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馮舒華沒有想到的是,衙後街固然是個不錯的地方,生活在這裏和從這裏走出去的人心情卻並不盡然舒暢,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道這種令人不快的日子何時才能改變。
這不,就在這個早上,也就是鄭文淑和郝治國一起感歎衙後街的命運的時候,前者遠在一百多裏外的兒子岑新銳已經出了個把鍾頭的早工了。此刻的他正和同伴闕仁東在大田裏拖著泥船,為的是將凹凸不平的田土弄平,以利秧苗栽種。
“新銳,休息一會吧。”幹了一氣,手持釘耙的闕仁東招唿道。一大早就起來,平了好大一塊田,他委實有點累了。
“好吧。”迴頭看著已平整過的田塊,岑新銳一邊答應著,一邊用力豎起泥船,將裏麵由高凸處運來的泥巴傾倒在低凹處。由於出力的緣故,他的頭上冒出了陣陣汗氣。
“新銳,你說我們這麽幹有什麽意義?”注望著陰沉沉的天空、空蕩蕩的田野和三三兩兩出著早工的人們,闕仁東心情悲涼地說道,“一年忙上頭,連自己都難得養活。”
“小聲點。”岑新銳觀察了一下周圍的情況,發現除了集體戶的夥伴外,還有生產隊裏的社員,而且他們中有人正朝這邊走過來,故此提醒著他。
“唉,有背景的都走了,就剩我們幾個。”闕仁東拄著釘耙,唉聲歎氣,“今後的出路在哪裏,莫非我們真要在這裏終老一生?”
聽著同伴的喟歎,岑新銳沒有吱聲,心中卻很有同感。不知不覺,他們這批知青下放到巴陵湖公社已有三年多了。這段時間中,從不適應到適應,從過不下去到能過下去,他們不知吃了多少苦。
按麻平的說法,是“苦了心誌、勞了筋骨、餓了體膚、空了身子。”當然,也不是全無收獲,僅自己,個子就往上躥了一大截,從來時的一米六二長到了一米七三,至於體格也健壯多了,挑著一百二、三十斤重的擔子,四、五裏路可以不休息。
隻是,人在巴陵湖,心卻總是想念著荔川縣城,想念著城北的衙後街。尤其是看著同來的夥伴一個個招工、當兵,隻留下越來越少的人在這裏苦熬,更是覺得心裏空蕩蕩的。他不知道自己在這裏還要呆多久,前途究竟在哪裏。如果說唯一還能使他覺得有點樂趣的,那就是在小煤油燈下,他自學完了哥哥留下的高中課本,能不費什麽氣力地將裏麵的習題演算下來。
就在此時,遠方傳來了一陣哨聲。
“收早工了,”聞聽聲音,闕仁東將釘耙柱在田土裏,“吃飯去。”
“好的。”岑新銳將纖索仔細地係在泥船的把柄上,又捧起田中的水洗了洗腿腳,與闕仁東相隨著走上了田埂。江南三月,正值春分時節,氣溫仍然很低。在泥水裏泡了一個早晨,兩個人的腿肚子都凍得通紅。好在早已習慣了,也沒有覺得太難受。
“忙了一大早,我可是真餓了。”迴家的路上,遠望著集體戶的茅屋,望著屋頂上散發出的淡淡炊煙,闕仁東念叨著,“也不知今天早上溫麗娟會弄點什麽吃的?”
岑新銳也餓了,但他這迴沒有迎合闕仁東的嘀咕。後者所說的溫麗娟就是在一中就讀時班主任談竹君的女兒。
一會工夫,兩人同著被生產隊分在其它作業點的麻平等人迴到了集體戶內。隻是當他們進得屋來,端起飯碗時,發現同溫麗娟住一個房間、總是嘰嘰喳喳的龐秀英居然不在。
“她去公社了,剛剛,”看著在場的人都露出疑惑的神情,輪值做飯的溫麗娟說道,“是廣播裏通知的。”
去公社,幹什麽?聞聽此話,眾人心生疑竇了。也就在此時,一個答案不約而同地出現在了他們的腦海裏:招工了?
一想到這一點,眾人的心裏馬上翻騰起來。這當中,既有對龐秀英的羨慕,亦有對她的妒忌,當然,更有為自己無著而產生的失落。
“媽的,這是什麽世道?”看到眾人雖表情各異但皆沉默不言,隻是有一箸無一箸地往嘴裏送著米飯,麻平到底忍不住了。他將手中的搪瓷碗往桌上狠狠地一拍,沒好氣地說道:“認真幹的沒希望,偷懶使滑的反倒能返城!”
