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提拔心腹


    在全市領導幹部民主推薦會上,沒有人在第一輪推薦中過半,政府秘書長施弘紓、將相縣委書記司馬恆和安寧區的天天三個人得票相對較多,雖然三個人的得票數相差不大,但天天的得票排在第三位。如此一來,胥忖朱就感到頭痛了,自己好不容易讓天天成為組織推薦的提拔對象,但在民主推薦中卻這樣不如人願。


    按照幹部提拔任用的相關規定,凡提拔幹部,首先是必須進行民主推薦,在民主推薦的基礎上,要進行差額考察。而進入考察的人選,必須是在推薦中最多的人員。按照相關規定,在民主推薦中一次性得推薦票數超過參會人員一半的,可以直接進入考察程序;如果在第一輪推薦中進入考察的人選沒有達到規定的差額比例,或者是沒有人一次性得票超過到會人數一半,則進行第二輪推薦。在第二輪推薦時,要進行競職演講,最後由參會人員再進行投票推薦。由於天天在第一輪推薦中得票排位是第三,按照一比二的比例的差額人數,天天就進入不了考察範圍。考察範圍都進不了,當然就不可能提拔起來了。為此,胥忖朱心裏很是著急,但又想不出什麽辦法。


    對於自己在推薦中的得票情況,天天很快也就知道了,他知道自己得票排在第三,如果嚴格按照規定執行,自己在這一次肯定提拔不起來。為此,他心裏也非常著急。但畢竟天天比胥忖朱聰明,他馬上想到了現在處於這種局麵,隻有動用省上的關係,才能破解現在這種局麵。天天知道胥忖朱的老丈人與葛洪濤之間的關係,他便打電話給胥忖朱,在電話裏隻是簡單地說了一句:“胥書記,你看現在這個局麵,你是不是親自找一下省委組織部葛部長?如果你不找他,我就找你。”天天的話語中明顯帶著威脅。


    胥忖朱正在焦頭爛額的時候,天天的話,雖然胥忖朱感覺到了威脅,但也好像突然打開了他的靈竅。盡管胥忖朱並不願意直接和葛洪濤打交道,他知道葛洪濤並不喜歡他,關照他隻是因為自己老丈人的關係,但想自己在碧霞居項目上得到的好處雖然巨大,但也存在著極大的風險,特別是安寧區的不少幹部在這個問題上的疑問和受到的影響,自己如果不把天天擺平,安寧區如果有人再次盯住碧霞居項目告到省上特別是更高層去,自己完全可能栽在這個項目上。現在天天因為自己沒有推薦出來,在電話裏那句帶有威脅性的話,還是使胥忖朱心裏有些後怕。無奈,胥忖朱隻好打電話給葛洪濤,把市委已經研究將天天作為提拔對象,但在民主推薦中天天的得票隻排到第三位,希望葛洪濤考慮,能不能將推薦得票的前三人都納入考察對象,這樣,以維護市委的權威。


    葛洪濤聽了胥忖朱在電話裏說的情況,想到這一次個別調整寧秀的幹部,主要也是為了給胥忖朱提供一個讓他籠絡人心的機會,既然現在出現了這種情況,也就好人做到底,滿足胥忖朱的要求。對於葛洪濤來講,多考察一個和少考察一個,並不是什麽問題。隻要滿足了胥忖朱的要求,自己在胥忖朱老丈人那裏也就交待了,畢竟自己答應了胥忖朱老丈人要自己關照胥忖朱的要求。


    有了葛洪濤的同意,天天當然就進入了考察範圍。葛洪濤給胥忖朱說的同意天天也進入考察範圍的理由,是為了更大範圍地了解幹部、更多地掌握幹部的情況。胥忖朱當然是原封不動地把葛洪濤說的理由轉述給了當天參加推薦的人員。有了省委組織部部長的同意,其他人還會有什麽意見呢?就是有意見也無可奈何。


    雖然天天是作為推薦得票第三進入考察範圍的,但有了胥忖朱給葛洪濤所提出的要求,考察自己隻是一個程序。在考察結束後三個月的時間,寧秀就正式接到省委組織部的提名通知,提名天天為寧秀市政府副市長。之後,再經過市人大常委會的程序,天天就名符其實地成為了寧秀市政府副市長。


    事後,天天迴顧自己這一次提拔,知道自己完全是險勝。他也知道,如果不是碧霞居項目把自己和緊緊地和胥忖朱拴在了一起,胥忖朱就不可能事前將省委組織部要提拔的事先告訴自己,胥忖朱也就不可能把他確定為組織意圖推薦的人選,胥忖朱也不可能自己在推薦中得票居後的情況下,親自找到省委組織部部長葛洪濤。如此一來,自己也就不可能這麽快就被提拔起來擔任副市長。天天盡管覺得自己能夠提拔起來,是自己舍棄了碧霞居項目上的好處後得到的迴報,由此也再一次領會到了“舍”與“得”的辯證關係,真正感到有舍才有得,不能舍就不能得的道理。


    雖然天天知道自己的這個副市長是碧霞居項目給自己帶來的,但他也知道,如果沒有胥忖朱或者說如果不是胥忖朱在碧霞居這個項目裏有利益,自己也不可能和胥忖朱捆在一起。為此,他在心裏暗自慶幸自己能夠借碧霞居的項目和胥忖朱緊緊地拴在一起,他也在心裏暗暗地感激胥忖朱。天天雖然知道自己的關係麵非常廣,廣大即使不是胥忖朱,他也早遲會提拔起來。但天天也知道,如果不是碧霞居,如果不是胥忖朱,自己肯定不會提拔得這麽快。


