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十三經註疏,長期作為官方教材。直到今天,仍是古經典的權威注本。因之,
鄭玄在經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康學偉 撰)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迴目錄
一代經師 王肅
(195—256)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社會動亂,經濟凋敝,美麗富饒的中原大地上,烽煙四
起,戰火紛飛,結果造成民不聊生,軍閥混戰,國家的一片大好河山,竟至滿目瘡
痍。
為了各自利益紛紛登台亮相的英雄人物,不勝枚舉。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
三個軍事集團,經過幾十年殘酷的戰爭,最終割據一方,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
立的格局。
麵對戰亂頻仍,殘破凋零的社會現實,有識之士也紛紛表現他們的才華,諸葛
亮、司馬懿等人有非凡的謀略,關羽、張飛等人有驚人的武功。而在政治思想領域
內,卻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重要人物,他就是以研究傳統經學為手段,以圖安邦治國
目的的一代經師——王肅。
一、書香門第 自幼薰陶
王肅,字子雍。東海郯(音tan。今山東郯城)人。父王朗,是當時頗有名氣的
學者。他“高才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約。”(《三國誌·魏誌·
王朗傳》裴鬆之注引《魏略》)學識淵博而富才氣,為人正直爽朗。曾因“通經”
而拜為“郎中”。又因品德優良舉為“孝廉”、“茂才”,從此官運亨通,一直做
到權力很大的禦史大夫。因為他功勞卓著,還封為安陵亭侯、蘭陵侯。他把滿腹經
綸運用到治國安邦的大業上,寫了不少“奏議論記”,為國家的治理出謀劃策。並
對《易》、《春秋》、《孝經》、《周官》等經典作傳,以此表達他的思想和見解。
王朗淵博的學識、嚴謹的學風、積極入世的態度,都對王肅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公元195年(漢獻帝興平二年),正是軍閥混戰劇烈的時期,一代經師王肅在會
稽降臨到人世。上天似乎有意讓王肅一出生就在災難中受到磨鍊。他還在繈褓之中,
做會稽太守的王朗就遭到孫策的進攻,兵敗逃到東冶,孫策乘勝追擊,王朗走投無
路,隻好投降。孫策把他們安置在曲阿。不久,曹操徵召王朗。不甘寂寞的王朗,
展轉流離,過了數年終於到了中原,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到了此時,王肅一家才開
始過著較安定的生活。
聰穎好學的王肅,在其父王朗的訓導下,已讀遍家中的典籍。王朗師從楊賜,
楊氏世傳今文經學,所以,王肅實際已掌握今文經學的精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具有了深厚的功底。他很崇拜古文經學家賈逢、馬融,於是又深入鑽研他們的學說,
汲取了古文經學的營養。到了18歲,他並未滿足今古文兩派學說的知識,又向當時
有名的學者宋忠學習《太玄》。以儒家經典為根本的王肅,一涉足到《太玄》這種
儒、道、陰陽兼采的書籍,猶如從狹穀走到了廣闊的平原,頓時豁然開朗,思想也
活躍起來了。他不僅認真聽取老師宋忠的教誨,研讀原書,而且以他深厚的經學基
礎,智慧過人的見識,對書中的問題重新作了解釋。這段時期的學習,對他以後一
生都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他已明白,學術要有自己的見解,就不能拘泥於舊說,
又要勇於創新,才能發揮自己的新思想。因此,他借鑑《太玄》儒家兼采的做法,
兼采今古文經學兩派的學說,為己所用。用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來闡釋儒家的理論,
結合當時的社會實際,逐步形成具有一家特點的學術和治國思想。
公元220年,學術上已小有名氣的王肅,已經25歲了。這一年,他的父親王朗升
任禦史大夫。因為他的出身,加上他的學識與能幹,被任用為散騎黃門侍郎,進入
了高層統治集團,開始他的政治生涯。
二、遍注眾經 自成一家
自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以後,儒家學說統治了整
個政治思想領域。雖然也有今古文等流派之爭,那也是統治學術界的儒家學派的內
部之爭。到了東漢末年,鄭玄的學說占了統治地位。隨著歷史的進程,社會生活也
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三國的格局,促使人們的思想更加活躍,如何治理好國家,成
為每一個有頭腦的人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擔任了散騎侍郎職務的王肅,也深知儒
家學說的影響力,要治理國家,就要藉助儒學經典的力量。所以,他麵對日見衰微
的經學,力排眾說,採納各派合理的部分,先後為《尚書》、《詩經》、《論語》、
《三禮》、《左傳》等經典作注,又整理其父王朗所作的《易傳》。他的注經,不
取一家,又有自己的見解,所以在學術界影響很大。過去有人說他亂了“家法”,