聽著這話,眾人互視了一眼,沒有吱聲。盡管大家並不認為他麻平是認真幹活的人,但龐秀英的怕苦怕累、偷懶使滑卻是事實。可偏偏就是她,馬上就要離開巴陵湖了,而且走後再也不會朝這裏看一眼,就像原先那些從這裏招工參軍的夥伴那樣。
少菜無葷的早飯本就難以入口,此刻聽到這樣的消息,眾人更是覺得吃在嘴裏味同嚼蠟。如果不是為著上午還有活兒幹,隻怕所有人都不願咽下去了。
終於,早飯吃完了。隻是還沒等大家從龐秀英去公社這件事上緩過勁來,生產隊長又來派工了。這一迴岑新銳和麻平被派去車水,同一張車的是隊上兩名年輕的媳婦。
兩人來到了昨天就架在村頭田壟邊的水車旁。隨著兩名婦女的到來,水車在四個人八隻腳的蹬踏中轉動起來。白花花的水流從水車口奔湧而出,流向了亟待澆灌的土地。
“小岑,聽說龐秀英要招工走了?”蹬踏了一會,一位婦女突然向身邊的岑新銳問道。
“不太清楚。”岑新銳如實答道。
“不會吧?”聽他這樣說,這位婦女不相信了,“你們住在同一個集體戶,能不知道?”
“我說的是實話,”岑新銳覺得這不應當招來對方的疑問,“她是臨時接到通知到公社去的,去幹什麽,她自己沒講,也沒人告訴我們。”
“現在都這樣。”聽到這裏,另一位婦女開了口,“招工的悄悄的來,被招工的悄悄的走,省去了好多麻煩。”
“這不是開後門嗎?”問話的婦女不能認可了。
“現在哪樣不開後門?”一直沒有開腔的麻平突然發作了,“升學要開後門、當兵要開後門、招工要開後門,開不了後門的沒有門。”
兩位婦女互視一眼,不吱聲了。她們雖不是當事人,卻很能理解時下滯留在生產隊上的知青的心情。上一年,就招走了不少人。尤其是招走的都是家裏有背景的,這怎麽叫留下的人服氣安心。麻平就算了,可岑新銳怎麽說都是個好伢子吧,作田舍得出力,社員有什麽事要幫忙的隨喊隨到,而且說話辦事都很在理在行,可偏偏招生招工沒他的份,要他怎麽想得通?別看他不像麻平那樣經常發牢騷,心情肯定好不到哪裏去。
“歇會兒吧,”機械地蹬踏了一會,麻平覺得實在無聊,再加上龐秀英這事帶來的刺激,更覺得眼下的勞作沒什麽意思,故此,雖並不疲乏,還是提議休息。而且不待其他三人應聲,自己便從車架的木杠上溜下來,一屁股坐到了岑新銳出工時帶來的鐵鍬鍬把上。
車上三人朝他看了一眼,雖然有所猶豫,但還是繼續蹬踏著車軲轆上的腳踏板。隻是由於少了一個人,他們覺得較先明顯著要吃力若許。
麻平有點尷尬了。他沒想到其他三人沒有響應他的提議。就在他一時間不知是繼續休息還是迴到車上去的時候,突然有人說道:“怎麽迴事,這車上隻有三個人?”
那聲音很熟悉,似乎是大隊書記。大家迴頭一看,果然,是家在本生產隊的他,手裏還拿著根竹棍子,後麵跟著的是大隊的會計和電排站長。
“啊,我剛才撒了泡尿。”麻平見狀,連忙站起來解釋道,跟著便爬上了水車,隨著其他三人蹬踏起來。
大隊書記看著他,微微地搖了搖頭。其實,剛才的情況他老遠就看見了,隻是為著對方是下鄉知青,不好以普通社員待之,方點到為止。
“書記,你們這是要到哪裏去?”起先問岑新銳話的婦女開了口。
“看看大渠的情況。”書記一邊迴答,一邊走下灌溉大渠的堤坡,用手中的竹棍探了探渠水的深度。
“不用量,差得遠。”見此情狀,另一位婦女開了口。
書記聞言,看了她一眼,沒有答腔。
“站長,修渠的時候不是說自流灌溉嗎,怎麽我們還要車水,而且一車就是這麽多年?”先前問書記話的婦女問道。
“靠近電排站的田地還是自流灌溉的。”電排站長看了大隊書記一眼,答非所問的說道。
“那電排站莫非就是給那幾個生產隊修的?”對這樣的迴答,問話的婦女不滿意了,“要知道,當年我們生產隊不僅投了很多工,還出了不少錢的。”
電排站長瞟了她一眼,沒有吱聲。這不僅為著她講的是實話,而且為著她仗著大伯哥在部隊當營長,說話從來大刺刺的,無所顧忌。
“是不是抽水機沒有開足?”麻平插話道。
“我所有的機組都開動了,你說我沒有開足?”聽著這話,電排站長不樂意了,“小麻,說話前要調查一番,不要動不動就找別人的麻煩。”
“我不過是猜測一下,找你什麽麻煩?”麵對電排站長的態度,麻平也不高興了。
“那為什麽我們這裏就不能自流灌溉?”另一位婦女也開了腔。
“這事其實很好解釋,”聽到這裏,本不欲作聲的岑新銳還是接過話來,“一個原因,就是電排站的地勢低了,抽了半天,水流到我們這裏的時候還在渠底。”
聽他這樣說,大家一起將眼光投向大隊書記。
大隊書記心中一動,他本想就著岑新銳的話說兩句,但看見四個車水的人還在那蹬踏著,便招唿道:“我們也來了一會了,你們歇一陣吧。”
“還是書記關心我們。”聽到書記這樣說,麻平立地跳下車來,不過嘴裏不忘恭維一句。
大隊書記看了他一眼,嘴角動了動。轉身問岑新銳:“小岑,你為什麽說電排站的地勢比這裏低?”
