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閣裏站著許多人,可是卻是一點聲音都沒有。
大家都沉默的看著病榻上的天子,縱是一個個做出如喪考妣之狀,可是是真是假,隻怕也唯有老天爺才知道了。
嘉靖一下子變成了很厚道的人,他雙眸半闔,氣若遊絲道:“賜坐。”
一個刻薄的皇帝,一個你占他一點便宜他都要記恨你一輩子的人,可是現在,卻仿佛一下子開了竅,大家突然發現,嘉靖天子其實還是一個很好相處,很容易接近的人。
或許徐謙、楊廷和這些人沒有感覺,可是其他人卻是深有感觸,想當年弘治皇帝在的時候,清早上朝太早,天都沒亮,弘治皇帝怕大家夥兒看不到路,還會特意命太監去提燈籠接送。有時遇到雨雪,又怕大臣們淋壞了,可是宮中不準撐傘,這傘似華蓋,紫禁城裏,除了天子,誰敢弄個華蓋在自己腦袋上,這不是活膩了?可是弘治皇帝有辦法,他索性出宮,到外頭去和大臣們商討國事。
拿弘治皇帝和嘉靖一比,這嘉靖簡直就不是人,大夥兒進宮覲見,除了楊廷和和徐謙,極少有人賜坐的,而如今,大家終於享受了這麽一迴國士的待遇,不由哭笑不得。
而接下來,嘉靖的話就讓許多人目瞪口呆了:“上茶!”
“……”連一邊的太監,都覺得匪夷所思,顧名思義,宮裏的茶水當然是好茶,天子也沒有用劣茶來招待大臣的道理,可越是好茶,嘉靖就越是吝嗇不肯給,極少人能享受這種待遇。
其實嘉靖這麽做,未必是小氣,他之所以如此,也是有自己指導方針的,做皇帝不能無故施以恩惠,今日對你好一點,明日又好一點,結果就是大家以為這是理所當然,所以平時,嘉靖很吝嗇。
茶水端了上來,不過大家都沒有喝,都不做聲。
事有反常即為妖,這個道理,大家懂。
嘉靖噓口氣,道:“朕本為王子,不知九鼎輕重,怎奈正德無子,是以克繼大統,如今,已有十二年了,這十二年來,做過一些好事,也做過一些糊塗的事,好事呢,無非是誅殺了正德奸黨,原本以為,可以振奮精神,革除弊政,好好整肅一下我大明江山。怎奈朕一時糊塗,此後誤信奸賊之言,幾釀大禍。眼下朕一病不起,這是朕自作自受。”
如此罪己,而且還是嘉靖口中說出來。
原本大家還以為,嘉靖或許還有幾口氣在,或許還能多活幾日,可是見他口出善言,頓時便知道,這是真正的活不了了。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許多人豎著耳朵,都沒有吭聲。
徐謙卻是突然莫名來了幾分感受,拜倒於地,眼淚模糊道:“微臣萬死,奸賊張顯,微臣早該有所察覺,揭露他的醜惡。”
嘉靖欣慰道:“不怪你們,朕不怪你們,要怪隻怪朕,其實朕早就看出來了,你們……其實是有所察,可是朕陷的太深,被他蒙蔽,一心隻想長生,才致今日。”
今日的氣氛,極不尋常,嘉靖突然罪己,要知道,嘉靖的一言一行,早已由負責起居的太監刷刷的記錄下來,將來自然是由翰林進行查閱,載入明實錄中。
楊廷和闔目,他並沒有太多的感動,反而覺得嘉靖是在做鋪墊,他抱著茶盞,一聲不吭,反而更加警惕。
嘉靖歎道:“事到如今,多說無益,眼下朕即將大行,要隨諸位先帝而去,有些事,是要交代了,來,呈上筆墨吧,楊先生何在?”
