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楊漢良讓人把莽哥喊過去,說自己的部隊過了初十就要出川,現在就派人送他去貴州,要他照顧好自己,好生(小心)保管師父的東西,不要搞忘了打完日本鬼子去找他的事。莽哥本來還柳到(纏著)師兄,要跟到一路去打仗,隻是師兄高矮不依,隻得一一答應下來。
這段時間,他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開始還覺得安逸,但他山豬兒玩不來細糠(意為享不了這個福),時間一長,就有點磨皮擦癢(不耐煩,想生事),開始想起自己以前那種無牽無掛,想做啥子就做啥子的日子。現在聽到師兄說要送自己去貴州,心裏自然歡喜,不能跟到師兄去打仗的遺憾也淡了許多。
楊漢良跟騎兵連幾個弟兄把莽哥送到城外,給了他一個包袱——裏頭有幾身幹淨衣裳、一千塊錢和一些吃的東西——對莽哥說道:“師弟,我不送你了,外頭現在到處兵荒馬亂的,一個人要好生點,遇到事情多想一下。”
莽哥本來想笑一下,但臉上的肉就像硬了一樣,隻是咧了咧嘴巴,道:“師兄,我曉得,你迴去吧。”
說完,向楊漢良拱了拱手,勒轉馬頭帶頭走了。楊漢良把騎兵連幾個弟兄喊過來,命令他們務必把師弟平安的送到貴州境內,遇到意外情況,可以動槍。幾個弟兄答應一聲,騎著馬攆莽哥去了,楊漢良望到莽哥越走越遠,心裏說道:師兄能做的隻有這些了,自求多福吧,師弟。直到看不見了,才轉身迴城。
莽哥跟騎兵連幾個弟兄,一路馬不停蹄,到了貴州境內的普宜鎮,才下馬把戰馬交給他們,讓他們迴去複命,自己背起包袱,打著甩手,哼著小曲,向南去了。他曉得,從今往後,隻要不迴四川,他就自由自在,不消(用)再擔心啥子懸賞通告了,硬是有點鳥離樊籠、龍遊大海的感覺,走起路來也是一蹦三跳的。這天正好是宜普逢場,一時手癢,也不管自己手裏有沒得錢,連偷了三個包包,過了手癮——他在敘永一直不敢伸手,為主(主要)是怕萬一失手遭逮到起,師兄臉上不好看。
這貴州地界,風俗習慣、吃飯穿衣、言語行為,除了少數蠻子說話咿咿呀呀的聽不懂外,其他的大多和四川都差不多,莽哥也沒有覺得有啥子不習慣,隻是身邊少了張耗兒幾個,但這點他倒不擔心,以他的性格,不愁沒得朋友。【老狼按:蠻子過去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老狼說故事而已,絲毫不敢對少數民族兄弟有絲毫不敬之意。】
以前莽哥打爛仗,總算還有個歸窩,出去跑灘,大多數時間,也都是在珠溪河團轉逛,最遠也就到成都、安嶽、仁壽,而且,時間長了不迴去,心裏總覺得少點啥子。現在到了貴州,就沒得那種感覺,全憑自己痛快,走到哪裏算哪裏。這天到了貴陽縣城,已經是正月底二月初,到處花紅柳綠,燕語鶯歌,一派春意盎然,聽說城北黔靈山好耍,動了雅興,決定去耍一轉。
上午九點多鍾,莽哥沒有吃早飯,拿了幾串麻辣燙,來到城北,順到九曲徑一路往上。時值春日,山上遊人不少,三三兩兩,一邊擺龍門陣一邊,也有香客、信徒,逢廟燒香,遇神磕頭。莽哥順著石板路,一路走,一路看,但見奇石古木,繁花異草,古洞清澗,深穀幽潭,景致清幽,硬是巴適得很,路兩邊的石頭上,還刻了些大大小小的字,隻是莽哥一個也認不到,不去管它,蹦跳著一路向上。
順到一個斜坡坡下來,跨過一條小溪,莽哥看到對麵小路上,站到一個穿中山服的年輕人,正對著這邊的石頭,伸出手指姆在那裏比比劃劃。莽哥走過去站到他旁邊,順到他的眼光望過去,看到對麵的懸崖上有塊光溜溜的石頭,上頭也有一個大字,足足有兩、三丈高,不由嘖嘖稱奇,心想:這麽大的字。用啥子筆寫的哦?年輕人聽見聲音,轉過腦殼看到他,朝他拱了拱手,笑道:“這位兄台也喜歡這個字?”
