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的官員都安逸慣了, 尤其是在文官當政的情況下, 個個都想著主和, 他們生怕一旦打起仗來自己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光帝年邁, 雖說成日裏被大臣三唿千秋萬歲,可他心裏也明白人總有一死, 自己的身體狀況自己最清楚, 他的大限也就在這一兩年了,如今他隻想安度殘年粉飾太平,當然, 若是蘇錦樓中計接受招安,他肯定要趁機將兵權收迴來, 然後好好懲治蘇錦樓這個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
在光帝看來, 在他當著朝堂重臣的麵親口答應封蘇錦樓為武安王的時候, 就意味著他已經對蘇錦樓示了弱,此等行為對於一個身居至尊之位的天下之主而言乃是奇恥大辱, 是一輩子都抹不去的汙點。
光帝自認為自己的一生英明果斷, 從無敗筆, 不曾想臨到老了卻被一個泥腿子出身的農家小子折了麵子,若有機會, 他定要百倍千倍將所遭受的折辱還給蘇錦樓。
光帝和朝廷官員從未想過蘇錦樓會拒絕招安, 若是涼王造反,他們還可能覺得無法求和, 畢竟涼王身負皇室血統, 由涼王繼承皇位倒也說得通, 雖說奪了兄長的位置名聲有些不好聽,但他姓周,隻這一點就能在史書上留下正統二字。
蘇錦樓呢?他是誰?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卒子而已,他若是奪取大慶江山那就是大逆不道,是亂臣賊子,會被天下所有受到儒家正統學說指導的讀書人唾棄。
汴京城裏的官員自此便以為可以高枕無憂,隻等傳令使帶來蘇錦樓接受招安的消息,可等了一天,兩天,三天,一晃眼半個多月過去了都不見傳令使的人影,不僅人沒見著,連隻言片語都沒有,這下光帝有些慌了。
“王守忠,你那幹兒子辦事妥當嗎?怎麽這麽長時間過去了,都不曾接到他的傳信?”
王守忠心裏也在暗自嘀咕呢,在王林出門之前自己千叮嚀萬囑咐讓他莫要多生事端,不會是他沒按耐住脾氣把蘇錦樓惹毛了吧,可即便是被蘇錦樓打了出來,這幾天也該迴來了,莫不是這小子自知辦事不力害怕被責罰便畏罪潛逃了?
王守忠從未想過,蘇錦樓會膽大包天把人直接處理了,在他看來,王林等人是傳令使,手中還握有光帝詔令,即使王林做了什麽事惹怒了蘇錦樓,蘇錦樓也不會傷害他們的性命。
“聖上,王林些許是被什麽事絆住了行程,”王守忠寬慰光帝道,“這都半個月了,蘇錦樓並未有什麽異動,想必他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聖上不必過於憂心。”
光帝一聽這話深覺有理,若是蘇錦樓拒絕招安理應早就揮師上京了,現在全無動靜想必他應該是選擇和解了。
光帝剛這麽想,就見一內監神色慌張的跑了過來,“聖上,大事不好了,叛軍,叛軍已經打到汴京城外了。”
“什麽?”大驚之下,光帝一口氣堵在了嗓子眼,心口處如遭鈍擊,他捂住胸口,口中發出嗬嗬之聲,神色痛苦,滿臉憋的通紅。
王守忠見狀心道不好,連忙上前又是拍背又是疾唿,“聖上,聖上,您沒事吧,”又對滿目恍然的內監嗬斥道,“還愣著幹嘛?快去傳太醫!”
