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反對束書空談,主張“經世”、“應務”的務實學風,在他本人身體力


    行、言傳身教的倡導下,影響了清初浙東一代學子,弟子中人才輩出,浙東學術團


    之大盛。


    康熙十八年之後,宗羲已是年過70的老人了,基本上不再外出講學,但仍著述


    不輟,畢力投入名山事業。


    黃宗羲不光是博學多才,而且勤奮過人,“年逾80,尚囗囗不休”,真稱得上


    是沒身而後已!故一生著述弘富。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在清幹隆年間即已“散亡


    十九”(全祖望語),即使如此,今天我們所能了解到的仍蔚為大觀。據統計,黃


    宗羲的著作共有112種,1300多卷,字數在2000萬以上,這還不包括《明文海》這類


    編選性的東西(詳參吳光《黃宗羹與清代學術》),這裏隻能擇其要者略加介紹。


    康熙二年(1663),黃宗羲在10年前所作《留書》的基礎上,寫成了《明夷待


    訪錄》2卷(原名《待訪錄》),這是宗羲最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論著。《待訪錄》


    超越了《留書》中“夷夏之辨”的樊籬,探討政治學說中最具根本性的問題,是一


    篇批判君主專製製度的戰鬥檄文,它奠定了黃宗羲作為一個民主啟蒙思想家的歷史


    地位。


    康熙七年至十四年(1668—1675),黃宗羲編選成《明文案》217卷。這8年間,


    他四處訪求書籍,潛心搜集整理有明近300年中文人著作,夜以繼日,勤奮工作,終


    於編定了這部保存有明一代文章精華、反映其時代精神的文集。書成之日,宗羲曾


    自豪地說:“有某茲選,彼千家之文集龐然無物,即盡投之水火不為過矣。”但他


    並未因此而滿足,仍然不辭勞苦,以高齡之身繼續奔波跋涉,遊蹤遍及浙江南北,


    搜羅明人文集,到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將《明文案》擴編為《明文海》,計


    四482卷。84歲的梨洲老人對兒子說,《文苑英華》為百卷,而明代作者數量超過唐


    代,所以,一非此不足以存一代之書;顧讀本不須如許”(《年譜》),於是又從


    中精選若幹篇,編成《明文授》62卷,以供家人誦讀。


    後人評價此書,說《明文海》“搜羅極富,所閱明人文集幾至二千餘家”,


    “可謂一代文章之淵藪。考明人著作者,必當以是編為極備矣”(紀購《四庫全書


    總目提要》)。


    此外,宗羲還編有《宋元文案》、《元文鈔》等,後來大多亡佚。


    康熙十五年(1676)以後,黃宗羲撰成《明儒學案》。這部62卷、近百萬字的


    巨著,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斷代學術思想史。全書共收學者200餘人,上起崇仁(吳


    與弼,字子溥,號康齋,江西崇仁人,學宗程、朱,倡“靜時涵養、動時省察”。


    1391—1469),下迄蕺山,“言行並載,支派各分”,而以姚江王陽明為一代理學


    宗師,共立“崇仁”、“白沙”、“姚江”、“泰州”、“東林”、“蕺山”等17


    學案;每案之前先用一節文字介紹案主學術宗旨,然後是案主傳略以述其平生學行,


    最後則是輯自案主文集、語錄的學術資料,擇精語詳,體例嚴謹,自成一家。


    《明儒學案》一麵世,立即為學者推崇備至。當時理學家湯斌(字孔伯,號潛


    庵,河南睢縣人,有《洛學篇》,1627一1687)評價說:“先生著述弘富,一代理


    學之傳,如大禹導山導水,脈絡分明,事功文章,經緯燦然,真儒林之巨海、吾黨


    之鬥構也。”(《南雷文定》附《交遊尺牘》)以黃門私淑自況的全祖望(字紹衣,


    號謝山,浙江寧波人,1705—1755)也稱《明儒學案》為“三百年儒林之藪”(


    《神道碑》),近代梁啓超更譽為“中國之有學術史,自此始也”(《清代學術概


    論》)。


    黃宗羲還著手編撰《宋元學案》,以整理明代之前學術思想發展的歷史。遺憾


    的是,宗羲辭世時僅成17卷,後來,由宗羲子百家(字主一)及全祖望等續成100卷。


    除了這些著作以外,宗羲還撰有《弘光實錄鈔》、《明史案》、《行朝錄》、


    《歷代甲子考》、《易學象數論》、《孟子師說》。《太極圖講義》、《授時曆法


    假如》、《西洋曆法假如》、《迴迴曆法假如》、《春秋日食歷》、《大統歷推法》、


    《測圓要義》、《割圓八線解》、《勾股圖說》、《開方命算》、《四明山誌》、


    《匡廬遊錄》、《今水經》,《律呂新義》,等等,涉及史學、經學、歷算、地理、


    音樂等門類;至於自著詩文集,則有《南雷詩歷》、《南雷文案》、《南雷文定》、


    《南雷雜著》……限於篇幅,不能一一臚列。


    這30、多年中,黃宗羲還多次拒絕朝廷的徵召,始終保持了遺民的氣節。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議修明史,於是開博學鴻詞科以網羅天下名儒。經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