莽哥一愣,臉上有點發熱,他這是個啥子字都認不到,哪裏說得上喜歡不喜歡,這大概是他長這麽大以來,遇到的最尷尬的問題了;還沒有等他說話,那年輕人又說:“兄台請看這個虎字:運筆縱斂不拘章法,筆勢流暢,如行雲流水,晴空羽鶴;波磔誇張雖甚於漢隸,但率意不失法度,活潑不失古意,樸拙中不乏靈氣,筆畫之間氣息相貫,一氣嗬成,確實好字。”
莽哥老老實實的說道:“我認不到字。”
年輕人略微有些失望,曉得自己對牛彈琴了。莽哥不敢多話,緊走幾步從年輕人邊上繞過去,經彌勒殿、觀音閣來到大雄寶殿。殿內,經蟠飄揚,梵香彌漫,當中間坐著如來佛,左掌合什,右手拈花,腦殼頂上佛光縈繞,硬是寶相莊嚴;兩邊是文殊和觀音,雙手合什,坐到蓮花寶座上;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或坐或立,分列牆邊。大殿裏,知客寺僧,敲鍾鳴磬;香客信徒,拈香膜拜。莽哥也往功德箱裏丟了幾塊錢,買了幾柱香點燃,跪在佛祖菩薩前麵,磕了幾個頭。
從大雄寶殿後門出來,過了一個石碑坊,往上走,看了藏經閣、玉佛殿、說法堂,一路上有好些碑文匾字,佛經畫像,都不是莽哥感興趣的,於是順到小路下了山;本來還打算去麒麟洞逛逛,但聽說麒麟洞口已經封了,還有當兵的守到那裏,不曉得出了啥子事,隻好算了——後來才曉得,那是準備關東北軍張學良將軍的。
走了半天,莽哥覺得肚皮有點餓了,在街上找了個館子(飯店),點了一個佛天素魚、一盤川味牛肉、一碟五香花生米、三兩燒酒,吃喝起來——再也不用擔驚受怕、東躲西藏,莽哥心裏麵難得的踏實。
出了館子,莽哥已經有些二麻二麻(微醉)的,看到旁邊的壩子上圍了一堆人,裏麵傳來隱隱約約的胡琴聲,擠進去一看,原來是一老一小在那裏賣唱。老的大概六十多歲,雞皮鶴發,兩個眼睛翻白,看不到眼珠,正依依呀呀的拉著胡琴;小的隻有十一、二歲,穿一件補巴巴(補丁)的細花衣裳,紮兩根衝天細毛根兒(辮子),手裏拿一副梨花木簡,跟到琴聲一邊敲打,一邊細聲細氣的唱道:“一九三七年,鬼子進中原,燒了我房屋,毀了我田園。我的家,本在那,山西平遙縣,兄弟姐妹親無間,父母慈無邊……”
老頭的胡琴拉得如泣如訴,小女孩唱得哀婉淒涼,唱完,拿起一個盤子,走過來,團轉的人就幾角、一塊的往盤子裏丟錢。莽哥拿出一張一百的法幣,丟到盤子裏,轉身擠出來,人群頓時發出一陣“哦呀”的聲音。
俗話說,財不露白。莽哥出手一百塊錢的壯舉,讓一個十、三四歲、穿得破破爛爛的半大娃兒(小孩)看到了,眼珠子一轉,跟到他後頭走了好遠。莽哥當了那麽多年扒二哥,當然曉得他想做啥子,心裏覺得好笑:老子以往都是偷別個(別人)的,今天還有人想偷老子的!
