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之思,然後返崑山,將家產盡行變賣,從此掉首故鄉,一去不歸。是年炎武45


    歲。此後20多年間,炎武子然一身,遊蹤不定,足跡遍及山東、河北、山西、河南,


    “往來曲折二三萬裏,所覽書又得萬餘卷”(《亭林佚文輯補·書楊彝萬壽棋(為


    顧寧人征天下書籍啟)後》),結識了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到晚年,始定居陝西


    華陰,直至逝世。


    三、風塵懷撫劍 天地一征鞍


    離崑山後,炎武“絕江囗淮”,於順治十四年(1657)秋抵山東萊州(治今山


    東技縣)。翌年春至泰安,又至曲阜謁孔廟,並在章丘桑家莊購置日產,“墾田於


    章丘之長白山下”(《神道表》),年末,經菜州、濟南至北京。順治十六年(16


    59),炎武到了山海關,憑弔昔日舊戰場;然後又折迴關內,至昌平州(今北京市


    昌平縣)天壽山謁十三陵。瞻仰列祖列宗陵寢時,炎武悲從中來,“下痛萬赤子,


    上唿十四皇。哭帝帝不聞,籲天天無常”(《亭林詩集》三,《恭謁天壽山十三陵》);


    但炎武並未灰心,“天運未可億,天心不可量”,對恢復明室仍然滿懷希望。謁陵


    之後,炎武經居庸關返歸山東。這年五月,張煌言(字玄箸,浙江寧波人)、鄭成


    功(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率甫明軍大舉入長江,七月,舟師直抵南京觀音門外江


    麵,一時江淮震動。“江上傳夕烽,直徹燕南陲,皆言王師來,行人久奔馳”(


    《詩集》三,《江上》,下引同),炎武聞知這一喜訊,急忙南下。可惜“宋義但


    高會,不知兵用奇,頓甲守城下,覆亡固其宜”,當炎武行至揚州,南明軍已經失


    敗,炎武悵悵北返,於年底到達天津。


    康熙元年(1662),顧炎武在北京。當他聽說永曆帝在昆明被害的消息後,心


    知復明已無多大希望,於是“篤誌經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術研究上。這年,


    被革職的歸安(今浙江吳興)知縣吳之榮告發莊廷攏私修明史,其中“頗有忌諱語”;


    炎武好友吳炎、潘檉章受牽連入獄,第二年遇難。同案株連多達700餘家,死78人,


    其中還包括一些地方官員。炎武已於去冬離京赴山西,在汾州(今汾陽)接到吳潘


    二人的兇信,十分悲痛,於是在旅舍設奠,遙祭亡友,其祭詩雲:“一代文章亡左


    馬,千秋仁義在吳潘。”還寫了《書吳潘二子事》一文,表彰故友的學問節操,記


    述“明史案”的始末。顧炎武對明正德以來“二三先生招門徒,立名譽,以風顯於


    世”(《文集·與友人論門人書》)的風氣深為不滿,他自己也“不坐講堂,不收


    門徒”(《餘集·與潘次耕劄》),而這次卻破例以潘檉章幼弟潘來為門生,以表


    達對故人的懷念之情。此後,炎武取道蒲州(今山西永濟)入潼關,遍遊關中;次


    年至河南輝縣訪孫奇逢(字啟泰,河北容城人,學者稱夏峰先生),年底返山東。


    康熙五年(1666),炎武與友人李因篤(字天生,一字子德,山西洪洞人)等


    20餘人集資買迴,墾荒“於雁門之北,五台之東”,欲效法馬援(字文淵,陝西興


    平人,東漢名將,曾為伏波將軍、隴西太守)、田疇(字號泰,河北玉田人,東漢


    末墾田徐無山中,曾助曹操征烏桓)“從塞上立業”(《神道表》,下同),準備


    定居代北,說:“使吾澤中有牛羊千,則江南不足懷也。”後因不耐氣候嚴寒,經


    營創始之後,即令“門人輩司之”,自己又隻身出遊。


    康熙七年(1668),萊州黃培詩獄案涉及到顧炎武。炎武時在北京,聽說此事


    後立即赴山東對質;三月二日抵濟南,下濟南府獄。大約兩年前,萊州即墨人薑元


    衡告發其舊主黃培收藏刊印“逆詩”,本年正月,薑在審訊中稱:“逆詩”內有


    《忠節錄》一書,“係崑山顧寧人到黃家搜輯發刻”,實則炎武與薑素不相識;此


    案還株連“江南北之名士巨室”300餘人。炎武念及“事關公義,不宜避匿;又恐久


    而滋蔓,貼禍同人”(《蔣山傭殘稿·與人書》),故“不惜微軀,出而剖自此事”。


    這個案子可能跟炎武墾田章丘一事也有聯繫,上引《與人書》雲“釁起於章丘,禍


    成於即墨”;顧衍生所撰炎武《年譜》亦雲“是獄為謝長吉主唆”(謝世泰字長吉,


    章丘人,炎武與其曾有過經濟上的糾紛)。


    這次無妄之災持續半年以上,炎武在獄中十分艱難,“每日以數文燒餅度活”,


    幾乎不支。幸得友人李因篤等多方奔走,大力營救,並至濟南看望炎武,到十月這


    場冤獄方才暫告一段落,炎武始得取保出獄。次年夏,炎武又迴章丘,與謝長吉對


    簿公堂,“雖陷害之情未明,而霸占之律已正”(《佚文輯補·與顏修來手劄》),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