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王隻是不答應送沐若鬆入宮,卻不能真一個孩子都不送進去的,天授帝的麵子怎麽也要給一點,不然惹惱了真的很麻煩。定王又沒想過謀反,所以一般他不會往死裏得罪天授帝。
天授帝可不是個好脾氣的人。
三十年前的“五王之亂”,天授帝做過一次大清洗,皇族宗室十不存三,許多站錯隊的王係甚至被連根拔除。在內庫發宗室恩俸的時候,天授帝覺得一點都不心疼;但到用人時才恨人少,可選的宗室子弟,來來迴迴就這麽幾家的小孩。
定王作為天授帝最忠實的鐵杆粉,好基友兼背鍋俠,必須第一個做出表率。這也是之前天授帝堵迴定王,必須讓他送人入宮的理由——你家不送,別人家怎麽肯送?
所以定王就算不想送沐若鬆,也必須另外再挑一個送入宮。
還得挑個優秀的。
所以賢世子提議二郎沐若柏。
不光因這是賢世子的親生兒子,他理應自薦,不能把別個侄子推出去頂缸。也因為作為世子,世子的嫡長子是第三代王爵繼承人,分量比嫡長孫也不差,好過送四郎隻會闖禍和得罪人的猴兒去湊數。
而且沐若柏性子溫柔不爭,文韜武略也是極好的,隻是他很體諒大哥處境不易,一邊都十分低調,甘願讓自己的光芒掩蓋在大哥之下,在外從不博名顯聲。
沐若鬆卻搖頭:“祖父,二叔,姑姑,我願入宮,不要換成阿柏。”
在皇權更迭,繼任者不明的情況下,他作為嫡長孫,作為大哥,不能讓弟弟代替自己去皇宮裏沾染是非。沐若鬆知道自己的祖父定王就是靠五王爭位,在血雨腥風中博得富貴。可世人隻見他人前風光,不知道退後一步就是萬丈深淵。
定王擺手:“阿鬆,你已冠禮成年,沒有叫個成年男子去做伴讀的,再說你還要議婚,不能一直住在宮裏。”
沐若鬆之前是猜,如今真正明白定王忽然提前給他舉行冠禮,還有一場忽如其來的婚事的用意——他祖父打算用這兩個理由不讓他入宮,換成別個。他能體會家中長輩對他的愛護,所以他更加不能要這種保護。
沐若鬆搖頭:“皇祖父已經點了我入宮,祖父不可為我而觸怒皇祖父。”
“我們關係好,你皇祖父不會計較些許小事的。”定王嘴上這麽說,其實也摸不準天授帝的脈,最近因為橫空出世九皇子,他那個九五之尊好基友行事更急迫,手段也更強硬狠辣,朝堂上的
大臣幾乎去了八分之一,下場沒幾個好的。另外好些也上了天授帝的黑名單,隻等合適的機會……
但天授帝再狠辣,沐若鬆也是不容有失的,這是他長子留下的唯一獨苗,若有個萬一……他死了沒辦法麵對阿貞啊。現在耍手段留人,冒點風險也值了,他也自信,自己硬頂一下天授帝的能力還是有的。
他不打算謀反,卻也不會坐以待斃,天授帝想動他,還得好好斟酌。
且沐若鬆很優秀,定王很小就帶他去東郊大營,跟著老將學習戰陣兵法,在軍事上早已展露了天分,頗有乃父之風。
而賢世子腦子聰明,卻隻精通庶務經營與人情世故,行軍打仗隻怕夠嗆,不說那八麵玲瓏四處交好的性子根本嚴肅不了軍紀,光那體型也沒辦法在戰場上撐下去。
若有阿鬆將來帶兵,到時候,一個管軍伍一個管庶務,叔侄倆可以相互扶持,保證定王府的未來。
沐若鬆也是個行事磊落的人,並不會對爵位有想法。
所以沐若鬆是定王看好的掌管軍務的希望之星,自然不願意把潛力值巨大的長孫送入皇宮加菜。
瑪淡的,一個女兒賠進了皇宮裏,還要搭上一個嫡長孫不成?
