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本”,克服了晉唐以來儒學天人二本的弊病。在以氣為本的基礎上,人與世界、
歷史與自然的規律合而為一,由天道觀到人性論,由人性論到倫理哲學,建立起他
的哲學化的儒學體係。既要維護封建秩序,又要實現民胞物與的大同理想,以自然
科學為基礎的唯物主義哲學體係和以儒家經典為綱領的唯心史觀就這樣結合在一個
體係中。
張載是北宋新儒學潮流中產生的一代學術宗師,也是中國哲學史上首先創立氣
一元哲學體係的唯物主義哲學家。雖然他的政治倫理觀念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局
限,但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趙載光 撰)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迴目錄
宋學泰鬥 程顥·程頤
程顥(1032——1085)
程頤(1033——1107)
程顥和程頤是親兄弟,世稱二程,他們在中國儒學思想發展史中占有很重要的
地位,是中國儒學第二次復興的主要骨幹人物。由於二程的思想十分接近,生活經
歷大體相同,一般學術史和評價對他們的學術思想亦很少作分別介紹,筆者謹從舊
例,將他們同列一傳。
一、官僚世家兩兄弟 經歷不凡有名聲
二程的家世歷代居官,他們的高祖程羽,是宋太祖趙匡胤手下一員將領。在宋
太宗為晉王時,又是趙光義的幕僚之一,以後又做過宋真宗的老師,官至兵部侍郎,
死後贈封少卿。曾祖父程希振,曾任尚書虞部員外郎。其祖父程囗贈開封府儀同三
司吏部尚書。二程的父親程(王向)又以世家的萌庇,照例做了一個“郊社齋郎”,
得到了晉升機會,由此起家,連續做了幾十年的中央和地方官,官至太中大夫,到
了暮年,才因老病致仕(退休)。
程顥,宇伯淳,生於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死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
年),後人號為明道先生。
程顥自幼聰穎,幼年時期就開始習誦儒家經典,10歲就能寫詩作賦。他不但天
資聰穎,並能刻苦學習,20餘歲即中進士。隨後做了幾任地方官,在任上,是一位
幹練的官員。其弟程頤在《明道先生行狀》中敘述了其兄作地方官時期的一些重要
事跡。
中進士後,調京兆府酃縣(今陝西戶縣)主簿,剛上任時,縣令即因其年輕,
不了解他的才能,就在這時,縣衙受理了一宗比較複雜的案件:有個縣民借居其兄
長的屋宅,很多年之後,在此住宅中挖出很多埋藏於地下的錢幣,這個縣民的兄長
之子認為是他父親所藏,兩家到縣衙爭訟。縣令覺得難以判案,對程顥說:“此事
沒有證據說明錢幣為誰人所藏,應該如何斷案?”程顥說:“此事容易辨明”。他
對原告說:“你父親是在什麽時候把錢幣埋在宅內的?”原告說:“四十年了”。
又問:“被告借住這所房子多少年了?”原告說:“二十年了”。程顥即派人取出
十千錢幣,進行了仔細考察,然後對原告說:“如今官府鑄錢,不到五六年就流行
於全國,這些錢幣都是未藏前數十年所鑄造的,怎麽解釋?”原告不能答對。案子
判清了,縣令對程顥十分驚奇。
後來,程灝為江寧府上元縣(今南京)主簿,此處迴稅不均的現象十分嚴重,
同江寧府靠近的好田土,都為有權勢的人用高價購買了,可是,這些好田上的賦都
很輕,一般小民百姓所有的遠郊田,其購價雖低,賦稅卻很重,程顥幫助縣令籌畫
良策,平均了賦稅。由於這一措施對富人有所損害,引起他們的不滿,因而企圖阻
止其實行,程顥沒有讓步,後來無人敢公開反對了。此後,宋朝中央政府也曾在全
國各地推行均稅法,但未收到成效。這件事說明程穎辦事果斷,能做到令出必行。
不久縣令去職,由程顥代其職務,當時的上元縣,民情十分複雜,訴訟每月不下二
百起,以往的官員終日忙於文案,沒有認真去做實事,程顥“處官有方”,不到一
個月,訴訟案件大大減少。又上元縣的稻田連年遭受澇災,長期未得到治理,程顥
發動民工,於當年就修好了破塘,使糧食獲得豐收。為地方辦了一件大好事。
程顥在地方官任上,積極推行了儒家的政治路線。在澤州晉城(今山西晉城縣)
為令時,“澤人淳厚,尤眼先生教命。民以事至邑者,必告之以孝悌忠信,入所以
事父兄,出所以事長上。”向縣民宣示儒家禮教。他按照儒家政治理想管理政事,
“度鄉村遠近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難相恤,而奸偽無所言。凡孤煢殘廢
者,責之親戚鄉黨,使無失所。行旅出於途者皆有所養。諸鄉有校,暇時親至,召
父老而與之語;兒童所讀書,親為正句讀;教者不善,則為易置。俗始甚野,不知
為學。先生擇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去邑才十餘年,服者蓋數百人矣。”(《河
