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不為空疏之學的治學精神,這與明中葉以來風靡士林的那種“合多學而識以


    求一貫之方,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之說”(《亭林文集·與友人


    論學書》)的惡劣習氣有著天壤之別。


    崇禎十四年(1641)二月,顧紹芾病死,享年79歲,身為承重孫的炎武為祖父


    服喪三年(三年之喪,實為二十七個月)。崇禎十六年(1643)夏,期滿釋服,炎


    武“循例入成均”,通過捐納的方式成為國子監生,這年炎武31歲。半年之後,明


    朝就滅亡了,炎武的人生歷程也隨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二、有人宗國淚 何地灑孤忠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農民軍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五月,清睿


    親王多爾袞入北京;十月,清定都北京,世祖福臨即帝位,改元順治,命豫親王多


    擇率大軍征服江南。明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字完之,河南開封人)、鳳陽總督馬


    士英(字瑤草,貴州貴陽人)等擁立福王由崧為帝,五月初,在南京建立了小朝廷,


    年號弘光。


    京師陷落的消息傳到江南,一時人心惶惶,為避戰亂,顧炎武率家人東躲西藏,


    到年底,遷往高舊居80餘裏的語濂經暫住。經崑山縣令楊永言(字岑立,雲南昆明


    人)舉薦,行朝詔用炎武為兵部司務。


    “須知六軍出,一掃定神州。”(《亭林詩集》一,《感事》)顧炎武把復仇


    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他滿腔熱忱,“思有所建白”(吳映奎《顧亭林先


    生年譜》),撰成《軍製論》、《形勢論》、《田功論》、《錢法論》,即著名的


    “乙西四論”,為行朝出謀畫策,針對南京政權軍政廢弛及明末種種弊端,從軍事


    戰略、兵了來源和財政整頓等方麵提出一係列建議。順治二年(1645)五月,顧炎


    武取道鎮江赴南京就職,尚未到達,南京即為清兵攻占,弘光帝被俘,南明軍崩潰,


    清軍鐵騎又指向蘇、杭。


    其時,江南各地抗清義軍紛起。顧炎武和摯友歸莊、吳其沆(字同初,上海嘉


    定人)投筆從戎,參加了僉都禦史王永柞為首的一支義軍。諸義軍合謀,擬先收復


    蘇州,再取杭州、南京及沿海,一時“戈矛連海外,文檄動江東”(《亭林詩集》


    一,《千裏》);惜乎殘破之餘,實不敵氣焰正熾的八旗精銳,義軍攻進蘇州城即


    遇伏而潰,鬆江、嘉定亦相繼陷落。顧炎武潛迴崑山,又與楊永言、歸莊等守城拒


    敵;不數日崑山失守,死難者多達4萬,吳其沆戰死,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斷,


    兩個弟弟被殺,炎武本人則因城破之前已往語濂徑而僥倖得免。9天後,常熟陷落,


    炎武嗣母王氏聞變,絕食殉國,臨終囑咐炎武,說:“汝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


    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則吾可以瞑於地下。”(《先妣王碩人行狀》)炎武悲憤欲


    絕,將母親的遺命謹記心田。


    這年閏六月,明宗室唐王幸鍵在福州稱帝,年號隆武。經大學士路振飛(字見


    白,號皓月,河北曲周人)推薦,隆武帝遙授炎武為兵部職方司主事;由於嗣母新


    喪,炎武二時難以赴任,隻能“夢在行朝執戟班”(《詩集》一,《延平使至》),


    但他仍然積極投身入抗清復明的鬥爭。


    當時,清鬆江提督與巡撫土國寶不和。前明兵科給事中陳子龍(字臥於,復社


    名士,鬆江人)、成安府推官顧鹹正(字端木,崑山人)、兵部主事楊延樞(字維


    鬥,江蘇吳縣人)等暗中策動吳勝兆舉義反正,鹹正為炎武同宗長輩,陳子龍等都


    與炎武往來密切,這件事炎武也是參預了的。順治四年(1647)夏,事情敗露,


    “幾事一不中,反覆天地黑”;(《詩集》一,《哭陳太僕》),勝兆被解往南京


    斬首,清廷大肆搜捕同案諸人。子龍往投炎武,炎武當時已離家出亡;於是子龍逃


    入顧鹹正之子天遴、天逵家躲藏,不久三人即被逮,炎武多方營救,未能奏效。其


    間,炎武還往尋成正,“扁舟來勸君:行矣不再計”(《詩集》一,《哭顧推官》)、


    催促他及時出走,而鹹正不聽。結果,陳子龍乘差官不注意時投水自盡,楊延樞及


    顧氏父子先後遇害,受此案株連而死者40餘人。


    在策動吳勝兆反正的同時,炎武還進行了其他一些活動。順治三年(1646),


    炎武本打算赴福建就職方司主事之任,大約將行之際,路振飛派人與他聯繫,要他


    聯絡“淮徐豪傑”。此後四五年中,炎武“東至海上,北至王家營(今屬江蘇淮陰),


    僕僕往來”(鄧之誠《清詩紀事》),奔走於各股抗清力量之間,“每從淮上歸,


    必詣洞庭(按即太湖)告振飛之子澤溥,或走海上,謀通消息”(同上),意圖糾


    合各地義軍伺機而動。


    雖然弘光及閩浙沿海的隆武等南明政權先後瓦解,炎武親身參與的抗清活動也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