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莫辯乎《禮》,說誌者莫辯乎《詩》,說理者莫辯乎《春秋》。舍斯,辯亦小矣。


    (《寡見》)


    講說天道、政事、人倫、情感、禮義諸道理的,沒有比儒學五經更辯博的了,


    學者欲求至道,固舍此而莫由。


    在尊經崇孔的同時,揚雄又對包括黃老在內的諸子展開了全麵的批評:“莊揚


    盪而不法,墨晏儉而廢禮,申韓險而無化,鄒衍迂而不信。”(《五百》)不法、


    廢禮、無化、不信,都各隅於一偏,不足以宣教治世。即或是曾被文景皇帝奉行和


    其師君平貴守的黃老也不無弊病:


    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捶提仁義,絕滅禮


    學,吾無取焉耳。(《問道》)


    又說:


    或曰:“莊周有取乎?”曰:“少欲。”“鄒衍有取乎?”曰:“自持。至周


    罔君臣之義,行無知於天地之間,雖鄰不覿也。”(同上)


    老子言道德,莊子講寡慾,都是其卓絕可取之處,但是他們鄙薄仁義、絕滅禮


    法、拋棄君臣大義,要超脫人世現實的一切義務和羈絆,就不是世間法了,是治世


    所不可取則的。桓譚說:“昔老聃著虛無之言兩篇,薄仁義,非禮學,然後世好之


    者尚以為過於五經,自漢文景之君及司馬遷皆有是言。”崇尚黃老,一直是西漢的


    傳統,揚雄公開在著作中批評黃老之學,這在漢代著作中尚不多見。


    另一方麵揚雄對那種隻追求世治,而忽略人性的殘酷政治,也是深惡痛絕的。


    這主要表現在他對申韓之術的譴責上。


    申韓之術,不仁之至矣!若何牛羊之用人也?若牛羊用人,則狐狸螻囗不囗臘


    也與!(《問道》)


    申韓之學片麵追求社會的秩序,把人當成僅會說話的牲口(“牛羊用人”),


    而忽略了人的本性,真是不仁不義之至!如果為政者像使用牛羊一樣用人,那必然


    死人太多,狐狸螻囗就會過上飽吃人肉的盛宴了。此外,韓非死於說秦,其行不由


    禮義(《問明》);公孫龍“詭辭數萬”,其言雖辯,但不合”先王之道”(《吾


    子》)。諸子百家之所以不可取,主要在乎不由仁義、不率王道而巳。


    二是摒棄迷信,純潔儒學。雄既辟諸子、崇孔教,又對漢以來俗儒之學進行了


    批評。漢世之儒,董仲舒引陰陽五行入儒學,喜談災異,後來俗儒,溺於迷信,多


    談機樣。至西漢末年,遂行為讖記圖緯之學。他們託言孔聖,假造逸經,整個學術


    界一派巫風鬼氣。揚雄繼承孔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求實風格,對於漢世迷信化的


    儒學進行了批評:


    或曰:“趙世多神,何也?”曰:“神怪茫茫,若存若亡,聖人曼雲。”(


    《重黎》)


    公開表示對鬼神的不相信。針對董仲舒以來的災異之學,揚雄也持懷疑態度,


    認為:“聖人德之為事,異、(災異)亞之。故常修德者本也,見異而修德者末也。”


    (孝聖)大力提倡儒學重德教,輕災異的優良傳統。這實際上也是對當時大儒劉向、


    穀永等人侈言災異的一種規勸。


    秦皇漢武雖皆英明一世,但卻未能超脫生死,求仙事不死、勞民傷財。針對有


    人問長生之事,揚雄說長生“非人力所及”,求仙亦無益也:“吾聞伏羲神農沒,


    黃帝堯舜殂落而死,文王畢,孔子魯城之北,獨子愛其死乎?非人力所及也。仙亦


    無益子之匯(類)矣!”(《君子》)他說聖人的注意力在求知,不默念生死:


    “聖人之於天下,恥一物之不知;仙人之於天下,恥一日之不生。曰:生乎生乎,


    名生而實死也。”即使仙人能長生,但無所事事,雖生猶死。於是他明確地宣布:


    “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自然之道也。”(同上)一切怪力亂神、仙仙長生都


    是徒勞的。也是沒有意義的。


    三是協調孟荀,重建儒統。清除漢儒消極的庸俗之學,使儒學樸質理性之光重


    放異彩,揚雄進而對先秦儒學的兩大名師孟子、荀子學說也進行了清理。二家之中,


    揚雄最推崇孟子,但也承認荀子是孔門中人,隻是各立門戶了。《法言·君子》記


    載:有人問孟子是否“知言之奧,知德之奧”?揚雄曰:“非苟知之,亦允蹈之。”


    不僅知道言和德的底蘊,而且能嚴格遵守蹈習。問者又說:你看不起諸子,孟子不


    是諸子之一嗎?他說;所謂諸子,是指思想與孔子不同的人,孟子則不是這樣。問


    者又說;荀子《非十二子》,對諸子多加批駁,其他諸家倒有可非,至於非議子思


    孟子,就太過份了。揚雄說:“吾於孫卿與,見同門而異戶也。”按照揚雄的評論,


    孟子言論不異於孔子,是孔子學說的忠實繼承者,至於荀子,雖在儒門,卻已自成


    一家了。揚雄對孟子十分推崇,說他是“勇於義果於德”的純儒: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