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陛下欲接武氏迴宮,玉燕確是答應了。”將宮人們遣出門以後,我方語態平和的看向魏國公王仁祐和太尉長孫無忌,道:“陛下性仁厚,卻非庸懦之人,太尉大人應當明了,他早已不是當年的晉王雉奴了。”


    “皇後既知如此,何故要答應接迴武氏?”


    “為何不?”我緩緩笑道:“宮中美人那般多,或是曇花一現,或是盛寵不衰,不是武氏,也會有旁人,左不過換個姓氏,換張容貌而已。陛下自有教養於先帝身側,太尉大人相信先帝,也當信任陛下才是。”


    李治為人心慈,但確有治國之才;隻因其父李世民太英武,其妻武則天更是千古唯一之女帝,讓他的才幹鋒芒完全被掩蓋,才致人誤以為他庸弱無能。


    就如長孫無忌,一心記著先帝托付,卻將李治視為外甥多過君主。


    “皇後有心,我與你的父親也可放心些許。”身為皇後之父的王仁祐自然會更焦慮些,待要說些什麽,卻被長孫無忌阻止了,他雖笑著,眼中的含義卻讓人看不分明,“隻是朝堂之上有人欲借此混亂之際提出廢後,雖被陛下斥責了一番,然也不過是降職為中書舍人。因此,為了鞏固皇後後宮之主的地位,我與你的父親商量之後決定,讓皇後從現有的皇子當中選擇一位,過繼到你的名下。然後,我們會將你的兒子推上太子之位。”


    王仁祐看了我一眼,輕聲歎息,眸中似有不忍,但卻並不曾阻止長孫無忌的話。


    “雍王素節可堪當儲君之位。”我直截了當的言明我的想法。


    “蕭淑妃之子?”長孫無忌眯著眼看了我許久,笑得有些意味深長,“娘娘竟無擔憂?”


    “因何而憂?”唇角噙著笑,我反問,“本宮既是後宮之主,陛下子嗣皆是本宮孩兒。儲君之位事關社稷,自當舉賢選能。”


    蘭陵蕭氏雖也是名門望族,然在大唐一朝卻勢微已久,加之有太原王氏及其他利益相關的門閥士族的刻意壓製,素節雖聰穎好學,且備受李治偏寵,但卻遲遲未曾立其為儲。至於陳王李忠,性忠厚,卻並非明君之選。最重要的是,無論何時,他都不曾是李治的屬意人選,即便如今迫使李治立李忠為儲,也是無用,不若遂了李治的意。


    任她蕭淑妃千番籌謀,也不過是為了親兒的未來。許給了素節儲君之位,她若真聰明,便好好守著素節,總有她為太後,天下最尊的時候;若是仍舊貪心不足,那便是各人造業各人擔了。


    長孫無忌道:“也好,原本老臣也是更屬意於雍王,隻因皇後與蕭淑妃素有嫌隙,怕是不成行,才轉而選了陳王。皇後若是能辦成此事,倒也是幸事一件。”


    長孫無忌雙手舉起,揖了一禮。


    我連忙跪直了身子,迴了一禮,態度尊敬,道:“舅舅此禮,玉燕愧不敢收,定當竭力達成此事。”


    從魏國公府出來,恰巧看見一人,一襲玄衣,身腰間係著祥雲寬邊錦帶,隻綴著一枚白玉佩,整個人豐神俊朗卻又透著一股陰鬱之感。


    待他走進了些,朝我躬身行了一禮,“娘娘萬安。”


    我看著他,隻覺晃了一瞬,才道:“免禮。”


    說罷,便欲繞過他,出門上了馬車。隻是不知為何,路過他身邊時,心念一動,忍不住再欲迴首看他時,他卻已然進了府,連背影都隱在了紅漆大門之後。心中莫名有些空落落的。


    “他是誰?”在王玉燕的記憶之中似乎不曾有過這個人的存在。


    “中書舍人,薛大人。”紅袖在我身後輕聲道:“從前的太子舍人,娘娘不常留心陛下議事,便不太有印象。”