果然,走到一個拐彎的地方,那個半大娃兒裝成腳底下踩空了,身子一歪,向莽哥撞過來,伸手就去抓他肩膀上的包袱。莽哥早有準備,一把抓住他的手,腳下一絆,那個半大娃兒就摔到地上,沒等莽哥動手,他已經蜷到地上,雙手抱起腦殼,媽呀娘的哭喊起來:“大哥,不,大叔,不不不,大爺,不要打了,不要打了,可憐我上有老,下有小。哎喲,媽呀,打死人啦……”
莽哥禁不住笑了:這個龜兒子,毛都沒有長全,還上有老下有小?不曉得自己遭逮到的時候,是不是這個狼狽樣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自己絕對沒有這樣臊皮臊事的喊過。伸手拉起那個娃兒,笑道:“你個龜兒子,老子錠子(拳頭)都還沒有落到你身上,你叫喚個啥子?”
半大娃兒幹打雷,不落雨,哭得那麽兇,卻是一滴眼淚水都沒得,看到莽哥不像是要打他的樣子,不好意思的笑了,道:“我不是害怕嗎?”
莽哥馬上拉起臉,裝成兇暴暴的樣子,說:“害怕?害怕你還敢搶老子的包袱?”
“不搶我吃啥子?”半大娃兒撇了撇嘴巴,心想:這麽簡單的問題都要問,硬是憨戳戳的。但這句話隻能在心裏頭打轉,哪敢說出來。
莽哥又是一笑,心裏開始有點喜歡這個小扒二哥了,問道:“你媽老漢兒呢。”
“不曉得,從我懂事開始,就沒見過我媽老漢兒。”說到媽老漢兒,半大娃兒的眼神黯淡下來,低下了腦殼。莽哥本來就沒想過要打他,聽了這句話,長長的出口氣,道:“要不這樣子,你想搶我東西,我不跟你計較;但是,今天晚上我沒得地方住,就跟到你住,晚上你想吃啥子,我給你賣。”
他曉得半大娃兒和他一樣,肯定有自己住的地方。半大娃兒畢竟是娃娃兒,一聽有這種好事,馬上笑嘻(喜笑顏開)了,趕緊答應道:“要得,要得。”停了一下,又說,“我還有兩個朋友,你要賣就多賣點,要不然夠不到(不夠)吃。”
莽哥哈哈一笑:“沒得問題。”
本來團轉圍上來幾個想看熱鬧的人,一看兩個人打不起來,就散了。莽哥就近找了個賣熟食的攤子,買了些豬耳朵、頭皮(豬頭皮)、雞腳杆(雞爪)、兔兒腦殼(兔頭),還有一大包豬肉包子,跟到半大娃兒,一路擺著龍門陣向城外頭走去。
這段時間,他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開始還覺得安逸,但他山豬兒玩不來細糠(意為享不了這個福),時間一長,就有點磨皮擦癢(不耐煩,想生事),開始想起自己以前那種無牽無掛,想做啥子就做啥子的日子。現在聽到師兄說要送自己去貴州,心裏自然歡喜,不能跟到師兄去打仗的遺憾也淡了許多。
楊漢良跟騎兵連幾個弟兄把莽哥送到城外,給了他一個包袱——裏頭有幾身幹淨衣裳、一千塊錢和一些吃的東西——對莽哥說道:“師弟,我不送你了,外頭現在到處兵荒馬亂的,一個人要好生點,遇到事情多想一下。”
莽哥本來想笑一下,但臉上的肉就像硬了一樣,隻是咧了咧嘴巴,道:“師兄,我曉得,你迴去吧。”
說完,向楊漢良拱了拱手,勒轉馬頭帶頭走了。楊漢良把騎兵連幾個弟兄喊過來,命令他們務必把師弟平安的送到貴州境內,遇到意外情況,可以動槍。幾個弟兄答應一聲,騎著馬攆莽哥去了,楊漢良望到莽哥越走越遠,心裏說道:師兄能做的隻有這些了,自求多福吧,師弟。直到看不見了,才轉身迴城。
