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相當重要的貢獻。
上篇 鄭玄的生平事跡
一、家世與童年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省高密縣)人。生於東漢順帝永建二年(12
7年),卒於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
鄭玄的家世本來比較顯赫。其遠祖名叫鄭國,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後世
封為朐(qu渠)山侯。鄭玄的八世祖鄭崇,字子遊。為高密大族,西漢哀帝時官至
尚書僕射,《漢書》中有傳。鄭崇為人剛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與宦
官、幸臣董賢等作鬥爭,後來佞臣誣陷,慘死獄中。到了鄭玄出生時,鄭氏家族已
經敗落了,他的祖父鄭明、父親鄭謹,都沒有出仕,隻在鄉間務農,家中生活也比
較貧寒。
鄭玄自幼無資聰穎,又性喜讀書,勤奮好學。他從小學習書數之學,到八九歲
時就精通加減乘除的算術,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過他,即便是讀書人,不專門學習
書數者也趕不上他。到了十二三歲,他就能誦讀和講述《詩》、《書》、《易》、
《禮記》、《春秋》這儒家“五經”了。同時,他還喜歡鑽研天文學,並掌握了
“占候”、“風角”、“隱術”等一些以氣象、風向的變化而推測吉兇的方術。
鄭玄自少年時就一心向學,確立了學習經學的誌向,終日沉湎於書卷中,孜孜
以求。他不尚虛榮,天性務實,有一件小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十一二歲的時候,
他曾隨母親到外祖家做客,當時客人很多,在座的十多位客人都衣著華美,打扮得
煥然一新,一個個言語清爽,誇誇其談,顯得很有地位和派頭。唯獨鄭玄默默地坐
在一旁,似乎身份和才學都趕不上人家。其母見狀,感到麵上無光,便暗地督促他
出頭露麵,顯露點才華,表現點闊綽和神氣。鄭玄卻不以為然,說這些庸俗的場麵
“非我所誌,不在所願也”(引文見《太平廣記》卷215引《玄別傳》)。
鄭玄16歲的時候,不但精通儒家經典,詳熟古代典製,而且通曉讖緯方術之學,
又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在當地聲名遠播,被大家稱為神童。當時朝廷的統治者相信
災異、符瑞之說,把各種自然災害視為上天對人類的懲罰和警告;而把自然界罕見
的一些現象,如禾生雙穗、珍禽異獸出現等,看作上天對人們的獎勵和對“政治清
明”的讚賞。為了證明統治者的行為符合天意,朝廷便鼓勵地方官府將“符瑞”逐
級上報,藉以神化和歌頌封建統治,麻痹人民。但當時的吏治已經壞透了,州、縣
官吏大都是白囗,寫文章也難以象個樣子。這一年民間有人獻瑞,不同的兩棵秧長
到一起結了一個瓜,稱為“嘉瓜”;一枝禾稻結了兩個稻穗,謂之“嘉禾”。縣裏
要討好上級,就將“符瑞”的情況寫成公文並加上頌辭上報,無奈官吏鄙陋無文,
寫的東西實在拿不出手,隻好請神童鄭玄來改寫。鄭玄寫好了公文,又寫兩篇頌辭,
倍受縣吏的賞識。郡守認為鄭玄是少有的奇才,不愧神童之名,後來親自為他主持
了冠禮(男子20歲時為表示成年而舉行的加冠典禮)。
鄭玄對術數之學的研究也很有心得,成名很早。據《玄別傳》記載,鄭玄17歲
時,有一天正在家讀書,忽見颳起了大風,他根據自己掌握的一些方術來推算,預
測到某日、某時、某地將要發生火災。於是,他立即到縣府去報告,讓政府早做準
備。到了某日某時,某地果然發生了火災,但由於早有準備,並沒釀成大害。這件
事不勝而走,鄭玄又被當地視為“異人”。
二、不樂為史 折節向學
伴隨著知識和學問的增長,鄭玄步入了青年時代。他雖然立誌於潛心鑽研經學,
並已具有了一定的經學造詣,但由於家境貧寒,生活困苦,已沒有條件繼續專門攻
讀了,父母兄弟迫於生計問題,也都不允許他再不事產業而長年讀書了。在18歲那
年,他不得不出仕,充任鄉嗇夫之職。漢代地方政府實行郡、縣二級製,縣以下設
鄉、亭、裏、什、伍等,一般是五戶為伍,十戶為什,百戶為裏,十裏一亭,十亭
一鄉。鄉嗇夫是鄉一級地方小吏,掌管訴訟和稅收等事。對於自己主管的工作,鄭
玄勤勤懇懇,十分認真,撫恤孤苦,甚得鄉裏的好評,不久便晉級而成為鄉佐,大
約相當於副鄉長的職位。
雖然上司器重,鄉親擁護,但鄭玄卻不安於鄉吏的工作,不願為吏以謀生,而
一心嚮往研究學術。因此,他在做鄉吏的同時,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刻苦學
習,每逢休假日也不迴家,而到學校中向先生請教各種學術問題。他的父親對此極
為反對,並一再督責和訓斥他。但父、兄的反對也改變不了他的誌向,他仍堅持不
懈地努力學習,到21歲時,已經博覽群書,具有了深厚的經學功底,並精於歷數圖
