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嚴大人,這人竟如此不識抬舉!”
金魚眼怒道。
方才抖落酒杯的李衛國並未開口解釋或者補救什麽,砸了嚴世蕃的酒杯之後這竟隻是說了句手抖了!明擺著是清高不想歸附嚴家唄!?
酒宴不歡而散,李衛國此時已經離開嚴府,這幾個老不休這就湊到一起合計道。
“嚴大人今日做的是不是有些急了,老夫倒是覺得”白胡子這會兒疑惑道。
嚴世蕃忽然伸手打斷,若有所思。
按理說李衛國殿試成績定然不俗,一首青詞寫的雖說有些落下風,少不了溜須拍馬之嫌,不過卻是歌功頌德的極品,相信定能討得皇上的歡心,時務策一道更是做的簡直絕了!
這等人會是不知人情世故的小孩子?
尤其在加了麵之後,嚴世蕃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懷疑。
“我知道你的意思。”嚴世蕃想通之後這就對著白胡子說道。
按照慣例,如今殿試的成績並未發放,此時嚴世蕃隻要拉著李衛國喝酒就好,別的啥話都不用說,李衛國不傻,心裏自然心知肚明,哪裏用得著讓李衛國當場表明自己的立場?況且這人才十幾歲,若是一時孩子氣上來,不是讓自己難堪?
“一開始我也隻當這人是個半大小子,考場上靈機一動寫出花團錦簇的文章就是了,無甚,可是見了此人之後我才覺得此子沒有那麽簡單!”
嚴世蕃閉上眼睛,似乎李衛國那憨厚又深邃的眼神這又落到了腦海裏,這人的眼神深邃的就像是一道深渠,哪裏會是不知人情世故的小孩子?
這等人,隻可激,要是順著他,他會跟你打太極,煩氣的很。
嚴世蕃在朝堂上混了這麽久,什麽人怎麽駕馭心裏自然也是有些道道道的,直覺告訴他這個小孩子不好對付,由此這人這才一反常規,直接逼著這李衛國站隊!
這人看來是個有堅持的人,真若是站隊站到了自己這邊,相信假以時日也會變成中流砥柱,可要是決心不與自己為伍,定也是個讓人頭疼的難纏對手。
白胡子自忖看人用人的策略在嚴世蕃之下:“所以嚴大人這就逼著他直接站隊?”
白胡子這人歲數大,見得多,一個尚未踏入官場的愣頭青你要他依附朝廷權臣怕他會一時憤青氣上來跟你扭!誰都是從年輕過來的,白胡子倒也理解,所以李衛國使喚出這個手段,白胡子更多的隻是覺得這是李衛國一時興起,隻要假以時日感化一番,給些小恩小惠,這人定是還會跟著嚴家走的。
“你不懂,這人有些奇怪,瞅著像是小孩子,可心智定然不是隻有十四五這麽簡單!”嚴世蕃道:“由此對付這人,隻能使喚對付趙文華、徐階這些人的手段!”
趙文華此時是工部尚書,也是嚴黨的人,不過素來與嚴世蕃不合,嚴世蕃常與這人置氣,自然也會使喚些手段;至於徐階這人,嚴世蕃是不信任,總覺得這人隻是表麵恭敬嚴家,實際上心裏該是另有所圖。
“啥?”
一眾官員有些驚奇,嚴世蕃竟將這人與這趙文華、徐階等人相提並論?
白胡子笑著:“這人可隻是個孩子呢!”
一眾官員也覺得嚴世蕃有些小題大做,十四五的孩子,不聽話,整治一番就是了,早晚能讓他服服貼貼的,咋還死命跟他磕上了?
嚴世蕃眯了眯眼睛,擺擺手:“這些不是你們能懂的!”
李衛國雖說年小,可眼神裏那股子自信從容絕壁不是一個小孩子該有的,嚴世蕃隱隱感覺到一股莫名其妙的威脅,有些如鯁在喉,坐立不安。
“既然如此,那咱就整治他一番!若是這人還是不知悔改,就讓他知道厲害!”
