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在這個非常時期,將南北京劇名角兒集合在一起,實屬不易,要求在原定5天的基礎上增加5天,票價分為七等,從5萬到50萬不等,黑市價被炒到百萬。當時的米價是30多萬一石。
說是義演,杜月笙也聲言一分不要,將義演所得悉數捐出。但是,還是有人早就看穿其中真假。杜月笙的祝壽賑災,真的是為了賑災嗎?在這個物價一日漲過一日的非常時期,今天的祝壽賑災所得,到明天,又值多少錢呢?這場賑災義演又有多少實際意義呢?最終,還不都是為杜月笙忙活一場。事實上的確如此,祝壽義演結束後,收到義款20多億元,都隨收隨存於銀行。當杜月笙將這筆錢取出捐出去時,大米早就由30萬一石漲到了50多萬一石。於是,這20多億義款縮水了近一半。
早在5月初,杜月笙就寫信到北平盛邀孟小冬,懇請她一定要來參加慶壽。不僅如此,他還特別囑咐姚玉蘭也給孟小冬親筆去信。他是擔心孟小冬顧忌到姚玉蘭,而找藉口不來。姚玉蘭沒有理由拒絕,照辦了。於是,孟小冬來了,入住位於華格臬路(今寧海西路)的杜公館。
7月,杜月笙的幾個門徒陸京士、徐采丞、顧嘉棠等組織成立了“慶祝杜月笙先生60壽辰委員會籌備處”,遍邀散布在全國各地的名伶。正在上海的梅蘭芳,當然更不能錯過。梅、孟又有了一次同台演出的機會,甚至有人翹首期盼兩人能夠再度合作《四郎探母》。他們以為,兩人已經分手16年,早已事過境遷,應該能夠不計前嫌忘卻過去,而重新走到一起。可是,事與願違。
杜月笙在和戲提調金廷蓀商量演出安排時,故意將梅、孟分開,不但堅決不讓他們合作,甚至連同台、見麵的機會都“剝奪”了。有人猜測,這其實是孟小冬特意要求的。況且,此時的孟小冬已經是杜月笙的人了,杜月笙又怎麽可能讓他的女人和前夫見麵呢?
演出從9月3日開始,持續到9月12日,整整十天。
在這十天裏,梅蘭芳演了8次大軸,分別是9月3、5、10日和李少春、譚富英、馬連良、袁世海、葉盛蘭、周信芳等合作《龍鳳呈祥》;9月4、6日和馬連良、馬富祿、袁世海等合作《打漁殺家》;9月9日和小翠花等合作《樊江關》;9月11、12日和李少春、薑妙香、葉盛長、譚富英、馬連良等合作《四郎探母》。
在這十天裏,孟小冬演了2次大軸,分別是9月7、8日和趙培鑫、裘盛戎、魏蓮芳等合作《搜孤救孤》。
也就是說,梅蘭芳演兩頭,分別演了四天,孟小冬隻演了中間兩天。盡管小報紛紛惴測二人將同台,將見麵,甚至杜撰同台、見麵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以及合作的戲目等,但他倆始終沒有給他們看笑話的機會,甚至沒有留下一絲一毫的“把柄”。有梅蘭芳參加演出的那8天,孟小冬根本不去戲院,藉口身體不適,而且當天也沒有她的戲;有孟小冬參加演出的那2天,梅蘭芳也沒有去戲院。最後一天,杜月笙和全體演員合影,梅蘭芳參加了,沒有孟小冬。不要說杜月笙刻意將他倆分開,就連他們自己,都避免見麵。雖然事過境遷,但留在他們心裏的陰影,始終沒有消散。
孟小冬初到上海時,確定的戲碼是《失空斬》和《搜孤救孤》,一天演一出。當時,她的琴師仍是王瑞芝。由王瑞芝介紹,人稱“鼓界三傑”之一的魏希雲司鼓。戲碼定好,又有了琴師和司鼓,她便開始排練了。在排練過程中,她發現她的身體已經無法承擔《失空斬》這樣的大戲了。不得已,她放棄了這齣戲,重新確定隻演《搜孤救孤》,連演兩天。
