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通、杜剛伯等知名經學和史學家,皆出於他的門下。廖平一生勤於著述,成果


    斐然,有著作140餘種,先後編為《四益館叢書》、《六譯館叢書》。內容涉及經史、


    小學、醫藥等領域。真不愧為中國近代最大的一位經學大師,因而贏得人們普遍尊


    敬。他逝世後,追悼大會在成都舉行,自蔣介石、、戴季陶、孫科以下社會各界人


    士,紛紛敬致輓聯,表達對這位先師的傳人、後生之先師的哀思和崇敬之情。章太


    炎也為他撰墓誌銘,對他一生功業作了熱情的評價。


    四、光波四表 周流六虛


    廖平的經學思想前後歷經六變,他曾自曰:


    學經六變,各有年代,苟遇盤根錯節,一再沉思,廢寢忘餐,動以年數,豁然


    理解,如有鬼謀天誘,千溪百壑,得所歸宿,舊日腐朽,皆為神奇。


    廖平學術前後層變,惚恍不定,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綜觀其學,前三變


    談今古文問題,尚屬經學範圍;後三講變天人之學,已超出傳統經學的範圍,自雲


    “晚年實為哲學、非經學”,章太炎也說:“君之學凡六變,其後三變雜取梵書及


    醫經、刑法諸家,往往出儒術外。”(《廖平墓誌銘》)因此,我們這裏也暫不討


    論,隻就其前三變略為評說。


    對廖平學術,歷來評價不一。歷史學家重視他的“一變”,因為“一變”區分


    今古;今文經學喜愛他的“二變”,因為“二變”尊今抑古;古文經學家讚揚他的


    “三變”,因為“三變”張大古學。避開經今古文學的門戶之見,我們認為廖平的


    “一變”、“二變”最為可觀。


    廖平“一變”平分今古。經今古之爭起於西漢末,而盛行於東漢時期。當時,


    兩者之間存在的分歧,諸如經本的有無殘全,禮製的大小異數,師說的分歧異論等


    等,都清清楚楚,陣營分明。鄭玄遍注群經、雜采眾說,鄭注獨行而諸說盡廢,遂


    使今古混雜,家法莫辨。後人治經,都不辨今古。這對避免因門戶之見而引起的


    “黨同門、杜道真”的惡習固然有好處,但是也帶來了一係列的消極影響。比如對


    今古文經大小異製如何解釋?對今古文學經學如何評價?對兩漢學術史如何編寫?


    等等,都由於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混雜,界線不明而無從著手。更有甚者,因不知


    今古文之辨,甚至連後世贗品偽書也無從辨認,東晉梅頤的偽《古文尚書》選得以


    欺唐騙宋而無人覺悟。至使學界嘆為莫大的羞恥!清代幹嘉考據之學[注],重實證,


    講考據,但都停留在名物訓詁的許鄭之學基礎上;至常州學派,始講家法、別今古,


    但是由於不知今古分歧所在,或以文字論今古,或以流傳地域論今古,或以傳授範


    圍論今古,都此牽彼合,未得根本,不知要領。廖平在治《春秋穀梁傳》的時候,


    發現《穀梁》說製度與《王製》相同,再推之其他今文各經師說,亦莫不若合符節。


    相反,古文經學的製度則與《周禮》相合,而與《王製》絕相背馳。於是認為今古


    文學分歧的根本在禮製。再驗之許慎《五經異義》,其中所載今古之別二百餘條,


    也“專載禮製,不載文字”。於是,廖平專就禮製之別考察今古文學,認為,今學


    禮製在《王製》,古學禮製在《周禮》,著為《今古學考》,綱舉目張,“然後二


    家所以異同之故,燦若列眉”。今古文分歧糾葛,得以縷析區分,如利剪斷絲、犀


    角分水,各歸部居,不相雜廁。千載迷案,一朝釋然,其功固大矣、偉矣!因此論


    者將廖平區別經今古文學的《今古學考》,與清代顧炎武發現古音的《音學五書》、


    閻若璩駁證偽《古文尚書》的《古文尚書疏證》,同譽為清學的“三大發明”,實


    非過譽。無論學術崇尚如何,正直的學者都一致肯定這一點,俞樾稱《今古學考》


    為“不刊之書”;康有為因讀《今古學考》而引廖平為“知己”;劉師培稱讚廖平


    “長於《春秋》,善說禮製”,又說“井研廖平,通貫漢師義例,尋源竟委,徑渭


    分明;批駁鄭玄、杜林、範寧謬說,擊中要害,如泥牆崩塌。實乃深知經學家法義


    例之傑出人材,魏晉以來未之有也!”章太炎也說:“餘見並研廖平說經善分別今


    古文,實惠棟、戴震、淩曙、劉逢祿所不能上”,“廖平之學與餘絕相反,然其分


    別今古確然不易!”俞樾、劉師培、章太炎都是古文學家,學術主張與廖平“絕相


    反”,可是都一致給予很高的評價,其原因就在於他精熟漢師家法,善分今古之別,


    度越了前賢倫輩,因而諸賢皆樂於從善服義,翕然稱揚他。


    自從廖平區分今古學之後,近代經學方免於依違兩可的弊病。治今文者依廖平


    指明的博士師法,逐級以登高;治古文者,也依廖平所指斥的疵瑕完善其學術,鞏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