    天天的智商非常高,可以說是寧秀黨政班子中最聰明的一個。因為聰明,也很會耍兩麵手腕。這一次能夠提拔起來當副市長,他心裏清楚事情是怎麽樣長的,他對胥忖朱多少也還是有些心存感激,但表麵上卻一點也看不出來。他是在市政府任職,對市長祈一征可以說是時時處處都顯得恭敬有加。因此,也很快得到了祈一征的認可,在分工上,考慮到天天是外地幹部,到寧秀的時間也不長,和寧秀當地的幹部不會混跡太深,也就把幾個重要的部門如國土、建設、環保等實權部門交給天天分管。在祈一征就天天的分工去征求胥忖朱的意見時,胥忖朱正巴不得讓天天分管一些有實權的部門,這樣就可以把天天緊緊地拉攏在自己身邊,以後自己有什麽目的和企圖時,也好在天天身上打主意。


    通過前一段時間要被調走的傳言受到的冷落,胥忖朱更是感到必須想辦法培植自己勢力,多拉攏一些自己信得過的人。也因此,在知道自己不會離開寧秀後,胥忖朱就一顧一切地想方設法進一步拉攏、提拔自己認為是自己信得過的人到重要崗位或者是關鍵崗位上,以為自己能夠完全控製寧秀打基礎。


    天天被提拔為寧秀市政府的副市長後,安寧區委書記自然要考慮由另外的人擔任。胥忖朱就想趁機安插他自認為是他自己的人。於是,胥忖朱就想到了安寧區的區長哈得利。在碧霞居的項目上,由於讓哈得利受了個黨內警告處分,省紀委和省發改委才沒有再追查下去。胥忖朱知道,如果不是讓哈得利受個行政記大過的處分,省紀委和省發改委就會一直追究下去,如果如此下去的話,自己在碧霞居項目上得到的好處可能拿不穩不說,還完全可能把自己的位置送掉,甚至被送進班房。但按照幹部提拔任用的有關規定,凡是受過處分的幹部,一年內不得提拔使用。當胥忖朱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文十化,要文十化按照他的要求啟動程序時,文十化就把這個規定給胥忖朱說了,但胥忖朱聽了後,卻完全不以為然,他對文十化說:“從區長到區委書記,都是正縣級職務,不算是提拔。”強行要求文十化提出方案。同時,胥忖朱還提出提拔安寧區政府常務副區長苟茗成任區長。對此,文十化堅決反對,文十化說:“中央和省委都有明確規定,受到行政記大過處分的幹部,在受處分期間不得晉升職務和級別。哈得利和苟名成都是受過處分的幹部,如果書記你一定要堅持提拔的意見,明顯違反中央和省委的有關規定,我作為組織部長,必須明確地表明我個人的態度,就是堅決不同意哈得利擔任安寧區委書記,提拔苟名成為安寧區區長。並且我也決不會在部務會上提出來研究。書記和區長都是要報省委組織部審批的,我不能明知違反規定還有意為之。”文十化弄不清楚胥忖朱為什麽一定要提拔兩個都是受過處分並且還在處分期的幹部。由此,文十化聯想到碧霞居項目事件,在處理安寧區的幹部時,也是胥忖朱在常委會上強行通過的,文十化就猜測胥忖朱在碧霞居項目上肯定有什麽說不清的問題。但對這種事,如果沒有證據,隻能自己在心裏想想,絕對是不敢說出口的,更何況他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個問題。因而文十化也隻能是在頭腦中一閃念。


    在胥忖朱提出的安寧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人選問題上,文十化的腦海裏盡管有那麽一閃念,感覺胥忖朱在這裏麵可能有問題,但他並沒有更深入地想那麽多,隻是從職務角度,堅持他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意見。


    見文十化的態度非常明確和堅決,胥忖朱盡管心裏感到很是窩火,但他自知自己在這個問題上占不到理,也不好對文十化怎麽樣,隻是在心裏恨恨的,想著有朝一日一定抓住機會一定要好好地教訓和整治一下這個不聽話的下屬。


    見想提拔哈得利為安寧區委書記、苟茗成為安寧區區長的想法在文十化這裏就被堅決地堵住後,胥忖朱知道在其他人那裏可能同樣通不過。雖然上一次提拔天天為副市長時,作為市長的祁一征似乎是站在了自己的這一方,但胥忖朱弄不清祁一征思想深處到底是什麽企圖,心裏一直在琢磨,但以他的心智,又始終是琢磨不透。在胥忖朱的心裏,就一直以為是因為自己市委書記的位置不動了,祁一征對自己也就無可奈何了,想討好自己,才同意自己提出來的提拔天天為副市長的意見。但從後來遇到的一些事情來看,胥忖朱又覺得自己這種想法不對。


    胥忖朱總是以自己的心腸去想別人的心腸,他當然想不透祁一征同意提拔天天的真實想法完全為了寧秀今後的存在而著眼的。寧秀市本來到原康省的省會的所在地,安寧區本來是省康的省會所在地,後來康省撤銷,寧秀市也就從省會所在地變為了一人普通的地區,而安寧區則從一個省會城市變成了解個普通的縣級小市。雖然後來寧秀改地區為市,縣級安寧市又被改為區,但和原來的省會城市相比,地位當然下降得太多了,曾有媒體列出了全國衰落最快的城市,寧秀市被排在首位。這也一直是寧秀人民心中的痛。祁一征知道,中央一直考慮行政區劃改革的事,而撤銷地區以減少行政層級,降低行政成本,是行政區劃改革的主要考慮。祁一征到寧秀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他知道寧秀人心中之痛和內心所願,就是希望寧秀作為一個建製已經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地方,不要在改革中被消失掉。也因此,祁一征才會做出讓步。當然,這些問題是胥忖朱理解不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霜傲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霜傲雪並收藏權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