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後代的統治者諡他為明公,他得到從祀孔廟的殊榮。


    宋代理學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對中國思想和社會各方麵都產生過


    重大的影響。無論是周、張或者是程、朱,雖然他們都帶著時代的烙印,但是都對


    中國文化貢獻了自己有價值的思想成果。尤其是張載創立的氣一無論的唯物主義哲


    學體係,是中國哲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王夫之推崇他的學說是“如皎日麗


    天,無幽不燭,聖人復起,未有能易之者”。可見他的哲學對後人的重大影響。當


    然,新儒學的目的是要解決人生理想與社會現實的矛盾,張載也和他的同代人一樣,


    跳不出崇儒、明道的倫理學範疇。他的民胞物與的民本主義與大同理想,最終也隻


    能是以封建禮教為依歸,在政治社會作用上,與程朱的天理論並沒有很大差別。


    張載在總結自然科學的基礎上,建立了以氣一無論為基礎的哲學體係,他提出:


    “太虛無形、氣之本體”的宇宙論。他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氣構成,氣的消散狀態


    就叫“太虛”。太虛是氣的本體,所謂本體,指的是本來的形態,也可以說是氣的


    原始狀態,萬物都是從這個本體中發生出來的。在萬物的變化運動中,這個氣雖然


    有聚有散,但不會增加或減少。氣凝聚時,人們看得見,稱之為有;氣消散時,人


    們看不見,稱之為虛。他以此批判道家有生於無的觀點,也批判佛教“以山河大地


    為見病”的唯心主義。李約瑟認為張載的“太虛即氣”的理論,可以與近代西方笛


    卡爾的“以太”理論相匹敵。是中國古代以氣為本原的宇宙理論的係統化和哲學化。


    張載對當時的自然科學非常重視,他研究了天文、地理、曆法、生物等科學,


    以氣一元論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天體運動理論。他的氣有聚散而無損益的觀點蘊


    涵了物質不滅的內容。他曾經說:“凡有形之物易壞,惟太虛處無動搖,故為至實”。


    而這個至實的太虛,又處在不停的運動中,“升降飛揚,未嚐止息”,他借用《周


    易》裏麵的“糹因縵”一詞,來說明氣之本體內部的交感、運動和變化。因為這種


    變化的微妙,張載又把它稱為神,“氣之性本虛而神”。這個神,指的是太虛之氣


    產生萬物的功能和動力。隻要有氣的存在和變化,神的功能就會顯示出來,神是太


    盛這個本體的屬性,張載也把它稱之為道,“神,天德;化,天道”。道是神的外


    化,是氣運動變化的規律。氣的運動是千變萬化,而萬物生長發展都有一定的秩序,


    張載把這個秩序稱為理,“萬物皆有理”,理是氣的條理,不過張載並沒有深入討


    論理的問題。到二程創立以天理為本的理論才深入討論理與氣的關係。


    張載主張“一物兩體論”。他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世界運動的本


    源是事物內部陰陽的對立統一,“氣有陰陽,屈伸相感之無窮”。他把陰陽的動靜


    相感之性,稱為太和,稱為道。太和的升隱浮沉,糹因縵屈伸,是一切運動的動力,


    歸根結底是陰陽的對立與交感,一切具體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由於內部的對立與交


    感,他把這個規律概括地稱為“一物兩體”。“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兩故化。”


    [注]因為一氣內部有陰陽兩方麵的交感,所以有各種各樣難以預測的變化,所以稱


    為神。而陰陽的交感最終表現為一氣的變化。


    張載的“一物兩體”論闡明了宇宙萬物的矛盾現象,指出事物內部對立統一的


    特徵,他是沿著《周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的陰陽對立統一思想發展而來的,


    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陰陽兩個方麵,這就是兩。陰陽兩個範疇可以包涵虛實、動靜、


    聚散、清濁等多種範疇,它們最終是統一於一個氣。所以,一與兩是互相依存,不


    可分開的。一氣而含有陰陽的交感變化,所以天地萬物能夠生生不息,處在永恆的


    生長和消亡過程中。


    張載的一物兩體論,表明他對事物內部的對立統一的矛盾法則有相當的認識。


    不過由於時代的局限,他認為”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


    解”。對立的雙方必然會有鬥爭,而鬥爭的結局卻是二者的和解而達到新的統一。


    這與辯證唯物主義的對立統一觀還有相當距離。張載的相對、相仇、和解,主要還


    是描述“氣本之虛”的宇宙運動,氣凝聚為萬物就有象有對,萬物再返歸大虛就是


    和而解。


    中國古代講氣與陰陽的哲學家不少,但以氣為基點建立一個係統的宇宙本體論,


    張載卻是第一人。他從太虛即氣,陰陽交感產生萬物,從神,天道,到理,展現一


    個有機而和諧的宇宙整體。新儒學尋求的是天與人合一的共同的本,張載找到“氣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