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為他購置的園宅,規模並不很大,他“歲時耕稼,僅給衣食。名其居日安樂窩。”


    (《宋史·道學傳》)當然,既稱“安樂窩”,可能收入不止僅給衣食,至少是比


    較優裕。不過,這隻是他死前六七年的事。邵雍的晚年,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度過


    的。在這樣的條件下,他覺得十分滿足,如他在《擊壤集》的《後園即事》中說:


    “太平身老復何優,景愛家園自在遊,幾樹綠楊陰作合,數聲幽鳥語方休。竹侵舊


    徑高低迸,水滿春渠左右流,借問主人何似樂,答雲殊不異封侯。”因此將自己的


    園宅稱為“安樂窩”,又自號“安樂先生”。這說明他不但不以做官為榮,而且不


    謀取功利的態度。


    這位安樂先生,在生活上十分安閑自在,“旦則焚香燕坐,脯時酌酒三四甌,


    微薰即止,常不及醉也,興至輒哦詩自詠。”(同上)別有一番情趣。於春秋時節,


    出遊城中,風雨時不出門,出遊時乘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喜歡到哪就到哪,行無


    定所,無拘無泥。由於他在洛陽結交了很多文人儒土、官僚學者,並在這些人之中


    享有聲譽,受到“雅敬”,當他乘坐的小車出現,“士大夫家識其車音,爭相迎候”,


    無論童孺家僕,都歡喜地說:“吾家先生至也。”又據《宋人軼事》說:邵雍每當


    “天色溫涼之時,乘安車,駕黃牛,出遊於諸王公家,其來,各置安樂窩一所,先


    生將至其家,無老少婦女良賤,鹹迓於門,爭前問勞,凡其家父姑妯娌婢妾有爭競,


    經時不決者,自陳於前。先生逐一為分別之,人人皆得其歡心。饜飫數日。復遊一


    家,月餘乃歸。”由此可知邵雍的人緣之美。據說當時有十餘家為他準備了像“安


    樂窩”一樣的住所,隨時接待他的到來,名曰“行窩”。邵雍去世後,有人寫輓詞


    雲:“春風秋月嬉遊處,冷落行窩十二家”,自此以後,這十二家人就失去了一位


    十分逗人喜愛的客人,他們對邵雍的逝世感到非常惋惜。


    從表麵上看,邵雍是一位十分樂觀、隨和,與世無爭,不求榮利,安時順處的


    人。但若從更深層的情況來看他對世事人生的態度,卻又另有情由。作為一個思想


    深邃的思想家,他對歷史、對社會、人生乃至宇宙萬物都有更深刻的觀察與思考。


    他對當時所處的社會政治環境之複雜性更有比較透徹的了解。因此,對自己應該怎


    樣立身處世,自有一套人生態度。邵雍之所以不求名利,與世無爭,能夠安時順處,


    自尋樂趣,是因他從歷史和現實中,看到了許多陰暗麵,因而奉行了一套以保全自


    己為要的處世哲學。關於這一層,可從《擊攘集》的詩篇中看得明白。如《安樂窩


    中吟》組詩中的第一首雲:“安樂窩中職分修,分修之外更何求?”第四首有雲:


    “安樂窩中萬戶侯,良辰美景忍虛留。”他的職分就是在安樂窩中寫作《皇極經世》


    和看花、飲酒、賦詩。於外一切,皆無興趣。


    自號“安樂先生”的邵雍,與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大不相同,他不恣意行


    樂和狂放不羈,而是適可而止,很有節製。在飲食方麵,隻是每日哺時(申時)飲


    酒三四甌,微薰即止。他說:“酌有淺深存燮理,飲無多少係經綸,莫道山翁拙於


    用,也能康濟自家身。”又有詩雲:“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安


    樂窩中吟》第十一首)。“飲酒莫教成酩酊,賞花慎勿至離技”(同上)。朱熹對


    此有看法說:“康節凡事隻到半中央便止,如‘看花切勿看離技’是也”。有學生


    問朱熹:“如此則與張子房之學相近。”朱熹說:“因是,康節固有三詩稱讚子房。”


    這說明邵雍隻是求樂,而不是享樂主義者,隻是對人生採取達觀態度,故而能夠自


    待其樂。他還有詩寫道:“美譽既多須有患,清歡雖剩日無憂”,這也說明他為什


    麽不重名位,能夠清虛自守。邵雍的處世態度的確受張良之影響,難怪朱熹說他


    “有個自私自利之意”(《朱子語類》卷100)。邵雍曾在《張子房吟》中稱讚張良


    是一個“善始又善終”的人,這就是一證。由於他既不參加政治活動,但又善於同


    一些上層人物融洽相處,當時的著名大臣有詩說:“先生不是閉關人,高趣逍遙混


    世塵。”(《邵子全書》卷20)。這無疑是道家“和其光,同其塵”的處世態度。


    在當時的政治鬥爭中,他雖然同舊黨大官僚有很好的交情,並且也不贊成王安


    石的新法,但不應該把邵雍同舊黨官僚相提並論。邵雍為人寬厚,遇事不走極端。


    如他重病時,敵視新法的程頤去看望他,問道:“從此永訣,列有見告乎?”邵雍


    “舉兩手”示意說:“前麵路徑須令寬,路窄則自無著身外,況能使人行乎?”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