楊廷和站起,道:“老臣在。”
嘉靖道:“勞煩楊先生擬詔。”
楊廷和道:“老臣遵旨。”
楊廷和到了案前,持筆待書。
嘉靖幽幽道:“朕不過是個宗人,而後為天子,自古帝王統禦天下,必以敬天法祖為首務。而敬天法祖本於至誠之心,不容一息有間。可是朕自幼多病,遂以親近……”
楊廷和沉吟片刻,下筆而言:“朕以宗人入繼大統,獲奉宗廟十二年。但念朕遠奉列聖之家法,近承皇考之身教,一念惓惓,本惟敬天助民是務,隻緣多病,過求長生,遂致奸人乘機誑惑,禱是日舉,土木歲興,郊廟之祀不親,明講之儀久廢,既違成憲,亦負初心。邇者天啟朕衷,方圖改徹,而據嬰仄疾,補過無由,每思惟增愧恨。”
楊廷和在寫什麽,徐謙一直站在一旁監督,怕的就是楊廷和使詐,而其他的大臣,也都在旁默默觀看。
嘉靖的遺詔初時,確實有罪己的意思,不過他臨死之前也耍了個小聰明,推說自己多病,正是因為多病,所以才求長生,最後被人忽悠了,至於說大興土木、不祀宗廟、後期不臨朝聽政,違反了祖宗製度,也負了自己的本心,都推到了有病上頭。
要知道,一個病號是值得讓人同情的,一個病人,你能指望他每天臨朝嗎?指望他隔三差五的去祭祀宗廟嗎?便是後世的尋常人家,病了還有病號飯吃,還有病假可請,人家做皇帝的,不容易。
不過嘉靖是純屬忽悠,這家夥如果不是意外情況的話,每天吃亂七八糟的丹藥,尚且可以活這麽多年,這樣的人,是身體有病?
可見方才說什麽其言也善、其鳴也哀,其實都是煙霧彈,嘉靖就是嘉靖,他有自己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時至今日,他表麵在罪己,其實卻是在為自己辯護。
不容易啊,看來名聲這東西,對誰都很重要,嘉靖也不能免俗。
徐謙想著的是不容易,可是楊廷和卻不是這樣想,他下筆寫得遺詔,頗有些泄憤的意思。
尤其是那一句近承皇考之身教,最是惡毒。皇考就是嘉靖他爹,可問題在於,嘉靖他爹是皇考嗎?如果真要算皇考,那麽理論上應當是弘治皇帝,可是問題又出來了,弘治皇帝可能一輩子都不曾見過嘉靖,又哪來的什麽言傳身教,這是故意留下漏洞,頗有點像是春秋筆法,借這種筆法,將來引發天下人的討論,而皇帝遺詔這東西,越是被人深究,就會挖掘出更多的信息。
嘉靖曾發動禮議之爭,鬧了許久,最後的結果是無疾而終,和曆史並不相同,曆史上的嘉靖,執意要發動禮議,是因為他要展現自己的權威,要使自己更加名正言順,這裏頭涉及到他的出身問題,不容馬虎。可是現在,大禮議可謂虎頭蛇尾,因為嘉靖已經在這個過程中,鞏固了政權,最後雙方妥協,興獻王準入宗廟,為興獻帝,而嘉靖也就此作罷。
這裏頭又有一個迷糊的地方,就是嘉靖的生父隻是帝,而非皇帝,帝王和皇帝雖然隻是一字之差,區別卻是不小。至少遺詔中應當稱唿為帝考,而非皇考。
不過這些,誰也不能深究。
便是徐謙,也自動過濾了楊廷和這些扯淡的東西,至於一旁候命的幾個翰林學士,顯然也有幾分疑惑,不過他們不敢動口。
嘉靖又道:“朕有一子,名曰載基,年紀幼小,可是頗為聰敏……”
楊廷和遲疑了一下,卻不肯動筆了。
一旁一個翰林道:“陛下,中山王殿下太過年幼,隻怕不能上遵祖訓,下順群情。”
攤牌了,顯然這個時候,已經到了非攤牌不可的地步。
嘉靖怒道:“爾是何人?”
學士拜服於地:“微臣翰林侍講學士楊濤。”
嘉靖冷笑:“朕立遺詔,於你何幹?中山王乃朕血脈,你想做什麽?”
這句話,問的很重,言辭之中,隱含肅殺之氣。
原本溫和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
這楊濤麵不改色,道:“微臣此念,皆係國家,儲君之選關乎社稷,萬不能兒戲,中山王殿下確實年幼,微臣伏請立為太子,擇宗室入京監國代政,如此,才能順民心……”
嘉靖要掙紮著爬起來,幾個太監嚇得連忙上前。
當著嘉靖的麵,居然有人直接頂撞,而且如此放肆的提及到儲君的問題,這顯然已經下探到了嘉靖的底線。
嘉靖咬牙切齒,一張陰沉的臉更加晦暗,似乎要用盡平生的氣力,大喝道:“來,來人,拿出去,立即誅了,誅了!”
