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的政治理論和主張,泥古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例如,他認為春秋以前行“井田”,
“封建”,秦漢以後行郡縣,都是由不同的歷史條件決定的。古時天下分為許多國
家,土地為國家所有,所以井田可行,井田與封建“相待而行”,封建既廢,井田
亦不能獨行。在宋代,井田早已成了一湮淤絕滅”的陳跡,誰也無法再使井田製重
新恢復。所以他說:“治後世之天下,而求無失於古人之意,蓋必有說,非區區陳
跡所能幹也”。(《習學記言》)這就是說治理今日之天下,決不可從已往的事中
求得解決辦法。
從上述觀點出發,葉適認為當時的政治製度。特別是大地主集團的世襲製是不
合時宜的,他反對“無功德而世其祿”的現行製度。其次,他認為在這種製度下形
成的階級地位懸殊和統治集團的濫用特權作威作福的情況,是不適合於政治原則要
求的,他和陳亮一樣,不同意過分的中央集權。認為春秋以前,“君臣之間,差不
甚遠,無隆尊絕卑之異。”又說:“古者戒人君自作福威玉食,必也克己以惠下,
敬身以敦俗;況於人君,尚安有作福威玉食者!”(同上)因此,他主張給予包括
工、商在內的人民以參政的機會。他說:“夫上之所欲未必是,逆而行之不可也;
民之所欲未必是,順而行之不可也。理必有行而行之,……命令之行,所以為民,
非為君也。”(同上)在這裏表現了葉適具有一定程度的樸素民主思想傾向。
基於這個思想,葉適認為政治的基本原則,應該體現人民的實際生活利益和有
利於發展生產,不應該單靠權力和“刑政末作去統治人民,這是壞的政治原則,是
暴君慣用的統治方法。他說:“古人未有不先知稼穡而能君其民,以使協其居者。……
後世棄而不講,……乃以勢力威力為君道,以刑政末作為治體,漢之文、宣,唐之
太宗雖號賢君,其實去桀、紂尚未幾,可不懼哉!”我們知道宋代的政治製度,其
專製集權對人民的作威作福更有盛於漢唐。葉適在此抨擊桀紂和漢唐之政治製度,
實際上是對當時宋朝實行的“治體”的否棄。針對南宋的政治弊病,葉適認為,為
了挽救內憂外患的危機,必須實行改良,為此,他提出了以下幾項具有進步意義的
改良主義主張。
第一,通商惠工,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南宋時期,江浙一帶的商品經濟有了
一定程度的發展,有些中小地主兼營商業。出現了一個在一定程度上商業化了的商
業地主階層,他們沒有政治特權,並且還受到傳統的“崇本抑末”政策的壓製,同
當時的官僚大地主有一定的矛盾和鬥爭。加之北方金國統治者的割據,對於宋代商
品經濟的發展也是一大障礙。葉適、陳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些兼營商業的中小
地主階層的經濟要求,所以提出了這條改良主張。葉適說:“夫四民交致其用,而
後治化興,抑末厚本,非正論也。”(《習學記言》卷19),他認為,應該一以國
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同上)
為了更好地搞好商品流通,葉適對貨幣管理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統一貨
幣鑄造,實行貨幣迴籠,保證貨幣兌換,對於貨幣的流通和穩定幣值等問題,也提
出了自己的辦法和建議。
第二,減輕賦役,免除苛雜,實施黨民之政,減輕人民的負擔。提出這一項改
良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緩和南宋社會內部的階級矛盾。葉適嚴厲地抨擊了宋王朝不顧
人民死活的聚斂政策和從事聚斂的官員。他總結了歷史上的理財經驗,指出:“理
財與聚斂異,今言理財者,聚斂而已。……自古聖賢無不理財,必也如父共子之財
而權天下有與不足。”意思是說,正確的理財原則,應該像一個家庭,老子同兒子
共同管理家庭財產一樣,以這個原則來權衡天下之有與不足,而不應當不顧人民的
死活,去隻顧聚斂。
對當時實行的財稅製度,葉適提出了“不病民”的主張,他力主量入為出,減
輕人民負擔。他在《上寧宗劄子》中,強烈地批評了北宋以來在財稅製度上對人民
的橫徵暴斂。如說:“今經總製,月輸、青單、折估等錢,雖稍已減省,猶患太重,
趁辦甚難,而和買、折帛之類,民間至有用田租一半以上輸納者。貪官暴吏,展轉
科折。民既窮極,而州縣亦不可為矣。以此自保,懼無善後之計,況欲規復,宜有
大賚之策。”(《上寧宗劄子三》《水心文集》卷1)他要求首先取消那些“害民最
甚”的賦稅,裁節橫費,“減所入之額,定所出之費。”“使小民蒙自活之利,疲