“這事我很早就注意到了。”
“哦,說來聽聽。”大隊書記聞言,連忙說道。
“我們剛來的時候,走的就是灌溉渠上的這條道。那會兒電排站正在抽水,可我發現越往前走,渠裏的水頭就越淺。到得我們這個最邊遠的生產隊時,渠底就隻有了薄薄的一層,不使水車根本用不上。”迎視著大隊書記有所探詢的目光,岑新銳很肯定地說道。
“是這麽迴事。”兩位婦女點頭讚同。
“那不一定,”看到這一情景,麻平不認同了,“水流總會有一個過程,時間不到,邊遠渠道的水是漲不上來的。”
麻平一開口,岑新銳就知道他除了要與自己抬杠,還想顯示一下自己的能耐。他本不想再說什麽,但見書記仍在注視著自己,便說道:“我們那次沿渠道一路走來的時候,抽水口渠道的水明顯著是滿滿的,都快溢出來了,可就是不見有流動的跡象。為什麽會這樣?是因為水不可能往高處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不,”聽岑新銳這樣說,電排站長也表示讚成,“常常是我們那裏的水滿得都快溢出來了,邊遠的幾個生產隊還在反映無水可用。”
聽到這番話,麻平啞口了。迴眸之際,發現兩位婦女臉上露出的分明是哂笑自己的神情,更是非常尷尬。
看到麻平極不自在的樣子,大隊書記在心裏連聲“嘿嘿”了。盡管他與之接觸不多,但聽其言觀其行,早就認定這小子不怎麽地道,就像前些時公社書記開會時說的那句話,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遠不如岑新銳聰明而又沉穩。
不過。他雖然文化不高,城府卻很深,故此不以為然的心思一點都沒有形諸表麵,而隻是用了讚賞的口氣對岑新銳說道:“小岑,你說的確實有道理,我今天和站長觀察了這一路,得出的也是這個結論。”
“那怎麽辦,就聽由它繼續這樣?”聽大隊書記這樣說,先前發問的婦女忍不住了。
“書記這不是要解決問題嗎?”一直沒有出聲的大隊會計開腔了。
“你們說怎麽辦?”書記征求著眾人的意見,並從口袋中掏出煙絲和裁好的方紙,遞給吸煙的男性。說實話,電排站設計、施工不合理這一問題,他早就注意到了。隻是因為興建的時候不是他主事,隻能一直隱忍。現在不同了,自己做了一把手,偏偏所在生產隊在通水的問題上吃虧最多,便不能不將這個問題的解決提上議事日程。
“這好辦,”麻平雖不吸煙,但還是接過書記遞來的煙絲和方紙,學著眾人的樣子卷起了喇叭筒,“既然現在的電排站地勢低,那就換地方重新建一個好了。”
“你說得輕巧,”麻平的話音剛落,電排站長便表示不同意見了,“別的不說,單是機房的施工,沒個一年半載拿不下來,耽誤了生產怎麽辦?”應當說,他講的確乎有道理,隻是還有一點是他不能明說的,那就是電排站就建在他所在的生產隊,抽水機一響,首先受益的就是自家,而且他這個站長,亦是和他同一生產隊的原大隊書記安排的。
“那,沒修電排站時又是怎麽過的?”對於電排站長的說法,麻平不能認同了,“現在重修,就當沒修那時候過不就行了。”
“真要沒有,那自然行,可一旦有了,人的感覺就不同了。”對麻平的話,電排站長很不以為然,“老人說什麽來著?這叫做‘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聽著站長的話,大家都沒有吭聲,書記亦然。不過,他雖然讚成站長的說法,但對方那點小心思,卻看得清清楚楚。
“更重要的是沒錢。”站長說完,會計亦發言了,“想當年興建這個電排站,不單每個生產隊都攤了勞力和票子,就是公社亦找縣上要了錢的,現在要改建,這兩條都做不到。”
聽二位這樣說,眾人皆麵麵相覷了,麻平更是覺得沒麵子,後悔自己不該沒想周全便開了腔。
“小岑,你說呢?”見眾人都沉默不言,書記再次將目光轉向岑新銳。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解決。”岑新銳見問,很有把握地說道。
“哦?”書記一聽,眉頭一揚。
“將電排站渠底的高程與邊遠生產隊渠底的高程之間的差距測量一下,根據得出的數據,抬高電排站進水口的渠底,並逐次延伸到各個用水段。”
“好主意。”電排站長到底是幹這一行的,一聽就明白了岑新銳的意思。在他看來,這樣做固然要費不少工夫,但總比將電排站搬離自家生產隊要實際。
“那要抬高多少啊?”聽到這裏,麻平雖然不能不承認這是個好主意,但出於妒忌,他還是表示不同意見,“再說,你往渠底墊土,生產隊的老少爺們怎麽想,多半會認為你這是瞎折騰!”
“我說小麻你別說的這麽難聽,好不好?”聽著麻平這番話,而且還陰陽怪氣的,一直聽著岑新銳說話的兩位婦女不樂意了,“你把我們看成什麽人?都是什麽也不懂的蠢家夥?”
