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退讓求和,苟且求安和儒士們脫離實際的空談風,遭到了當道者的忌恨。迴鄉之
後,就有人向刑部控告了他,刑部侍郎何澹素忌恨陳亮,以“言涉犯上”之罪,逮
捕了他,並施以酷刑“答亮無完膚”。此事孝宗得知,下詔免死,陳亮迴鄉後,又
發生了家僮殺人的事,被仇家控告為陳亮所指使,陳亮之父被囚於州獄,本人被下
大理獄,這次蒙難因丞相王淮和好友辛棄疾等人的營救,又得免死,迴家後的三年
中,同朱熹展開了“王霸義利之辨”的交鋒。
經過兩次下獄,經受嚴重打擊排斥之後,陳亮並未對恢復中原之誌有所改變,
考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親自到建康(南京)京日(鎮江)觀察地形,作詞
《念奴嬌·登多景樓》,對建康京口一帶有如下描寫“一水橫陳,連罔三兩,做出
爭雄勢。六朝何事?隻成門戶私計”、“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
《陳亮集》卷17),主張不要把長江天險僅僅當做是隔斷南疆北界的門戶,而要把
它作為北伐中原,恢復失地的跳板,長驅直入,不須反顧。並且再次上疏,建議孝
宗“由太子監軍,駐節建康,以示天下銳意恢復”。這時正遇孝宗決定內禪,奏疏
未予上報,此次上書不但未到孝宗皇帝之手,反而因其內容指陳時弊,觸怒了許多
官僚,“繇是在廷交怒,以為狂怪”(《陳亮集》附錄二,《宋史》本傳)“當路
欲置我於死地”(《陳亮集》卷28《庶弟昭甫墓誌銘》)。陳亮迴鄉後,一次參加
鄉人宴會,有人在杯中放了胡椒末,同座的人迴家暴風,他的家人誣告陳下了毒,
陳亮再吃官司,下了大理。其後因少卿鄭汝諧在光宗麵前求情,才免於死,這次下
獄,從表麵上看,屬於刑事案件,實際在其背後隱藏著政治原因。陳亮出獄後說
“亮濫膺無須之禍,初欲以人殘其命,後欲以受賂殘其軀,拒獄反端,搜尋竟不得
一筆之罪……可謂吹毛求疵之極矣。”(《陳亮集》卷20《又甲辰秋書》)其中透
露了陳亮受迫害的緣由。
陳亮竭憂於國事,為國家民族的復興盡瘁憂夢,多次上書中,向朝廷提出了很
多好的建議,雖也曾得到孝宗皇帝的賞識,但終未被任用。直到紹照四年(1193年),
51歲時,他參加禮部的進士試,考中了狀元。為什麽年近50還要熱衷於科舉?是因
為他沒有社會地位和官職卑下,雖然滿腹經論,胸懷雄才大略,但要施展才能實現
抗金復仇的抱負,非得如此不可。他在中狀元後的報恩詩中說:“復仇自是平生誌,
勿謂儒臣鬢髮蒼”(《陳亮集》卷17《及第謝恩和禦賜詩韻》),又在《告祖考文》
中說:“親不能報,報君勿替。70年間,大責有歸,非畢大事,心實恥之”。(同
上卷22)及第後,授簽書建康軍判官廳公事,然而,終因長期“憂患困折,精澤內
耗,形體外高”(葉適《陳同甫墓誌銘》),於紹熙五年(1194年),52歲就病逝
了。陳亮死後,40年,他的著作被編輯為《龍川集》行世。
二、雄才大略 高論卓識超群
南宋王朝自偏安東南一隅之後,與入居中原的金貴族統治者分統南北,為了換
取金統治者不再南侵的許諾,竟然“忍恥事仇”,不惜用大量的貢銀輸絹屈辱稱臣,
求得暫時苟安的局麵。盡管如此,雙方戰爭仍然連綿不斷,使得人民顛沛流離,南
宋統治區的人民,既要負擔龐大統治集團的一切繁重費用,又要承擔起給金朝納貢
的巨額費用,還要忍受地主的殘酷剝削,他們的負擔已達到了難以承受和忍無可忍
的地步,因此,農民的反抗和起義也就連綿不斷。加之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國內
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十分嚴重。生活於這個時代的陳亮對當時的民族危機和社會
問題十分關切,他在少年時期就懷有經略四方之誌,冀圖能在抗金復仇,解決社會
危機,振興國家的事業上施展自己的才能。
作為一個具有卓識遠見的愛國思想家,陳亮眼界開闊,年青時期就走上了同那
些埋頭讀經者不同的道路。他的一生奮鬥,主要表現於主張抗金恢復統一和批判理
學這兩件為時人所關心的大事業。雖然由於在科舉上屢遭失敗,在政治上屢遭迫害,
長期沒有取得官職,未能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但在思想領域的鬥爭中所表現的不
屈不撓精神,在思想言論上的卓識高見則閃爍著永不磨滅的光輝。他在青年時期寫
的《酌古論》“考古人用兵成敗之跡”,就是一部才華橫溢別具一格的優秀軍事史。
為了實現自己的宏大抱負,陳亮在26歲,就以布衣身份,大膽向皇帝上書言事,
那時朝廷與金人媾和,無人敢言抗金之事,而陳亮獨以為不可,他連上五疏,名為
《中興五論》提出了反對議和,實現中興的建議,由於這次上書是在“隆興和議”
