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朱熹“格”的原意是“至”、“窮”,即達到、窮盡的意思,而吳澄則解


    釋“格”字說:“朱子嚐謂大學有二關,格物者夢覺之關,誠意者人獸之關。實悟


    為格,實踐為誠。”(《宋元學案·吳澄學案》)吳澄解釋“格”為“悟”、“覺”,


    亦即內心的一種思維活動,這就把朱熹具有合理因素的“格”,演變為陸學的簡易


    工夫。


    吳澄的理學思想,是宋代理學的繼續和發展,它是在“和會朱陸”的過程中形


    成的。特別是其心性說,主張“格物致知”專主於心,不假外求,務須“內外合一”,


    更充分體現出元代朱陸合流的趨向,也明顯透露了後來明代王守仁心學的消息。其


    實,王守仁部分接受陸學而又部分參以朱學的學說特點,早在吳澄的理學思想中已


    經初露端倪。因此,我們可以說,吳澄的理學正是從宋代程朱理學過渡到明代王學


    的橋樑。


    (何尊沛 撰)


    主要參考書


    1.吳澄《吳文正公全集》(附錄:年譜、行狀、神道碑等)


    2.黃宗羲《宋元學案·草廬學第》


    3.吳梓材、馮雲濠《宋元學案補遺·草廬學案補遺》


    4.宋濂、王礻韋等《元史》(本傳)


    5.虞集《道國學古錄》


    6.魏源《元史新編》(本傳)


    7.柯劭囗《新元史》(本傳)


    8.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元代理學》


    9.楊憲邦主編《中國哲學通史》(第三卷)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迴目錄


    心學大師 王守仁


    (1472—1529)


    王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曾築室會稽山陽明洞(今浙江紹興縣東南20


    裏處),自號陽明子、陽明山人,又曾創建陽明書院於越城,故世稱陽明先生。王


    守仁28歲中進士,歷官廬陵知縣、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左金都禦史、


    南京兵部尚書等,一生文治武功俱稱於世,敕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公全集》38


    卷。王守仁是我國明代中葉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堪稱有明思想界泰鬥、心學的


    傑出代表,其學上承孟子,中繼陸九淵,集我國心學之大成。由他創立的陽明學派,


    與朱子學派分庭抗禮,成為明代中後期一個體係龐大、門徒眾多、思想活躍、影響


    深遠的新儒家學派,在我國儒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儒學世家


    王守仁出生於一個世代業儒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據錢德洪《陽明先生年譜》


    及《王文成公全書·世德紀》等史料記載:王家先世相傳為東晉大書法家、右軍將


    軍王羲之,後世徙居餘姚。守仁的先祖王綱,字性常,文武兼資,善於識別人才,


    明太祖洪武年間因劉基舉薦,拜兵部郎中,擢廣東參議。高祖王與準,字公度,自


    號辶豚石翁,早年閉門力學,盡讀先世遺書,精通《禮》、《易》,著有《易微》


    數千言。曾祖王傑,字世傑,自號槐裏子,學者稱為槐裏先生,幼時即有誌聖賢之


    學,年14盡通“四書”、“五經”以及兩來諸位大儒的學說,後以明經貢太學,未


    得大用而歿,著有《易說》、《春秋說》、《周禮考正》、《槐裏雜稿》數卷。祖


    父王倫,字天敘,號竹軒,其家雖環堵蕭然,而雅歌豪詠,胸次灑落,窮年口誦心


    惟,於書無所不觀,尤其喜讀《儀禮》、《左傳》以及司馬遷《史記》等,為文簡


    古有法,賦詩援筆立就,所著有《竹軒稿》、《江湖雜稿》若幹卷。


    守仁的父親王華(1446——1522),字德輝,號實庵,晚號海日翁,曾讀書龍


    泉山中,學者稱為龍山先生。王華生性聰敏,剛會說話時,其父教他讀詩,經耳便


    能隨口吟誦。年齡漸長,讀書竟至過目不忘。30歲那一年,鬆江提學張時敏測試其


    文,大加讚嘆,並以狀元及第相許。由此,王華名聞遐邇,故家世族爭著前來禮聘


    他為子弟師。明憲宗成化十七年(1481),王華赴京參加廷試,名列第一甲第一人,


    果然應了張提學之言,考取了榜首狀元,授官翰林院修撰。後歷任日講官、東宮侍


    讀、禮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尚書等職。王華立朝剛正,剴切敢言,終因不附宦官劉


    瑾而被勒令致仕。其學一出於正,恪守儒家法度,寫詩作文專求辭達,不以雕琢為


    工,著有《龍山稿》、《垣南草堂稿》、《禮經大義》、《雜錄》、《進講餘抄》


    等,凡46卷。


    王家這樣一個世代為官的書香門第,自然使王守仁受到上等的文化教養,從而


    決定了他必然走上讀書做官的人生道路。其先輩們的言行趣尚,無疑給王守仁以直


    接的薰陶和感染,促進了他的個性氣質乃至學說觀點的形成和發展。王家祖輩幾代


    都喜歡研讀《易》、《禮》、《春秋》、《左傳》、《史記》等典籍,而對官方十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