自家孩子太差太挫,要發愁;太優秀了麽也要發愁……優秀的孩子總是容易遭賊……呃,遭人惦記。
沐若鬆站起身,對定王鞠躬,真誠地說:“祖父為了我,用心良苦,孫兒心領了。”在這種敏感時期,定王冒著失去聖心的風險,不能不叫沐若鬆感動。投桃報李,沐若鬆更加堅定了:“請祖父允我入宮。”
這是挽迴聖心的最佳方法——看,我家大孫子即使加冠也送進宮了,多支持皇帝您那!
賢世子嗬嗬笑,把沐若鬆扶起來,拍拍他的肩:“大侄子,大家懂你的一片心,別擔心,不會有事,我們已經在講武學堂報了你的名字,可不要耽誤了自身前程。還是讓阿柏去,他是最合適的。”
朝陽不能說話,她知道沐慈其實處境危險,上迴永嘉持刃闖入,雖然最後沐慈扳迴一局,也送了羊腿給她“壓驚”,可一直沒再召她入宮。
其實她哪個侄子都不想送去蹚渾水,萬一將來跟著阿慈沒好下場……哥哥不怨,嫂子也要怨的。
她自己也不想再失去哪個親人了。
“弟弟們已經知道我將入宮的事了……”沐若鬆道。
定王也是無奈了。在沐若
杉大嘴巴的時候,定王就已經知道了,也迅速查到了是牟漁授意夜行衛搞的鬼。但自家蠢孫子隨隨便便就信了,上了當,叫定王有點恨鐵不成鋼,已經叫三子沐希則好好教育他那個不省心的猴兒了。
定王安撫:“無事,祖父會解決的,到時候隻說阿杉說錯人選就是了。”
沐若鬆鄭重道:“祖父萬萬不可,我不能讓阿柏去頂缸。去進武學堂也好,入宮也罷,我為之努力的,從來不隻是我個人的前程,更是為了我所肩負的家族責任。我是嫡長孫,不論遇到什麽事,必須由我帶頭扛起來,如何能叫弟弟頂在前麵替我承擔?讓我變成一個‘遇事縮頭’,還因退縮而欺天、欺地、欺心的虛偽大哥?將來弟妹怎麽看待我?別人又會如何看待我?”
沐若鬆說得很有道理,定王和賢世子對視一眼,仍然在猶豫掙紮。
“祖父,我不能讓我父親為國……還要為他的不孝子蒙羞。”沐若鬆起身,脊背挺得很直,朗聲說,“既然我已經冠禮取字,那我已經成年,請祖父、二叔與姑姑將我當做一個成年人,尊重我的決定。”
定王:“……”
他怎麽也想不到,今天給長孫冠禮,竟然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被自己的大孫子一句話頂到了屋頂。
而且還是很合理的話,他根本無法反駁。
看樣子,今天要是不同意,就說明他們從心裏並不尊重這個已經成年的長孫,這對阿鬆來說,也確實是打擊。定王歎口氣,將沐若鬆扶起來,拍拍這個剛成年的少年。這少年長大了,不知不覺,已經長得與他齊耳高了。
定王鄭重問:“你想好了?”
“無需去想,旁人能退一步,我卻不能。”
是啊,這孩子肖父,聰明懂事,又勇於擔當,定王歎口氣:“那你入宮打算怎麽應對?”