這齣戲取自於《史記#8226;趙世家》和《列國演義》第57迴,一直以來都是餘叔岩的拿手戲。孟小冬選擇這個時候唱這齣戲,正如她自己所說,一為宣傳餘派藝術,二為懷念去世了的老師。
兩天的演出,似乎不足以用盛況空前來形容。首先是一票難求,票價連翻了好幾個跟頭,就連馬連良也無法買到票,隻得央求戲院前台經理在過道裏加張凳子,和別人擠坐在一起。演出開始,除了戲迷擠滿戲院,參加祝壽演出的角兒們都齊齊地站在後台,側耳聆聽。餘叔岩在台灣的摯友孫養農特地坐飛機趕到上海觀看孟小冬的演出。據說,梅蘭芳雖然沒有在現場觀看,但他也沒有錯過——他在家裏通過電台收聽實況轉播。
演出結束後,餘派名家劉叔詒評論道:“這戲真給冬皇唱絕了,不但唱腔白口,身段眼神,活脫賽如餘老闆,尤其是連扮相都酷肖餘老闆。咱們的祖師爺賜福給孟爺的,真是太厚了。”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這兩場《搜孤救孤》,竟是孟小冬最後的絕唱。從此,她完全謝絕了舞台。從她5、6歲開始跟著父親跑碼頭,從她9歲正式登台,到她唱完這兩場祝壽義演,除卻她和梅蘭芳結合的那四年,她在舞台上度過了近三十個春秋。可以說,她將青春獻給了梅蘭芳,更獻給了舞台。
義演結束後第二天,孟小冬藉口離家數月惦念老母而匆匆辭別杜月笙和姚玉蘭。杜月笙還是捨不得,但也無奈,隻得贈以名貴金銀首飾以表心意。孟小冬隻收下了一塊刻有杜月笙名字的金表,笑言留作紀念,然後推辭了其他財物。顯然,她已經做好了告別舞台的準備,因為她將演出《搜孤救孤》裏程嬰穿的一件褶子留了下來,也說是留作紀念,其他的戲衣,她全部送了人。
</br>
說是義演,杜月笙也聲言一分不要,將義演所得悉數捐出。但是,還是有人早就看穿其中真假。杜月笙的祝壽賑災,真的是為了賑災嗎?在這個物價一日漲過一日的非常時期,今天的祝壽賑災所得,到明天,又值多少錢呢?這場賑災義演又有多少實際意義呢?最終,還不都是為杜月笙忙活一場。事實上的確如此,祝壽義演結束後,收到義款20多億元,都隨收隨存於銀行。當杜月笙將這筆錢取出捐出去時,大米早就由30萬一石漲到了50多萬一石。於是,這20多億義款縮水了近一半。
早在5月初,杜月笙就寫信到北平盛邀孟小冬,懇請她一定要來參加慶壽。不僅如此,他還特別囑咐姚玉蘭也給孟小冬親筆去信。他是擔心孟小冬顧忌到姚玉蘭,而找藉口不來。姚玉蘭沒有理由拒絕,照辦了。於是,孟小冬來了,入住位於華格臬路(今寧海西路)的杜公館。
7月,杜月笙的幾個門徒陸京士、徐采丞、顧嘉棠等組織成立了“慶祝杜月笙先生60壽辰委員會籌備處”,遍邀散布在全國各地的名伶。正在上海的梅蘭芳,當然更不能錯過。梅、孟又有了一次同台演出的機會,甚至有人翹首期盼兩人能夠再度合作《四郎探母》。他們以為,兩人已經分手16年,早已事過境遷,應該能夠不計前嫌忘卻過去,而重新走到一起。可是,事與願違。
杜月笙在和戲提調金廷蓀商量演出安排時,故意將梅、孟分開,不但堅決不讓他們合作,甚至連同台、見麵的機會都“剝奪”了。有人猜測,這其實是孟小冬特意要求的。況且,此時的孟小冬已經是杜月笙的人了,杜月笙又怎麽可能讓他的女人和前夫見麵呢?