經過一係列的兵荒馬亂後光帝被太醫從鬼門關拉了迴來,可這也隻是暫時的,躺在床上的光帝雙眼緊閉,麵色灰敗,若不是胸口有輕微的起伏,和死人幾乎無異。
皇後帶著眾妃嬪跪在內堂,外間跪著周氏皇族以及朝廷要臣,他們均有了不好的預感,光帝如今隻靠著老參湯吊著最後一口氣,熬不熬得過今晚都難說,城外叛軍已將汴京重重圍住,如今的汴京城是出不得也入不得,若是在這個時候光帝駕崩,朝局隻會更加動蕩混亂。
“太子……”光帝突然開了口,隨侍在床邊的王守忠見光帝眼睛仍舊死死閉著,心知這是光帝強撐著一口氣交代後事呢,他不敢耽擱,立馬去將太子喚了過來。
太子周文顯一撩衣擺在光帝的床邊跪了下來,語氣頗顯急迫擔憂,“父皇,父皇,您千萬要保重身體啊。”
周文顯從未像此刻一樣希望光帝再活久一點,他自十八歲受封太子,如今已有三十多個年頭,這三十多年他日日苦熬,天天盼著光帝早日歸西,可真到光帝即將閉氣的這一刻,他卻恨不得把自己的壽命折一半送給光帝。
“太子,你定要保住我大慶江山,不要做亡國之君,”光帝用盡全力死死抓住周文顯的手,“否則你無顏下去麵見列祖列宗,寡人至死也不會瞑目!”話剛說完,光帝的手忽的一鬆,隨即猛然垂下。
王守忠哆嗦著手指在光帝的鼻子下麵探了探,隨後三分驚慌七分哀痛的大聲說道,“皇帝駕崩了。”
“咚!咚!咚!”
喪鍾響起,呆楞著的周文顯猛的被驚醒,他一下子撲到皇帝身上,使勁的搖晃著床上還有些溫熱的屍體。
“父皇,我不要當皇帝,你醒過來啊!”
周文顯麵目猙獰,聲音哀嚎,聞者落淚見者心傷,周圍宮侍皆紛紛抹淚,暗自感歎太子實乃忠孝之人,這麽多年光帝沒有白疼他。
可隻有周文顯自己知道,他哭的如此真心實意的原因是什麽,他確實覬覦皇位,而且還覬覦了許多年,可現在叛軍兵臨城下,城內人心不安,朝廷眾臣皆六神無主,此時此刻最需要一個人出來主持大局,而這個主持大局的人非皇帝莫屬。
十萬大軍圍城,周文顯麵對此種困境是束手無策,朝內無人可用,城內又無足夠的兵卒抵擋叛軍,他已經料到最終的敗局,也就是說他注定要做亡國之君,以後史書上也會記載一筆,說他是大慶末代皇帝,大慶是毀在他手裏邊的,這個名聲可不是他所要的,甚至是避之不及的。
當皇帝,是為了獨掌至尊之位,享受玉食華服醇酒美人,若是既不能享受奢侈的生活又要被攤上亡國之君的名頭,傻子才想坐宣和殿裏的那個位置,一想到光帝留下的爛攤子,周文顯欲哭無淚,對光帝的怨恨越發深了。
說來也不怪周文顯對光帝恨之入骨,曆朝曆代的帝王大多隻能活到四五十歲,甚至有的在三十出頭的年紀就翹辮子的,與這些皇帝相比,光帝的壽命不可謂不長。
光帝早早的便立了太子,後來年紀越大精力也越發不濟,那時太子已經成年且處理朝政要務從未出過大的紕漏,按理說光帝理應禪位給太子,但他卻舍不得這至高無上的權位,太上皇雖然也是皇,但卻是頤養天年的皇,天下至尊永遠隻有一個,光帝年老昏聵,越發不願放權。
現在眼看著大慶快亡了,光帝兩腿一蹬翹辮子了,不僅留下了一大堆爛攤子,臨死之前還給周文顯挖了個深不見底的大坑,讓他擊退叛軍保住大慶,還說若是做不到就無顏麵對十八輩祖宗,這明顯是趕鴨子上架強人所難,也難怪周文顯恨不得鞭屍了。
喪鍾長鳴,響徹整個汴京,連駐紮在汴京東城門外三十裏處的軍營將士都能聽到隱隱約約的鍾聲。
蘇錦樓正在推演作戰計劃,盡管以十萬對五千是必勝的定局,他卻不會掉以輕心,焉知獅子搏兔尚用全力,若是因為輕敵被敵軍從內部逐個擊破,他蘇錦樓萬死也難以贖罪,更對不起底下衷心跟隨的數萬將士。
“這聲音……聽著似乎是喪鍾的聲音,”蘇錦樓因為精神力受損,這些時日一直沒有動用精神力,對於皇城內的情況並不了解。
魏昌延也仔細聽著鍾聲,直到鍾聲漸止這才迴道,“是喪鍾,且是大喪,聽那敲鍾的次數應該是皇帝駕崩了。”
蘇錦樓笑道,“皇帝老兒駕崩了?我這還沒打過去呢,他怎麽自個兒就歸西了呢?”
