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庭冷落,嗜酒無錢,隻有靠向人傳授古文字學,來換取幾鬥白酒。這就是一個正


    直知識分子不與統治者合作,不願同流合汙的下場。在一個沒有是非公道的社會裏,


    要保持清高的人格真是談何容易!


    雄晚年是在喪子、失意、貧窘中度過的,好在他收了一個好學生,即钜鹿侯芭。


    他在揚雄最困難的時候追隨他,從他研習當時人們並不理解的《太玄》和《法言》,


    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王充《論衡·案書》稱讚說:“當今未顯,使在百世之後,


    則子政、子雲之黨也。韓非著書,李斯采以言事;揚子雲作《太玄》,侯鋪子隨而


    宣之。非斯共世,雲輔同朝,睹奇見益,不為古今變心易意。實事貪善,不為並肩


    以跡相輕,好奇無已,故奇名無窮。”侯鋪子,即侯芭。天風五年揚雄在淒涼失意


    中死去,還是這位關門弟子負土作墳,並心喪三年,就像當年孔門弟子一樣,盡了


    弟子之禮。揚雄的生前好友桓譚給他起祠塋,“平陵如子禮”。公卿們也派遣長子


    與郎吏一道送葬,憑悼這位一生老於郎吏的寂寞之人。[注]終年71歲。


    六、博學通六藝 卓爾參聖人


    揚雄繼承了古代巴蜀文化中天文曆法、藝文辭賦、陰陽占筮和黃老道術等傳統


    文化,他既是天文學家、辭賦大家,又是精研易學的大師和清靜無為的道學家。不


    過從思想體係上說,揚雄更是一位博學的儒者,與董仲舒、劉向一樣。班固說:


    “董生下帷,發藻儒林;劉向司籍,辯章舊聞;揚雄覃思,《法言》《太玄》。皆


    及時君之門閨,究先聖之壺奧,婆娑乎藝術之場,休息乎篇籍之困,以全其質而發


    其文,用納乎聖德,列炳於後人,斯非其亞?”(《漢書·敘傳》)說他在理論上


    深究聖人之困奧,同時又有藝術修養,遊戲於文字之間,是多才多藝的傑出人物。


    司馬光更推尊說:“揚子直大儒邪!孔子既沒,知聖人之道者,非揚子而誰?孟與


    荀殆不足擬,況其餘乎?”(《說它》)認為他是孔子之後第一人,孟子、荀子都


    無法比擬。那麽,他是怎樣的一位大儒呢?


    一是鄙薄諸子。獨崇孔聖。漢代,雖然董仲舒已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舉賢良,亦罷黜治申韓蘇張之術者,但是終漢之世,本“霸王道雜之”,儒


    術雖行,但申韓不廢;而黃老之術,尤其盛行。司馬遷著《史記》,“是非頗謬於


    聖人”;漢武帝行聚斂,桑弘羊實為申商之學;更有自漢文之君、漢景之臣以來相


    傳的黃老之言,長期流行,淮南、衡山所治即其大者,至揚雄之師嚴君平亦黃老之


    人。雖然在漢代諸子爭鳴、毀棄大道的局麵沒有出現,但奇說異行,“是非”謬於


    聖人與六經者,亦時有發生。揚雄少年雖從君平研習黃老道學,但他更多地繼承了


    自文翁在蜀郡立學弘揚儒術以來的傳統,對孔子之學、聖人之書,十分傾心,“非


    聖哲之書不好也”。及其立說,亦以排斥諸子,發明聖道為職誌。他說:“古者揚


    墨塞路,孟子辭而辟之,廓如也。後之塞路者有矣,竊自比於孟子。”(《法言·


    吾子》。下引此書隻注篇名。)從前孟子辟揚墨,衛孔道,今天他也要效法孟子廓


    清異說,捍衛聖學。他的《法言》一書就是辟異說、闡孔學的專門著作。他說孔子


    是先秦諸子中最偉大的聖人,他的智慧“和同天人之際”(《問道》),他的著作、


    言行與天地齊一:“聖人之書、言、行,天也。”(《君子》)如果研習聖人之言


    就可遠知萬事,否則將於室內之治亦有所不知:“大哉!聖人言之至也,開之廓四


    海;閉之囗然不睹牆之裏。”(《問道》)孔聖與諸子比較,那簡直就像太陽月亮


    與列星繁宿一樣:


    視日月而知眾星之蔑也,仰聖人而知眾說之小也。


    (《學行》)


    自然,人慾學道就會孔聖莫屬了:


    委大聖而好諸子者,惡睹其識道也?山囗之蹊,不可勝由矣;向牆之戶,不可


    勝入矣。曰:“惡由入?”曰:“孔氏。”(《吾子》)


    不學大聖,而習諸子,那是不能認識大道的。必須循由孔氏,方可適於至道。


    那麽怎才能循由孔氏呢?揚雄說,人在從其人,人死由其書:


    或曰:“人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將誰使正之?”曰:“萬物紛錯則懸諸天,


    眾言淆亂則折諸聖。”或曰:“惡睹乎聖而折諸?”曰:“在則人,亡則書。其統


    一也。”(同上)


    孔子在世時,七十子就取則於夫子,現在孔子已沒,就取則於他留下的書。此


    即五經。揚雄說孔子的五經是天下絕對真理的載體,是至道的淵藪:


    惟五經為辯,說天者莫辯乎《易》,說事者莫辯乎《書》,說體(人倫準則)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