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過程中,魏了翁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魏了翁當時竭力倡導理學,雖然是為了幫助南宋王朝維護其封建的中央集權製


    度,但也是為了解決當時的社會危機。那時的南宋小朝廷苟安東南一隅,統治集團


    中的權貴們,甘心忍辱事敵謀和,不思進取復仇,恢復失地。他們之中的多數人,


    隻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於鞏固既得利益,以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們為了滿足自


    己貪得無厭的欲求,不斷加深了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魏了翁曾對當時的社會狀態


    有所揭露,他指出:“富者連阡陌,貧者厭糟糠”(《文集》卷43,《譚州惠民倉


    記》),“俗流世壞,士大夫以官為市,與民為仇。”(《文集》卷37,《江陵別


    安撫》)“以漁獵為學問,以輟輯為文章,以操功為實才,以貪刻為奉公”(《文


    集》卷16;《論敷求碩儒開闡正學》)。他揭發上述士人將“六經之書僅為記覽辭


    辯之資,而鮮有以施諸政。”(《文集》卷43,《譚州惠民合記》)正是由於上述


    腐敗之風,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加深了統治危機,使南宋王朝處於岌岌可危之中。


    作為地主階級中有識之士魏了翁,清醒地看到了這種危機,他企圖以理學為國號,


    使之作為指導思想,用以整治人心,扭轉政風和士風’達到挽救危機之目的。這就


    是他和真德秀等人要極力為理學爭取地位的目的。


    三、政治思想開明 積極倡言改良


    在南宋時期的理學家之中,魏了翁的政治思想是傾向於進步的。作為一個封建


    社會中的進步思想家,其主要標誌是看他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能否關心人民疾苦,


    是否能大膽地揭露剝削製度下的不合理現象,並提出有利於社會進步的社會改革方


    案。在這幾個方麵,魏了貧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現。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


    他算是一位頭腦比較清醒的。


    魏了翁在政治思想上的進步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觀民以察我道”的重民思想。


    在儒家經典之中,很早就提出了“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的“敬德保


    民”主張,特別是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可算是儒家學說中的進步思


    想成分。魏了翁出身於平民家庭,他對這些優良的思想成分自然容易有所繼承,


    “觀民以察我道”的重民思想就表明了這一點。他說:“抑不知民與天一也,安有


    欺民之事而可以應天?亦安有為欺天之事而可以助民?”(《文集·特班奏事》)


    這個說法雖然帶有濃厚的天命論色彩,然而結合當時流行的思想意識來看,這個


    “天”無疑是指天理。在魏了翁看來,天意與民意是一致的,欺民就是欺天,欺天


    就是欺民,這種行為是天理所不能容的。他警告統治者不可作欺民之事。因此,他


    強調:“為政不害於民”。他說:“為政不害於民,得使盡力耕耘,自事生產,故


    百姓和而年歲豐也。”(《春秋左傳要義》卷7)這種把民和天看得同等重要的觀點,


    在當時的封建士大夫中,確實是難能可貴的。雖然其出發點是為了鞏固封建政權,


    但他畢竟認識到,首先必須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才能達到使國家鞏固,


    隻有不害於民,才可能使勞動人民得以積極從事生產活動,從而做到民和歲豐。為


    此,他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在上位,思利於民,欲民之安飽,是其忠也”(《春


    秋左傳要義》卷7)。這就為“忠”的內容賦予了新的含義,他不認為僅僅把對君主


    的愚忠看做是“忠”的全部內容,而把關心民眾疾苦,改善他們的生活,使之得到


    安定和溫飽也看做是“忠”的一個重要標誌。當然,這也是與忠君有著直接聯繫的。


    從上述觀點出發,魏了翁大膽而深刻地揭露了南宋王朝的“欺民之事”,他說:


    “今錢荒、物貴、賦重,斂煩,獨仰歲以為生,將救民於垂死。”(《文集》卷99,


    《天慶節祈雨醮詞》)他對當時社會上的貧富兩極分化之原因也進行了揭露,魏了


    前指出:“富者彌富,驕奢而難治;貧者益貧,饑寒而犯法。且貧者資富而至貧,


    富者削貧而為富。惡民之富乃是湣民之貧。”(《春秋左傳要義》卷27)。他提出


    消除這一惡果的辦法是“使貧富均而勞逸等”(同上)。這種“均貧富,等勞逸”


    的說法,竟然出自一位封建地位階級思想家魏了翁之口,其與當時農民起義軍“均


    貧富,等貴賤”的革命口號幾乎同出一轍,確實值得加以玩味,從這個觀點來看,


    我們更可以了解到魏了翁重民思想的可貴之處。對於當時農民群眾反抗地主階級的


    鬥爭,魏了翁同樣是站在地主階級統治者的立場上加以反對,他也把起義的農民稱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