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合汙,無所依傍,淡泊自守,草擬《太玄》以寄託天人之思。有無知之徒嘲笑他


    “不能畫一奇,出一策,上說人主,下談公卿”,以便“歷金門,上玉堂”,謀取


    榮華富貴。卻來作《太玄》,為經五千,為說十萬,雖然“深者人黃泉,高者出蒼


    天,大者含元氣,纖者入無倫”。巧思極慮,可以說是無思不用其極了。可是還是


    “位不過侍郎,擢才給事黃門”,官卑職微。豈非為玄不玄,功夫未到,“其玄尚


    白”乎?對此,揚雄作《解嘲》一篇,忠告熱衷進取的勢利之人:


    炎炎者滅,隆隆者絕;現雷觀火,為盈為實,天收其聲,地藏其熱。高明之家,


    鬼瞰其室。攫囗(妄取)者亡,默默者存;位極者宗危,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守


    默,守道之極。愛清愛靜,遊神之廷;惟寂惟寞,守德之宅。世異事變,人道不殊,


    彼我異時,未知何如。今子乃以鴟梟而笑鳳凰,執囗蜓而嘲龜龍,不亦病乎?子徒


    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之病甚。


    嘲笑他作《太玄》的人今已不可詳知,但在眾人盡皆棄競於勢路利津的當時,


    作這樣一件自苦無益的事,實在令許多人不能理解。本傳載,《太玄》書成,劉歆


    看後,對揚雄說:“空自苦!今學者有利祿,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


    吾恐後人用覆醬瓿”《答劉歆書》亦載;“(張伯鬆)又言;恐雄為《太玄》經,


    由鼠坻之與牛場也。如其用則實五稼,飽邦民,否則為抵糞,棄之於道矣。”張伯


    鬆即張疏,鼠低即鼠穴,牛場即牛欄。張氏也是揚雄的朋友,對揚雄所作《方言》


    十分推崇——“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但對《太玄》獨不推許,比喻為鼠窩、牛


    欄中的糞肥,如果被採用則可生長五穀,滋養人民,如若不用則形同糞土,被棄道


    邊。王充《論衡·齊世》甚至說:“揚子雲作《太玄》,造《法言》,張伯鬆不肯


    一觀。與之並肩,故賤其言。”可見,對揚雄作《太玄》不理解的人當時大有人在。


    他清楚地看到當時嚴重的社會危機,預測到得誌的當權者們乍榮必乍衰的前景。


    他不便明說,隻借用老子“物極必反”的道理來迴答問難之人。物極易衰,位高難


    全。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今之得意者,安知不有危險潛伏著呢?今之橫行者,


    安知不有坎陷在等待著你呢?得意而驕人,弄權而傲人的人,都是不知福禍盈虛道


    理的愚人。我玄雖白,尚能長守此清貧;君位雖高,卻已潛伏著難以禳除的危機。


    就像當年李斯一樣,求為上蔡逐免兒已不可得了。不久就應驗了揚雄的預言,哀帝


    駕崩,董賢罷官自殺,丁傅外戚退出歷史舞台,王氏捲土重來。從前得意於一時的


    袞袞諸公的種種榮華,一夜之間都煙消雲散了。就是揚雄的那位同僚好友劉歆,雖


    再度得勢,並在王莽朝一度走紅、位至國師,其結果也不免於殺身死。可見,高門


    鬼易窺,高官災必及,特別是以不義手段得來的,其人必將以隕身而告終。這是揚


    雄《解嘲賦》已有其意卻未明說的主題。


    揚雄雖然官位低下,但卻有學自守,而且還有一個聰明的兒子與他一道研幾討


    玄,亦是人間一大快事。《太平禦覽》卷385引《劉向別傳》說:“揚信字子烏,雄


    第二子。幼而聰慧,雄算《玄》經不會,於烏令作九數而得之。雄又擬《易》‘抵


    羊觸藩’,彌日不就,子烏曰:‘大人何不雲,荷戈入榛?’”《別傳》,前人以


    為劉向所著《別錄》。但劉向卒於成帝緩和元年(荀悅《漢紀》),其時《太玄》


    未著,劉向是不能預言於前的。疑《劉向別傳》別為一書。揚雄《法言·問神》也


    說:“育而不秀者吾家之童烏乎?、九齡而與我《玄》文。”常璩《華陽國誌》卷


    10上也說:“雄子神童烏,七歲預雄《玄》文,九歲而歿。”這裏在童烏年歲上與


    《法言》相牴牾,但說童烏幼而聰慧,在孩童時代即已參與《太玄》的撰著,卻是


    一致的。有子而慧,此樂何極!可惜“苗而不秀”,過早地夭折了。另外,王應麟


    《漢書藝文誌考證》記:“《太玄》潤色於君平。”[注]似乎《太玄》還得力於揚


    雄老師,是老少三代心血的結晶。


    《大玄》用“渾天術”、《太初曆》等天文學知識,仿照儒學經典《周易》的


    形式,貫徹儒家仁義禮智的政治倫理思想。其自序曰:


    而大潭恩渾天,參摹而四分之,根於八十一。旁則三摹九據,極之七百二十九


    贊,亦自然之道也。故現《易》者,見其卦而名之;觀《玄》者,數其畫而定之。


    《玄》首四重者,非卦也,數也。其用自天元推一晝一夜陰陽數度律歷之紀,九九


    大運,與天終始。故《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七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