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其聲勢便日漸下降,雖有門弟子楊時等數人繼承師說,但他們基本上隻能謹


    守師傳,缺乏創新精神。特別是經過“靖康之亂”的衝擊,理學便走入低潮。在南


    宋王朝處於內憂外患的情勢下,不少的理學傳人雖然孜孜於其道,但並未出現冒尖


    人物。胡宏的學術生涯,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開始的。在當時,與胡宏同時從事理


    學活動的還有李侗和羅從彥等人,但他們的成就都不及胡宏顯著,正因為如此,


    《宋元學案、》的作者之一的全祖望評論說:“紹興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


    所作《知言》,東萊以為過於《正蒙》,卒開湖湘學統。”(《宋元學案》卷42,


    《五峰學案》)這個評論無疑是公允的。


    胡宏終生不仕,潛心於儒學研究,終於建立了在宋代理學中具有獨創精神的學


    派,其學說對嗣後的理學振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的學生,也是南宋大理學


    家之一的張栻曾指出:“《知言》一書,乃其平日之所自著。其言約,其義精,誠


    道學之樞要,製治之龜也”(張栻《知言序》)。張栻把胡宏的學說看作是道學之


    樞要,治理社會之根據,這個評論大體上符合實際。爾後出現的理學名人張栻、朱


    熹都從胡宏的著作中得到了教益,張栻是胡宏的門弟子,他繼承和發揚了胡宏的學


    說,形成了頗具影響的湖湘學派。朱熹在修正胡宏學說的基礎上,也借用和吸取了


    《知言》中的許多觀點和思想資料,將其納入自己的體係。在《知言疑義》中,人


    們可以充分地看到這一點。


    胡宏的理學淵源主要是從二程門人那裏繼承而來,但又在許多方麵體現了自己


    的獨創精神,因而對二程一脈的正宗理學既有所繼承,又有所偏離。其繼承是主要


    的,偏離是次要的,正因為如此,就很容易被朱熹所利用,朱熹寫了《知言疑義》,


    對他的“性體心用”之說,“天理人慾同體異用”之論和“性無善惡”論進行了機


    智地修正、篡改,並用他的精巧的“理”本體論體係取代了“性本體論”。更由於


    朱熹的學說在後來受到封建統治者的青睞,使其地位和影響日漸增大,胡宏的學說


    因而被冷落下來,但無論如何,都不可否認他在儒學成就上的造詣和貢獻。


    胡宏雖然不是理學的反對派,但他的性體心用之說和性無善惡論及其重視實功


    實事的思想,對爾後的進步思想家如葉適、陳亮,乃至戴震和龔自珍等人都有著直


    接或間接的影響。


    胡宏的愛國憂民思想也是值得稱讚的。


    (李剛興撰)


    主要參考書


    1.《宋史·儒林傳》


    2.《宋元學案》卷42《五峰學案》


    3.胡宏《知言》


    4.侯外廬等主編《宋明理學史》


    5.朱熹《朱文公集知言疑義》


    6.胡宏《五峰集》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迴目錄


    理學大師 朱熹


    (1130——1200)


    朱熹是先秦以來儒家係統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國後期封建社會在文


    化思想領域中影響較大的一位思想家。從學術成就上看,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


    也是宋明理學最突出的代表。從他的歷史地位和社會影響上看,朱熹在中國古代學


    者之中,可算是屈指可數的幾位偉人之一。


    一、自幼勤奮好學 立誌要做聖人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別號晦庵,60歲以後自稱晦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屬


    江西婺源縣),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出生於福建南劍(今福建南坪)龍溪縣,


    卒於宋寧宗慶元六年(1200年)。卒後葬於建陽塘石裏之大林穀。


    從朱熹的家世來看,其祖輩世代做官,為“婺源著姓,以儒傳家”,其家族在


    地方上很有名望。據江永編著的《近思錄集注·考訂朱子世家》記載:“唐末,有


    朱古寮者,世為婺源鎮將,因家焉。”自朱古寮傳至朱森為第七代,是朱熹之祖父,


    “以子贈承事郎,森生鬆,為朱熹之父。朱鬆字喬年,號韋齋,官吏部”,不到20


    歲就中進士,授建州政和尉,後來“因召對,稱善,改左宣教郎,除秘書省校書郎”。


    嗣後在吏部做官,他曾上疏極力反對秦檜與金人議和,最後受任出知饒州(今江西


    波陽)。未赴任,“得主管台州崇道觀。”喜歡研究歷史,“取經子史傳,考其興


    衰治亂,應時合變”。他也是一位理學家,是羅從彥的學生,學習過楊龜山(時)


    所傳的河洛之學,其著作有《韋齋集》12卷,外集10卷。但朱鬆在朱熹出生的那年


    就失去官職,隻好以教學為生,家境比較困難,更為不幸的是,當朱熹14歲時,其


    父就去世了。年少的朱熹,隻好遵照遺囑的安排,依靠父親生前好友劉子羽過日子。


    從朱熹的生平事跡來看,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讀書、講學和注釋儒家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