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朗踏進宣城鎮時,已近晌午。烈日當空,街上叫賣的商販寥寥。
昨夜的一場急雨抹去所有可用的線索,唯有鎮西一片桑樹林裏,樹皮上還留著刀劍的痕跡。韓家幼子又一次斷了行蹤。沈伯朗想起父親鐵青的臉,微微歎息。
走了半條街,便見街角有間不大不小的雙層茶館,二樓窗口半垂著細竹簾子,繪著簡筆蘭草,樣子倒是有些沁涼雅致,隱有人聲。他邁步走了進去,被一粗衣小廝引至二樓小間,點了壺龍井。
底樓堂中傳來一聲驚木,一中年說書先生正講完一段傳奇,抬手取了茶盞解渴。樓下一片喝彩中,忽聽一粗漢嚷道:“老虞,這故事都是早八百年的事了,有啥新鮮的沒?”一少年人也立即拍桌喊道:“對!要聽新的!”其餘眾人也紛紛應和。
那消瘦的說書人慢悠悠地喝完了一整盞茶,揮手讓小廝再來滿上,這才不緊不慢地理了理衣袖,拾起桌上的一柄折扇,緩緩擊了兩下手心,這才開口道:“要聽新的也成,隻不過……”他餘音一拖,卻無下文。
那粗漢便不耐道:“隻不過什麽?”
老虞一哂,“隻不過,你們且當故事聽,出了這個門,我可不認。”
“嗐,盡會裝神弄鬼!你且說來!”粗漢一揮手,笑得開懷,催促老虞快說。
老虞待茶盞斟滿,甩開折扇搖了搖,又合上。見粗漢已作色再要催促,才笑著開口道,“這次要說說當朝武威將軍的故事。”
二樓小間裏的沈伯朗正要喝茶,聽到此,卻放下了茶杯,轉眼向樓下看去。隻見那老虞一身青布扇子,顴骨突出,臉色有些泛黃,搖頭晃腦間卻還有些儒生的樣態。
“武威將軍,姓韓,名雲起。荊州人士。弱冠年紀就參軍於冀北。所謂英雄出少年,韓雲起用了不過三年時間,便升至千夫長。穆靖二十三年時,以巧計破西戎十萬軍馬。光帝賜其武威稱號……”
龍井入口微苦,落喉始覺甘冽。沈伯朗收迴目光,向見底的紅泥小杯裏重新斟茶,轉頭望著遠處連綿的翠山。
那個被他稱作韓伯父的人,真的死了嗎?細算來,應有十年未見了。盡管如此,十年前的那人,笑著說要試試自己的功夫。滿心不服的少年便傲氣地打了一套最顯氣度的排雲掌,虎虎生風地在秋陽下,對那朗聲大笑的男人拍去……少年當然輸了,狼狽地跌了一身的泥,臉上的汗水幹了又濕,留下一道道土痕。當他記不清第幾次從地上爬起時,那高大壯碩的男人輕輕拍了拍他的頭,用粗糲手掌抹了一把他的臉,看著他的眼盡是同夕陽一般炫目的精光。那樣一個人,總是一副強大而精力旺盛的樣子。那樣的他,真的死了麽?
就在他出神間,小間的竹簾被人撩起,一藍衫束腰的佩劍男子走了進來。
“沈兄,想什麽這麽入神?”男子熟稔地在他對麵落座,解下佩劍放在桌邊,取了茶杯自顧自斟了一杯,雙眼卻看向了樓下的說書人。
“兵敗的軍報呈到朝廷,上下皆驚。隔日,副軍曹勳命人快馬傳迴一封秘信,皇帝看後大怒,下令將武威將軍府滿門抄斬。原來,信中言及韓將軍通敵叛國,兵敗之事乃裏應外合,其人已詐死叛逃,還有通敵秘文為證。”說到此處,滿座嘩然。老虞一拍驚堂木,繼續說道,“以丞相姚宗冕為首的朝中大臣亦覺不妥,力勸皇帝徹查此案。”
“那皇帝同意了嗎?”一少年人搶道。
老虞搖了搖手中的折扇,掃了一眼台下聚精會神的眾人,道:“韓將軍軍功赫赫,為人剛正不阿,朝中雖有政見不和之人,卻也頗有聲譽。通敵大罪豈能兒戲,哪知皇帝偏偏不巧在此時染了風寒。傳言,姚丞相領了一幹大臣在重華殿外跪了三天三夜,才得了皇帝的口諭。”
“那韓將軍的事查清了嗎?”一老者問道。
老虞又搖了搖手中的折扇,提起茶盞,一飲而盡,抓起驚堂木重重一拍,鏗鏘道:“欲知後事,明日請早!”便大搖大擺地走下台,出了茶館。
蕭寧淵歎息一聲,待樓下嘩聲四起,轉頭看向沈伯朗,低聲道:“山裏找到了兩具屍體,應是盧七爺和韓夫人。”
沈伯朗抬頭看他。
蕭寧淵搖搖頭,皺眉沉聲道:“沒有小公子的下落。”
……
溧川,廬楊城。
廬楊城外碧水湖,荷葉田田燕子塢。每逢仲夏,前往碧水湖賞荷的遊人絡繹不絕。
