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言必忠信,動遵禮義,年逾五十,不求仕進,其儒者之高蹈,聖世之逸民。伏


    望特加召命,擢以不次,足以矜式士類,裨益風化。”(《二程集·伊川先生年譜》)


    說他是一位高標準的儒者,應讓他出來做官,如此可以鼓勵知識分子,使之以程頤


    為典範,便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士風。程頤沒有接受任命。次年應詔入京,受命為崇


    政殿說書,其職務是教皇帝讀書。當時的哲宗年幼,司馬光等人推薦程頤教他讀書,


    共目的是讓哲宗不再奉行神宗的改革政策。程頤就職之前,就給皇帝上奏,提出了


    君子應重視“涵養氣質,薰陶德性”,注重道德修養,還要經常接近品行高尚,敢


    於當麵規勸君主之過失的臣僚。此外,他還提出,要讓給皇帝講書的侍講官坐著講,


    以示“等儒重道之心”(《二程集·論經筵事劄子》)。上述建議,表現了自孔、


    孟以來,儒家學者不遺餘力宣揚“聖王之道”和以“帝王之師”自任的本色。就職


    以後,他經常以向皇帝講書的機會,借題發揮,議論時政。由於他在君主麵前,敢


    於“議論褒貶,無所顧避”,這就一方麵使其名聲越來越大,吸引了許多讀書人紛


    紛向他拜師問學,另一方麵也引起了一些朝臣對他的不滿,有人指責程頤“經筵陳


    說,僭橫誌分。遍謁貴臣,歷造台諫。騰口閑亂,以償恩仇”。要求把他“放還田


    裏,以示典刑“(《道命錄》)。在這種形勢逼迫之下,他隻好上書,自動要求辭


    職迴鄉。程頤自1088年起,便基本上脫離了政治生活,在洛陽從事講學活動。盡管


    如此,到了1096年,在新、舊兩黨的鬥爭中,因新黨再度執政,他仍被定為反對新


    黨的“奸黨”成員,貶到四川涪州(今四川綿陽市)。交地方官管製起來。後來,


    這種打擊又累及於他的兒子和學生。1102年,恢復新法的宋哲宗還下令追毀了他的


    全部著作(實際上,由於其著作對鞏固封建統治有用,在其門人保護之下,仍被保


    留下來)。程頤在此境遇下,不久病死於家。死後,洛陽地區凡與他有關係的朋友


    和門生都不敢去送葬。“故祭文惟張繹、範域、孟厚、尹(火享)四人。”(《二程


    集》中華書局版第347頁)


    二、創立洛學宏聖道 傳經授業為人師


    二程不僅是北宋時期開創新儒學的“五子”之一,他們所創立的“洛學”,還


    使理學具有了完整的形態,因而又是宋明理學的實際創立者。


    二程兄弟自幼熟讀聖賢之書。《宋史·道學傳》說:“程顥自十五六時,與弟


    頤聞汝南周敦頤論學,遂厭科舉之習,慨然有求道之誌。泛濫於諸家,出人於老釋


    者幾十年,反求諸六經而後得之,秦漢以來,未有臻斯學者。”後來,兄弟二人終


    於成一代儒學大師,受到各地士人的尊崇,紛紛拜師於其門下。二人不僅竭盡全力


    為之傳道受業,並開創了自己的學派——洛學。程頤年輕時在太學一舉成名,20餘


    歲就開始接納門生,教授儒學。程灝自詡於“孟子沒而聖學不傳,以興起斯文為己


    任。”(《二程集》第638頁)文彥博稱大程子“生於千四百年之後,得不傳之學於


    旁經,誌將以斯道覺斯民。”(同上第640頁)程穎於1072年退休迴鄉,便同其弟住


    在一起,二人日以讀書勸學為事,當時“士大夫從之講學者,日夕盈門,虛往實歸,


    人得所欲”。由於兄弟二人長期講學於洛陽,其所形成的學派才被稱為“洛學”,


    這個學派在中國學術思想上具有重大的影響。


    關於“洛學”興起的情況,範祖禹作了如下記載:


    先生(程顥)以親老求為間官,居洛殆十餘年,與弟伊川先生講學於家,……


    士之從學者不絕於館,有不遠千裏而至者。先生於經,不務解析為枝詞,要其用在


    己而明於天。其教人曰:“非孔子之道,不可學也。”蓋自孟子沒而《中庸》之道


    不傳,後世之士不循之本而用心於末,故不可與入堯舜之道。先生以獨智自得,去


    聖人千有餘歲,發有關鍵,直睹堂奧,一天地之理,盡事物之變。故其貌肅而氣和,


    誌定而言勵,望之可畏,即之可親,叩之者無窮,從容以應之,其出愈新,其學者


    之師也。成就人才,於時為多。(《伊洛淵源錄》卷2《門人朋友敘述》)


    上麵的記載,概括了“洛學”的興趣及其特點,同時還指出了程穎作為一代儒


    學宗師的學問、道德風貌和師表範式。


    “洛學”在學風上不像兩漢以來的儒生那樣,隻埋頭於對儒家經典的訓詁考釋,


    而是著眼於根本,追尋其精神實質,著重於對儒學經典之精妙奧義的探索與發掘,


    抓住關鍵,“直睹堂奧”,從而達到了“一天地之理,盡事物之變”的目的。在學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