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十九贊,分為三卷,日一二三,與《泰初歷》相應,亦有顓頊曆焉。
參摹,即摹仿三才,分天玄、地玄、人玄,故玄數用三。四分,即西漢方、州、
部、家的社會結構,《太玄》以四重表示。《太玄》八十一首,當易六十四卦;每
首九贊,當易六爻。《易》數二分,以擬陰陽,用一、一表示,二加倍為四象,擬
四時;四加倍為八卦,擬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八種自然現象;八卦加倍為六十四卦,
擬萬事萬物。《太玄》則採用三分法,擬天地人,用一、一、一表示;占筮時都以
三為倍數:一玄三方,一方三州,為九州;一州三部,共二十七部;一部三家,共
為八十一家,此即《大玄》九贊、八十一首的來源。八十一首共七百二十九贊,相
當於易三百八十四交。一贊為晝,一贊為夜,再加“囗”、“贏”兩贊,”共三百
六十五日半,以擬一年之數。一部《太玄》就是天地人(宇宙)、方州部家(社會)、
三百六十五日(《太初曆》)的模擬。
自序又說:
扌筮之三策,關之以休咎,糹並之以象類,播之以人事,文
之以五行,擬之以道德仁義和知(智)。
這時裏說《太玄》卜筮的方法和內容。《周易》以四來分數,《太玄》以三來
分數。其中有休咎禍福的道理,用象數表達出來,還將五行原理與人事利害互相發
明,宣揚儒家仁義禮智等道德倫理。
又說:
為其泰曼漶而不可知,故有《首》《沖》《錯》《測》《搞》《瑩》《數》
《文》《機》《圖》《告》十一篇,皆以解削《玄》體,離散其文。
這是說《太玄》傳的結構。《首》《沖》《錯》《測》《搞》《瑩》《數》
《文》《扌兒》《圖》《告》十一篇都是解釋《太玄》經文的,是《太玄》的傳,
猶《周易》之有“十翼”。《四庫提要》所說:“雄書本擬《易》而作,以《家》
準《卦(辭)》,以《首》準《象(辭)》,以《贊》準《爻(辭)》,以《測》
準《象(辭)》,以《文》準《文言》,以《扌離》《瑩》《數》《文》《扌兒》
《圖》《告》準《係詞(辭)》以《數》準《說卦》,以《沖》準《序卦》,以
《錯》準《雜卦》,全仿《周易》。”
易經是儒家六經之一,漢代推為六經之道。揚雄擬易作《太玄》,敢做聖人才
能做的事,在當時是需要勇氣的。本傳說。“諸儒或譏以雄非聖人而作經,猶春秋
吳楚之君僭號稱王,一蓋誅絕之罪也。”但有識之士卻稱讚他與聖人同功,桓譚
《新論》曰:“揚雄作《玄》書,以為玄者天也道也,言聖賢製誥作事,皆引天道
以為本統,而因附屬萬類、王政、人事、法度,故宓羲氏謂之易,老子謂之道,孔
子謂之元,而揚雄謂之玄。”又曰:“揚子雲何如人邪?答曰:揚子雲才智開通,
能入聖道,卓絕於眾,漢興以來,未有此人也。”又曰:“子雲所造《法言》、
《太玄》經也,玄經,數百年,其書必傳。”在人們對揚雄作《太玄》普遍不理解
的時候,桓譚竟將揚雄其人其書視為漢朝建立以來未曾有過的奇才奇書,並進而將
他與宓羲、老子、孔子相提並論,推許他“能入聖道”,可與聖人方駕並驅。後來
王充也稱讚說:“揚子雲作《太玄》經,造於少思,極囗冥之深,非庶幾之才,不
能成也。孔子作《春秋》,二子(揚雄、陽城子玄)作兩經,所謂卓爾蹈孔子之跡,
鴻茂參貳聖之才!”(《論衡·超奇》)又曰:“陽成子張作樂,揚子雲造玄,二
經發於台下,讀於闕掖,卓絕驚耳,不述而作,材疑聖人。”(《對作篇》)大科
學家張衡說:“吾觀《太玄》,方知子雲妙極道教,乃與五經相似,非徒傳記之屬,
使人難論陰陽之事,漢家得天下二百歲之書也。復二百歲,殆將終乎?所以作者之
數,必顯一世,常然之符也。漢四百歲,《玄》其興矣!”[注]極盡誇讚之能事。
《太玄》寫成後,由於思維獨特,文字艱深,“觀之者難知,學之者難成”,
有人批評說:美味要合眾人的口味,音樂要讓眾人感到悅耳,著書也要使眾人喜好。
而今不然——《吾子乃抗辭幽說,閎意眇指,獨馳騁於有亡之際,而陶冶大爐,旁
薄群生,歷覽者茲年,而殊不悟。”說他振振有辭地講幽遠玄妙的內容,必欲探討
有無相生,萬物衍化的道理,讓人長年研讀也不知其所以然。揚雄《太玄》艱深,
受人非難,後來王充《論衡》通俗,又有人說他淺露,道理永遠在無所事事的批評
者手裏。針對難客,揚雄又作《解難》一篇答之,曰:“大味必淡,大音必稀;大
語叫叫,大道低迴。是以聲之眇者不可同於眾人之耳,形之美者不可混於世俗之目,