廬楊城自然是最佳的下榻之處。每日卯時不到,便有騷客雅士驅車出城,往燕子塢趕去。有好事者問之,便道,那日將出不出時,煙籠繞堤,荷露朦朧,才盡顯荷之嬌羞,葉之清華。
這日,辰時剛過。八丈高的城牆下,人潮湧動。一白衣少年遠遠看著城門下排隊等著出城的男女老少,微微歎了口氣,轉身向城裏走去。身後不遠不近地跟著一灰衣童子,衣衫束得歪歪斜斜,隻偶爾抬頭怯怯地看一眼前方的少年。
少年拐進一窄巷,打了兩個彎才見到一處僻靜的客棧。身形微胖的老板娘正在前院撒食喂養鴿子,低沉的咕咕聲和翅膀拍打的噗噗聲此起彼伏,隔得老遠就能聽到。
老板娘一抬頭,見千尋神色鬱鬱地踱步進來,心下了然,卻禁不住打趣。“喲,公子這麽快就賞完荷了?”
“嗯,人比荷嬌。”千尋朝她點點頭,上樓迴房,進屋後便一頭栽在榻上涼被裏。
阿淩輕手輕腳地跟了進去,掩上門,遠遠地在桌邊坐下,一聲不吭地看著他。
日頭漸升,地上的窗影縮成了一個短方。阿淩枯坐了將近一個時辰,隻覺腿上發麻,卻也不敢起身活動。床上的人突然翻了個身,臉向外轉來。阿淩趕緊收迴目光,低頭死死地盯著地下。
“地上有寶貝?”千尋已經醒來,在床上懶散地打了個哈欠。
阿淩抬眼怯怯地看他,有些茫然地搖了搖頭。
床上的人似乎並不打算起身,隻在枕上歪頭看著他須臾,語氣忽正經了起來,“我問你最後一次,到了臨川,要把你送去誰府上?”
阿淩瞪著盈盈的雙目,動了動唇,似想到了什麽委屈的事,眼圈一紅,帶了些哭腔地囁喏道:“我……我真的不知道。”
千尋有些泄氣,她揉了揉有些發脹的太陽穴,想起了那個白費功夫的雨夜。
斑斕菇,一種極毒的菌類,也是極好的藥材。隻在炎夏雷雨後的半個時辰,在百年龍血木朽後的藤蔓邊生長。那日,她在雨裏候了整整一夜,才見到了一棵拇指大小的。不過是脫下蓑衣的功夫,這金貴的斑斕菇便被這從天而降的母子二人壓在了身下。菌絲斷了,金貴的毒蘑菇瞬間枯萎,須臾間就不見了蹤影。而那女子竟還活著,躺了半晌才睜眼,剛要開口就吐了許多的血,氣若遊絲間隻說出了幾個字:“臨川……救他……”
之後,女人瀟灑地咽氣了。她懷裏爬出了一個孩子,顫聲喚她“娘”,一雙小手摸著女人帶血的臉,眼裏的淚像珠子般墜落。驚悸而柔軟的聲音,淒慘而稚嫩的嗚咽,還有那不明不白的托付。
好人難做,蹙眉易老。千尋發現,自那夜她將這孩子敲暈了提走,自己已不知多少次蹙眉傷神了。
又歎了一口氣,千尋坐起身,向他招了招手。阿淩立刻從椅子上站起,走到床邊,伸出了自己的右手,乖巧地將袖子卷起。
把脈、開藥、解毒,這些千尋都很在行。白謖這些年來可謂是一個盡心盡責的師父,從藥理到針灸,大小病症,內傷外創,醫法一應俱全。涵淵穀中用來練習解剖的禽獸已堆出了十多個塚來。
轉念間,千尋已給他全身檢查了一遍,估摸著寒毒應是壓製住了,隻等舒倫山雪蓮的花期一到,便能徹底根治了。
她將那女人臨終的托付算成了兩條:一,送他去臨川,二,救他。目前第二條一個月後就能完成,但偌大的臨川,她總不能把他丟進地界就轉身走人吧。“嗯,其實這也是個辦法。”千尋若有所思地起身,手裏不知何時已多了一張黑色的硬紙箋,捏在指間隨意把玩著。
昨夜的一場急雨抹去所有可用的線索,唯有鎮西一片桑樹林裏,樹皮上還留著刀劍的痕跡。韓家幼子又一次斷了行蹤。沈伯朗想起父親鐵青的臉,微微歎息。
走了半條街,便見街角有間不大不小的雙層茶館,二樓窗口半垂著細竹簾子,繪著簡筆蘭草,樣子倒是有些沁涼雅致,隱有人聲。他邁步走了進去,被一粗衣小廝引至二樓小間,點了壺龍井。
底樓堂中傳來一聲驚木,一中年說書先生正講完一段傳奇,抬手取了茶盞解渴。樓下一片喝彩中,忽聽一粗漢嚷道:“老虞,這故事都是早八百年的事了,有啥新鮮的沒?”一少年人也立即拍桌喊道:“對!要聽新的!”其餘眾人也紛紛應和。
那消瘦的說書人慢悠悠地喝完了一整盞茶,揮手讓小廝再來滿上,這才不緊不慢地理了理衣袖,拾起桌上的一柄折扇,緩緩擊了兩下手心,這才開口道:“要聽新的也成,隻不過……”他餘音一拖,卻無下文。
那粗漢便不耐道:“隻不過什麽?”