“光帝早已過了耳順之年,普通老人也多是這個年紀登上極樂世界,估計是近來諸事煩心,光帝操持國事累著了,這才賓天的吧。”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蘇錦樓似是玩笑又似是譏諷,“我們的這位皇帝陛下可真夠隨心所欲的。”
魏昌延但笑不語,可不就是隨心所欲嘛,一般人也做不出半途調離沈寧,用科舉考試的方式篩選主將的荒唐事了,不過誰讓人家是皇帝呢,天下之主總有些許任性的權利。
“將軍,檄文還發嗎?”
“當然要發,總不能因為光帝死了我們就不攻打汴京了吧,都說人死如燈滅,光帝這一撒手,黑鍋也隻能周文顯那個倒黴太子來背了。”
於是,就在周文顯登基的第三天,蘇錦樓舉起了清君側的大旗。
“你說什麽?清君側?”新帝周文顯瞠目結舌的看著底下的官員,“蘇錦樓興兵造反隻是為了清君側?”
向周文顯稟報戰事的兵部尚書蕭銳迴道,“是,那檄文上說陛下不顧國體妄自滋事,還企圖殺害功臣,讓將士心寒,造成社稷不安,江山不穩,歸根結底是因為陛下受小人挑撥,此次興兵是為幫助陛下鏟除奸佞,還大慶一片安寧。”
“哼!”周文顯氣極反笑,“他蘇錦樓興師動眾冒天下之大不韙犯上作亂,為的隻是誅殺寡人身邊的奸佞,這話說給誰聽誰都不會相信。”
蕭銳遲疑道,“可……可這篇檄文是晉亭先生親自撰寫的,加上蘇錦樓戰神的威名,不僅百姓信了,就連那些個讀書人也都信了。”
“晉亭?就是那個王家嫡出子王永風?”周文顯想了半天才記起,似乎以前有誰和他說過,蘇錦樓娶了王永風的女兒,“王永風乃是蘇錦樓的嶽父,以他倆的關係,這篇檄文本就不可信,反倒還連累了王永風自己的名聲。”
“但,但是……”
見蕭銳吞吞吐吐,周文顯內心越發煩躁,“有什麽話但說無妨,何必遮遮掩掩的?”
“據說,原本晉亭先生勸說蘇錦樓莫要犯上,但蘇錦樓遭到汴京傳令使的刺殺,皇家欺人太甚,逼的蘇錦樓不得不反,晉亭先生也隨之改變了想法,這才寫了這篇檄文。”
周文顯不說話了,他還真不確定自己的好父皇有沒有在暗地裏交代傳令使借宣詔之名行刺殺之事,這樣一想他越發悲憤了。
周文顯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幾十年終於黃袍加身,然而他這位臨危受命的皇帝也是史上最悲催的皇帝。
因叛軍打到了家門口,朝廷官員人人自危,壓根沒心思專心辦公,光帝駕崩,底下眾人急需一個活靶子擋在前頭,這就致使周文顯的登極大典顯得倉促而敷衍。
周文顯被迫登上皇位,一上來就接手光帝的爛攤子,還遇到了蘇錦樓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滑頭,當皇帝當成這樣,不得不讓人對他深表同情。
一般而言,若是要誓師興兵首先得出一篇檄文,昭告天下興師討伐的原因,而蘇錦樓卻把這個流程反著來,先是帶著大軍取道麗江直接揮師汴京,到了城門口將整座汴京城團團圍住後再出一篇檄文公告天下。
周文顯恨不得吧啦著蘇錦樓的肩膀化身咆哮君質問一句,“你他娘的都已經打過來了,還有必要發檄文嗎?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嗎?”
蘇錦樓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若是先發檄文不就是等於變相通知敵人要攻打他們嗎?
他又不傻,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打仗最是講究時機,幹嘛非等對方做好準備,然後自己再領兵慢慢攻打?這不是白折騰嗎?明明可以用更小的力氣,更短的時間,更少的折損,一舉拿下汴京,他為何要自討苦吃遵守所謂的章程折騰自己?