</br>
上篇 鄭玄的生平事跡
一、家世與童年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省高密縣)人。生於東漢順帝永建二年(12
7年),卒於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
鄭玄的家世本來比較顯赫。其遠祖名叫鄭國,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後世
封為朐(qu渠)山侯。鄭玄的八世祖鄭崇,字子遊。為高密大族,西漢哀帝時官至
尚書僕射,《漢書》中有傳。鄭崇為人剛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與宦
官、幸臣董賢等作鬥爭,後來佞臣誣陷,慘死獄中。到了鄭玄出生時,鄭氏家族已
經敗落了,他的祖父鄭明、父親鄭謹,都沒有出仕,隻在鄉間務農,家中生活也比
較貧寒。
鄭玄自幼無資聰穎,又性喜讀書,勤奮好學。他從小學習書數之學,到八九歲
時就精通加減乘除的算術,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過他,即便是讀書人,不專門學習
書數者也趕不上他。到了十二三歲,他就能誦讀和講述《詩》、《書》、《易》、
《禮記》、《春秋》這儒家“五經”了。同時,他還喜歡鑽研天文學,並掌握了
“占候”、“風角”、“隱術”等一些以氣象、風向的變化而推測吉兇的方術。
鄭玄自少年時就一心向學,確立了學習經學的誌向,終日沉湎於書卷中,孜孜
以求。他不尚虛榮,天性務實,有一件小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十一二歲的時候,
他曾隨母親到外祖家做客,當時客人很多,在座的十多位客人都衣著華美,打扮得
煥然一新,一個個言語清爽,誇誇其談,顯得很有地位和派頭。唯獨鄭玄默默地坐
在一旁,似乎身份和才學都趕不上人家。其母見狀,感到麵上無光,便暗地督促他
出頭露麵,顯露點才華,表現點闊綽和神氣。鄭玄卻不以為然,說這些庸俗的場麵
“非我所誌,不在所願也”(引文見《太平廣記》卷215引《玄別傳》)。
鄭玄16歲的時候,不但精通儒家經典,詳熟古代典製,而且通曉讖緯方術之學,
又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在當地聲名遠播,被大家稱為神童。當時朝廷的統治者相信
災異、符瑞之說,把各種自然災害視為上天對人類的懲罰和警告;而把自然界罕見
的一些現象,如禾生雙穗、珍禽異獸出現等,看作上天對人們的獎勵和對“政治清
明”的讚賞。為了證明統治者的行為符合天意,朝廷便鼓勵地方官府將“符瑞”逐
級上報,藉以神化和歌頌封建統治,麻痹人民。但當時的吏治已經壞透了,州、縣
官吏大都是白囗,寫文章也難以象個樣子。這一年民間有人獻瑞,不同的兩棵秧長
到一起結了一個瓜,稱為“嘉瓜”;一枝禾稻結了兩個稻穗,謂之“嘉禾”。縣裏
要討好上級,就將“符瑞”的情況寫成公文並加上頌辭上報,無奈官吏鄙陋無文,
寫的東西實在拿不出手,隻好請神童鄭玄來改寫。鄭玄寫好了公文,又寫兩篇頌辭,
倍受縣吏的賞識。郡守認為鄭玄是少有的奇才,不愧神童之名,後來親自為他主持
了冠禮(男子20歲時為表示成年而舉行的加冠典禮)。
鄭玄對術數之學的研究也很有心得,成名很早。據《玄別傳》記載,鄭玄17歲
時,有一天正在家讀書,忽見颳起了大風,他根據自己掌握的一些方術來推算,預
測到某日、某時、某地將要發生火災。於是,他立即到縣府去報告,讓政府早做準
備。到了某日某時,某地果然發生了火災,但由於早有準備,並沒釀成大害。這件
事不勝而走,鄭玄又被當地視為“異人”。
二、不樂為史 折節向學
伴隨著知識和學問的增長,鄭玄步入了青年時代。他雖然立誌於潛心鑽研經學,
並已具有了一定的經學造詣,但由於家境貧寒,生活困苦,已沒有條件繼續專門攻
讀了,父母兄弟迫於生計問題,也都不允許他再不事產業而長年讀書了。在18歲那
年,他不得不出仕,充任鄉嗇夫之職。漢代地方政府實行郡、縣二級製,縣以下設
鄉、亭、裏、什、伍等,一般是五戶為伍,十戶為什,百戶為裏,十裏一亭,十亭
一鄉。鄉嗇夫是鄉一級地方小吏,掌管訴訟和稅收等事。對於自己主管的工作,鄭
玄勤勤懇懇,十分認真,撫恤孤苦,甚得鄉裏的好評,不久便晉級而成為鄉佐,大
約相當於副鄉長的職位。
雖然上司器重,鄉親擁護,但鄭玄卻不安於鄉吏的工作,不願為吏以謀生,而
一心嚮往研究學術。因此,他在做鄉吏的同時,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刻苦學
習,每逢休假日也不迴家,而到學校中向先生請教各種學術問題。他的父親對此極
為反對,並一再督責和訓斥他。但父、兄的反對也改變不了他的誌向,他仍堅持不
懈地努力學習,到21歲時,已經博覽群書,具有了深厚的經學功底,並精於歷數圖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