</br>
後,就有人向刑部控告了他,刑部侍郎何澹素忌恨陳亮,以“言涉犯上”之罪,逮
捕了他,並施以酷刑“答亮無完膚”。此事孝宗得知,下詔免死,陳亮迴鄉後,又
發生了家僮殺人的事,被仇家控告為陳亮所指使,陳亮之父被囚於州獄,本人被下
大理獄,這次蒙難因丞相王淮和好友辛棄疾等人的營救,又得免死,迴家後的三年
中,同朱熹展開了“王霸義利之辨”的交鋒。
經過兩次下獄,經受嚴重打擊排斥之後,陳亮並未對恢復中原之誌有所改變,
考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親自到建康(南京)京日(鎮江)觀察地形,作詞
《念奴嬌·登多景樓》,對建康京口一帶有如下描寫“一水橫陳,連罔三兩,做出
爭雄勢。六朝何事?隻成門戶私計”、“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
《陳亮集》卷17),主張不要把長江天險僅僅當做是隔斷南疆北界的門戶,而要把
它作為北伐中原,恢復失地的跳板,長驅直入,不須反顧。並且再次上疏,建議孝
宗“由太子監軍,駐節建康,以示天下銳意恢復”。這時正遇孝宗決定內禪,奏疏
未予上報,此次上書不但未到孝宗皇帝之手,反而因其內容指陳時弊,觸怒了許多
官僚,“繇是在廷交怒,以為狂怪”(《陳亮集》附錄二,《宋史》本傳)“當路
欲置我於死地”(《陳亮集》卷28《庶弟昭甫墓誌銘》)。陳亮迴鄉後,一次參加
鄉人宴會,有人在杯中放了胡椒末,同座的人迴家暴風,他的家人誣告陳下了毒,
陳亮再吃官司,下了大理。其後因少卿鄭汝諧在光宗麵前求情,才免於死,這次下
獄,從表麵上看,屬於刑事案件,實際在其背後隱藏著政治原因。陳亮出獄後說
“亮濫膺無須之禍,初欲以人殘其命,後欲以受賂殘其軀,拒獄反端,搜尋竟不得
一筆之罪……可謂吹毛求疵之極矣。”(《陳亮集》卷20《又甲辰秋書》)其中透
露了陳亮受迫害的緣由。
陳亮竭憂於國事,為國家民族的復興盡瘁憂夢,多次上書中,向朝廷提出了很
多好的建議,雖也曾得到孝宗皇帝的賞識,但終未被任用。直到紹照四年(1193年),
51歲時,他參加禮部的進士試,考中了狀元。為什麽年近50還要熱衷於科舉?是因
為他沒有社會地位和官職卑下,雖然滿腹經論,胸懷雄才大略,但要施展才能實現
抗金復仇的抱負,非得如此不可。他在中狀元後的報恩詩中說:“復仇自是平生誌,
勿謂儒臣鬢髮蒼”(《陳亮集》卷17《及第謝恩和禦賜詩韻》),又在《告祖考文》
中說:“親不能報,報君勿替。70年間,大責有歸,非畢大事,心實恥之”。(同
上卷22)及第後,授簽書建康軍判官廳公事,然而,終因長期“憂患困折,精澤內
耗,形體外高”(葉適《陳同甫墓誌銘》),於紹熙五年(1194年),52歲就病逝
了。陳亮死後,40年,他的著作被編輯為《龍川集》行世。
二、雄才大略 高論卓識超群
南宋王朝自偏安東南一隅之後,與入居中原的金貴族統治者分統南北,為了換
取金統治者不再南侵的許諾,竟然“忍恥事仇”,不惜用大量的貢銀輸絹屈辱稱臣,
求得暫時苟安的局麵。盡管如此,雙方戰爭仍然連綿不斷,使得人民顛沛流離,南
宋統治區的人民,既要負擔龐大統治集團的一切繁重費用,又要承擔起給金朝納貢
的巨額費用,還要忍受地主的殘酷剝削,他們的負擔已達到了難以承受和忍無可忍
的地步,因此,農民的反抗和起義也就連綿不斷。加之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國內
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十分嚴重。生活於這個時代的陳亮對當時的民族危機和社會
問題十分關切,他在少年時期就懷有經略四方之誌,冀圖能在抗金復仇,解決社會
危機,振興國家的事業上施展自己的才能。
作為一個具有卓識遠見的愛國思想家,陳亮眼界開闊,年青時期就走上了同那
些埋頭讀經者不同的道路。他的一生奮鬥,主要表現於主張抗金恢復統一和批判理
學這兩件為時人所關心的大事業。雖然由於在科舉上屢遭失敗,在政治上屢遭迫害,
長期沒有取得官職,未能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但在思想領域的鬥爭中所表現的不
屈不撓精神,在思想言論上的卓識高見則閃爍著永不磨滅的光輝。他在青年時期寫
的《酌古論》“考古人用兵成敗之跡”,就是一部才華橫溢別具一格的優秀軍事史。
為了實現自己的宏大抱負,陳亮在26歲,就以布衣身份,大膽向皇帝上書言事,
那時朝廷與金人媾和,無人敢言抗金之事,而陳亮獨以為不可,他連上五疏,名為
《中興五論》提出了反對議和,實現中興的建議,由於這次上書是在“隆興和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