“我不是這個意思?”麻平一聽,察覺到自己說話可能得罪了眼前二位,連忙解釋。
“算了,別扯這些沒用的了。”書記見狀,兩忙勸止。適才一番短短的交談,他又一次強化了自己原有的認識: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別看都是中學畢業生,岑新銳比麻平可要強多了。盡管這個麻平看起來嘴巴麻利,可多是不懂裝懂,還常常強詞奪理,難怪那麽多人不待見他。不過,這些都不是此刻要關心的,故此,他對著岑新銳說道:“小岑,你剛才說的很有道理。其實,我也想到了,就是要借你的看法加強一下自己的觀點。”停了停,又說道:“當然,到底該怎樣做,我們還得找專業人員測量、設計一下,不能像以往那樣,拍拍腦袋就動手。”
“那是。”聽著書記這話,眾人皆表示讚同,隻有電排站長有點不自然。他知道書記話中有話,但又作聲不得。
書記何等精明之人,電排站長的神情早被他看在了眼中。但他不想說什麽,因為這不是他眼下要考慮的事情。就在他站起身來,還想對岑新銳說點什麽的時候,大渠之上,疾疾地走來了生產隊的記工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什麽事?看著他急急的神情,眾人猜測著。
“小岑,你姐姐來看你了,現在集體戶裏,你快迴去。”記工員見書記在場,向他點點頭,然後衝著岑新銳說道,“車水的事我替你。”
“真的?”聞聽此言,岑新銳自然高興,但又有點不信,蓋因為姐姐現在已被從縣肉食公司調到鄉下的肉食站,不大有可能來這裏來。
“我還騙你嗎?”記工員知道他有疑惑,解釋道:“你姐姐說了,她已抽調到我們隔壁公社做社教工作隊,今天是乘到我們公社開會的機會來看望你的,下午還要趕迴去。”
原來如此!聽著這話,岑新銳很是高興了。他衝眾人說了聲“少陪了”,拔腿就向集體戶奔去。
“我們踩起來吧。”記工員看了看麻平和兩位婦女一眼,領頭爬上了水車。
麻平還想乘著書記在這兒多歇會,但見得記工員如此,隻得跟著爬上水車。
看著麻平這神情,書記笑了笑,說了聲“走了”,便帶著會計和電排站長走了開去。
水車又“嘎嘎”地響了起來。隨著活動龍骨在水箱裏往複運行,渠底的水被刮水板提上出水口,流向了田中。
媽的,又好生這小子了。看著岑新銳遠去的背影,麻平在心裏嘀咕著。這天上工以來,他一直不爽,不僅為著從那麽深的渠底將水車上來實在費勁,而且為著在書記麵前丟了麵子,偏偏這個麵子是在與岑新銳的比較中丟掉的。
“小麻,你認識岑新銳的姐姐嗎?”蹬踏了一會,說話大刺刺的婦女問道。
“認識啊,怎麽的?”麻平不解了,心想這與你有什麽關係。
“她是國家幹部吧?”
“應當是吧。”
“那她怎麽也能幫岑新銳招個工吧?”
“那麽容易?”麻平覺得對方說的太好笑了。
“為什麽?”對方不解了。
“為什麽?沒掌權唄!”麻平心想,這麽簡單的事,還用問嗎?故此,停了停,又說道:“要講國家幹部,我家也有,我姐姐還在北京部隊上幹哩,有用嗎?”
“那,龐秀英肯定有掌權的親戚了嘍。”在邊上一直沒有吭聲的另一婦女說道。
喲,敢情她們都知道龐秀英這事了,聽著這話,麻平一怔,心想龐秀英這事自己吃早飯時才知道,足見很多事情知青們都被蒙在鼓裏,連不相幹的社員都不如,夠可憐的了。
“你算說對了,”見眾人議論此事,記工員插嘴道:“龐秀英的小姨在省動力機廠,據說是她給弄來的指標,點名招工。”
“你怎麽知道?”眾人有所疑惑了。
“我兄弟昨天迴來,閑扯的時候說的。”
原來如此,聽他這樣說,兩位婦女深以為然了。她們知道,記工員的兄弟轉業後安排在縣勞動局工作,消息不會是假的。
省動力機廠?聽著這話,麻平的心裏一動:岑新銳的叔叔不是在省動力機廠嗎,怎麽沒替他活動一下呢?難道說不上話?
