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上任那年夏天,齊國邀請魯定公會於夾穀。孔子因善長禮儀作這次國際性


    會議的儐相。當對的魯國,北鄰晉國,南逼荊楚,東接強齊。三強逼臨,而魯國國


    小兵弱,“附於楚則晉怒,附於晉則楚來伐,不備於齊,則齊師侵魯”。在外交關


    係中,魯國就像踩蹺蹺板一樣,左右為難。如何在這次會盟中避免齊國的威逼,為


    魯國挽迴列國聲譽,便成了孔子此行的首要使命。


    會盟這天,齊魯兩君來到夾穀。除地為壇,土階三等,禮樂聲中,魯定公與齊


    景公揖讓而登,一派友好和平景象。但是,兩君剛剛坐定,齊國的使臣請獻樂舞。


    但演奏的即是夷狄“四方之樂”。於是羽旄旌旗中,夾雜著劍戟盾矛,一湧而上,


    魯定公有被挾持的危險,形勢十分緊迫。事出突然,摔不及防。大智大勇的孔子一


    眼識破敵人陰謀,急趨而進,歷階而登,不盡一等。他兩眼怒視景公,揮袂而言曰:


    “吾兩君為好會,夷狄之樂,何為於此!”義正詞嚴,景公為之理屈,隻得揮退持


    械舞人。訂立盟約時,孔子發現齊人擅自在盟書上加了一句:“齊師出境,而不以


    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麵對齊人的陰謀詭計,孔子針鋒相對,也加上一


    句:“而不返我汶陽之田以共命者,亦如之!”挫敗了齊人霸權野心,並收復了魯


    國失地,為魯國爭得了列國間的平等地位。


    外交勝利,使孔子名重一時,季桓子對孔子信任有加,言聽計從,史稱:“孔


    子行乎季氏,三月不違。”季桓子還將執政大權委託孔子代掌,孔子選以大司寇


    “攝行相事”。他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進行了一係列內政改革。於是他在魯國具


    體實施了從前陳之於齊景公的“正名”方略。在孔子看來,當時魯國最大的弊病在


    於君不君、臣不臣,魯公虛位,大夫專權,名實顛倒,秩序混亂,亦即“名”不正。


    這首先表現在作為臣子的三桓勢力過大,勢逼公室。要重振魯國秩序,必須首先削


    弱三桓勢力。一天,孔子從容對定公說:“按照周禮,臣子不藏甲兵,大夫的城牆


    不過一百雉(三百平方丈)。現在三家的采邑都超過這一限度。”三家采邑,指季


    氏費邑、孟氏成邑、叔氏後阝邑,號稱三都。那裏高牆深池,私兵把守,是三家威


    逼公室的實力所在。不過,由於三桓平時都住在曲阜城內,三都委託家臣代管,年


    長月久,家巨擁兵自固,造起反來。定公八年,公山不狃據費反;十年,叔孫氏家


    臣侯犯又據後阝反。後阝邑、費邑,成了兩個獨立王國,兩家都奈何不得。孔子看


    準這點,適時提出“墮三都“的大膽方案,立即得到魯定公和三桓支持。孔子派弟


    子子路作季氏宰,控製魯國最大的實力集團,以便“墮三都”計劃的實施。開始順


    利墮毀了叔孫氏的後阝邑;將墮費,公山不狃夥同叔孫氏庶族叔孫輒,糾合費人先


    發製人,進攻曲阜。魯定公與三桓驚荒失措,逃入季孫氏家,躲到“季武子之台”


    上。叛軍來勢兇猛,一度攻人季家,流矢射達定公身旁,情況危急。孔子卻鎮定自


    若,待叛軍攻勢銷竭,他命令兩員大將,組織反擊。費人一觸即潰,追殺數十餘裏,


    公山不狃、叔孫輒逃亡國外,孔子指揮乘勝墮毀了費邑。下一步該墮成,由於守成


    的公放處父沒有反叛跡象,孟孫氏遂默許他固守成邑,政府軍攻之不克。圍成未果,


    但墮三都、削弱三桓實力的計劃已實現大半,在公室與大夫之間成功地製造了一種


    均勢。為維護君臣等級提供了實力保證。


    除了在政治、外交、軍事上有所作為外,孔子力還力行教化,使魯國社會風尚


    麵目一新。人們有禮貌,不激詭;講誠信,守信用;買賣東西,貨真價實,不摻假,


    不抬價;男女關係嚴肅,行者別於途;盜賊斂跡,路不拾遺。有客自遠方來,不求


    於官方,人們自動供給食宿,使有賓至如歸之感。一派和樂雍雍,欣欣向榮的景象。


    成為後來中國歷史上儒家崇尚的國家太平、秩序穩定的理想模式。


    可惜好景不長,鄰國的一個拙劣的陰謀,中斷了孔子得意的政治生涯。齊國見


    孔子為政,魯國大有起色,害怕鄰國強盛於己不利,遂使出美人計以破壞之。他們


    選美女80人、好馬120匹,奉獻給魯定公。在季桓子慫恿下,定公接受饋贈,君臣沉


    湎聲色,三日不理朝政!孔子為之感慨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子罕》)


    緊接著魯國舉行郊祭,季桓子又不分(月番)(祭肉)給大夫,公然蔑視禮製!麵對


    這群荒淫無恥。不知禮義的君臣,孔子再度失望了;特別是季氏不把郊祭的(月番)


    肉分給他,竟然忽視他孔子的存在,這大大地挫傷了孔子的自尊心。失望和傷心之


    下,他隻得怨憤且無可奈何地低吟:“優哉遊哉,維以卒歲。”他決定掛冠不幹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歷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歷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