金魚眼怒道,朝堂上跟著嚴嵩玩了這麽久,整治人的手段自然是多得很,這人這就說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迴到會館的李衛國有些自嘲,吟誦起了範仲淹這首嶽陽樓記。
今日自己這舉算是得罪死了嚴黨,今後的日子,怕是不好過嘍。
文人之間鬥智的辦法不同武將,一言不合拔刀來砍就是,文人的心思總要細膩些,加之文人相輕,中國曆史上幾千年來文人之間總要爭鬥不停,雖說不至於刀光劍影,卻也是硝煙味兒十足,禪味兒十足,說來好笑。
可不管怎樣,人總要有堅持。
李衛國熟讀明史,這個檔兒的嚴嵩已經有些失勢,雖說還是百足之蟲,不過此時的嘉靖已經不再那麽信任他了,幾年之後的嘉靖四十一年,嚴家這就正式倒台,現如今距離嘉靖四十一年隻還剩五年,自己如今要是這個檔兒上杆子去依附這麽個骷髏,不是屆時麻煩事兒更多?
自己不是徐階,徐階能如今官致吏部侍郎,有自己的文官勢力;自己獨根獨門的,這個檔兒要是依附了嚴嵩,那還怎麽甩的脫?況且自己一個重生人,自然要走自己的路,跟著嚴嵩這麽個老不休幹嘛?豈不是太沒脾氣了?
重生者自有自己的驕傲,眾人皆醉我獨醒。
該吃吃,該喝喝,實在不行,自己借著後世的經驗,在這一方天地裏混個衣食無憂還是不愁的,何故要糾結這些?
殿試過後,考官們這就馬不停蹄的開始閱卷。
殿試雖說是皇帝主持的,不過人皇帝整天忙的一塌糊塗,尤其當下的嘉靖皇帝西苑那邊還有一鍋丹藥等著去煉,自然是沒有試卷做閱卷這等粗活兒的,幹活的自然還是要下邊的大臣們去做。
八個大臣,閱著糊名的試卷,閱完之後評定等級,得到好評最多的最後這再由內閣合計,評定最後的成績,曆次殿試都是這麽過來的,大家夥也是熟門熟路,悶頭幹活就是了。
殿試的卷子同於之前的各類考試,一樣要糊名,不過不必謄錄,也就是說評定試卷的大臣們見不到考生的名字,但卻能見到考生的筆跡。
閱卷八人,有四人是為嚴家死黨,閱卷之前,嚴家有人遞來兩張紙條,上麵有兩人筆跡,一人要他獨占鼇頭,一人要他名居孫山!
“嚴大人,這人竟如此不識抬舉!”
金魚眼怒道。
方才抖落酒杯的李衛國並未開口解釋或者補救什麽,砸了嚴世蕃的酒杯之後這竟隻是說了句手抖了!明擺著是清高不想歸附嚴家唄!?
酒宴不歡而散,李衛國此時已經離開嚴府,這幾個老不休這就湊到一起合計道。
“嚴大人今日做的是不是有些急了,老夫倒是覺得”白胡子這會兒疑惑道。
嚴世蕃忽然伸手打斷,若有所思。
按理說李衛國殿試成績定然不俗,一首青詞寫的雖說有些落下風,少不了溜須拍馬之嫌,不過卻是歌功頌德的極品,相信定能討得皇上的歡心,時務策一道更是做的簡直絕了!
這等人會是不知人情世故的小孩子?
尤其在加了麵之後,嚴世蕃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懷疑。
“我知道你的意思。”嚴世蕃想通之後這就對著白胡子說道。
按照慣例,如今殿試的成績並未發放,此時嚴世蕃隻要拉著李衛國喝酒就好,別的啥話都不用說,李衛國不傻,心裏自然心知肚明,哪裏用得著讓李衛國當場表明自己的立場?況且這人才十幾歲,若是一時孩子氣上來,不是讓自己難堪?
“一開始我也隻當這人是個半大小子,考場上靈機一動寫出花團錦簇的文章就是了,無甚,可是見了此人之後我才覺得此子沒有那麽簡單!”
嚴世蕃閉上眼睛,似乎李衛國那憨厚又深邃的眼神這又落到了腦海裏,這人的眼神深邃的就像是一道深渠,哪裏會是不知人情世故的小孩子?
這等人,隻可激,要是順著他,他會跟你打太極,煩氣的很。
嚴世蕃在朝堂上混了這麽久,什麽人怎麽駕馭心裏自然也是有些道道道的,直覺告訴他這個小孩子不好對付,由此這人這才一反常規,直接逼著這李衛國站隊!
這人看來是個有堅持的人,真若是站隊站到了自己這邊,相信假以時日也會變成中流砥柱,可要是決心不與自己為伍,定也是個讓人頭疼的難纏對手。
白胡子自忖看人用人的策略在嚴世蕃之下:“所以嚴大人這就逼著他直接站隊?”