</br>
歷史與自然的規律合而為一,由天道觀到人性論,由人性論到倫理哲學,建立起他
的哲學化的儒學體係。既要維護封建秩序,又要實現民胞物與的大同理想,以自然
科學為基礎的唯物主義哲學體係和以儒家經典為綱領的唯心史觀就這樣結合在一個
體係中。
張載是北宋新儒學潮流中產生的一代學術宗師,也是中國哲學史上首先創立氣
一元哲學體係的唯物主義哲學家。雖然他的政治倫理觀念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局
限,但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趙載光 撰)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迴目錄
宋學泰鬥 程顥·程頤
程顥(1032——1085)
程頤(1033——1107)
程顥和程頤是親兄弟,世稱二程,他們在中國儒學思想發展史中占有很重要的
地位,是中國儒學第二次復興的主要骨幹人物。由於二程的思想十分接近,生活經
歷大體相同,一般學術史和評價對他們的學術思想亦很少作分別介紹,筆者謹從舊
例,將他們同列一傳。
一、官僚世家兩兄弟 經歷不凡有名聲
二程的家世歷代居官,他們的高祖程羽,是宋太祖趙匡胤手下一員將領。在宋
太宗為晉王時,又是趙光義的幕僚之一,以後又做過宋真宗的老師,官至兵部侍郎,
死後贈封少卿。曾祖父程希振,曾任尚書虞部員外郎。其祖父程囗贈開封府儀同三
司吏部尚書。二程的父親程(王向)又以世家的萌庇,照例做了一個“郊社齋郎”,
得到了晉升機會,由此起家,連續做了幾十年的中央和地方官,官至太中大夫,到
了暮年,才因老病致仕(退休)。
程顥,宇伯淳,生於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死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
年),後人號為明道先生。
程顥自幼聰穎,幼年時期就開始習誦儒家經典,10歲就能寫詩作賦。他不但天
資聰穎,並能刻苦學習,20餘歲即中進士。隨後做了幾任地方官,在任上,是一位
幹練的官員。其弟程頤在《明道先生行狀》中敘述了其兄作地方官時期的一些重要
事跡。
中進士後,調京兆府酃縣(今陝西戶縣)主簿,剛上任時,縣令即因其年輕,
不了解他的才能,就在這時,縣衙受理了一宗比較複雜的案件:有個縣民借居其兄
長的屋宅,很多年之後,在此住宅中挖出很多埋藏於地下的錢幣,這個縣民的兄長
之子認為是他父親所藏,兩家到縣衙爭訟。縣令覺得難以判案,對程顥說:“此事
沒有證據說明錢幣為誰人所藏,應該如何斷案?”程顥說:“此事容易辨明”。他
對原告說:“你父親是在什麽時候把錢幣埋在宅內的?”原告說:“四十年了”。
又問:“被告借住這所房子多少年了?”原告說:“二十年了”。程顥即派人取出
十千錢幣,進行了仔細考察,然後對原告說:“如今官府鑄錢,不到五六年就流行
於全國,這些錢幣都是未藏前數十年所鑄造的,怎麽解釋?”原告不能答對。案子
判清了,縣令對程顥十分驚奇。
後來,程灝為江寧府上元縣(今南京)主簿,此處迴稅不均的現象十分嚴重,
同江寧府靠近的好田土,都為有權勢的人用高價購買了,可是,這些好田上的賦都
很輕,一般小民百姓所有的遠郊田,其購價雖低,賦稅卻很重,程顥幫助縣令籌畫
良策,平均了賦稅。由於這一措施對富人有所損害,引起他們的不滿,因而企圖阻
止其實行,程顥沒有讓步,後來無人敢公開反對了。此後,宋朝中央政府也曾在全
國各地推行均稅法,但未收到成效。這件事說明程穎辦事果斷,能做到令出必行。
不久縣令去職,由程顥代其職務,當時的上元縣,民情十分複雜,訴訟每月不下二
百起,以往的官員終日忙於文案,沒有認真去做實事,程顥“處官有方”,不到一
個月,訴訟案件大大減少。又上元縣的稻田連年遭受澇災,長期未得到治理,程顥
發動民工,於當年就修好了破塘,使糧食獲得豐收。為地方辦了一件大好事。
程顥在地方官任上,積極推行了儒家的政治路線。在澤州晉城(今山西晉城縣)
為令時,“澤人淳厚,尤眼先生教命。民以事至邑者,必告之以孝悌忠信,入所以
事父兄,出所以事長上。”向縣民宣示儒家禮教。他按照儒家政治理想管理政事,
“度鄉村遠近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難相恤,而奸偽無所言。凡孤煢殘廢
者,責之親戚鄉黨,使無失所。行旅出於途者皆有所養。諸鄉有校,暇時親至,召
父老而與之語;兒童所讀書,親為正句讀;教者不善,則為易置。俗始甚野,不知
為學。先生擇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去邑才十餘年,服者蓋數百人矣。”(《河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