俗有寬息之實。”(同上)上述建議的意思是說,朝廷如果不節省開支,減免賦稅,
</br>
“封建”,秦漢以後行郡縣,都是由不同的歷史條件決定的。古時天下分為許多國
家,土地為國家所有,所以井田可行,井田與封建“相待而行”,封建既廢,井田
亦不能獨行。在宋代,井田早已成了一湮淤絕滅”的陳跡,誰也無法再使井田製重
新恢復。所以他說:“治後世之天下,而求無失於古人之意,蓋必有說,非區區陳
跡所能幹也”。(《習學記言》)這就是說治理今日之天下,決不可從已往的事中
求得解決辦法。
從上述觀點出發,葉適認為當時的政治製度。特別是大地主集團的世襲製是不
合時宜的,他反對“無功德而世其祿”的現行製度。其次,他認為在這種製度下形
成的階級地位懸殊和統治集團的濫用特權作威作福的情況,是不適合於政治原則要
求的,他和陳亮一樣,不同意過分的中央集權。認為春秋以前,“君臣之間,差不
甚遠,無隆尊絕卑之異。”又說:“古者戒人君自作福威玉食,必也克己以惠下,
敬身以敦俗;況於人君,尚安有作福威玉食者!”(同上)因此,他主張給予包括
工、商在內的人民以參政的機會。他說:“夫上之所欲未必是,逆而行之不可也;
民之所欲未必是,順而行之不可也。理必有行而行之,……命令之行,所以為民,
非為君也。”(同上)在這裏表現了葉適具有一定程度的樸素民主思想傾向。
基於這個思想,葉適認為政治的基本原則,應該體現人民的實際生活利益和有
利於發展生產,不應該單靠權力和“刑政末作去統治人民,這是壞的政治原則,是
暴君慣用的統治方法。他說:“古人未有不先知稼穡而能君其民,以使協其居者。……
後世棄而不講,……乃以勢力威力為君道,以刑政末作為治體,漢之文、宣,唐之
太宗雖號賢君,其實去桀、紂尚未幾,可不懼哉!”我們知道宋代的政治製度,其
專製集權對人民的作威作福更有盛於漢唐。葉適在此抨擊桀紂和漢唐之政治製度,
實際上是對當時宋朝實行的“治體”的否棄。針對南宋的政治弊病,葉適認為,為
了挽救內憂外患的危機,必須實行改良,為此,他提出了以下幾項具有進步意義的
改良主義主張。
第一,通商惠工,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南宋時期,江浙一帶的商品經濟有了
一定程度的發展,有些中小地主兼營商業。出現了一個在一定程度上商業化了的商
業地主階層,他們沒有政治特權,並且還受到傳統的“崇本抑末”政策的壓製,同
當時的官僚大地主有一定的矛盾和鬥爭。加之北方金國統治者的割據,對於宋代商
品經濟的發展也是一大障礙。葉適、陳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些兼營商業的中小
地主階層的經濟要求,所以提出了這條改良主張。葉適說:“夫四民交致其用,而
後治化興,抑末厚本,非正論也。”(《習學記言》卷19),他認為,應該一以國
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同上)
為了更好地搞好商品流通,葉適對貨幣管理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統一貨
幣鑄造,實行貨幣迴籠,保證貨幣兌換,對於貨幣的流通和穩定幣值等問題,也提
出了自己的辦法和建議。
第二,減輕賦役,免除苛雜,實施黨民之政,減輕人民的負擔。提出這一項改
良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緩和南宋社會內部的階級矛盾。葉適嚴厲地抨擊了宋王朝不顧
人民死活的聚斂政策和從事聚斂的官員。他總結了歷史上的理財經驗,指出:“理
財與聚斂異,今言理財者,聚斂而已。……自古聖賢無不理財,必也如父共子之財
而權天下有與不足。”意思是說,正確的理財原則,應該像一個家庭,老子同兒子
共同管理家庭財產一樣,以這個原則來權衡天下之有與不足,而不應當不顧人民的
死活,去隻顧聚斂。
對當時實行的財稅製度,葉適提出了“不病民”的主張,他力主量入為出,減
輕人民負擔。他在《上寧宗劄子》中,強烈地批評了北宋以來在財稅製度上對人民
的橫徵暴斂。如說:“今經總製,月輸、青單、折估等錢,雖稍已減省,猶患太重,
趁辦甚難,而和買、折帛之類,民間至有用田租一半以上輸納者。貪官暴吏,展轉
科折。民既窮極,而州縣亦不可為矣。以此自保,懼無善後之計,況欲規復,宜有
大賚之策。”(《上寧宗劄子三》《水心文集》卷1)他要求首先取消那些“害民最
甚”的賦稅,裁節橫費,“減所入之額,定所出之費。”“使小民蒙自活之利,疲
俗有寬息之實。”(同上)上述建議的意思是說,朝廷如果不節省開支,減免賦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