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受挫,但是,炎武並未因此而頹喪。他以填海的精衛自比:“萬事有不平,爾
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
心無絕時”(《詩集》一,《精衛》),滿腔忠憤,不能自已。
當崇禎末年,炎武嗣祖紹芾及兄長顧緗(字遐篆)先後去世,又逢吳中大旱,
“一時喪荒賦徭猖集”(歸莊《送顧寧人北遊序》),炎武無奈,曾將祖產田800畝
賤價典給崑山豪族葉方恆(字嵋初);其時,炎武的堂叔等人為爭奪遺產,又挑起
家難,他們還與本來就蓄意侵吞炎武家產的葉氏內外勾結,炎武在崑山千墩的故唐
和在常熟語濂徑的住所曾幾次被這夥人洗劫及縱火焚燒。到順治七年(1650),葉
方恆又企圖加害顧炎武,炎武為了避禍,隻得“稍稍去鬢毛,改容作商賈”(《詩
集》二,《流轉》),離開崑山出走。此後五年中,他都在吳、會之間奔波往來。
盡管遁跡商賈,炎武依然心存故國,時時關注著沿海一帶抗清鬥爭的進展情況,
希望能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他在《流轉》詩中寫道:“……晨上北固樓,慨然涕如
雨……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滸。功名會有時,杖策追光武。”當張名振(字候服,
南京人)於順治十年(1653)九月在長江口大破清兵,進屯崇明(今屬上海),明
年正月,又率“海艦數百”溯長江而上,直抵鎮江,並登金山遙祭孝陵(明太祖朱
元璋陵,在今南京中華門外)之際,炎武為之歡忭鼓舞,他興奮地寫道:“東風吹
江水,一夕向西流。金山忽動搖,塔鈴語不休。水軍十一萬,虎嘯臨皇州。巨艦作
大營,飛艫為前茅。黃旗亙長江,戰鼓出中洲……沉吟十年餘,不見旌旆浮,忽聞
王旅來,先聲動燕幽。闔閭用子胥,鄢郢不足收。祖生奮擊揖,肯效南冠囚。願言
告同袍,乘時莫淹留。”(《詩集》二,《金山》)
這一時期,顧炎武還同歸莊、陳忱(字遐心,浙江吳興人)、吳炎(字赤溟,
江蘇吳江人)、潘檉章(字力田,吳江人)、王錫闡(字寅旭,吳江人)等共結驚
隱詩社,表麵上以“故國遺民”“優遊文酒”(汪曰楨《南潯縝誌》),其實是以
詩社為掩護,秘密進行抗清活動。炎武在淮安結識定交的摯友王略(字起田,淮安
人)、萬壽祺(字年少,徐州人)也都是富有民族氣節的誌士。
順治十一年(1654)春,顧炎武遷居南京神烈山南麓。神烈山即鍾山,三國時
改名蔣山,明嘉靖中又一度改稱神烈山。三百年前,朱元璋攻克南京(當時名集慶),
以此為根據地,東征西討,10餘年後在南京即帝位,建立了大明帝國。炎武“遍遊
沿江一帶,以觀舊都畿輔之盛”(《神道表》),山川依然而人事全非,頗有不勝
今昔之感。
順治十二年(1655)春季,炎武迴到家鄉崑山。原來,顧氏有世仆名陸恩,因
見顧家日益沒落,炎武又久出不歸,於是背叛主人,投靠葉方恆,兩人且圖謀以
“通海”(即與閩浙沿海的南明集團有聯繫)的罪名控告炎武,打算置之死地。炎
武迴崑山,秘密處決陸恩,而葉方恆又與陸之婿勾結,私下將炎武綁架關押,並迫
脅炎武,令其自裁。一時“同人不平”,士林大嘩。所幸炎武知友路澤博(字蘇生)
與鬆江兵備使者有舊,代為說項,炎武一案才得以移交鬆江府審理,最後,以“殺
有罪奴”的罪名結案。
當事情危急之際,歸莊計無所出,隻好向錢謙益求援。謙益字受之,號牧齋,
常熟人,順治初曾任禮部右侍郎,是當時文壇領袖。錢氏聲言:“如果寧人是我門
生,我就方便替他說話了。”歸莊不願失去錢氏這一奧援,雖然明知炎武不會同意,
還是代炎武拜謙益為師。炎武知道後,急忙叫人去索迴歸莊代書的門生帖子,而謙
益不與;便自寫告白一紙,聲明自己從未列於錢氏門牆,托人在通衢大道上四處張
貼。謙益大為尷尬,解嘲道:“寧人忒性急了!”炎武耿介不阿的性格於此可見。
十三年(1656)春,炎武出獄。盡管歸莊等同邑知名之士極力排解,而葉方恆
到此時仍不甘心,竟派遣刺客跟蹤。仲夏,炎武返鍾山,行經南京太平門外時突遭
刺客襲擊,“傷首墜驢”,幸而遇救得免;嗣後,葉方恆還指使歹徒數十人洗劫炎
武之家,“盡其累世之傳以去”(歸莊《送顧寧人北遊序》)。這之前的幾年當中,
炎武曾數次準備南下,赴福建參加沿海地區風起雲湧的抗清復明事業,但由於各種
原因,最終都未能成行;至此,炎武決計北遊,以結納各地抗清誌士,考察北中國
山川形勢,徐圖復明大業。遠行避禍當然也是一個原因。
順治十四年(1657)元旦,炎武晉謁孝陵——7年之間,炎武共六謁孝陵,以寄