“我隻做我該做的事,閑言不聽,外事不問,以不變應萬變。”
“不,最重要是保住自身。”定王捏了捏長孫已經變得寬厚的肩膀,也許沐若鬆比同齡人更加成熟與練達,是最適合進宮的人,於是吩咐,“阿賢,你叫你媳婦告訴你大嫂這件事,好好安撫她,再讓她幫著你大嫂準備阿鬆入宮的東西,都要挑好的。”
賢世子還想反對,但三票對他一票,朝陽也很欣賞沐若鬆的這種擔當。
朝陽與九皇子比較熟悉,就細細把沐慈的性子喜好和忌諱說給大侄子聽,以免自家侄子舉止失措。朝
陽又隱晦說:若看到沐慈身上有傷,不要大驚小怪,不該問的就不要問。朝陽又囑咐大侄子:“阿鬆,不論見到阿慈在怎樣的境地裏,都不要做出同情可憐的神色。阿慈並不是個需要別人同情的人,你與他相處過就知道了。”
這是讚美。
沐若鬆點頭,他也自有一股傲氣,最明白不願被當做弱者的心情。
朝陽說的都是好話:“阿慈雖然對人淡漠,脾氣無常,又有點小小任性,一張嘴開口就不饒人,可他為人明辨是非,很有原則,坦蕩本真,從無欺騙。你若能與他交心,便知道他這個人是最值得付出信任的。”
沐若鬆點頭。
朝陽又不放心叮囑:“還有,別與他對著幹,凡事如果他強調了兩遍,就表示一定有他的道理,也沒有轉圜餘地,你順著點……他也不容易。”
定王一直聽朝陽這種明顯帶了立場的叮囑,若不是為了維持一家之主的威嚴,早不知翻了多少白眼。
他對沐若鬆直說:“你姑姑說得實在片麵,實則長樂王淡漠冷血,反複無常,翻臉無情,但你也不是地上的草任人踩,你不用去忍他讓他,若過分了,你也隻管翻了臉,自有祖父去找你皇祖父說話。”他巴不得翻臉,趕緊把沐若鬆弄出來。然後,定王說出他一貫教孩子的原則,“當然,你要想辦法讓道理站在你這邊,如果實在沒理,也別叫人捉了把柄。”
沐若鬆:“我明白。”
“別擔心,你入宮意思意思幾天,也算遵從了聖意,然後尋個機會翻臉出宮,相信這個機會不難找到的,長樂王難伺候得很。”定王道。又補了一句:“且你外祖母是靜和長公主,你是她唯一的外孫,倒時候請她入宮周旋一二,一點不會有後患。”
靜和長公主雖然性子溫吞了點,但她來頭不小的——天授帝唯一的同母胞妹,皇帝放心坎疼的。而沐若鬆的母親方氏,是靜和長公主唯一的女兒,被破格封為晉江郡君。
沐若鬆:“……”
他是個要麽不做,做就做到最好的人,心裏想著既然去了就好好與長樂王相處,聽他姑姑與小表弟所說,長樂王並不是不可取的人,如果抱著離開的心思,還不如一早就不進宮。
且他一個大男人的,讓他的外祖母為他出頭,入宮去扯皇祖父的袖子一哭二鬧……他還想要點臉。
哈!定王不會讀心術,要不他一定會說:笨蛋,就是叫你找個理由趕緊出宮,別在裏頭淌渾水。
他家嫡長孫入宮,和朝陽不同的。
朝陽是出嫁女,代表的是夫家平南侯府,萬一有啥牽連,定王也可以雙手一攤——不關我事,女兒是別人家的人了,名分大義上都找不到定王的麻煩。
但其他人也不蠢,再怎麽也不敢真動朝陽的,嫁出去了她也是定王最心疼的姑娘唉。
這屬於實惠得了,黑鍋給別人背。
且定王在宮裏收到的消息,長樂王不僅沒利用朝陽的意思,甚至還教導了朝陽不要渉入太深,和朝陽也就討論討論美食曲譜之類,說一點閑話。
這麽個好少年,定王也不禁止朝陽與他交往。
可沐若鬆不同,嫡長孫分量甚至重過定王的幾個嫡出的小兒子。是能夠代表定王府一定立場的。且他也不舍得讓長子那一脈有斷絕的風險。
所以,定王真不願意讓沐若鬆入宮。
而且看長樂王才幾天功夫就攏得皇帝為他掏心掏肺,做這做那的,對三皇子的心思都淡了……丫也不是省油的燈好吧。
自家嫡長孫是他看著長大的,聰敏有才幹,努力又懂事,但心軟善良,胸懷坦蕩不工心計,絕對不是那隻長相和心計都妖孽到爆表的小少年的對手哇。
他怎麽有種——把自家上好的小鮮肉,自動送上門的趕腳?