老虞一哂,“隻不過,你們且當故事聽,出了這個門,我可不認。”
“嗐,盡會裝神弄鬼!你且說來!”粗漢一揮手,笑得開懷,催促老虞快說。
老虞待茶盞斟滿,甩開折扇搖了搖,又合上。見粗漢已作色再要催促,才笑著開口道,“這次要說說當朝武威將軍的故事。”
二樓小間裏的沈伯朗正要喝茶,聽到此,卻放下了茶杯,轉眼向樓下看去。隻見那老虞一身青布扇子,顴骨突出,臉色有些泛黃,搖頭晃腦間卻還有些儒生的樣態。
“武威將軍,姓韓,名雲起。荊州人士。弱冠年紀就參軍於冀北。所謂英雄出少年,韓雲起用了不過三年時間,便升至千夫長。穆靖二十三年時,以巧計破西戎十萬軍馬。光帝賜其武威稱號……”
龍井入口微苦,落喉始覺甘冽。沈伯朗收迴目光,向見底的紅泥小杯裏重新斟茶,轉頭望著遠處連綿的翠山。
那個被他稱作韓伯父的人,真的死了嗎?細算來,應有十年未見了。盡管如此,十年前的那人,笑著說要試試自己的功夫。滿心不服的少年便傲氣地打了一套最顯氣度的排雲掌,虎虎生風地在秋陽下,對那朗聲大笑的男人拍去……少年當然輸了,狼狽地跌了一身的泥,臉上的汗水幹了又濕,留下一道道土痕。當他記不清第幾次從地上爬起時,那高大壯碩的男人輕輕拍了拍他的頭,用粗糲手掌抹了一把他的臉,看著他的眼盡是同夕陽一般炫目的精光。那樣一個人,總是一副強大而精力旺盛的樣子。那樣的他,真的死了麽?
就在他出神間,小間的竹簾被人撩起,一藍衫束腰的佩劍男子走了進來。
“沈兄,想什麽這麽入神?”男子熟稔地在他對麵落座,解下佩劍放在桌邊,取了茶杯自顧自斟了一杯,雙眼卻看向了樓下的說書人。
“兵敗的軍報呈到朝廷,上下皆驚。隔日,副軍曹勳命人快馬傳迴一封秘信,皇帝看後大怒,下令將武威將軍府滿門抄斬。原來,信中言及韓將軍通敵叛國,兵敗之事乃裏應外合,其人已詐死叛逃,還有通敵秘文為證。”說到此處,滿座嘩然。老虞一拍驚堂木,繼續說道,“以丞相姚宗冕為首的朝中大臣亦覺不妥,力勸皇帝徹查此案。”
“那皇帝同意了嗎?”一少年人搶道。
老虞搖了搖手中的折扇,掃了一眼台下聚精會神的眾人,道:“韓將軍軍功赫赫,為人剛正不阿,朝中雖有政見不和之人,卻也頗有聲譽。通敵大罪豈能兒戲,哪知皇帝偏偏不巧在此時染了風寒。傳言,姚丞相領了一幹大臣在重華殿外跪了三天三夜,才得了皇帝的口諭。”
“那韓將軍的事查清了嗎?”一老者問道。
老虞又搖了搖手中的折扇,提起茶盞,一飲而盡,抓起驚堂木重重一拍,鏗鏘道:“欲知後事,明日請早!”便大搖大擺地走下台,出了茶館。
蕭寧淵歎息一聲,待樓下嘩聲四起,轉頭看向沈伯朗,低聲道:“山裏找到了兩具屍體,應是盧七爺和韓夫人。”
沈伯朗抬頭看他。
蕭寧淵搖搖頭,皺眉沉聲道:“沒有小公子的下落。”
……
溧川,廬楊城。
廬楊城外碧水湖,荷葉田田燕子塢。每逢仲夏,前往碧水湖賞荷的遊人絡繹不絕。
廬楊城自然是最佳的下榻之處。每日卯時不到,便有騷客雅士驅車出城,往燕子塢趕去。有好事者問之,便道,那日將出不出時,煙籠繞堤,荷露朦朧,才盡顯荷之嬌羞,葉之清華。
