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之學,兼精算術,成了一位滿腹才學的年輕學者了。


    當時有一位名士名叫杜密,和大膽反對宦官的“天下名士”李膺齊名,並稱為


    “李杜”。杜密升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到高密縣巡視時見到鄭玄,認為他是一個


    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把他升調到郡裏為吏錄,使他得到學習和深造的機會。從此,


    鄭玄便結束了他的鄉吏生涯。


    到了北海郡不久,鄭玄又辭去吏職,入太學受業。他的老師名叫第五元先(第


    五是復性),是當時京兆平陵(今陝西長安)的大姓,曾任兗州刺史,是一位很有


    學問的經學博士。鄭玄從師第五元先,先後學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


    統歷》、《九章算術》等,俱達到了通曉的程度。其中《京氏易》是西漢京房寫的,


    《公羊春秋》是戰國公羊高傳述、西漢初成書的,這兩部書都是今文經學的重要典


    籍。《三統曆》是西漢劉歆寫的曆法,《九章算術》則傳說是西周周公著的,這兩


    部書都屬歷數之學的重要著述。


    此後10年左右,皆為鄭玄折節求學的時代。他師事第五元先後,又從東郡張恭


    祖學習了《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等書,其


    中除《禮記》和《韓詩》外,均為古文經學的重要典籍。


    鄭玄向第五元先和張恭祖學習了今古文經學兩大學派的重要經籍後,尚不以此


    為滿足,又從陳球受業,學習了《律令》。在此期間,他還以明經學、表節操為目


    的,遊學於幽、並、兗、豫各地(相當於今山東、河北、河南一帶),遍訪名儒,


    轉益多師,虛心向他們學習,共同探討學術問題。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不辭勞苦,


    孜孜求道,鄭玄的青年時代,就是這樣匆忙而充實地過去了。


    到了而立之年後,鄭玄已經成了一名有著較深造詣的經學家。他的學問在山東


    (指的山以東,今河南、河北、山東一帶)已經可以說首屈一指、無出其右者了。


    三、壯年去國 遊學關西


    鄭玄雖然已經學富五車,但他自己卻毫不滿足,學無止境,越學反越覺得知識


    不夠用。當他感到關東(指函穀關以東)學者已經無人再可請教了的時候,便通過


    友人盧植的關係,離開故國,千裏迢迢西入關中,拜扶風馬融為師,以求進一步深


    造。這一年,鄭玄是33歲。


    馬融是扶風茂陵(今屬陝西興平)人,為當時全國最著名的經學大師,學問十


    分淵博。他遍注儒家經典,使古文經學達到了成熟的境地。他的門徒上千,長年追


    隨在身邊的就有四百餘人,其中優秀者亦達50人以上。其為人比較驕貴和講究,雖


    然門徒眾多,但他隻親自麵授少數高材生,其餘學生則由這些高材生轉相授業。鄭


    玄投學門下後,三年不為馬融所看重,甚至一直沒能見到他的麵,隻能聽其高足弟


    子們的講授。但鄭玄並未因此而放鬆學習,仍舊日夜尋究誦習,毫無怠倦。


    有一次,馬融和他的一些高足弟子在一起演算渾天(古代一種天文學)問題,


    遇到了疑難而不能自解。有人說鄭玄精於數學,於是就把他召去相見。鄭它當場很


    快就圓滿地解決了問題,使馬融與在場的弟子們都驚服不已,馬融對盧植說:“我


    和你都不如他呀!”自此以後,馬融對鄭玄十分看重,鄭玄便把平時學習中發現而


    未解決的疑難問題一一向馬融求教,對於篇籍的奧旨尋微探幽,無不精研,終得百


    尺竿頭再進一步。


    鄭玄在馬融門下學習了7年,因父母老邁需要歸養,就向馬融告辭迴山東故裏。


    馬融此時已經感到鄭玄是個了不起的人才,甚至會超過自己,他深有感慨地對弟子


    們說:“鄭生今去,吾道東矣!”意思是說,由他承傳的儒家學術思想,一定會由


    於鄭玄的傳播而在關東發揚光大。


    四、黨錮之禍與隱修經業


    從馬融那裏學成迴鄉後,鄭玄已經40多歲了,這時他已成為全國著名的精通今


    古文經學的大師了,於百家之學無所不通。於是遠近有數百上千人投到他的門下,


    拜他為師,聽他講學。當時他家裏還很貧窮,便“客耕東萊”,一麵種田維持生計,


    一麵教授門徒。東萊在今山東即墨縣東南不其城南山下,環境十分優美,山上有古


    井不竭,井邊生有一種細而長的草,和薤一樣一尺多長,很有韌性,時人稱之為書


    帶草,又叫康成書帶。鄭玄與弟子們隱居於此,過著清貧而安謐的生活。


    本來,像鄭玄這樣學問好名聲大的經師,是會被推薦或徵召入朝為官的,他本


    人也未嚐不是這樣打算的。但誰知正在此時,卻發生了“黨錮之禍”。


    黨錮之禍是東漢後期統治階級內部宦官、外戚兩派長期鬥爭的產物。外戚當權,


    即殺戮和罷免一大批宦官,而提拔重用他們的同黨;反之,宦官掌權,則大殺外戚


    集團,罷免和壓製外黨。桓帝時,一批比較正直的士家豪族和“名士”出身的封建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