演出從9月3日開始,持續到9月12日,整整十天。
在這十天裏,梅蘭芳演了8次大軸,分別是9月3、5、10日和李少春、譚富英、馬連良、袁世海、葉盛蘭、周信芳等合作《龍鳳呈祥》;9月4、6日和馬連良、馬富祿、袁世海等合作《打漁殺家》;9月9日和小翠花等合作《樊江關》;9月11、12日和李少春、薑妙香、葉盛長、譚富英、馬連良等合作《四郎探母》。
在這十天裏,孟小冬演了2次大軸,分別是9月7、8日和趙培鑫、裘盛戎、魏蓮芳等合作《搜孤救孤》。
也就是說,梅蘭芳演兩頭,分別演了四天,孟小冬隻演了中間兩天。盡管小報紛紛惴測二人將同台,將見麵,甚至杜撰同台、見麵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以及合作的戲目等,但他倆始終沒有給他們看笑話的機會,甚至沒有留下一絲一毫的“把柄”。有梅蘭芳參加演出的那8天,孟小冬根本不去戲院,藉口身體不適,而且當天也沒有她的戲;有孟小冬參加演出的那2天,梅蘭芳也沒有去戲院。最後一天,杜月笙和全體演員合影,梅蘭芳參加了,沒有孟小冬。不要說杜月笙刻意將他倆分開,就連他們自己,都避免見麵。雖然事過境遷,但留在他們心裏的陰影,始終沒有消散。
孟小冬初到上海時,確定的戲碼是《失空斬》和《搜孤救孤》,一天演一出。當時,她的琴師仍是王瑞芝。由王瑞芝介紹,人稱“鼓界三傑”之一的魏希雲司鼓。戲碼定好,又有了琴師和司鼓,她便開始排練了。在排練過程中,她發現她的身體已經無法承擔《失空斬》這樣的大戲了。不得已,她放棄了這齣戲,重新確定隻演《搜孤救孤》,連演兩天。
這齣戲取自於《史記#8226;趙世家》和《列國演義》第57迴,一直以來都是餘叔岩的拿手戲。孟小冬選擇這個時候唱這齣戲,正如她自己所說,一為宣傳餘派藝術,二為懷念去世了的老師。
兩天的演出,似乎不足以用盛況空前來形容。首先是一票難求,票價連翻了好幾個跟頭,就連馬連良也無法買到票,隻得央求戲院前台經理在過道裏加張凳子,和別人擠坐在一起。演出開始,除了戲迷擠滿戲院,參加祝壽演出的角兒們都齊齊地站在後台,側耳聆聽。餘叔岩在台灣的摯友孫養農特地坐飛機趕到上海觀看孟小冬的演出。據說,梅蘭芳雖然沒有在現場觀看,但他也沒有錯過——他在家裏通過電台收聽實況轉播。
演出結束後,餘派名家劉叔詒評論道:“這戲真給冬皇唱絕了,不但唱腔白口,身段眼神,活脫賽如餘老闆,尤其是連扮相都酷肖餘老闆。咱們的祖師爺賜福給孟爺的,真是太厚了。”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這兩場《搜孤救孤》,竟是孟小冬最後的絕唱。從此,她完全謝絕了舞台。從她5、6歲開始跟著父親跑碼頭,從她9歲正式登台,到她唱完這兩場祝壽義演,除卻她和梅蘭芳結合的那四年,她在舞台上度過了近三十個春秋。可以說,她將青春獻給了梅蘭芳,更獻給了舞台。
義演結束後第二天,孟小冬藉口離家數月惦念老母而匆匆辭別杜月笙和姚玉蘭。杜月笙還是捨不得,但也無奈,隻得贈以名貴金銀首飾以表心意。孟小冬隻收下了一塊刻有杜月笙名字的金表,笑言留作紀念,然後推辭了其他財物。顯然,她已經做好了告別舞台的準備,因為她將演出《搜孤救孤》裏程嬰穿的一件褶子留了下來,也說是留作紀念,其他的戲衣,她全部送了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