莽哥跟騎兵連幾個弟兄,一路馬不停蹄,到了貴州境內的普宜鎮,才下馬把戰馬交給他們,讓他們迴去複命,自己背起包袱,打著甩手,哼著小曲,向南去了。他曉得,從今往後,隻要不迴四川,他就自由自在,不消(用)再擔心啥子懸賞通告了,硬是有點鳥離樊籠、龍遊大海的感覺,走起路來也是一蹦三跳的。這天正好是宜普逢場,一時手癢,也不管自己手裏有沒得錢,連偷了三個包包,過了手癮——他在敘永一直不敢伸手,為主(主要)是怕萬一失手遭逮到起,師兄臉上不好看。
這貴州地界,風俗習慣、吃飯穿衣、言語行為,除了少數蠻子說話咿咿呀呀的聽不懂外,其他的大多和四川都差不多,莽哥也沒有覺得有啥子不習慣,隻是身邊少了張耗兒幾個,但這點他倒不擔心,以他的性格,不愁沒得朋友。【老狼按:蠻子過去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老狼說故事而已,絲毫不敢對少數民族兄弟有絲毫不敬之意。】
以前莽哥打爛仗,總算還有個歸窩,出去跑灘,大多數時間,也都是在珠溪河團轉逛,最遠也就到成都、安嶽、仁壽,而且,時間長了不迴去,心裏總覺得少點啥子。現在到了貴州,就沒得那種感覺,全憑自己痛快,走到哪裏算哪裏。這天到了貴陽縣城,已經是正月底二月初,到處花紅柳綠,燕語鶯歌,一派春意盎然,聽說城北黔靈山好耍,動了雅興,決定去耍一轉。
上午九點多鍾,莽哥沒有吃早飯,拿了幾串麻辣燙,來到城北,順到九曲徑一路往上。時值春日,山上遊人不少,三三兩兩,一邊擺龍門陣一邊,也有香客、信徒,逢廟燒香,遇神磕頭。莽哥順著石板路,一路走,一路看,但見奇石古木,繁花異草,古洞清澗,深穀幽潭,景致清幽,硬是巴適得很,路兩邊的石頭上,還刻了些大大小小的字,隻是莽哥一個也認不到,不去管它,蹦跳著一路向上。
順到一個斜坡坡下來,跨過一條小溪,莽哥看到對麵小路上,站到一個穿中山服的年輕人,正對著這邊的石頭,伸出手指姆在那裏比比劃劃。莽哥走過去站到他旁邊,順到他的眼光望過去,看到對麵的懸崖上有塊光溜溜的石頭,上頭也有一個大字,足足有兩、三丈高,不由嘖嘖稱奇,心想:這麽大的字。用啥子筆寫的哦?年輕人聽見聲音,轉過腦殼看到他,朝他拱了拱手,笑道:“這位兄台也喜歡這個字?”
莽哥一愣,臉上有點發熱,他這是個啥子字都認不到,哪裏說得上喜歡不喜歡,這大概是他長這麽大以來,遇到的最尷尬的問題了;還沒有等他說話,那年輕人又說:“兄台請看這個虎字:運筆縱斂不拘章法,筆勢流暢,如行雲流水,晴空羽鶴;波磔誇張雖甚於漢隸,但率意不失法度,活潑不失古意,樸拙中不乏靈氣,筆畫之間氣息相貫,一氣嗬成,確實好字。”
莽哥老老實實的說道:“我認不到字。”
年輕人略微有些失望,曉得自己對牛彈琴了。莽哥不敢多話,緊走幾步從年輕人邊上繞過去,經彌勒殿、觀音閣來到大雄寶殿。殿內,經蟠飄揚,梵香彌漫,當中間坐著如來佛,左掌合什,右手拈花,腦殼頂上佛光縈繞,硬是寶相莊嚴;兩邊是文殊和觀音,雙手合什,坐到蓮花寶座上;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或坐或立,分列牆邊。大殿裏,知客寺僧,敲鍾鳴磬;香客信徒,拈香膜拜。莽哥也往功德箱裏丟了幾塊錢,買了幾柱香點燃,跪在佛祖菩薩前麵,磕了幾個頭。
從大雄寶殿後門出來,過了一個石碑坊,往上走,看了藏經閣、玉佛殿、說法堂,一路上有好些碑文匾字,佛經畫像,都不是莽哥感興趣的,於是順到小路下了山;本來還打算去麒麟洞逛逛,但聽說麒麟洞口已經封了,還有當兵的守到那裏,不曉得出了啥子事,隻好算了——後來才曉得,那是準備關東北軍張學良將軍的。