</br>
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
心無絕時”(《詩集》一,《精衛》),滿腔忠憤,不能自已。
當崇禎末年,炎武嗣祖紹芾及兄長顧緗(字遐篆)先後去世,又逢吳中大旱,
“一時喪荒賦徭猖集”(歸莊《送顧寧人北遊序》),炎武無奈,曾將祖產田800畝
賤價典給崑山豪族葉方恆(字嵋初);其時,炎武的堂叔等人為爭奪遺產,又挑起
家難,他們還與本來就蓄意侵吞炎武家產的葉氏內外勾結,炎武在崑山千墩的故唐
和在常熟語濂徑的住所曾幾次被這夥人洗劫及縱火焚燒。到順治七年(1650),葉
方恆又企圖加害顧炎武,炎武為了避禍,隻得“稍稍去鬢毛,改容作商賈”(《詩
集》二,《流轉》),離開崑山出走。此後五年中,他都在吳、會之間奔波往來。
盡管遁跡商賈,炎武依然心存故國,時時關注著沿海一帶抗清鬥爭的進展情況,
希望能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他在《流轉》詩中寫道:“……晨上北固樓,慨然涕如
雨……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滸。功名會有時,杖策追光武。”當張名振(字候服,
南京人)於順治十年(1653)九月在長江口大破清兵,進屯崇明(今屬上海),明
年正月,又率“海艦數百”溯長江而上,直抵鎮江,並登金山遙祭孝陵(明太祖朱
元璋陵,在今南京中華門外)之際,炎武為之歡忭鼓舞,他興奮地寫道:“東風吹
江水,一夕向西流。金山忽動搖,塔鈴語不休。水軍十一萬,虎嘯臨皇州。巨艦作
大營,飛艫為前茅。黃旗亙長江,戰鼓出中洲……沉吟十年餘,不見旌旆浮,忽聞
王旅來,先聲動燕幽。闔閭用子胥,鄢郢不足收。祖生奮擊揖,肯效南冠囚。願言
告同袍,乘時莫淹留。”(《詩集》二,《金山》)
這一時期,顧炎武還同歸莊、陳忱(字遐心,浙江吳興人)、吳炎(字赤溟,
江蘇吳江人)、潘檉章(字力田,吳江人)、王錫闡(字寅旭,吳江人)等共結驚
隱詩社,表麵上以“故國遺民”“優遊文酒”(汪曰楨《南潯縝誌》),其實是以
詩社為掩護,秘密進行抗清活動。炎武在淮安結識定交的摯友王略(字起田,淮安
人)、萬壽祺(字年少,徐州人)也都是富有民族氣節的誌士。
順治十一年(1654)春,顧炎武遷居南京神烈山南麓。神烈山即鍾山,三國時
改名蔣山,明嘉靖中又一度改稱神烈山。三百年前,朱元璋攻克南京(當時名集慶),
以此為根據地,東征西討,10餘年後在南京即帝位,建立了大明帝國。炎武“遍遊
沿江一帶,以觀舊都畿輔之盛”(《神道表》),山川依然而人事全非,頗有不勝
今昔之感。
順治十二年(1655)春季,炎武迴到家鄉崑山。原來,顧氏有世仆名陸恩,因
見顧家日益沒落,炎武又久出不歸,於是背叛主人,投靠葉方恆,兩人且圖謀以
“通海”(即與閩浙沿海的南明集團有聯繫)的罪名控告炎武,打算置之死地。炎
武迴崑山,秘密處決陸恩,而葉方恆又與陸之婿勾結,私下將炎武綁架關押,並迫
脅炎武,令其自裁。一時“同人不平”,士林大嘩。所幸炎武知友路澤博(字蘇生)
與鬆江兵備使者有舊,代為說項,炎武一案才得以移交鬆江府審理,最後,以“殺
有罪奴”的罪名結案。
當事情危急之際,歸莊計無所出,隻好向錢謙益求援。謙益字受之,號牧齋,
常熟人,順治初曾任禮部右侍郎,是當時文壇領袖。錢氏聲言:“如果寧人是我門
生,我就方便替他說話了。”歸莊不願失去錢氏這一奧援,雖然明知炎武不會同意,
還是代炎武拜謙益為師。炎武知道後,急忙叫人去索迴歸莊代書的門生帖子,而謙
益不與;便自寫告白一紙,聲明自己從未列於錢氏門牆,托人在通衢大道上四處張
貼。謙益大為尷尬,解嘲道:“寧人忒性急了!”炎武耿介不阿的性格於此可見。
十三年(1656)春,炎武出獄。盡管歸莊等同邑知名之士極力排解,而葉方恆
到此時仍不甘心,竟派遣刺客跟蹤。仲夏,炎武返鍾山,行經南京太平門外時突遭
刺客襲擊,“傷首墜驢”,幸而遇救得免;嗣後,葉方恆還指使歹徒數十人洗劫炎
武之家,“盡其累世之傳以去”(歸莊《送顧寧人北遊序》)。這之前的幾年當中,
炎武曾數次準備南下,赴福建參加沿海地區風起雲湧的抗清復明事業,但由於各種
原因,最終都未能成行;至此,炎武決計北遊,以結納各地抗清誌士,考察北中國
山川形勢,徐圖復明大業。遠行避禍當然也是一個原因。
順治十四年(1657)元旦,炎武晉謁孝陵——7年之間,炎武共六謁孝陵,以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