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拜師入門,久之樂而忘歸。其鄉年輕學子和詩社好友們都再三勸他返迴家園,並


    十分關切地說:“翁老矣,何乃自苦若此!”董氵雲深有感慨地答道:“吾方幸逃


    於苦海,憫若之自苦也,顧以吾為苦耶!吾方揚囗於渤氵解,而振羽於雲霄之上,


    安能復投網裏而入樊籠乎?去矣,吾將從吾之所好。”此後,他便自號曰“從吾道


    人”,一直服膺王守仁,潛心研究陽明心學。


    當年八月中秋之夜,皓月當空,照得大地如同白晝。王守仁宴集諸生於天泉橋


    碧霞池上,門人在侍者有一百餘人。酒至半酣,眾門人歌詩助興,有的彈琴,有的


    吹簫,有的擊鼓,有的泛舟,有的投壺聚算,有的叩舷高唱,遠近相和,此伏彼起。


    看到諸弟子忘情任性,心曠神信,王守仁不由得興奮異常,他深深感到“聚天下英


    才而教之”的莫大快樂。於是,他即興賦詩兩首,其二雲:


    處處中秋此月明,不知何處亦群英?


    須憐絕學經千載,莫負男兒過一生。


    影響尚疑朱仲晦,支離羞作鄭康成。


    鏗然舍瑟春風裏,點也雖狂得我情。


    (《月夜二首(與諸生歌於天泉橋)》)


    王守仁在此詩中儼然自詡為當年聲稱“吾與點也”(《論語·先進》)的孔子,


    而公開貶斥宋代理學家朱熹和漢代經學家鄭玄,表明自己的“心學”與程朱理學勢


    不兩立,也與漢代經學格格不入,這充分顯示了王守仁大力倡導“心學”的鮮明立


    場和大無畏精神。


    嘉靖四年(1525),王守仁在《答顧東橋書》中較為全麵地闡述了“良知”和


    “致良知”說,對朱熹:“格物致知”、“知先行後”等思想進行了理論批判。


    “良知”論是“知行合一”的本體思想的展開和理論化,“致良知”就是通過發展


    “良知”而使人的道德潛能現實化,從人自身的本性中派生出現實人生的價值和生


    命的價值。所以,王守仁特別教誨諸生:“爾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問人;但


    致良知成德業,謾從故紙費精神。”(《示諸生三首》)他要求諸生拋棄舊學故紙


    辭章,力求在現實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以發展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這一年,王守仁為父親守喪三年已經滿期,按照慣例,朝廷應當召他迴京,官


    復原職。但是,盡管禦史石金等人交章論薦,而執政者卻一概不予理睬。隨後,尚


    書席書又上疏特薦曰:“生在臣前者見一人,曰楊一清(曾任吏部尚書,後為首輔,


    因被人攻訐去官);生在臣後者見一人,曰王守仁。且使親領誥券,趨闕謝恩。”


    然而,朝廷終究不召守仁領券。這樣,他隻好閑居在家,繼續授徒講學。九月,他


    與諸生製訂了講會條約。這個條約,實際上是一種學術性活動組織章程。集會地點


    定於龍泉寺中天閣,時間定為每月初一、初八、十五、甘三日。條約要求諸生“務


    在課掖獎勸,砥礪切磋,使道德仁義之習日親日近,則勢利紛華之染亦日遠日疏,”


    “相會之時,尤須虛心遜誌,相親相敬。……或議論未合,要在從容涵育,相感以


    成;不得動氣求勝,長傲遂非,務在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王守仁組織講會,訂


    立條約,倡導諸生在講會中地位平等,爭論自由,這是他創建陽明學派的一項有效


    措施。十月,通過王良等人的共同努力,在越城(今浙江紹興市)西部門內的光相


    橋東邊建成了陽明書院,以廣居從學之士。這座書院從此便成為陽明學派傳道授業


    的重要場所,許多有名的王門學者都曾經在這裏受學或講學。


    王守仁居越講學六年(1522——1527),廣授門徒,創立學派,其心學著作


    《傳習錄》由原3卷增至5卷(嘉靖三年十月由門人南大吉續刻於越),《文錄》4冊


    亦刊行傳世(嘉靖六年四月由門人鄒守益刻於廣德州),其他理論著作亦廣播於學


    界,這標明陽明學說已經發展到了成熟階段。這一時期,王守仁在“知行合一”的


    本體論方麵完成了他的理論體係建設,以“良知”揭示道德本體,以“致良知”揭


    示道德修養方法,從而正式建立起具有獨立思想體係的新儒家學說——陽明心學。


    與此同時,經過王守仁苦心培養的一大批陽明學派的骨幹人物已經嶄露頭角,茁然


    獨立。諸如浙中的錢德洪、王畿、陸澄、顧應祥、黃宗明、季本、張元沖、張元忭、


    蔡宗兗、朱節;江右的鄒守益、歐陽德、聶豹、黃弘綱、陳九川、魏良弼、何廷仁;


    北方的南大吉;南中的黃省曾;楚中的林信;泰州的王民等等,後來都成為陽明學


    派支係的開創人物,為陽明學說的傳播和發展各自作出了突出貢獻。


    十、天泉證道


    嘉靖六年(1527)五月,朝廷命王守仁以原官兼任都察院左都禦史,前往廣西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