</br>
參摹,即摹仿三才,分天玄、地玄、人玄,故玄數用三。四分,即西漢方、州、
部、家的社會結構,《太玄》以四重表示。《太玄》八十一首,當易六十四卦;每
首九贊,當易六爻。《易》數二分,以擬陰陽,用一、一表示,二加倍為四象,擬
四時;四加倍為八卦,擬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八種自然現象;八卦加倍為六十四卦,
擬萬事萬物。《太玄》則採用三分法,擬天地人,用一、一、一表示;占筮時都以
三為倍數:一玄三方,一方三州,為九州;一州三部,共二十七部;一部三家,共
為八十一家,此即《大玄》九贊、八十一首的來源。八十一首共七百二十九贊,相
當於易三百八十四交。一贊為晝,一贊為夜,再加“囗”、“贏”兩贊,”共三百
六十五日半,以擬一年之數。一部《太玄》就是天地人(宇宙)、方州部家(社會)、
三百六十五日(《太初曆》)的模擬。
自序又說:
扌筮之三策,關之以休咎,糹並之以象類,播之以人事,文
之以五行,擬之以道德仁義和知(智)。
這時裏說《太玄》卜筮的方法和內容。《周易》以四來分數,《太玄》以三來
分數。其中有休咎禍福的道理,用象數表達出來,還將五行原理與人事利害互相發
明,宣揚儒家仁義禮智等道德倫理。
又說:
為其泰曼漶而不可知,故有《首》《沖》《錯》《測》《搞》《瑩》《數》
《文》《機》《圖》《告》十一篇,皆以解削《玄》體,離散其文。
這是說《太玄》傳的結構。《首》《沖》《錯》《測》《搞》《瑩》《數》
《文》《扌兒》《圖》《告》十一篇都是解釋《太玄》經文的,是《太玄》的傳,
猶《周易》之有“十翼”。《四庫提要》所說:“雄書本擬《易》而作,以《家》
準《卦(辭)》,以《首》準《象(辭)》,以《贊》準《爻(辭)》,以《測》
準《象(辭)》,以《文》準《文言》,以《扌離》《瑩》《數》《文》《扌兒》
《圖》《告》準《係詞(辭)》以《數》準《說卦》,以《沖》準《序卦》,以
《錯》準《雜卦》,全仿《周易》。”
易經是儒家六經之一,漢代推為六經之道。揚雄擬易作《太玄》,敢做聖人才
能做的事,在當時是需要勇氣的。本傳說。“諸儒或譏以雄非聖人而作經,猶春秋
吳楚之君僭號稱王,一蓋誅絕之罪也。”但有識之士卻稱讚他與聖人同功,桓譚
《新論》曰:“揚雄作《玄》書,以為玄者天也道也,言聖賢製誥作事,皆引天道
以為本統,而因附屬萬類、王政、人事、法度,故宓羲氏謂之易,老子謂之道,孔
子謂之元,而揚雄謂之玄。”又曰:“揚子雲何如人邪?答曰:揚子雲才智開通,
能入聖道,卓絕於眾,漢興以來,未有此人也。”又曰:“子雲所造《法言》、
《太玄》經也,玄經,數百年,其書必傳。”在人們對揚雄作《太玄》普遍不理解
的時候,桓譚竟將揚雄其人其書視為漢朝建立以來未曾有過的奇才奇書,並進而將
他與宓羲、老子、孔子相提並論,推許他“能入聖道”,可與聖人方駕並驅。後來
王充也稱讚說:“揚子雲作《太玄》經,造於少思,極囗冥之深,非庶幾之才,不
能成也。孔子作《春秋》,二子(揚雄、陽城子玄)作兩經,所謂卓爾蹈孔子之跡,
鴻茂參貳聖之才!”(《論衡·超奇》)又曰:“陽成子張作樂,揚子雲造玄,二
經發於台下,讀於闕掖,卓絕驚耳,不述而作,材疑聖人。”(《對作篇》)大科
學家張衡說:“吾觀《太玄》,方知子雲妙極道教,乃與五經相似,非徒傳記之屬,
使人難論陰陽之事,漢家得天下二百歲之書也。復二百歲,殆將終乎?所以作者之
數,必顯一世,常然之符也。漢四百歲,《玄》其興矣!”[注]極盡誇讚之能事。
《太玄》寫成後,由於思維獨特,文字艱深,“觀之者難知,學之者難成”,
有人批評說:美味要合眾人的口味,音樂要讓眾人感到悅耳,著書也要使眾人喜好。
而今不然——《吾子乃抗辭幽說,閎意眇指,獨馳騁於有亡之際,而陶冶大爐,旁
薄群生,歷覽者茲年,而殊不悟。”說他振振有辭地講幽遠玄妙的內容,必欲探討
有無相生,萬物衍化的道理,讓人長年研讀也不知其所以然。揚雄《太玄》艱深,
受人非難,後來王充《論衡》通俗,又有人說他淺露,道理永遠在無所事事的批評
者手裏。針對難客,揚雄又作《解難》一篇答之,曰:“大味必淡,大音必稀;大
語叫叫,大道低迴。是以聲之眇者不可同於眾人之耳,形之美者不可混於世俗之目,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