張進用拜倒在地,道:“陛下,不可。”
於是眾臣紛紛拜倒在地,道:“陛下,萬萬不可。”
此舉顯然是預謀好的,便是徐謙這些人,也感覺到有些尷尬,有人就是故意要惹怒嘉靖皇帝,楊濤說的話有沒有道理這是兩說,可是至少,這個節骨眼上,嘉靖卻要殺人,身為大臣,若是不去反對和勸解,顯然天下人必然要議論紛紛。
這一下子,徐謙陷入了尷尬的處境。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rs
大家都沉默的看著病榻上的天子,縱是一個個做出如喪考妣之狀,可是是真是假,隻怕也唯有老天爺才知道了。
嘉靖一下子變成了很厚道的人,他雙眸半闔,氣若遊絲道:“賜坐。”
一個刻薄的皇帝,一個你占他一點便宜他都要記恨你一輩子的人,可是現在,卻仿佛一下子開了竅,大家突然發現,嘉靖天子其實還是一個很好相處,很容易接近的人。
或許徐謙、楊廷和這些人沒有感覺,可是其他人卻是深有感觸,想當年弘治皇帝在的時候,清早上朝太早,天都沒亮,弘治皇帝怕大家夥兒看不到路,還會特意命太監去提燈籠接送。有時遇到雨雪,又怕大臣們淋壞了,可是宮中不準撐傘,這傘似華蓋,紫禁城裏,除了天子,誰敢弄個華蓋在自己腦袋上,這不是活膩了?可是弘治皇帝有辦法,他索性出宮,到外頭去和大臣們商討國事。
拿弘治皇帝和嘉靖一比,這嘉靖簡直就不是人,大夥兒進宮覲見,除了楊廷和和徐謙,極少有人賜坐的,而如今,大家終於享受了這麽一迴國士的待遇,不由哭笑不得。
而接下來,嘉靖的話就讓許多人目瞪口呆了:“上茶!”
“……”連一邊的太監,都覺得匪夷所思,顧名思義,宮裏的茶水當然是好茶,天子也沒有用劣茶來招待大臣的道理,可越是好茶,嘉靖就越是吝嗇不肯給,極少人能享受這種待遇。
其實嘉靖這麽做,未必是小氣,他之所以如此,也是有自己指導方針的,做皇帝不能無故施以恩惠,今日對你好一點,明日又好一點,結果就是大家以為這是理所當然,所以平時,嘉靖很吝嗇。
茶水端了上來,不過大家都沒有喝,都不做聲。
事有反常即為妖,這個道理,大家懂。
嘉靖噓口氣,道:“朕本為王子,不知九鼎輕重,怎奈正德無子,是以克繼大統,如今,已有十二年了,這十二年來,做過一些好事,也做過一些糊塗的事,好事呢,無非是誅殺了正德奸黨,原本以為,可以振奮精神,革除弊政,好好整肅一下我大明江山。怎奈朕一時糊塗,此後誤信奸賊之言,幾釀大禍。眼下朕一病不起,這是朕自作自受。”
如此罪己,而且還是嘉靖口中說出來。
原本大家還以為,嘉靖或許還有幾口氣在,或許還能多活幾日,可是見他口出善言,頓時便知道,這是真正的活不了了。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許多人豎著耳朵,都沒有吭聲。
徐謙卻是突然莫名來了幾分感受,拜倒於地,眼淚模糊道:“微臣萬死,奸賊張顯,微臣早該有所察覺,揭露他的醜惡。”
嘉靖欣慰道:“不怪你們,朕不怪你們,要怪隻怪朕,其實朕早就看出來了,你們……其實是有所察,可是朕陷的太深,被他蒙蔽,一心隻想長生,才致今日。”
今日的氣氛,極不尋常,嘉靖突然罪己,要知道,嘉靖的一言一行,早已由負責起居的太監刷刷的記錄下來,將來自然是由翰林進行查閱,載入明實錄中。
楊廷和闔目,他並沒有太多的感動,反而覺得嘉靖是在做鋪墊,他抱著茶盞,一聲不吭,反而更加警惕。
嘉靖歎道:“事到如今,多說無益,眼下朕即將大行,要隨諸位先帝而去,有些事,是要交代了,來,呈上筆墨吧,楊先生何在?”