白胡子這人歲數大,見得多,一個尚未踏入官場的愣頭青你要他依附朝廷權臣怕他會一時憤青氣上來跟你扭!誰都是從年輕過來的,白胡子倒也理解,所以李衛國使喚出這個手段,白胡子更多的隻是覺得這是李衛國一時興起,隻要假以時日感化一番,給些小恩小惠,這人定是還會跟著嚴家走的。
“你不懂,這人有些奇怪,瞅著像是小孩子,可心智定然不是隻有十四五這麽簡單!”嚴世蕃道:“由此對付這人,隻能使喚對付趙文華、徐階這些人的手段!”
趙文華此時是工部尚書,也是嚴黨的人,不過素來與嚴世蕃不合,嚴世蕃常與這人置氣,自然也會使喚些手段;至於徐階這人,嚴世蕃是不信任,總覺得這人隻是表麵恭敬嚴家,實際上心裏該是另有所圖。
“啥?”
一眾官員有些驚奇,嚴世蕃竟將這人與這趙文華、徐階等人相提並論?
白胡子笑著:“這人可隻是個孩子呢!”
一眾官員也覺得嚴世蕃有些小題大做,十四五的孩子,不聽話,整治一番就是了,早晚能讓他服服貼貼的,咋還死命跟他磕上了?
嚴世蕃眯了眯眼睛,擺擺手:“這些不是你們能懂的!”
李衛國雖說年小,可眼神裏那股子自信從容絕壁不是一個小孩子該有的,嚴世蕃隱隱感覺到一股莫名其妙的威脅,有些如鯁在喉,坐立不安。
“既然如此,那咱就整治他一番!若是這人還是不知悔改,就讓他知道厲害!”
金魚眼怒道,朝堂上跟著嚴嵩玩了這麽久,整治人的手段自然是多得很,這人這就說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迴到會館的李衛國有些自嘲,吟誦起了範仲淹這首嶽陽樓記。
今日自己這舉算是得罪死了嚴黨,今後的日子,怕是不好過嘍。
文人之間鬥智的辦法不同武將,一言不合拔刀來砍就是,文人的心思總要細膩些,加之文人相輕,中國曆史上幾千年來文人之間總要爭鬥不停,雖說不至於刀光劍影,卻也是硝煙味兒十足,禪味兒十足,說來好笑。
可不管怎樣,人總要有堅持。
李衛國熟讀明史,這個檔兒的嚴嵩已經有些失勢,雖說還是百足之蟲,不過此時的嘉靖已經不再那麽信任他了,幾年之後的嘉靖四十一年,嚴家這就正式倒台,現如今距離嘉靖四十一年隻還剩五年,自己如今要是這個檔兒上杆子去依附這麽個骷髏,不是屆時麻煩事兒更多?
自己不是徐階,徐階能如今官致吏部侍郎,有自己的文官勢力;自己獨根獨門的,這個檔兒要是依附了嚴嵩,那還怎麽甩的脫?況且自己一個重生人,自然要走自己的路,跟著嚴嵩這麽個老不休幹嘛?豈不是太沒脾氣了?
重生者自有自己的驕傲,眾人皆醉我獨醒。
該吃吃,該喝喝,實在不行,自己借著後世的經驗,在這一方天地裏混個衣食無憂還是不愁的,何故要糾結這些?
殿試過後,考官們這就馬不停蹄的開始閱卷。
殿試雖說是皇帝主持的,不過人皇帝整天忙的一塌糊塗,尤其當下的嘉靖皇帝西苑那邊還有一鍋丹藥等著去煉,自然是沒有試卷做閱卷這等粗活兒的,幹活的自然還是要下邊的大臣們去做。
八個大臣,閱著糊名的試卷,閱完之後評定等級,得到好評最多的最後這再由內閣合計,評定最後的成績,曆次殿試都是這麽過來的,大家夥也是熟門熟路,悶頭幹活就是了。
殿試的卷子同於之前的各類考試,一樣要糊名,不過不必謄錄,也就是說評定試卷的大臣們見不到考生的名字,但卻能見到考生的筆跡。
閱卷八人,有四人是為嚴家死黨,閱卷之前,嚴家有人遞來兩張紙條,上麵有兩人筆跡,一人要他獨占鼇頭,一人要他名居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