之,不可合併為一》、《論鄭君和同古今文,於〈周官〉


    古文〈王製〉今文,力求疏通,有得有失》、《論〈王製〉為今文大宗,即〈春秋〉


    素王之製》等專論,顯係承廖說而闡發之。劉師培,字申叔,家學四世治《左傳》,


    1912年入蜀為國學館長,“朝夕與廖氏討教,專心於《白虎通義》、《五經異義》


    之書”,深究今古文師說,後來著成《周官古注集疏》、《五經舊說考略》,自稱


    “二書之成,古學庶有根抵,不可以動搖也。”而這個使古學成立的根抵之根抵,


    卻是廖平以禮製分辨今古之說。可見廖平開創之功,拋引之力,固不可沒。


    廖平經學“二變”尊今抑古,具有社會和學術兩大效益。從社會效益看,在廖


    平《辟劉篇》、《知聖篇》影響下,出現了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製


    考》,其疑古精神導致人們對舊教條、舊觀念的衝決,其素王改製思想又導致了維


    新變法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的興起,促進了沉睡的東方巨人從古代中世紀的美夢中


    驚醒過來,以反思的姿態、自剖的精神,清醒地麵向現代世界!如果說康有為的


    “兩考”是近代中國維新變法的號角,那麽,廖平“二變”的尊今抑古思想,就是


    這對號角激昂的進行曲。從學術上看,“二變”的疑古精神又客觀上幫助人們從沉


    悶的古經崇拜、聖人崇拜的風氣下解放出來,引導人們進行獨立思考,從懷疑古文


    經,到懷疑其他經典,從懷疑儒家經典,到懷疑史部、子部經籍,舉凡從前人們信


    而不疑,引以為證的一切先秦古書,統統都在被懷疑、被清算之列。從深一層上看,


    從對文獻資料的懷疑,進而對中國的古代文明、古史係統進行重新清理。這就是20


    世紀二三十年代盛行一時的“古史辯”運動。其間容或有矯枉過正之處,但是,力


    圖使歷史研究建立在信史基礎上的嚐試,卻是難能可貴的,它因而成為中國近、當


    代科學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對這場影響深遠的辨偽運動,廖平實開其先河。


    廖平學經六變,但變中又有不變者,這就是尊孔尊經。為此,他特著《尊孔篇》,


    明確宣稱:“書著百種,而尊孔宗旨前後如一。”又說:“平畢生學說,專以尊孔


    經為主。”在各種時髦西方思潮充斥中國大地的本世紀初葉,還以“尊孔尊經”為


    學術主旨,未免顯得落後和迂腐。不過,廖平尊孔,並不是尊崇復古倒退的“孔”,


    而是托古改製的孔子;廖平所尊的經,並不是“天不變道亦不變”的經,而是為後


    世製誥、因時製宜、為時損益的經。這比之保守落後的唯經是崇、唯聖是尊的老學


    究,無疑高出幹百倍。他欲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改革的立足點,又是那些聲嘶力竭


    叫嚷在中國全盤西化,甚至引進耶穌天主的崇洋派,無論在學術創見方麵,還是在


    振奮民族自尊心方麵,都無可比擬。隻是,孔子畢竟是兩千五百年前的聖人,他不


    可能後知百世,預先為20世紀的中國人民製定出濟世良方。為了建立一個無所不有


    的博大的孔經哲學,廖平將舊有一切原本與孔學互不相幹的思想資料,以及他所接


    觸的點滴西方詞句統統納入孔學之中,形成所謂小大、天人之學,竭盡穿鑿附會之


    能事!這在方法上是反科學的,在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但其用心卻是可嘉的。隻惜


    他接受的畢竟是舊式的經學教育,思想深處的孔子倫理已深入骨髓,難以跳出孔學,


    站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大背景下來尋求其與現代社會新的契合點,千溪百壑,都欲


    納入孔學,結果除了將孔學弄得麵目全非、使自己變成經學怪人而外,既無補於近


    代社會的改革,也無補於孔學的尊大。同時又由於他受時代和地域的限製,接受西


    方新學說、新理論十分有限,既不能象現代文化史學者那樣,運用西方科學方法來


    研究傳統文化,也不能象現代新儒家那樣,利用西方理論來對孔學作新的闡釋,因


    此無論他動機有多好,努力有多勤奮,他不僅未建立起一個無所不包的為人信眼的


    孔經哲學體係,而連自己也難以自堅其說,一次又一次屢變其說,這一實際,正好


    說明傳統經學在中國已經失去了存在價值。廖平也就成了中國近代社會最後一位經


    學家而被載入了史冊。廖平的遭際也表明,儒學要在現代中國獲得新的生命,必須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