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他迴答說:“曾經聽祖父朗讀這些書文,我在一旁便默默地記在心裏了。”眾


    人聽了,無不嘆服其記憶力之強。此後,王守仁被送入家塾,正式開始了他的讀書


    生活。


    10歲那一年,父親王華進士及第,高中狀元,授官翰林院修撰。第二年,王華


    將父親竹軒公和兒子守仁一同接往京城(今北京市)官邪。竹軒公為人灑脫,向有


    名士風度,現在又因兒子考取新科狀元,胸次更加豪爽、超邁。赴京途中,與文士


    相遇,往往即興題詠,吟詩作賦。一日路過金山寺,與客飲酒半酣,詩興大發,本


    想信手草成一篇,不料微吟半晌,遲遲未就,隻得在那裏默默發窘,這時,聰明而


    自負的王守仁從祖父身邊一下子站了起來,脫口吟成一首七言絕句: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蕭吹徹洞龍眠。


    頓時,四座皆驚,眾人噴噴稱嘆。有人想再試一試守仁的詩才,又以《蔽月山


    房》為題,令其吟詩一首。守仁不假思索,隨即應口誦道: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這兩首七絕詩,既有氣吞環宇之概,而又富含哲理,竟出自11歲孩童之口,充


    分顯示了王守仁少年天才,穎悟夙成。


    次年,王守仁在京城就塾師受學,仍舊豪邁不羈,自由放任。父親王華時時為


    此而憂慮,但竹軒公卻認為守仁孫兒天性使然,必有所成。一次,守仁與同窗學友


    在長安街遊玩,偶然遇到一位相士,麵對著他仔細打量了一番,然後詫異地說道:


    “我為您看一個相,您一定要緊記我的話,當您鬍髯飄拂衣領的時候,就會進入聖


    賢之境;當您鬍鬚長達上丹田的時候,就會結成聖賢之胎;當您鬍鬚長達下丹田的


    時候,就會修滿聖賢功果。”守仁聽了,深感其言,自那以後每每對書靜坐凝思。


    他曾經向塾師問道:“什麽是人生第一等事?”塾師答道:“隻是讀書舉進士而已!”


    守仁聽後不以為然,當即辨駁道:“舉進上恐怕不能算第一等事,而讀書學做聖賢


    才是頭等大事。”不看重登第做官,而有誌於讀書學做聖賢,這表明一個12歲的少


    年已經開始關注學習目的,探索人生價值了。


    13歲時,王守仁的母親不幸去世,他從此失去了母愛,感到人生的莫大痛苦。


    傳說王守仁曾一度飽受繼母的殘酷虐待,為了改變自己的痛苦處境,他煞費心思,


    想出一個懲治繼母的好辦法。有一天,他去街市買迴一隻長尾林鶚,悄悄藏在繼母


    臥室的被子裏。當繼母晚上睡覺打開被子時,長尾林鶚猛然飛出,在屋子裏一邊撲


    騰,一邊怪叫。按傳統風俗,最忌野鳥入房。繼母當下感覺到這是不祥之兆,十分


    擔憂大禍臨頭。趁此機會,守仁便從街市請來了一個早被收買的巫婆,假裝守仁生


    母附體以恐嚇其繼母說:“你虐待我兒子,我今天要你的命!那長尾林鶚就是我的


    化身,你要放明白一點!”繼母頓時渾身直打哆嗦,隨即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一個


    勁地向巫婆磕頭求饒,並發誓從此不再虐待守仁。後來,繼母“於是遽改其行,一


    朝而為賢母。”(清·唐甄《借書》第4頁,中華書局1984年版)


    三、泛濫詞章


    王守仁人生觀和學術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前、後“三變”的曲折過程。


    對此,黃宗羲在《明儒學案·姚江學案》中作了簡明扼要的概述:


    先生(王守仁)之學,始泛濫於詞章,繼而遍讀考亭之書,循序格物,顧物理


    吾心,終判為二,無所得入,於是出入於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處困,動心忍性,


    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其學凡三變而始得其門。自此以後,盡去枝葉,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為學的……


    江右以後,專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習不濾,出之自有天則……


    居越以後,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時時知是知非,時時無是無非,開口即得本心,


    更無假借湊泊,如赤日當空而萬象畢照。是學成之後又有此三變也。


    王守仁之學,以“龍場悟道”為界線,分為前、後“三變”兩個時期。第一時


    期始由“泛濫詞章”,再到“遍讀考亭之書”,轉而“出入於佛、老”,是為前三


    變;第二階段始由“龍場悟道”之後提出“知行合一”之說,“以默坐澄心為學的”,


    到專門倡導“致良知”之教,再到居越講學,“所操益熟”,是為後三變。以下結


    合王守仁的生平活動進行分述,先敘其“泛濫於詞章”階段的情況。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王守仁年滿15歲。他懷著尚武抱國的雄心,出遊居


    庸三關。居庸關舊指軍都關、薊門關,位於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部。此地為長城要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