天授帝可不是個好脾氣的人。
三十年前的“五王之亂”,天授帝做過一次大清洗,皇族宗室十不存三,許多站錯隊的王係甚至被連根拔除。在內庫發宗室恩俸的時候,天授帝覺得一點都不心疼;但到用人時才恨人少,可選的宗室子弟,來來迴迴就這麽幾家的小孩。
定王作為天授帝最忠實的鐵杆粉,好基友兼背鍋俠,必須第一個做出表率。這也是之前天授帝堵迴定王,必須讓他送人入宮的理由——你家不送,別人家怎麽肯送?
所以定王就算不想送沐若鬆,也必須另外再挑一個送入宮。
還得挑個優秀的。
所以賢世子提議二郎沐若柏。
不光因這是賢世子的親生兒子,他理應自薦,不能把別個侄子推出去頂缸。也因為作為世子,世子的嫡長子是第三代王爵繼承人,分量比嫡長孫也不差,好過送四郎隻會闖禍和得罪人的猴兒去湊數。
而且沐若柏性子溫柔不爭,文韜武略也是極好的,隻是他很體諒大哥處境不易,一邊都十分低調,甘願讓自己的光芒掩蓋在大哥之下,在外從不博名顯聲。
沐若鬆卻搖頭:“祖父,二叔,姑姑,我願入宮,不要換成阿柏。”
在皇權更迭,繼任者不明的情況下,他作為嫡長孫,作為大哥,不能讓弟弟代替自己去皇宮裏沾染是非。沐若鬆知道自己的祖父定王就是靠五王爭位,在血雨腥風中博得富貴。可世人隻見他人前風光,不知道退後一步就是萬丈深淵。
定王擺手:“阿鬆,你已冠禮成年,沒有叫個成年男子去做伴讀的,再說你還要議婚,不能一直住在宮裏。”
沐若鬆之前是猜,如今真正明白定王忽然提前給他舉行冠禮,還有一場忽如其來的婚事的用意——他祖父打算用這兩個理由不讓他入宮,換成別個。他能體會家中長輩對他的愛護,所以他更加不能要這種保護。
沐若鬆搖頭:“皇祖父已經點了我入宮,祖父不可為我而觸怒皇祖父。”
“我們關係好,你皇祖父不會計較些許小事的。”定王嘴上這麽說,其實也摸不準天授帝的脈,最近因為橫空出世九皇子,他那個九五之尊好基友行事更急迫,手段也更強硬狠辣,朝堂上的
大臣幾乎去了八分之一,下場沒幾個好的。另外好些也上了天授帝的黑名單,隻等合適的機會……
但天授帝再狠辣,沐若鬆也是不容有失的,這是他長子留下的唯一獨苗,若有個萬一……他死了沒辦法麵對阿貞啊。現在耍手段留人,冒點風險也值了,他也自信,自己硬頂一下天授帝的能力還是有的。
他不打算謀反,卻也不會坐以待斃,天授帝想動他,還得好好斟酌。
且沐若鬆很優秀,定王很小就帶他去東郊大營,跟著老將學習戰陣兵法,在軍事上早已展露了天分,頗有乃父之風。
而賢世子腦子聰明,卻隻精通庶務經營與人情世故,行軍打仗隻怕夠嗆,不說那八麵玲瓏四處交好的性子根本嚴肅不了軍紀,光那體型也沒辦法在戰場上撐下去。
若有阿鬆將來帶兵,到時候,一個管軍伍一個管庶務,叔侄倆可以相互扶持,保證定王府的未來。
沐若鬆也是個行事磊落的人,並不會對爵位有想法。
所以沐若鬆是定王看好的掌管軍務的希望之星,自然不願意把潛力值巨大的長孫送入皇宮加菜。
瑪淡的,一個女兒賠進了皇宮裏,還要搭上一個嫡長孫不成?