蘇錦樓本就不是遵守規則的人,趁著汴京那邊的官員在等傳令使的空檔,他當機立斷帶人把汴京城給圍了,這樣一來汴京的詔令出不了京師,外界的消息也傳不進去,不需費心攻打,隻要圍他個一年半載,汴京自然不攻自破。
蘇錦樓出那篇檄文是為了扯大旗裝門麵用的,不曾想周文顯為了阻止蘇錦樓進攻竟想出了一個昏招,他把淮郡王以及定國公都處死了。
在他看來,定國公當初為了私仇阻攔了蘇錦樓的青雲路,當得奸佞二字,至於淮郡王,若不是淮郡王堅持封賞蘇錦樓為武安王,也不會有傳令使刺殺一事了,故而淮郡王亦是奸佞。
你蘇錦樓不是說興兵汴京隻為鋤奸嗎?如今奸佞被除,你若是不主動退兵就是亂黨,沒了名正言順的作亂理由看你如何糊弄天下百姓。
蘇錦樓得知周文顯這一行為後久久沉默,“魏先生,我們的這位新帝是不是有些……腦子不好使?”
魏昌延果斷沉默,半響後來了一句,“或許是病急亂投醫?”
魏昌延也委實搞不懂周文顯的腦迴路,清君側這個理由本來就是假的,周文顯如今殺了兩個奸佞不就是做實了清君側的真實性嗎?這一做法除了讓蘇錦樓更加光明正大的造反外,對周文顯沒有半點好處。
在淮郡王與定國公身死的五天後,周文顯見蘇錦樓仍未退兵,立馬派人在城樓上喊話質問。
“奸佞已除,將軍為何不主動退去?”
“奸佞何止兩人?新帝莫要糊弄本將!本將此次是奉天命專為鏟除奸惡而來,奸惡不除,國將不國,百姓永遠不得安寧。”
聽到下臣迴報的周文顯傻眼了,什麽叫奸佞不止兩人?總不能讓他把朝廷所有的大臣全都殺了吧。
周文顯皺眉看著底下的臣子,這些身居高位的大臣無比惶恐,生怕被當成奸佞處死,看向周文顯的目光不安中帶著絲絲戒備,全無半點君臣契合融洽雍睦的姿態。
這一刻,大慶朝廷名存實亡。
光帝年邁, 雖說成日裏被大臣三唿千秋萬歲,可他心裏也明白人總有一死, 自己的身體狀況自己最清楚, 他的大限也就在這一兩年了,如今他隻想安度殘年粉飾太平,當然, 若是蘇錦樓中計接受招安,他肯定要趁機將兵權收迴來, 然後好好懲治蘇錦樓這個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
在光帝看來, 在他當著朝堂重臣的麵親口答應封蘇錦樓為武安王的時候, 就意味著他已經對蘇錦樓示了弱,此等行為對於一個身居至尊之位的天下之主而言乃是奇恥大辱, 是一輩子都抹不去的汙點。
光帝自認為自己的一生英明果斷, 從無敗筆, 不曾想臨到老了卻被一個泥腿子出身的農家小子折了麵子,若有機會, 他定要百倍千倍將所遭受的折辱還給蘇錦樓。
光帝和朝廷官員從未想過蘇錦樓會拒絕招安, 若是涼王造反,他們還可能覺得無法求和, 畢竟涼王身負皇室血統, 由涼王繼承皇位倒也說得通, 雖說奪了兄長的位置名聲有些不好聽,但他姓周,隻這一點就能在史書上留下正統二字。
蘇錦樓呢?他是誰?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卒子而已,他若是奪取大慶江山那就是大逆不道,是亂臣賊子,會被天下所有受到儒家正統學說指導的讀書人唾棄。
汴京城裏的官員自此便以為可以高枕無憂,隻等傳令使帶來蘇錦樓接受招安的消息,可等了一天,兩天,三天,一晃眼半個多月過去了都不見傳令使的人影,不僅人沒見著,連隻言片語都沒有,這下光帝有些慌了。
“王守忠,你那幹兒子辦事妥當嗎?怎麽這麽長時間過去了,都不曾接到他的傳信?”
王守忠心裏也在暗自嘀咕呢,在王林出門之前自己千叮嚀萬囑咐讓他莫要多生事端,不會是他沒按耐住脾氣把蘇錦樓惹毛了吧,可即便是被蘇錦樓打了出來,這幾天也該迴來了,莫不是這小子自知辦事不力害怕被責罰便畏罪潛逃了?
