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循之,與道神之。革而化之,與時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化,


    天道乃馴。”(同上)如果所循有礙於識道,就應當變革損益。因循的目的是為了


    使道發揮神奇的效用;損益的目的是為了合乎時宜,順應現實。能因能革,天道才


    順利地體現出來。自然是無為,因革是有為,揚雄說:“夫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故知因而不知革,物失其則;知革而不知因,物失其均。革之匪時,物失其基;因


    之匪理,物喪其紀。”因循和變革是事物生長、成就的條件,這分明是有為;但因


    革又必須得時,這就是體自然,這又是無為。揚雄用“循”和“體”將道家的自然


    無為和儒家的極積有為結合起來了,更準確地說是在儒學有為中加入了道家自然的


    內容。


    其次談“物極必反”,老子指出差別來源於對待,對立的雙方可互相轉化;莊


    子則否認差別,妄圖取消對待以達到事物的齊一;儒則不然,認為差別出於自然,


    反對“不揣其本而齊其末”的作法,主張維護社會等級秩序。揚雄繼承了老子“物


    極必反”的觀點,同時也繼承了《周易》“履霜堅冰至”的條件轉化論,認為相對


    待的事物可以轉化,但必須是有條件的。他說:“一判一合,天地備矣;天日迴行,


    剛柔接矣;還復其所,終始定矣;一生一死,性命瑩矣。”(《太玄·玄扌離》)


    又說:“天地相對,日月相劌(會),山川相流,輕重相浮,陰陽相續。”(同上


    書《玄告》)這裏承認對立麵的轉化。接著他又說:“陽不極則陰不萌,陰不極則


    陽不牙(芽),極寒生熱,極熱生寒,信(伸)道致詘(屈),詘道致信。”(同


    上書《玄扌離》)又說:“盛則入衰,窮則更生,有實有虛,流止無常。”(同上)


    又說。“極盛不救,天道反也”(同上書《玄測》)指出轉化的條件是“極”是


    “盛”,是事物發展推到了突破穩定性的極限之時。這與莊子不講條件不分場合的


    隨意轉化、主觀齊一要現實得多,也要合乎客觀實際得多,同時也對先秦儒家處於


    萌芽狀態的條件轉化說作了更生動的說明和論證。


    再次談揚雄的玄學體係。如前所述,《太玄》是他妙極天文歷數知識的傑作,


    也是他融合儒老道論的典範。玄是什麽?桓譚說揚雄所說的“玄者,天也道也”,


    即“宓羲氏之易,老子之道,孔子之元”。宓羲之易指原始的《易經》;孔子之元


    即《文言》之“幹元、坤元”。揚氏《太玄·玄圖》曰:“夫玄也者,天道也,地


    道也,人道也。兼三道而天名之。”《易大傳》曰:“易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


    人道焉。”《老子》分道為“常道”和“非常道”,玄為易為道,似無可辯。揚雄


    的玄就是老子的道、宓羲的易、孔子的元,似乎揚雄隻是將名字改了一下。改道為


    玄不是揚雄《太玄》的可貴之處,可貴的是他創立了一個以玄為名的宇宙生成係統。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大傳》說:“易有太


    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成大業。”如果以老


    子之一當易之太極,老子之二當易之兩儀(陰陽)的話,則在易的太極外,當還有


    一物,即道,是故宋儒有“無極而太極”之說。這是儒道紛歧之處,也是儒道水火


    之點。在此,揚雄拋棄了易經而取老子,將道字易以玄字,於是改造成“玄一摹而


    得乎天,故謂之有天;再摹而得乎地,故謂之有地;三摹而得乎人,故謂之有人”


    的生成模式(《太玄·玄告》)。玄即是天道地道人道的總和,又是天地人產生的


    本源,這與老子道的功能完全一致。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棄儒而從道,相反,揚雄取


    的隻是老子道論的形式,推行的卻是儒學實質。他自序造《玄》經的宗旨說:“播


    之以人事,文之以五行,擬之以道德仁義禮知(智)。”“人事”是玄經要說明的


    主題,“五行”是玄經使用的哲學原理之一,“道德仁義禮智”則是玄經的主體內


    容。揚雄在《太玄》中貫徹了儒家的“五行”、“五常”學說,其《玄數》一篇就


    是玄數與五行、五方、三季、五味、五常等配伍的一覽表。《太玄》不僅有五行正


    常,而且有陰陽學說,他說“玄者搞措(作用)陰陽而發氣。一判一合,天地備矣。”


    玄既然能驅勸陰陽來發氣開天地,那麽《玄》經之中自然有陰陽的原理了。又說:


    “瑩天功明萬物之謂陽也;幽無形深不測之謂陰也。陽知陽而不知陰,陰知陰而不


    知陽。知陰知陽,知止知行,知晦知明者,其唯玄乎?”《玄扌離》明確指出玄書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