自家孩子太差太挫,要發愁;太優秀了麽也要發愁……優秀的孩子總是容易遭賊……呃,遭人惦記。
沐若鬆站起身,對定王鞠躬,真誠地說:“祖父為了我,用心良苦,孫兒心領了。”在這種敏感時期,定王冒著失去聖心的風險,不能不叫沐若鬆感動。投桃報李,沐若鬆更加堅定了:“請祖父允我入宮。”
這是挽迴聖心的最佳方法——看,我家大孫子即使加冠也送進宮了,多支持皇帝您那!
賢世子嗬嗬笑,把沐若鬆扶起來,拍拍他的肩:“大侄子,大家懂你的一片心,別擔心,不會有事,我們已經在講武學堂報了你的名字,可不要耽誤了自身前程。還是讓阿柏去,他是最合適的。”
朝陽不能說話,她知道沐慈其實處境危險,上迴永嘉持刃闖入,雖然最後沐慈扳迴一局,也送了羊腿給她“壓驚”,可一直沒再召她入宮。
其實她哪個侄子都不想送去蹚渾水,萬一將來跟著阿慈沒好下場……哥哥不怨,嫂子也要怨的。
她自己也不想再失去哪個親人了。
“弟弟們已經知道我將入宮的事了……”沐若鬆道。
定王也是無奈了。在沐若
杉大嘴巴的時候,定王就已經知道了,也迅速查到了是牟漁授意夜行衛搞的鬼。但自家蠢孫子隨隨便便就信了,上了當,叫定王有點恨鐵不成鋼,已經叫三子沐希則好好教育他那個不省心的猴兒了。
定王安撫:“無事,祖父會解決的,到時候隻說阿杉說錯人選就是了。”
沐若鬆鄭重道:“祖父萬萬不可,我不能讓阿柏去頂缸。去進武學堂也好,入宮也罷,我為之努力的,從來不隻是我個人的前程,更是為了我所肩負的家族責任。我是嫡長孫,不論遇到什麽事,必須由我帶頭扛起來,如何能叫弟弟頂在前麵替我承擔?讓我變成一個‘遇事縮頭’,還因退縮而欺天、欺地、欺心的虛偽大哥?將來弟妹怎麽看待我?別人又會如何看待我?”
沐若鬆說得很有道理,定王和賢世子對視一眼,仍然在猶豫掙紮。
“祖父,我不能讓我父親為國……還要為他的不孝子蒙羞。”沐若鬆起身,脊背挺得很直,朗聲說,“既然我已經冠禮取字,那我已經成年,請祖父、二叔與姑姑將我當做一個成年人,尊重我的決定。”
定王:“……”
他怎麽也想不到,今天給長孫冠禮,竟然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被自己的大孫子一句話頂到了屋頂。
而且還是很合理的話,他根本無法反駁。
看樣子,今天要是不同意,就說明他們從心裏並不尊重這個已經成年的長孫,這對阿鬆來說,也確實是打擊。定王歎口氣,將沐若鬆扶起來,拍拍這個剛成年的少年。這少年長大了,不知不覺,已經長得與他齊耳高了。
定王鄭重問:“你想好了?”
“無需去想,旁人能退一步,我卻不能。”
是啊,這孩子肖父,聰明懂事,又勇於擔當,定王歎口氣:“那你入宮打算怎麽應對?”