想到這裏,麻平不由得多有感慨了,心想這人的命運還真捉摸不住:昨天龐秀英還在和大家一起作田,一身水一身泥,今天就要搖身一變當工人了。可自己呢,還不知在這個破地方呆到什麽時候。適才岑新銳的姐姐來看他,該不是也給他弄個帶帽的招工指標吧?真要這樣,那自己可慘了。要知道大家都不招工,彼此還有個安慰。這人一走得多,剩下的就直覺得心裏發虛發慌,不知今後是個什麽樣!但願這次岑新銳不是像龐秀英那樣一走了之,留在這兒替大家打個伴,雖然這樣想很不厚道。
想到這裏,麻平覺得虛汗都上來了,腳下隻是機械地跟著其他三人蹬踏著,沒有了一點主動的意思。
這不,就在這個早上,也就是鄭文淑和郝治國一起感歎衙後街的命運的時候,前者遠在一百多裏外的兒子岑新銳已經出了個把鍾頭的早工了。此刻的他正和同伴闕仁東在大田裏拖著泥船,為的是將凹凸不平的田土弄平,以利秧苗栽種。
“新銳,休息一會吧。”幹了一氣,手持釘耙的闕仁東招唿道。一大早就起來,平了好大一塊田,他委實有點累了。
“好吧。”迴頭看著已平整過的田塊,岑新銳一邊答應著,一邊用力豎起泥船,將裏麵由高凸處運來的泥巴傾倒在低凹處。由於出力的緣故,他的頭上冒出了陣陣汗氣。
“新銳,你說我們這麽幹有什麽意義?”注望著陰沉沉的天空、空蕩蕩的田野和三三兩兩出著早工的人們,闕仁東心情悲涼地說道,“一年忙上頭,連自己都難得養活。”
“小聲點。”岑新銳觀察了一下周圍的情況,發現除了集體戶的夥伴外,還有生產隊裏的社員,而且他們中有人正朝這邊走過來,故此提醒著他。
“唉,有背景的都走了,就剩我們幾個。”闕仁東拄著釘耙,唉聲歎氣,“今後的出路在哪裏,莫非我們真要在這裏終老一生?”
聽著同伴的喟歎,岑新銳沒有吱聲,心中卻很有同感。不知不覺,他們這批知青下放到巴陵湖公社已有三年多了。這段時間中,從不適應到適應,從過不下去到能過下去,他們不知吃了多少苦。
按麻平的說法,是“苦了心誌、勞了筋骨、餓了體膚、空了身子。”當然,也不是全無收獲,僅自己,個子就往上躥了一大截,從來時的一米六二長到了一米七三,至於體格也健壯多了,挑著一百二、三十斤重的擔子,四、五裏路可以不休息。
隻是,人在巴陵湖,心卻總是想念著荔川縣城,想念著城北的衙後街。尤其是看著同來的夥伴一個個招工、當兵,隻留下越來越少的人在這裏苦熬,更是覺得心裏空蕩蕩的。他不知道自己在這裏還要呆多久,前途究竟在哪裏。如果說唯一還能使他覺得有點樂趣的,那就是在小煤油燈下,他自學完了哥哥留下的高中課本,能不費什麽氣力地將裏麵的習題演算下來。
就在此時,遠方傳來了一陣哨聲。
“收早工了,”聞聽聲音,闕仁東將釘耙柱在田土裏,“吃飯去。”
“好的。”岑新銳將纖索仔細地係在泥船的把柄上,又捧起田中的水洗了洗腿腳,與闕仁東相隨著走上了田埂。江南三月,正值春分時節,氣溫仍然很低。在泥水裏泡了一個早晨,兩個人的腿肚子都凍得通紅。好在早已習慣了,也沒有覺得太難受。
“忙了一大早,我可是真餓了。”迴家的路上,遠望著集體戶的茅屋,望著屋頂上散發出的淡淡炊煙,闕仁東念叨著,“也不知今天早上溫麗娟會弄點什麽吃的?”
岑新銳也餓了,但他這迴沒有迎合闕仁東的嘀咕。後者所說的溫麗娟就是在一中就讀時班主任談竹君的女兒。
一會工夫,兩人同著被生產隊分在其它作業點的麻平等人迴到了集體戶內。隻是當他們進得屋來,端起飯碗時,發現同溫麗娟住一個房間、總是嘰嘰喳喳的龐秀英居然不在。
“她去公社了,剛剛,”看著在場的人都露出疑惑的神情,輪值做飯的溫麗娟說道,“是廣播裏通知的。”
去公社,幹什麽?聞聽此話,眾人心生疑竇了。也就在此時,一個答案不約而同地出現在了他們的腦海裏:招工了?
一想到這一點,眾人的心裏馬上翻騰起來。這當中,既有對龐秀英的羨慕,亦有對她的妒忌,當然,更有為自己無著而產生的失落。
“媽的,這是什麽世道?”看到眾人雖表情各異但皆沉默不言,隻是有一箸無一箸地往嘴裏送著米飯,麻平到底忍不住了。他將手中的搪瓷碗往桌上狠狠地一拍,沒好氣地說道:“認真幹的沒希望,偷懶使滑的反倒能返城!”
聽著這話,眾人互視了一眼,沒有吱聲。盡管大家並不認為他麻平是認真幹活的人,但龐秀英的怕苦怕累、偷懶使滑卻是事實。可偏偏就是她,馬上就要離開巴陵湖了,而且走後再也不會朝這裏看一眼,就像原先那些從這裏招工參軍的夥伴那樣。
少菜無葷的早飯本就難以入口,此刻聽到這樣的消息,眾人更是覺得吃在嘴裏味同嚼蠟。如果不是為著上午還有活兒幹,隻怕所有人都不願咽下去了。
終於,早飯吃完了。隻是還沒等大家從龐秀英去公社這件事上緩過勁來,生產隊長又來派工了。這一迴岑新銳和麻平被派去車水,同一張車的是隊上兩名年輕的媳婦。
兩人來到了昨天就架在村頭田壟邊的水車旁。隨著兩名婦女的到來,水車在四個人八隻腳的蹬踏中轉動起來。白花花的水流從水車口奔湧而出,流向了亟待澆灌的土地。
“小岑,聽說龐秀英要招工走了?”蹬踏了一會,一位婦女突然向身邊的岑新銳問道。
“不太清楚。”岑新銳如實答道。
“不會吧?”聽他這樣說,這位婦女不相信了,“你們住在同一個集體戶,能不知道?”
