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其他理學家一樣,魏了翁也重視對人慾問題的研究。他認為,人慾產生於外


    物對人心的影響,如他認為,心體本靜,“感於物而心遂動,是性之所貪慾也。”


    (《禮記要義》卷19)但他又認為,不是人的一切欲望皆惡,他說:“人之有欲,


    即從心出,……欲雖人之所有,然欲有善不善存焉。”(《文集》卷32,《答虞永


    康》)把人慾分為善與不善,是魏了翁不同於程朱和陸九淵之處。從這一區分出發,


    他肯定了飲食男女是人心之最大欲求,他說:“飲食男女是人心之大端緒也;死亡、


    貧苦是人心所惡之大端緒也。”(《禮記要義》卷9)這就是說,他肯定了人們維持


    自身生存欲望的合理性。因此,他不像其他一些理學家那樣籠統地反對人慾,對於


    人民正當的欲求持肯定態度。所以他主張“為政不害於民”,在其改革方案中還提


    出了“先修裕民之政”的要求。對於不合於義理的“人慾”,魏了贛也不主張“滅”,


    而是進行“節製”,他說:“物俗強時心節製”(《文集》卷96《即齋次的權縣約


    客》)。這就是說,他不主張一概地滅人慾,而是先把人慾分為“善”與“不善”


    兩種,對於前者,如飲食男女之類的人類基本欲求,他不但不主張“滅”,反而認


    為這是合理的、應該予以承認和適當滿足的要求,對於不善的欲望,要用“心”去


    加以節製,不使其惡性發展就可以了。魏了翁贊成其老師胡宏的看法,他說:“五


    峰謂天理人慾同體異用,同行異情,此語最完備。”(《文集》卷109,師友雅言》)


    胡宏認為,天理和人慾同出於一個本體“天性”,隻是各自所發生的作用不同。胡


    宏不籠統地排除人慾,他主張“欲而不淫”,隻反對“飲而不止”(《知言》卷3,


    《紛華》)。魏了翁進一步把人慾分為善與不善的思想,是受胡宏之啟發提出來的,


    他還從孟子那裏找到根據說:“聖賢言寡慾矣,未嚐無欲也。”(《宋元學案·鶴


    山學案》)考《孟子》七篇,確實隻講“寡慾”,不曾要求“無欲”。


    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人慾之合理性的前提下,魏了翁不贊成程頤反對寡婦再嫁而


    提出的“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的極端主義思想,他說:“先儒有言:‘婦適


    不再,婦適而饑寒之害,然饑寒之事小而失節事大。’此豈婦之責也,亦為士也之


    誠。”(《文集》卷73,《顧夫人墓誌銘》)在魏了翁看來,處於饑寒交迫的寡婦


    如果改嫁,這種“失節”的罪名不該由再嫁的婦女來承擔,這倒是那些作為“士”


    的男人應該引以為戒的。在這個問題上,表現了魏了翁對深受封建壓迫之苦的婦女


    的同情,對不合理和道德說教的批判,這說明他比同時代的其他理學家的思想開明


    和進步。


    五、倡導理學功過 應有公正評說


    作為中國後期封建社會中居統治地位的理學思潮,在其形成和發展的初期,並


    不像後來那樣備受封建統治的重視,其創始人如周敦頤等,在其生前也並不像後來


    那樣名聲顯赫,南宋前期集理學之大成的朱熹也不像後來那樣走紅,在當時地主階


    級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鬥爭中,朱熹等人甚至遭受過沉重的打擊,理學曾一度被定


    為“偽學”而加以禁止。魏了翁作為一位具有卓識遠見的地主階級代表人物,就是


    在理學遭受厄運而處於低潮時期,站出來奮力為之恢復名譽、爭取地位的關鍵人物。


    經過他同真德秀等人的積極努力,終於使理學恢復了名譽,並且取得了官方哲學的


    崇高地位,勿庸置疑,他在理學發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魏了翁倡導理學並使之取得顯赫地位,並不隻是靠給皇帝上疏,請求褒揚理學


    先賢、宣揚理學之如何高明那樣簡單的事,他之所以能夠使理學在中國學術思想領


    域中占居正統地位,成為官方哲學,主要是適應了當時統治者階級在政治上的需要,


    還在於他同真德秀等人對理學進行了苦心孤詣地進行了創造性的研究,特別是魏了


    翁對理學的創造性貢獻。他的創造性研究,主要表現於他不死守陳說,不依傍門戶,


    能夠兼取各家之長。他能夠擺脫程朱學說脫離現實生活和煩瑣支離的弊病,對儒家


    思想的精華部分,如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和“天民一體”的重民思想,在他的思想


    中體現得十分明顯,對這些東西,他不但有所發揮,而且還竭力爭取付諸實行。魏


    了翁和那些常常被人嘲笑的道學先生不同,他不遷不腐,沒有過多的書呆子氣,而


    是一位學識淵博、思想比較開明的進步思想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提倡和宣揚


    理學的主觀願望,雖然是為了維繫人心和挽救封建統治危機,但也包含了符合於大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