“我隻做我該做的事,閑言不聽,外事不問,以不變應萬變。”
“不,最重要是保住自身。”定王捏了捏長孫已經變得寬厚的肩膀,也許沐若鬆比同齡人更加成熟與練達,是最適合進宮的人,於是吩咐,“阿賢,你叫你媳婦告訴你大嫂這件事,好好安撫她,再讓她幫著你大嫂準備阿鬆入宮的東西,都要挑好的。”
賢世子還想反對,但三票對他一票,朝陽也很欣賞沐若鬆的這種擔當。
朝陽與九皇子比較熟悉,就細細把沐慈的性子喜好和忌諱說給大侄子聽,以免自家侄子舉止失措。朝
陽又隱晦說:若看到沐慈身上有傷,不要大驚小怪,不該問的就不要問。朝陽又囑咐大侄子:“阿鬆,不論見到阿慈在怎樣的境地裏,都不要做出同情可憐的神色。阿慈並不是個需要別人同情的人,你與他相處過就知道了。”
這是讚美。
沐若鬆點頭,他也自有一股傲氣,最明白不願被當做弱者的心情。
朝陽說的都是好話:“阿慈雖然對人淡漠,脾氣無常,又有點小小任性,一張嘴開口就不饒人,可他為人明辨是非,很有原則,坦蕩本真,從無欺騙。你若能與他交心,便知道他這個人是最值得付出信任的。”
沐若鬆點頭。
朝陽又不放心叮囑:“還有,別與他對著幹,凡事如果他強調了兩遍,就表示一定有他的道理,也沒有轉圜餘地,你順著點……他也不容易。”
定王一直聽朝陽這種明顯帶了立場的叮囑,若不是為了維持一家之主的威嚴,早不知翻了多少白眼。
他對沐若鬆直說:“你姑姑說得實在片麵,實則長樂王淡漠冷血,反複無常,翻臉無情,但你也不是地上的草任人踩,你不用去忍他讓他,若過分了,你也隻管翻了臉,自有祖父去找你皇祖父說話。”他巴不得翻臉,趕緊把沐若鬆弄出來。然後,定王說出他一貫教孩子的原則,“當然,你要想辦法讓道理站在你這邊,如果實在沒理,也別叫人捉了把柄。”
沐若鬆:“我明白。”
“別擔心,你入宮意思意思幾天,也算遵從了聖意,然後尋個機會翻臉出宮,相信這個機會不難找到的,長樂王難伺候得很。”定王道。又補了一句:“且你外祖母是靜和長公主,你是她唯一的外孫,倒時候請她入宮周旋一二,一點不會有後患。”
靜和長公主雖然性子溫吞了點,但她來頭不小的——天授帝唯一的同母胞妹,皇帝放心坎疼的。而沐若鬆的母親方氏,是靜和長公主唯一的女兒,被破格封為晉江郡君。
沐若鬆:“……”
他是個要麽不做,做就做到最好的人,心裏想著既然去了就好好與長樂王相處,聽他姑姑與小表弟所說,長樂王並不是不可取的人,如果抱著離開的心思,還不如一早就不進宮。
且他一個大男人的,讓他的外祖母為他出頭,入宮去扯皇祖父的袖子一哭二鬧……他還想要點臉。
哈!定王不會讀心術,要不他一定會說:笨蛋,就是叫你找個理由趕緊出宮,別在裏頭淌渾水。
他家嫡長孫入宮,和朝陽不同的。
朝陽是出嫁女,代表的是夫家平南侯府,萬一有啥牽連,定王也可以雙手一攤——不關我事,女兒是別人家的人了,名分大義上都找不到定王的麻煩。
但其他人也不蠢,再怎麽也不敢真動朝陽的,嫁出去了她也是定王最心疼的姑娘唉。
這屬於實惠得了,黑鍋給別人背。
且定王在宮裏收到的消息,長樂王不僅沒利用朝陽的意思,甚至還教導了朝陽不要渉入太深,和朝陽也就討論討論美食曲譜之類,說一點閑話。
這麽個好少年,定王也不禁止朝陽與他交往。
可沐若鬆不同,嫡長孫分量甚至重過定王的幾個嫡出的小兒子。是能夠代表定王府一定立場的。且他也不舍得讓長子那一脈有斷絕的風險。
所以,定王真不願意讓沐若鬆入宮。
而且看長樂王才幾天功夫就攏得皇帝為他掏心掏肺,做這做那的,對三皇子的心思都淡了……丫也不是省油的燈好吧。
自家嫡長孫是他看著長大的,聰敏有才幹,努力又懂事,但心軟善良,胸懷坦蕩不工心計,絕對不是那隻長相和心計都妖孽到爆表的小少年的對手哇。
他怎麽有種——把自家上好的小鮮肉,自動送上門的趕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