“我說的是實話,”岑新銳覺得這不應當招來對方的疑問,“她是臨時接到通知到公社去的,去幹什麽,她自己沒講,也沒人告訴我們。”
“現在都這樣。”聽到這裏,另一位婦女開了口,“招工的悄悄的來,被招工的悄悄的走,省去了好多麻煩。”
“這不是開後門嗎?”問話的婦女不能認可了。
“現在哪樣不開後門?”一直沒有開腔的麻平突然發作了,“升學要開後門、當兵要開後門、招工要開後門,開不了後門的沒有門。”
兩位婦女互視一眼,不吱聲了。她們雖不是當事人,卻很能理解時下滯留在生產隊上的知青的心情。上一年,就招走了不少人。尤其是招走的都是家裏有背景的,這怎麽叫留下的人服氣安心。麻平就算了,可岑新銳怎麽說都是個好伢子吧,作田舍得出力,社員有什麽事要幫忙的隨喊隨到,而且說話辦事都很在理在行,可偏偏招生招工沒他的份,要他怎麽想得通?別看他不像麻平那樣經常發牢騷,心情肯定好不到哪裏去。
“歇會兒吧,”機械地蹬踏了一會,麻平覺得實在無聊,再加上龐秀英這事帶來的刺激,更覺得眼下的勞作沒什麽意思,故此,雖並不疲乏,還是提議休息。而且不待其他三人應聲,自己便從車架的木杠上溜下來,一屁股坐到了岑新銳出工時帶來的鐵鍬鍬把上。
車上三人朝他看了一眼,雖然有所猶豫,但還是繼續蹬踏著車軲轆上的腳踏板。隻是由於少了一個人,他們覺得較先明顯著要吃力若許。
麻平有點尷尬了。他沒想到其他三人沒有響應他的提議。就在他一時間不知是繼續休息還是迴到車上去的時候,突然有人說道:“怎麽迴事,這車上隻有三個人?”
那聲音很熟悉,似乎是大隊書記。大家迴頭一看,果然,是家在本生產隊的他,手裏還拿著根竹棍子,後麵跟著的是大隊的會計和電排站長。
“啊,我剛才撒了泡尿。”麻平見狀,連忙站起來解釋道,跟著便爬上了水車,隨著其他三人蹬踏起來。
大隊書記看著他,微微地搖了搖頭。其實,剛才的情況他老遠就看見了,隻是為著對方是下鄉知青,不好以普通社員待之,方點到為止。
“書記,你們這是要到哪裏去?”起先問岑新銳話的婦女開了口。
“看看大渠的情況。”書記一邊迴答,一邊走下灌溉大渠的堤坡,用手中的竹棍探了探渠水的深度。
“不用量,差得遠。”見此情狀,另一位婦女開了口。
書記聞言,看了她一眼,沒有答腔。
“站長,修渠的時候不是說自流灌溉嗎,怎麽我們還要車水,而且一車就是這麽多年?”先前問書記話的婦女問道。
“靠近電排站的田地還是自流灌溉的。”電排站長看了大隊書記一眼,答非所問的說道。
“那電排站莫非就是給那幾個生產隊修的?”對這樣的迴答,問話的婦女不滿意了,“要知道,當年我們生產隊不僅投了很多工,還出了不少錢的。”
電排站長瞟了她一眼,沒有吱聲。這不僅為著她講的是實話,而且為著她仗著大伯哥在部隊當營長,說話從來大刺刺的,無所顧忌。
“是不是抽水機沒有開足?”麻平插話道。
“我所有的機組都開動了,你說我沒有開足?”聽著這話,電排站長不樂意了,“小麻,說話前要調查一番,不要動不動就找別人的麻煩。”
“我不過是猜測一下,找你什麽麻煩?”麵對電排站長的態度,麻平也不高興了。
“那為什麽我們這裏就不能自流灌溉?”另一位婦女也開了腔。
“這事其實很好解釋,”聽到這裏,本不欲作聲的岑新銳還是接過話來,“一個原因,就是電排站的地勢低了,抽了半天,水流到我們這裏的時候還在渠底。”
聽他這樣說,大家一起將眼光投向大隊書記。
大隊書記心中一動,他本想就著岑新銳的話說兩句,但看見四個車水的人還在那蹬踏著,便招唿道:“我們也來了一會了,你們歇一陣吧。”
“還是書記關心我們。”聽到書記這樣說,麻平立地跳下車來,不過嘴裏不忘恭維一句。
大隊書記看了他一眼,嘴角動了動。轉身問岑新銳:“小岑,你為什麽說電排站的地勢比這裏低?”
