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國是人情社會,狀元不是你想得就能得的,真若是沒點人脈,就算是得了狀元又如何?水狀元罷了。[]suimeng.
原本嚴家並不屑於去直接巴結新科狀元,狀元雖說厲害,可畢竟手無實權,日後能否在朝廷掀起風浪,還要看個人造化。
可是今年情形有些不同,頗為怪異。
一向絕少打理政事的嘉靖腦袋一熱忽然在科舉中加了青詞,還破天荒的在殿試中出了兩道題!這在往屆科舉中是絕少有的,由此嚴嵩也對這屆科舉變得異常重視。
“皇上的性情有些反複,說風就是雨,今年也不知道是被人吹了哪門子的風,你我還是謹慎些。”
其實也是嚴嵩說了這話,嚴世蕃這才請來李衛國來了自己府邸,可如今李衛國不識抬舉,那你就別怪我嘍!
殿試閱卷的時候照例要糊名,嚴家雖然勢大,可讓他堂而皇之的去拆開糊名他也沒這麽大膽子,畢竟嘉靖雖然昏庸,可權謀之術可是無人能出其右的。
嚴世蕃隱隱覺得這李衛國日後必定成為嚴家的絆腳石,由此這也破天荒的對著一個十四五的小學子使起了壞勁,方才遞過的兩張紙條,那孫山那張上就是李衛國的筆跡!
閱卷的時候嚴黨的那幾個大臣要根據筆跡判斷出嚴世蕃所說的學子是否是眼下這一位,然後這再判下評語,給出等級。
這活計不好辦,殿試雖說人數不多,可畢竟也是三百號人!再說筆跡這東西也是神似形不似的,考生殿試清一色的都用的台閣體,哪裏會那麽容易判斷?
“約摸末尾這人,該是這位考生吧!?”
一次又一次的比對了小黃門遞過來的紙條,這位考官有些難做,鬼鬼祟祟的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紙條,最終確定孫山這人筆跡,就該是眼前這位考生的。
卷子讀了一次又一次,這位考官終於犯難了!
話說這人的青詞寫的雖說水平並不是高的離譜,可畢竟是粉-飾太平的青詞,呈閱上去必定能得聖上青睞;文章寫得也是極盡讚美之能事,該是最得皇上歡喜。
“本朝自太祖立國以來,雄主輩出,尤其我朝嘉靖皇帝英明神武”一大串的溜須拍馬下來又寫了些官員考成之法,寫的頗為深刻,這樣的卷子雖說做不得真,可當下的朝堂就是如此,嚴大人也早暗示過自己一眾考官,按理說這人的卷子不該隻給個孫山啊,是不是看錯了?
比對了一次又一次,已然閱卷數百的大臣最終確定,這孫山之人的筆跡,同這小黃門遞過來的如出一轍,該就是一人無異。
可真要給這人個末尾名次?
殿試閱卷的時候考官們都是頗為慎重的,因為最終內閣給出的隻是建議,最終定名次的還是聖上,若是聖上心血來潮說要拿出此人的卷子閱上一閱,這等卷子怕是又頗合聖意,屆時怪罪下來,你該如何圓場?
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無奈,看來要使喚些手段了!
批閱這卷子的時間已然不短了,再拖下去恐怕就要引起眾人懷疑了,這考官幹脆就蘸了點黑墨,抹了上去。
墨汁不大,不仔細看看不出來,可嚴格來說,也算盞卷!
事先閱卷的時候嚴府的下人曾喊人送來一小竹筒的墨汁,考官們心領神會,也都知道是啥意思,自然知曉此事該用啥手段。
為了防止考官失誤或者徇私在卷子上做手腳,殿試批閱的時候眾考官都是破例用的朱筆,由此可以判斷若是卷子上出現黑色墨跡,則盞卷者為考生本人,與閱卷考官無關!
做完了這些,這考官不漏聲色的收起竹筒、紙條,給個下等評定,這就將卷子交於下邊考官。
八個考官交叉批閱,最後根據考生得的評定等級的個數來最終確定名次。
說來就像是後世老師批作業的時候給你下個甲乙丙丁的等級,然後根據你考生有幾個甲乙丙丁,內閣閣老們這再過目一番最終確定成績,往年的殿試都是這麽過來。
隻是
往年殿試的時候絕少有盞卷一事!
盞卷曆來是科舉場上的絕大罪過,一般考生都是頗為慎重的,而且考試時間也都充裕,細致檢查之下,真若是盞卷了自然會重新謄寫,所以往屆殿試中一般不會有盞卷的,隻是今日,破天荒的出了盞卷!
若是如此,給個孫山你考生又有何話說?
自這卷子過了這人之手後,犯難的考官是一個接著一個,殿試盞卷,可卷子又做的花團錦簇,這該如何評定?