走了半天,莽哥覺得肚皮有點餓了,在街上找了個館子(飯店),點了一個佛天素魚、一盤川味牛肉、一碟五香花生米、三兩燒酒,吃喝起來——再也不用擔驚受怕、東躲西藏,莽哥心裏麵難得的踏實。
出了館子,莽哥已經有些二麻二麻(微醉)的,看到旁邊的壩子上圍了一堆人,裏麵傳來隱隱約約的胡琴聲,擠進去一看,原來是一老一小在那裏賣唱。老的大概六十多歲,雞皮鶴發,兩個眼睛翻白,看不到眼珠,正依依呀呀的拉著胡琴;小的隻有十一、二歲,穿一件補巴巴(補丁)的細花衣裳,紮兩根衝天細毛根兒(辮子),手裏拿一副梨花木簡,跟到琴聲一邊敲打,一邊細聲細氣的唱道:“一九三七年,鬼子進中原,燒了我房屋,毀了我田園。我的家,本在那,山西平遙縣,兄弟姐妹親無間,父母慈無邊……”
老頭的胡琴拉得如泣如訴,小女孩唱得哀婉淒涼,唱完,拿起一個盤子,走過來,團轉的人就幾角、一塊的往盤子裏丟錢。莽哥拿出一張一百的法幣,丟到盤子裏,轉身擠出來,人群頓時發出一陣“哦呀”的聲音。
俗話說,財不露白。莽哥出手一百塊錢的壯舉,讓一個十、三四歲、穿得破破爛爛的半大娃兒(小孩)看到了,眼珠子一轉,跟到他後頭走了好遠。莽哥當了那麽多年扒二哥,當然曉得他想做啥子,心裏覺得好笑:老子以往都是偷別個(別人)的,今天還有人想偷老子的!
果然,走到一個拐彎的地方,那個半大娃兒裝成腳底下踩空了,身子一歪,向莽哥撞過來,伸手就去抓他肩膀上的包袱。莽哥早有準備,一把抓住他的手,腳下一絆,那個半大娃兒就摔到地上,沒等莽哥動手,他已經蜷到地上,雙手抱起腦殼,媽呀娘的哭喊起來:“大哥,不,大叔,不不不,大爺,不要打了,不要打了,可憐我上有老,下有小。哎喲,媽呀,打死人啦……”
莽哥禁不住笑了:這個龜兒子,毛都沒有長全,還上有老下有小?不曉得自己遭逮到的時候,是不是這個狼狽樣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自己絕對沒有這樣臊皮臊事的喊過。伸手拉起那個娃兒,笑道:“你個龜兒子,老子錠子(拳頭)都還沒有落到你身上,你叫喚個啥子?”
半大娃兒幹打雷,不落雨,哭得那麽兇,卻是一滴眼淚水都沒得,看到莽哥不像是要打他的樣子,不好意思的笑了,道:“我不是害怕嗎?”
莽哥馬上拉起臉,裝成兇暴暴的樣子,說:“害怕?害怕你還敢搶老子的包袱?”
“不搶我吃啥子?”半大娃兒撇了撇嘴巴,心想:這麽簡單的問題都要問,硬是憨戳戳的。但這句話隻能在心裏頭打轉,哪敢說出來。
莽哥又是一笑,心裏開始有點喜歡這個小扒二哥了,問道:“你媽老漢兒呢。”
“不曉得,從我懂事開始,就沒見過我媽老漢兒。”說到媽老漢兒,半大娃兒的眼神黯淡下來,低下了腦殼。莽哥本來就沒想過要打他,聽了這句話,長長的出口氣,道:“要不這樣子,你想搶我東西,我不跟你計較;但是,今天晚上我沒得地方住,就跟到你住,晚上你想吃啥子,我給你賣。”
他曉得半大娃兒和他一樣,肯定有自己住的地方。半大娃兒畢竟是娃娃兒,一聽有這種好事,馬上笑嘻(喜笑顏開)了,趕緊答應道:“要得,要得。”停了一下,又說,“我還有兩個朋友,你要賣就多賣點,要不然夠不到(不夠)吃。”
莽哥哈哈一笑:“沒得問題。”
本來團轉圍上來幾個想看熱鬧的人,一看兩個人打不起來,就散了。莽哥就近找了個賣熟食的攤子,買了些豬耳朵、頭皮(豬頭皮)、雞腳杆(雞爪)、兔兒腦殼(兔頭),還有一大包豬肉包子,跟到半大娃兒,一路擺著龍門陣向城外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