“這事我很早就注意到了。”
“哦,說來聽聽。”大隊書記聞言,連忙說道。
“我們剛來的時候,走的就是灌溉渠上的這條道。那會兒電排站正在抽水,可我發現越往前走,渠裏的水頭就越淺。到得我們這個最邊遠的生產隊時,渠底就隻有了薄薄的一層,不使水車根本用不上。”迎視著大隊書記有所探詢的目光,岑新銳很肯定地說道。
“是這麽迴事。”兩位婦女點頭讚同。
“那不一定,”看到這一情景,麻平不認同了,“水流總會有一個過程,時間不到,邊遠渠道的水是漲不上來的。”
麻平一開口,岑新銳就知道他除了要與自己抬杠,還想顯示一下自己的能耐。他本不想再說什麽,但見書記仍在注視著自己,便說道:“我們那次沿渠道一路走來的時候,抽水口渠道的水明顯著是滿滿的,都快溢出來了,可就是不見有流動的跡象。為什麽會這樣?是因為水不可能往高處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不,”聽岑新銳這樣說,電排站長也表示讚成,“常常是我們那裏的水滿得都快溢出來了,邊遠的幾個生產隊還在反映無水可用。”
聽到這番話,麻平啞口了。迴眸之際,發現兩位婦女臉上露出的分明是哂笑自己的神情,更是非常尷尬。
看到麻平極不自在的樣子,大隊書記在心裏連聲“嘿嘿”了。盡管他與之接觸不多,但聽其言觀其行,早就認定這小子不怎麽地道,就像前些時公社書記開會時說的那句話,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遠不如岑新銳聰明而又沉穩。
不過。他雖然文化不高,城府卻很深,故此不以為然的心思一點都沒有形諸表麵,而隻是用了讚賞的口氣對岑新銳說道:“小岑,你說的確實有道理,我今天和站長觀察了這一路,得出的也是這個結論。”
“那怎麽辦,就聽由它繼續這樣?”聽大隊書記這樣說,先前發問的婦女忍不住了。
“書記這不是要解決問題嗎?”一直沒有出聲的大隊會計開腔了。
“你們說怎麽辦?”書記征求著眾人的意見,並從口袋中掏出煙絲和裁好的方紙,遞給吸煙的男性。說實話,電排站設計、施工不合理這一問題,他早就注意到了。隻是因為興建的時候不是他主事,隻能一直隱忍。現在不同了,自己做了一把手,偏偏所在生產隊在通水的問題上吃虧最多,便不能不將這個問題的解決提上議事日程。
“這好辦,”麻平雖不吸煙,但還是接過書記遞來的煙絲和方紙,學著眾人的樣子卷起了喇叭筒,“既然現在的電排站地勢低,那就換地方重新建一個好了。”
“你說得輕巧,”麻平的話音剛落,電排站長便表示不同意見了,“別的不說,單是機房的施工,沒個一年半載拿不下來,耽誤了生產怎麽辦?”應當說,他講的確乎有道理,隻是還有一點是他不能明說的,那就是電排站就建在他所在的生產隊,抽水機一響,首先受益的就是自家,而且他這個站長,亦是和他同一生產隊的原大隊書記安排的。
“那,沒修電排站時又是怎麽過的?”對於電排站長的說法,麻平不能認同了,“現在重修,就當沒修那時候過不就行了。”
“真要沒有,那自然行,可一旦有了,人的感覺就不同了。”對麻平的話,電排站長很不以為然,“老人說什麽來著?這叫做‘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聽著站長的話,大家都沒有吭聲,書記亦然。不過,他雖然讚成站長的說法,但對方那點小心思,卻看得清清楚楚。
“更重要的是沒錢。”站長說完,會計亦發言了,“想當年興建這個電排站,不單每個生產隊都攤了勞力和票子,就是公社亦找縣上要了錢的,現在要改建,這兩條都做不到。”
聽二位這樣說,眾人皆麵麵相覷了,麻平更是覺得沒麵子,後悔自己不該沒想周全便開了腔。
“小岑,你說呢?”見眾人都沉默不言,書記再次將目光轉向岑新銳。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解決。”岑新銳見問,很有把握地說道。
“哦?”書記一聽,眉頭一揚。
“將電排站渠底的高程與邊遠生產隊渠底的高程之間的差距測量一下,根據得出的數據,抬高電排站進水口的渠底,並逐次延伸到各個用水段。”
“好主意。”電排站長到底是幹這一行的,一聽就明白了岑新銳的意思。在他看來,這樣做固然要費不少工夫,但總比將電排站搬離自家生產隊要實際。
“那要抬高多少啊?”聽到這裏,麻平雖然不能不承認這是個好主意,但出於妒忌,他還是表示不同意見,“再說,你往渠底墊土,生產隊的老少爺們怎麽想,多半會認為你這是瞎折騰!”
“我說小麻你別說的這麽難聽,好不好?”聽著麻平這番話,而且還陰陽怪氣的,一直聽著岑新銳說話的兩位婦女不樂意了,“你把我們看成什麽人?都是什麽也不懂的蠢家夥?”