楊廷和站起,道:“老臣在。”
嘉靖道:“勞煩楊先生擬詔。”
楊廷和道:“老臣遵旨。”
楊廷和到了案前,持筆待書。
嘉靖幽幽道:“朕不過是個宗人,而後為天子,自古帝王統禦天下,必以敬天法祖為首務。而敬天法祖本於至誠之心,不容一息有間。可是朕自幼多病,遂以親近……”
楊廷和沉吟片刻,下筆而言:“朕以宗人入繼大統,獲奉宗廟十二年。但念朕遠奉列聖之家法,近承皇考之身教,一念惓惓,本惟敬天助民是務,隻緣多病,過求長生,遂致奸人乘機誑惑,禱是日舉,土木歲興,郊廟之祀不親,明講之儀久廢,既違成憲,亦負初心。邇者天啟朕衷,方圖改徹,而據嬰仄疾,補過無由,每思惟增愧恨。”
楊廷和在寫什麽,徐謙一直站在一旁監督,怕的就是楊廷和使詐,而其他的大臣,也都在旁默默觀看。
嘉靖的遺詔初時,確實有罪己的意思,不過他臨死之前也耍了個小聰明,推說自己多病,正是因為多病,所以才求長生,最後被人忽悠了,至於說大興土木、不祀宗廟、後期不臨朝聽政,違反了祖宗製度,也負了自己的本心,都推到了有病上頭。
要知道,一個病號是值得讓人同情的,一個病人,你能指望他每天臨朝嗎?指望他隔三差五的去祭祀宗廟嗎?便是後世的尋常人家,病了還有病號飯吃,還有病假可請,人家做皇帝的,不容易。
不過嘉靖是純屬忽悠,這家夥如果不是意外情況的話,每天吃亂七八糟的丹藥,尚且可以活這麽多年,這樣的人,是身體有病?
可見方才說什麽其言也善、其鳴也哀,其實都是煙霧彈,嘉靖就是嘉靖,他有自己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時至今日,他表麵在罪己,其實卻是在為自己辯護。
不容易啊,看來名聲這東西,對誰都很重要,嘉靖也不能免俗。
徐謙想著的是不容易,可是楊廷和卻不是這樣想,他下筆寫得遺詔,頗有些泄憤的意思。
尤其是那一句近承皇考之身教,最是惡毒。皇考就是嘉靖他爹,可問題在於,嘉靖他爹是皇考嗎?如果真要算皇考,那麽理論上應當是弘治皇帝,可是問題又出來了,弘治皇帝可能一輩子都不曾見過嘉靖,又哪來的什麽言傳身教,這是故意留下漏洞,頗有點像是春秋筆法,借這種筆法,將來引發天下人的討論,而皇帝遺詔這東西,越是被人深究,就會挖掘出更多的信息。
嘉靖曾發動禮議之爭,鬧了許久,最後的結果是無疾而終,和曆史並不相同,曆史上的嘉靖,執意要發動禮議,是因為他要展現自己的權威,要使自己更加名正言順,這裏頭涉及到他的出身問題,不容馬虎。可是現在,大禮議可謂虎頭蛇尾,因為嘉靖已經在這個過程中,鞏固了政權,最後雙方妥協,興獻王準入宗廟,為興獻帝,而嘉靖也就此作罷。
這裏頭又有一個迷糊的地方,就是嘉靖的生父隻是帝,而非皇帝,帝王和皇帝雖然隻是一字之差,區別卻是不小。至少遺詔中應當稱唿為帝考,而非皇考。
不過這些,誰也不能深究。
便是徐謙,也自動過濾了楊廷和這些扯淡的東西,至於一旁候命的幾個翰林學士,顯然也有幾分疑惑,不過他們不敢動口。
嘉靖又道:“朕有一子,名曰載基,年紀幼小,可是頗為聰敏……”
楊廷和遲疑了一下,卻不肯動筆了。
一旁一個翰林道:“陛下,中山王殿下太過年幼,隻怕不能上遵祖訓,下順群情。”
攤牌了,顯然這個時候,已經到了非攤牌不可的地步。
嘉靖怒道:“爾是何人?”
學士拜服於地:“微臣翰林侍講學士楊濤。”
嘉靖冷笑:“朕立遺詔,於你何幹?中山王乃朕血脈,你想做什麽?”
這句話,問的很重,言辭之中,隱含肅殺之氣。
原本溫和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
這楊濤麵不改色,道:“微臣此念,皆係國家,儲君之選關乎社稷,萬不能兒戲,中山王殿下確實年幼,微臣伏請立為太子,擇宗室入京監國代政,如此,才能順民心……”
嘉靖要掙紮著爬起來,幾個太監嚇得連忙上前。
當著嘉靖的麵,居然有人直接頂撞,而且如此放肆的提及到儲君的問題,這顯然已經下探到了嘉靖的底線。
嘉靖咬牙切齒,一張陰沉的臉更加晦暗,似乎要用盡平生的氣力,大喝道:“來,來人,拿出去,立即誅了,誅了!”
張進用拜倒在地,道:“陛下,不可。”
於是眾臣紛紛拜倒在地,道:“陛下,萬萬不可。”
此舉顯然是預謀好的,便是徐謙這些人,也感覺到有些尷尬,有人就是故意要惹怒嘉靖皇帝,楊濤說的話有沒有道理這是兩說,可是至少,這個節骨眼上,嘉靖卻要殺人,身為大臣,若是不去反對和勸解,顯然天下人必然要議論紛紛。
這一下子,徐謙陷入了尷尬的處境。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