這日,辰時剛過。八丈高的城牆下,人潮湧動。一白衣少年遠遠看著城門下排隊等著出城的男女老少,微微歎了口氣,轉身向城裏走去。身後不遠不近地跟著一灰衣童子,衣衫束得歪歪斜斜,隻偶爾抬頭怯怯地看一眼前方的少年。
少年拐進一窄巷,打了兩個彎才見到一處僻靜的客棧。身形微胖的老板娘正在前院撒食喂養鴿子,低沉的咕咕聲和翅膀拍打的噗噗聲此起彼伏,隔得老遠就能聽到。
老板娘一抬頭,見千尋神色鬱鬱地踱步進來,心下了然,卻禁不住打趣。“喲,公子這麽快就賞完荷了?”
“嗯,人比荷嬌。”千尋朝她點點頭,上樓迴房,進屋後便一頭栽在榻上涼被裏。
阿淩輕手輕腳地跟了進去,掩上門,遠遠地在桌邊坐下,一聲不吭地看著他。
日頭漸升,地上的窗影縮成了一個短方。阿淩枯坐了將近一個時辰,隻覺腿上發麻,卻也不敢起身活動。床上的人突然翻了個身,臉向外轉來。阿淩趕緊收迴目光,低頭死死地盯著地下。
“地上有寶貝?”千尋已經醒來,在床上懶散地打了個哈欠。
阿淩抬眼怯怯地看他,有些茫然地搖了搖頭。
床上的人似乎並不打算起身,隻在枕上歪頭看著他須臾,語氣忽正經了起來,“我問你最後一次,到了臨川,要把你送去誰府上?”
阿淩瞪著盈盈的雙目,動了動唇,似想到了什麽委屈的事,眼圈一紅,帶了些哭腔地囁喏道:“我……我真的不知道。”
千尋有些泄氣,她揉了揉有些發脹的太陽穴,想起了那個白費功夫的雨夜。
斑斕菇,一種極毒的菌類,也是極好的藥材。隻在炎夏雷雨後的半個時辰,在百年龍血木朽後的藤蔓邊生長。那日,她在雨裏候了整整一夜,才見到了一棵拇指大小的。不過是脫下蓑衣的功夫,這金貴的斑斕菇便被這從天而降的母子二人壓在了身下。菌絲斷了,金貴的毒蘑菇瞬間枯萎,須臾間就不見了蹤影。而那女子竟還活著,躺了半晌才睜眼,剛要開口就吐了許多的血,氣若遊絲間隻說出了幾個字:“臨川……救他……”
之後,女人瀟灑地咽氣了。她懷裏爬出了一個孩子,顫聲喚她“娘”,一雙小手摸著女人帶血的臉,眼裏的淚像珠子般墜落。驚悸而柔軟的聲音,淒慘而稚嫩的嗚咽,還有那不明不白的托付。
好人難做,蹙眉易老。千尋發現,自那夜她將這孩子敲暈了提走,自己已不知多少次蹙眉傷神了。
又歎了一口氣,千尋坐起身,向他招了招手。阿淩立刻從椅子上站起,走到床邊,伸出了自己的右手,乖巧地將袖子卷起。
把脈、開藥、解毒,這些千尋都很在行。白謖這些年來可謂是一個盡心盡責的師父,從藥理到針灸,大小病症,內傷外創,醫法一應俱全。涵淵穀中用來練習解剖的禽獸已堆出了十多個塚來。
轉念間,千尋已給他全身檢查了一遍,估摸著寒毒應是壓製住了,隻等舒倫山雪蓮的花期一到,便能徹底根治了。
她將那女人臨終的托付算成了兩條:一,送他去臨川,二,救他。目前第二條一個月後就能完成,但偌大的臨川,她總不能把他丟進地界就轉身走人吧。“嗯,其實這也是個辦法。”千尋若有所思地起身,手裏不知何時已多了一張黑色的硬紙箋,捏在指間隨意把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