三百張考卷,又不過青詞和時務策兩道,批閱起來倒也不慢,沒多久的光景,殿試閱卷這就結束。
小黃門持著特殊的盒子將這卷子裝入其中,這再送到文淵閣。
文淵閣,正是明朝內閣辦公的地點所在。
內閣這東西是明朝的特色,自明初朱元璋廢除丞相以來,這內閣也就應運而生,到了明中葉以後,漸漸變成國家的權力決策機構,不可小覷。
內閣成員多是皇帝所青睞的大學士,政務由各地的通政使司呈送上來以後,內閣票擬,然後呈送聖上親裁。
這科舉一事也是一樣,閱卷的官員給你成績評定之後這就送到內閣,內閣根據考生獲得的成績這再定出各位考生的名次,最後交於聖上親自裁決。
此時小黃門的卷盒送來,就隻等內閣評定成績。
打開卷盒,此時糊名尚不能開,閣老們主要根據考官評定的成績最終決斷名次,然後再交於聖上,任務就算完成。
能入內閣的大多都是些通達幹練的老人兒,場麵見得都多,說來也是輕車熟路,順風順水。
“這卷子”
徐階此時已然入了內閣,忽然看到一卷子有些犯難。
“奧?子升,何事?”嚴嵩笑問道。
一般閣老是不做閱卷的活計的,卷子早就有人閱過,自己這些閣老們隻是根據考官們做出的評定記號最終評定名次就好,每天的事物那麽繁忙,伺候皇帝都伺候不過來呢,誰有那麽多功夫去伺候考生?
“嚴閣老,你看這卷子!”
徐階原本也隻是過山車一樣的瞅一眼這再評定最終成績就是了,可是眼前的卷子實在不錯,卻得了五個叉叉!
評定的時候閱卷考官會做五種記號,第五等就是這叉叉!
嚴嵩一看卷子怕就明白是何原因了,畢竟今年這科舉還是他主使嚴世蕃多家關照的,這就捋了捋胡子笑道:“原來是這考生盞卷了!”
照例盞卷的卷子是不得有好名次的,也就是殿試不刷人,若是低一級的考試裏,盞卷者可直接被除名!
徐階有些痛心,雖然他懷疑這盞卷是否是這學子親為!不過事已至此,卻也無話可說,隻得大筆一揮:“唉,可惜了,此子,看來隻能給個同進士了!”
言語說著,徐階卻好好奇,這人究竟姓甚名誰,文章竟寫的如此頗合聖意?改日若是有機會,拉攏一下最好!
中國是人情社會,狀元不是你想得就能得的,真若是沒點人脈,就算是得了狀元又如何?水狀元罷了。[]suimeng.
原本嚴家並不屑於去直接巴結新科狀元,狀元雖說厲害,可畢竟手無實權,日後能否在朝廷掀起風浪,還要看個人造化。
可是今年情形有些不同,頗為怪異。
一向絕少打理政事的嘉靖腦袋一熱忽然在科舉中加了青詞,還破天荒的在殿試中出了兩道題!這在往屆科舉中是絕少有的,由此嚴嵩也對這屆科舉變得異常重視。
“皇上的性情有些反複,說風就是雨,今年也不知道是被人吹了哪門子的風,你我還是謹慎些。”
其實也是嚴嵩說了這話,嚴世蕃這才請來李衛國來了自己府邸,可如今李衛國不識抬舉,那你就別怪我嘍!
殿試閱卷的時候照例要糊名,嚴家雖然勢大,可讓他堂而皇之的去拆開糊名他也沒這麽大膽子,畢竟嘉靖雖然昏庸,可權謀之術可是無人能出其右的。
嚴世蕃隱隱覺得這李衛國日後必定成為嚴家的絆腳石,由此這也破天荒的對著一個十四五的小學子使起了壞勁,方才遞過的兩張紙條,那孫山那張上就是李衛國的筆跡!
閱卷的時候嚴黨的那幾個大臣要根據筆跡判斷出嚴世蕃所說的學子是否是眼下這一位,然後這再判下評語,給出等級。
這活計不好辦,殿試雖說人數不多,可畢竟也是三百號人!再說筆跡這東西也是神似形不似的,考生殿試清一色的都用的台閣體,哪裏會那麽容易判斷?
“約摸末尾這人,該是這位考生吧!?”
一次又一次的比對了小黃門遞過來的紙條,這位考官有些難做,鬼鬼祟祟的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紙條,最終確定孫山這人筆跡,就該是眼前這位考生的。
卷子讀了一次又一次,這位考官終於犯難了!
話說這人的青詞寫的雖說水平並不是高的離譜,可畢竟是粉-飾太平的青詞,呈閱上去必定能得聖上青睞;文章寫得也是極盡讚美之能事,該是最得皇上歡喜。
“本朝自太祖立國以來,雄主輩出,尤其我朝嘉靖皇帝英明神武”一大串的溜須拍馬下來又寫了些官員考成之法,寫的頗為深刻,這樣的卷子雖說做不得真,可當下的朝堂就是如此,嚴大人也早暗示過自己一眾考官,按理說這人的卷子不該隻給個孫山啊,是不是看錯了?