</br>
鄭玄在經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康學偉 撰)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迴目錄
一代經師 王肅
(195—256)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社會動亂,經濟凋敝,美麗富饒的中原大地上,烽煙四
起,戰火紛飛,結果造成民不聊生,軍閥混戰,國家的一片大好河山,竟至滿目瘡
痍。
為了各自利益紛紛登台亮相的英雄人物,不勝枚舉。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
三個軍事集團,經過幾十年殘酷的戰爭,最終割據一方,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
立的格局。
麵對戰亂頻仍,殘破凋零的社會現實,有識之士也紛紛表現他們的才華,諸葛
亮、司馬懿等人有非凡的謀略,關羽、張飛等人有驚人的武功。而在政治思想領域
內,卻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重要人物,他就是以研究傳統經學為手段,以圖安邦治國
目的的一代經師——王肅。
一、書香門第 自幼薰陶
王肅,字子雍。東海郯(音tan。今山東郯城)人。父王朗,是當時頗有名氣的
學者。他“高才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約。”(《三國誌·魏誌·
王朗傳》裴鬆之注引《魏略》)學識淵博而富才氣,為人正直爽朗。曾因“通經”
而拜為“郎中”。又因品德優良舉為“孝廉”、“茂才”,從此官運亨通,一直做
到權力很大的禦史大夫。因為他功勞卓著,還封為安陵亭侯、蘭陵侯。他把滿腹經
綸運用到治國安邦的大業上,寫了不少“奏議論記”,為國家的治理出謀劃策。並
對《易》、《春秋》、《孝經》、《周官》等經典作傳,以此表達他的思想和見解。
王朗淵博的學識、嚴謹的學風、積極入世的態度,都對王肅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公元195年(漢獻帝興平二年),正是軍閥混戰劇烈的時期,一代經師王肅在會
稽降臨到人世。上天似乎有意讓王肅一出生就在災難中受到磨鍊。他還在繈褓之中,
做會稽太守的王朗就遭到孫策的進攻,兵敗逃到東冶,孫策乘勝追擊,王朗走投無
路,隻好投降。孫策把他們安置在曲阿。不久,曹操徵召王朗。不甘寂寞的王朗,
展轉流離,過了數年終於到了中原,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到了此時,王肅一家才開
始過著較安定的生活。
聰穎好學的王肅,在其父王朗的訓導下,已讀遍家中的典籍。王朗師從楊賜,
楊氏世傳今文經學,所以,王肅實際已掌握今文經學的精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具有了深厚的功底。他很崇拜古文經學家賈逢、馬融,於是又深入鑽研他們的學說,
汲取了古文經學的營養。到了18歲,他並未滿足今古文兩派學說的知識,又向當時
有名的學者宋忠學習《太玄》。以儒家經典為根本的王肅,一涉足到《太玄》這種
儒、道、陰陽兼采的書籍,猶如從狹穀走到了廣闊的平原,頓時豁然開朗,思想也
活躍起來了。他不僅認真聽取老師宋忠的教誨,研讀原書,而且以他深厚的經學基
礎,智慧過人的見識,對書中的問題重新作了解釋。這段時期的學習,對他以後一
生都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他已明白,學術要有自己的見解,就不能拘泥於舊說,
又要勇於創新,才能發揮自己的新思想。因此,他借鑑《太玄》儒家兼采的做法,
兼采今古文經學兩派的學說,為己所用。用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來闡釋儒家的理論,
結合當時的社會實際,逐步形成具有一家特點的學術和治國思想。
公元220年,學術上已小有名氣的王肅,已經25歲了。這一年,他的父親王朗升
任禦史大夫。因為他的出身,加上他的學識與能幹,被任用為散騎黃門侍郎,進入
了高層統治集團,開始他的政治生涯。
二、遍注眾經 自成一家
自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以後,儒家學說統治了整
個政治思想領域。雖然也有今古文等流派之爭,那也是統治學術界的儒家學派的內
部之爭。到了東漢末年,鄭玄的學說占了統治地位。隨著歷史的進程,社會生活也
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三國的格局,促使人們的思想更加活躍,如何治理好國家,成
為每一個有頭腦的人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擔任了散騎侍郎職務的王肅,也深知儒
家學說的影響力,要治理國家,就要藉助儒學經典的力量。所以,他麵對日見衰微
的經學,力排眾說,採納各派合理的部分,先後為《尚書》、《詩經》、《論語》、
《三禮》、《左傳》等經典作注,又整理其父王朗所作的《易傳》。他的注經,不
取一家,又有自己的見解,所以在學術界影響很大。過去有人說他亂了“家法”,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