    原來是他,河東薛氏之子,薛元超。猶記得《隋唐佳話》曾有記,薛元超平生三恨,其一便是未能娶山東五姓的女郎為妻。


    抬手撫上心口,弄不明白方才那一瞬的失神是何緣故。


    “娘娘?”紅袖喚了我一聲,“有太尉大人在,娘娘不必憂慮的。”


    許是我方才有些出神,倒讓紅袖誤以為我是憂心之故。隻是,我也不知方才這一路上為何一直在迴憶有關那人的事跡,因此也隻笑著搖搖頭,示意我無事。


    立政殿中。


    “梓童欲將素節養在名下?”李治不可置信的重複了一遍,看著我,“這是何故?”


    “陛下應當明白臣妾今日為何出宮。”正如長孫無忌一直派人留意宮內的動靜,李治自然也有他的私心去關注長孫無忌的舉措。與其讓李治疑心我別有用心,不若坦言,“不是素節,也會有旁人。與其是旁人,我寧願是素節,至少陛下是真心屬意於他的,不是嗎?”


    “梓童年輕,總會有孩子的。”李治皺眉,無奈歎息,“君子一諾,自當重若千金。”


    “再過幾月,武姐姐便要生產了。陛下不忍委屈武姐姐,臣妾也不忍陛下為難。”我執起李治的手,情深意切道:“國本既立,那些老臣也就沒了為難陛下的借口了。而且臣妾可以向陛下和淑妃承諾,過繼隻是名義上的,孩子依舊會隨淑妃居於披香殿,臣妾絕不幹涉。”


    李治反手握住我的手,神色動容道:“為了朕,讓梓童多煩憂了。”


    我低頭莞爾,“為了陛下,總是甘之如飴的。”


    眼見著氣氛尚好,我趁機提出了晉封陳王,許王及杞王三人之母的請求。


    李治低頭沉思,良久,似有猶疑,卻還是應下了:“誕育皇嗣於社稷有功,且陳王,許王,杞王皆已成年封王,如此,便封劉氏為昭媛,鄭氏為修儀,楊氏為修容,賜居溫室殿;武氏有孕,封……婕妤,賜蓬萊殿。”


    武媚娘雖隻封婕妤,但蓬萊殿,殿如其名,遠離六宮之所,恰如仙人之所,遠凡塵紛擾,可見李治用心。


    我抿唇笑道:“陛下既封了這許多人,不若也有意於淑妃與徐婕妤吧?”


    “徐婕妤恭順賢淑,可晉昭儀。隻是,蕭淑妃……”李治似是有些為難,“若晉貴妃……”


    貴妃位同副後,多立於後宮無主之時,涉六宮事宜。


    “臣妾無事。”我柔聲道:“認子一事最委屈的便是淑妃,陛下應當多加安撫才是。”


    “玉燕,其實你……朕……”李治欲言又止,而後歎道:“有婦如斯,夫複何求?”


    “得君此言,妾已知足。”我順勢依在李治懷中,遮住唇角冷嘲。如此,一連幾道旨意頒下,群臣雖仍有反對之聲,到到底不如先前強烈了。


    李治在宣政殿思慮良久,親下詔書,一道是關於武氏的,一道卻是有關皇後的。


    許諾武氏一生位不過九嬪,其子可封郡王的這道旨意,於我而言,倒是意外之喜;但對長孫無忌來說,雖不甚滿意,倒也可勉強接受了。最讓他滿意的自然是另一道所謂“生同衾,死同穴”,暗指終生不廢後的旨意。


    “父親覺得陛下的這道旨意是否意在安撫群臣?”長孫無忌之子長孫衝看著手中明黃的詔書,不解道。


    長孫無忌笑著搖頭:“若是為安撫之故,隻需口頭應諾即可,何必親下詔書?”


    長孫無忌拿過詔書,看了又看,又道:“這也算是求仁得仁了,隻要皇後不犯大過,她此生自是富貴無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廢後要爬牆[快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漫其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漫其途並收藏廢後要爬牆[快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