“我不是這個意思?”麻平一聽,察覺到自己說話可能得罪了眼前二位,連忙解釋。
“算了,別扯這些沒用的了。”書記見狀,兩忙勸止。適才一番短短的交談,他又一次強化了自己原有的認識: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別看都是中學畢業生,岑新銳比麻平可要強多了。盡管這個麻平看起來嘴巴麻利,可多是不懂裝懂,還常常強詞奪理,難怪那麽多人不待見他。不過,這些都不是此刻要關心的,故此,他對著岑新銳說道:“小岑,你剛才說的很有道理。其實,我也想到了,就是要借你的看法加強一下自己的觀點。”停了停,又說道:“當然,到底該怎樣做,我們還得找專業人員測量、設計一下,不能像以往那樣,拍拍腦袋就動手。”
“那是。”聽著書記這話,眾人皆表示讚同,隻有電排站長有點不自然。他知道書記話中有話,但又作聲不得。
書記何等精明之人,電排站長的神情早被他看在了眼中。但他不想說什麽,因為這不是他眼下要考慮的事情。就在他站起身來,還想對岑新銳說點什麽的時候,大渠之上,疾疾地走來了生產隊的記工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什麽事?看著他急急的神情,眾人猜測著。
“小岑,你姐姐來看你了,現在集體戶裏,你快迴去。”記工員見書記在場,向他點點頭,然後衝著岑新銳說道,“車水的事我替你。”
“真的?”聞聽此言,岑新銳自然高興,但又有點不信,蓋因為姐姐現在已被從縣肉食公司調到鄉下的肉食站,不大有可能來這裏來。
“我還騙你嗎?”記工員知道他有疑惑,解釋道:“你姐姐說了,她已抽調到我們隔壁公社做社教工作隊,今天是乘到我們公社開會的機會來看望你的,下午還要趕迴去。”
原來如此!聽著這話,岑新銳很是高興了。他衝眾人說了聲“少陪了”,拔腿就向集體戶奔去。
“我們踩起來吧。”記工員看了看麻平和兩位婦女一眼,領頭爬上了水車。
麻平還想乘著書記在這兒多歇會,但見得記工員如此,隻得跟著爬上水車。
看著麻平這神情,書記笑了笑,說了聲“走了”,便帶著會計和電排站長走了開去。
水車又“嘎嘎”地響了起來。隨著活動龍骨在水箱裏往複運行,渠底的水被刮水板提上出水口,流向了田中。
媽的,又好生這小子了。看著岑新銳遠去的背影,麻平在心裏嘀咕著。這天上工以來,他一直不爽,不僅為著從那麽深的渠底將水車上來實在費勁,而且為著在書記麵前丟了麵子,偏偏這個麵子是在與岑新銳的比較中丟掉的。
“小麻,你認識岑新銳的姐姐嗎?”蹬踏了一會,說話大刺刺的婦女問道。
“認識啊,怎麽的?”麻平不解了,心想這與你有什麽關係。
“她是國家幹部吧?”
“應當是吧。”
“那她怎麽也能幫岑新銳招個工吧?”
“那麽容易?”麻平覺得對方說的太好笑了。
“為什麽?”對方不解了。
“為什麽?沒掌權唄!”麻平心想,這麽簡單的事,還用問嗎?故此,停了停,又說道:“要講國家幹部,我家也有,我姐姐還在北京部隊上幹哩,有用嗎?”
“那,龐秀英肯定有掌權的親戚了嘍。”在邊上一直沒有吭聲的另一婦女說道。
喲,敢情她們都知道龐秀英這事了,聽著這話,麻平一怔,心想龐秀英這事自己吃早飯時才知道,足見很多事情知青們都被蒙在鼓裏,連不相幹的社員都不如,夠可憐的了。
“你算說對了,”見眾人議論此事,記工員插嘴道:“龐秀英的小姨在省動力機廠,據說是她給弄來的指標,點名招工。”
“你怎麽知道?”眾人有所疑惑了。
“我兄弟昨天迴來,閑扯的時候說的。”
原來如此,聽他這樣說,兩位婦女深以為然了。她們知道,記工員的兄弟轉業後安排在縣勞動局工作,消息不會是假的。
省動力機廠?聽著這話,麻平的心裏一動:岑新銳的叔叔不是在省動力機廠嗎,怎麽沒替他活動一下呢?難道說不上話?
想到這裏,麻平不由得多有感慨了,心想這人的命運還真捉摸不住:昨天龐秀英還在和大家一起作田,一身水一身泥,今天就要搖身一變當工人了。可自己呢,還不知在這個破地方呆到什麽時候。適才岑新銳的姐姐來看他,該不是也給他弄個帶帽的招工指標吧?真要這樣,那自己可慘了。要知道大家都不招工,彼此還有個安慰。這人一走得多,剩下的就直覺得心裏發虛發慌,不知今後是個什麽樣!但願這次岑新銳不是像龐秀英那樣一走了之,留在這兒替大家打個伴,雖然這樣想很不厚道。
想到這裏,麻平覺得虛汗都上來了,腳下隻是機械地跟著其他三人蹬踏著,沒有了一點主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