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場試畢,宗羲依舊名落孫山,將束裝南返。已在上年重新入閣的大學士周延


    儒意欲推薦宗羲為中書舍人。然而,一個從七品的內閣小書記對大局何有裨益?況


    且夫子早就說過“邦無道,穀,恥也”這樣的話,保持自己的超然地位、置身於朝


    廷之外,倒可以更自由地發表意見以盡忠忱,此外,舉主是周延儒,這大約也是宗


    羲所不能接受的;於是,宗羲力辭不就。


    冬月初十,宗羲迴到餘姚家中。


    第三年便是甲申(1644)。三月十七,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十九日城破,隨


    著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自縊煤山,傳國276年、歷16帝的明朝就此畫上句號;四月甘


    九,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山海關一片石大敗李自成;五月初二,清睿親王多爾袞


    入北京。


    自此以後,整個形勢急轉直下。激昂然而安寧的生活氛圍不復存在,代之而起


    的,是刀光劍氣、血雨腥風。


    三、落戈奔走 誌圖恢復


    京師失陷的消息傳來,黃宗羲立即隨劉宗周赴杭州,在海會寺與章正宸(字羽


    侯)、朱大典(字未孩)、熊汝霖(字雨殷)等日夜籌畫“召募義旅”。五月初四,


    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字完之,號道鄰,河南祥符人,1601—1645)與鳳陽總督馬


    士英(字瑤草,貴州貴陽人,阮大鋮死黨,約1591—1646)領銜,擁立逃難至南京


    的福王朱由崧(崇禎從兄,1607—1646,史稱弘光帝)為監國;五月十五,由崧即


    帝位,召劉宗周為左都禦史,章正宸等亦恢復原官,宗羲便隨老師來到南京。


    這時,阮大鋮已復起,為兵部右侍郎。當初阮避居南京,即與削職流寓金陵的


    馬士英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崇禎十四年(1641)周延儒內召將入閣,途經揚州,


    阮大鋮以重金行賄,求周幫忙,周延儒說:“吾此行謬為東林所推,子名在逆案,


    可乎?”阮沉吟良久,說:“瑤草何如?”馬士英乃得為鳳陽總督、不久又升兵部


    左侍郎。所以,馬士英一朝掌權,便拉阮大鋮上台;而阮大鋮一上台,便對復社人


    士進行報復。他故技重施,將列名於《目都防亂公揭》之140位復社成員的姓名編成


    “蝗蝻錄”,誣衊東林、復社人士為蝗蟲,意欲一網打盡。結果陳貞慧被捕、周鑣


    入獄後被害死,署名揭首的顧果和黃宗羲則因掌管刑部的鄒虎臣與顧家有姻親關係


    而僥倖逃脫。劉宗周因為是宗羲的老師,也被閹黨糾彈;此前宗周曾幾次諫勸弘光


    帝,說“不去阮大鋮,江左不得安寧”,但弘光帝置若罔聞。於是,劉宗周亦辭官


    歸裏。


    清順治二年(1645),史可法在揚州殉國,清兵渡江,相繼攻下南京、蘇州及


    杭州;馬士英、阮大鋮臨陣脫逃,錢謙益投降,弘光帝則做了俘虜。劉宗周在紹興


    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決意自盡明誌。黃宗羲得知宗周絕食,立即徒步200餘裏,趕


    去見老師最後一麵。當時宗周水米不進已有20來天,看到宗羲時已經說不出話了,


    隻能微微點頭;宗羲強忍眼淚,與老師訣別。


    這一時期,江南烽煙遍地,各處士民紛紛揭竿而起,組成抗清義軍。閏六月,


    舉人張煌言(字玄箸,號蒼水,浙江鄞縣人,1620一1664)在台州(今浙江臨海)


    擁立魯王朱以海(朱元璋第十子朱檀之後,1609—1662)為監國,前支科給事中熊


    汝霖和前九江道企事孫嘉績(字碩膚)也在餘姚舉起義旗;宗羲馬上積極響應,與


    宗炎、宗會“糾合黃竹浦子弟數百人”駐軍江上,被人們稱為“世忠營”……在這


    幾支勢力的擁戴下,監國移駐紹興。不久,馬士英、阮大鋮等率其殘部,也來依附


    監國。


    第二年二月,監國授予黃宗羲兵部職方司主事之職,宗羲推辭再三,請求仿照


    “李泌客從”[注]的前例,以平民身分為國家效力;然而監國不同意,還給宗羲加


    上一個監察禦史的職銜。麵對採取包圍戰略的清軍,宗羲曾多次建議應主動出擊,


    他寫信給將領王之仁,希望之仁“沉舟決戰,由赭山(在浙江蕭山縣,為江海門戶)


    直趨浙西”,才有可能取得戰場上的主動權;或者以小股兵力進逼崇明縣(今屬上


    海市),亦足以打亂敵人部署,減輕紹興一線所承受的壓力。王之仁深以為然,於


    是上流魯王說:“……臣為今日計,惟有前死一尺,願以所隸沉船一戰”(《明季


    南略·王之仁請戰》),可惜魯王拒而不納。


    前景是極為黯淡的——稍早於魯王以海監國紹興,皇室的另一成員唐王聿鍵


    (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鬆之後,是以海的叔輩,1602—1646)在福州被總兵鄭芝龍


    (字飛皇,福建南安人,鄭成功之父,1604—1661)等人擁立為帝,年號隆武。大


    敵當前,危若累卵,即使齊心協力,至多也不過苟延殘喘於一時,而朱家這些不肖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