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太後終於還政於英宗,而母子和好的情況繼續加強。


    第四件大事是在任諫官期間,本著“安國家,利百姓”的原則為民請命。司馬


    光有較長時期在地方做官,對老百姓的困苦有所了解,他有一首名為《道傍田家》


    的詩,道出了農民的艱苦情況:


    田家翁嫗俱垂白,敗屋蕭條無壯息。


    翁攜鐮索樞攜箕,自向薄田收黍稷。


    靜夜偷春避債家,比明門外已如麻。一


    筋疲力敝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皇朝文鑒》卷21)


    這首詩的內容表明司馬光對下層農民的疾苦是很關心的,他對城市貧民也很同


    情,在另一首詩中寫道:


    因思聞井民,糊仰執薄技。


    束手已連旬,妻兒日憔悴。


    囊錢與盎米,薪木同時匾。


    敗衣不足準,搏手坐相視。


    (《傳家集》卷3,《八月十七夜省·紀事呈同舍》)


    鑑於這種情況,司馬光想到自己負有解救斯民之責,深深感到有愧於心,認為


    必須設法富民,使之能得到溫飽,於是又寫道:“一夫有不獲,伊尹深為羞。何當


    富斯民,比屋困倉稠。”(《傳家集》卷32,《言蓄積劄子》)很想在這方麵實現


    他的願望。他在諫官任上,除了關注於鞏固國家基業的大事之外,也本著“國以民


    為本”的原則,進諫了一些要求關心人民疾苦,減輕人民負擔的意見,其主要內容


    是根據孔子“節用而愛民”的思想,請求統治者帶頭崇尚節儉緊縮財政開支,禁止


    亂攤亂派和懲治橫徵暴斂之官,同時還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不要濫征百姓當兵。


    遺憾的是他的這一番苦心獻策,卻未得到採納。以上諫議,雖然是本著忠君、利國、


    養民的儒家政治原則,為統治階段的根本利益著想,但比起當時多數昏庸腐敗貪戾


    的統治者成員來,算得上是一位為民請命的正直、清明的好官。


    三、編修《資治通鑑》 史學成就稱高峰


    司馬光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他為祖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增添了一部閃爍著


    光輝的史學名著《資治通鑑》,此書是一部294卷、三百多萬字的巨著。他平生篤好


    史學,自青年時代就開始研究歷史,寫出了許多有見地的史學評論,並立誌要在前


    人的基礎上,網絡眾家之說,成一家之書。通過長期對歷史的研究,他深刻地認識


    到,治國平天下者必須熟讀歷史,吸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他說:“治亂之原,古


    今同體,載在方冊。”(《傳家集》卷17,《進通誌表》)又說:“治國安邦,不


    可不讀史。”在編寫《資治通鑑》之前,他就寫成了戰國至秦二世,名為《通誌》


    的歷史八卷進呈英宗,恰遇英宗皇帝也是一個愛學習歷史的人,他“欲遍觀前世行


    事得失以為龜鑑”(《傳家集》卷68,《劉道原十國紀年序》),這就使司馬光編


    寫《資治通鑑》得到堅強有力的支持。他決心編好這部著作,為帝王治國安邦提供


    一部切實可用的“龜鑑”。他對英宗說:“光承乏侍臣,嚐從容奏舊史文繁,自布


    衣之士鮮能該通,況天子一日曆萬機,誠無暇周覽,乞自戰國以還,迄於顯德,凡


    關國家之興衰,係眾庶之休戚,善可為法,惡可戒者,佳次為編年一書,刪其浮長


    之辭”(同上)。這是他對《資治通鑑》的編寫目標的合理的設想。就是說,他計


    劃以編年體的方式來編寫這部書。對於卷帙的長短,是為適應人君日理萬機,讀書


    時間很少,確定用簡明扼要的方法,將浩繁的歷史縮寫出來,為皇帝提供一部切實


    可以借鑑,作為治國經驗的歷史教材,其取材範圍僅限於“關國家之興衰,係眾庶


    之休戚”的兩大主題。這些建議被皇帝高興地採納了,從此開始,司馬光便竭力投


    身於此書的編寫活動之中。


    原來,在宋仁宗嘉祐年間他就開始了編寫《歷年譜》一書,採錄從周威烈王二


    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凡小大之國所以


    治亂興衰之跡,舉其大要,集以為圖”(《稽古錄》卷16,《歷年圖譜》),用


    《春秋》一書的編寫形式,分別編排略記了每個朝代及分裂時代各國之歷史大事。


    全書共記錄了1362年歷史,共分為5卷,這部書已經形成了編修《資治通鑑》的提綱


    的雛型。接著,他又花了兩年時間,在取材上以《史記》為主,兼采他書,基本上


    按照《左氏春秋傳》之體例,編成了《周紀》5卷,《秦紀》3卷,取名為《通誌》,


    於治平三年(1066年)正月進呈英宗,這部書的內容起自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


    3年)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秦亡為止,對“戰國七雄”的“興亡之跡,大略可


    見”(《傳家集》卷17,《進通誌表》)。英宗看了,非常讚賞,接著便正式命他


    負責編寫《資治通鑑》,由於此項工作的工程浩大,“私家力薄,無由可成”,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