比對了一次又一次,已然閱卷數百的大臣最終確定,這孫山之人的筆跡,同這小黃門遞過來的如出一轍,該就是一人無異。
可真要給這人個末尾名次?
殿試閱卷的時候考官們都是頗為慎重的,因為最終內閣給出的隻是建議,最終定名次的還是聖上,若是聖上心血來潮說要拿出此人的卷子閱上一閱,這等卷子怕是又頗合聖意,屆時怪罪下來,你該如何圓場?
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無奈,看來要使喚些手段了!
批閱這卷子的時間已然不短了,再拖下去恐怕就要引起眾人懷疑了,這考官幹脆就蘸了點黑墨,抹了上去。
墨汁不大,不仔細看看不出來,可嚴格來說,也算盞卷!
事先閱卷的時候嚴府的下人曾喊人送來一小竹筒的墨汁,考官們心領神會,也都知道是啥意思,自然知曉此事該用啥手段。
為了防止考官失誤或者徇私在卷子上做手腳,殿試批閱的時候眾考官都是破例用的朱筆,由此可以判斷若是卷子上出現黑色墨跡,則盞卷者為考生本人,與閱卷考官無關!
做完了這些,這考官不漏聲色的收起竹筒、紙條,給個下等評定,這就將卷子交於下邊考官。
八個考官交叉批閱,最後根據考生得的評定等級的個數來最終確定名次。
說來就像是後世老師批作業的時候給你下個甲乙丙丁的等級,然後根據你考生有幾個甲乙丙丁,內閣閣老們這再過目一番最終確定成績,往年的殿試都是這麽過來。
隻是
往年殿試的時候絕少有盞卷一事!
盞卷曆來是科舉場上的絕大罪過,一般考生都是頗為慎重的,而且考試時間也都充裕,細致檢查之下,真若是盞卷了自然會重新謄寫,所以往屆殿試中一般不會有盞卷的,隻是今日,破天荒的出了盞卷!
若是如此,給個孫山你考生又有何話說?
自這卷子過了這人之手後,犯難的考官是一個接著一個,殿試盞卷,可卷子又做的花團錦簇,這該如何評定?
三百張考卷,又不過青詞和時務策兩道,批閱起來倒也不慢,沒多久的光景,殿試閱卷這就結束。
小黃門持著特殊的盒子將這卷子裝入其中,這再送到文淵閣。
文淵閣,正是明朝內閣辦公的地點所在。
內閣這東西是明朝的特色,自明初朱元璋廢除丞相以來,這內閣也就應運而生,到了明中葉以後,漸漸變成國家的權力決策機構,不可小覷。
內閣成員多是皇帝所青睞的大學士,政務由各地的通政使司呈送上來以後,內閣票擬,然後呈送聖上親裁。
這科舉一事也是一樣,閱卷的官員給你成績評定之後這就送到內閣,內閣根據考生獲得的成績這再定出各位考生的名次,最後交於聖上親自裁決。
此時小黃門的卷盒送來,就隻等內閣評定成績。
打開卷盒,此時糊名尚不能開,閣老們主要根據考官評定的成績最終決斷名次,然後再交於聖上,任務就算完成。
能入內閣的大多都是些通達幹練的老人兒,場麵見得都多,說來也是輕車熟路,順風順水。
“這卷子”
徐階此時已然入了內閣,忽然看到一卷子有些犯難。
“奧?子升,何事?”嚴嵩笑問道。
一般閣老是不做閱卷的活計的,卷子早就有人閱過,自己這些閣老們隻是根據考官們做出的評定記號最終評定名次就好,每天的事物那麽繁忙,伺候皇帝都伺候不過來呢,誰有那麽多功夫去伺候考生?
“嚴閣老,你看這卷子!”
徐階原本也隻是過山車一樣的瞅一眼這再評定最終成績就是了,可是眼前的卷子實在不錯,卻得了五個叉叉!
評定的時候閱卷考官會做五種記號,第五等就是這叉叉!
嚴嵩一看卷子怕就明白是何原因了,畢竟今年這科舉還是他主使嚴世蕃多家關照的,這就捋了捋胡子笑道:“原來是這考生盞卷了!”
照例盞卷的卷子是不得有好名次的,也就是殿試不刷人,若是低一級的考試裏,盞卷者可直接被除名!
徐階有些痛心,雖然他懷疑這盞卷是否是這學子親為!不過事已至此,卻也無話可說,隻得大筆一揮:“唉,可惜了,此子,看來隻能給個同進士了!”
言語說著,徐階卻好好奇,這人究竟姓甚名誰,文章竟寫的如此頗合聖意?改日若是有機會,拉攏一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