王守忠從未想過,蘇錦樓會膽大包天把人直接處理了,在他看來,王林等人是傳令使,手中還握有光帝詔令,即使王林做了什麽事惹怒了蘇錦樓,蘇錦樓也不會傷害他們的性命。
“聖上,王林些許是被什麽事絆住了行程,”王守忠寬慰光帝道,“這都半個月了,蘇錦樓並未有什麽異動,想必他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聖上不必過於憂心。”
光帝一聽這話深覺有理,若是蘇錦樓拒絕招安理應早就揮師上京了,現在全無動靜想必他應該是選擇和解了。
光帝剛這麽想,就見一內監神色慌張的跑了過來,“聖上,大事不好了,叛軍,叛軍已經打到汴京城外了。”
“什麽?”大驚之下,光帝一口氣堵在了嗓子眼,心口處如遭鈍擊,他捂住胸口,口中發出嗬嗬之聲,神色痛苦,滿臉憋的通紅。
王守忠見狀心道不好,連忙上前又是拍背又是疾唿,“聖上,聖上,您沒事吧,”又對滿目恍然的內監嗬斥道,“還愣著幹嘛?快去傳太醫!”
經過一係列的兵荒馬亂後光帝被太醫從鬼門關拉了迴來,可這也隻是暫時的,躺在床上的光帝雙眼緊閉,麵色灰敗,若不是胸口有輕微的起伏,和死人幾乎無異。
皇後帶著眾妃嬪跪在內堂,外間跪著周氏皇族以及朝廷要臣,他們均有了不好的預感,光帝如今隻靠著老參湯吊著最後一口氣,熬不熬得過今晚都難說,城外叛軍已將汴京重重圍住,如今的汴京城是出不得也入不得,若是在這個時候光帝駕崩,朝局隻會更加動蕩混亂。
“太子……”光帝突然開了口,隨侍在床邊的王守忠見光帝眼睛仍舊死死閉著,心知這是光帝強撐著一口氣交代後事呢,他不敢耽擱,立馬去將太子喚了過來。
太子周文顯一撩衣擺在光帝的床邊跪了下來,語氣頗顯急迫擔憂,“父皇,父皇,您千萬要保重身體啊。”
周文顯從未像此刻一樣希望光帝再活久一點,他自十八歲受封太子,如今已有三十多個年頭,這三十多年他日日苦熬,天天盼著光帝早日歸西,可真到光帝即將閉氣的這一刻,他卻恨不得把自己的壽命折一半送給光帝。
“太子,你定要保住我大慶江山,不要做亡國之君,”光帝用盡全力死死抓住周文顯的手,“否則你無顏下去麵見列祖列宗,寡人至死也不會瞑目!”話剛說完,光帝的手忽的一鬆,隨即猛然垂下。
王守忠哆嗦著手指在光帝的鼻子下麵探了探,隨後三分驚慌七分哀痛的大聲說道,“皇帝駕崩了。”
“咚!咚!咚!”
喪鍾響起,呆楞著的周文顯猛的被驚醒,他一下子撲到皇帝身上,使勁的搖晃著床上還有些溫熱的屍體。
“父皇,我不要當皇帝,你醒過來啊!”
周文顯麵目猙獰,聲音哀嚎,聞者落淚見者心傷,周圍宮侍皆紛紛抹淚,暗自感歎太子實乃忠孝之人,這麽多年光帝沒有白疼他。
可隻有周文顯自己知道,他哭的如此真心實意的原因是什麽,他確實覬覦皇位,而且還覬覦了許多年,可現在叛軍兵臨城下,城內人心不安,朝廷眾臣皆六神無主,此時此刻最需要一個人出來主持大局,而這個主持大局的人非皇帝莫屬。
十萬大軍圍城,周文顯麵對此種困境是束手無策,朝內無人可用,城內又無足夠的兵卒抵擋叛軍,他已經料到最終的敗局,也就是說他注定要做亡國之君,以後史書上也會記載一筆,說他是大慶末代皇帝,大慶是毀在他手裏邊的,這個名聲可不是他所要的,甚至是避之不及的。
當皇帝,是為了獨掌至尊之位,享受玉食華服醇酒美人,若是既不能享受奢侈的生活又要被攤上亡國之君的名頭,傻子才想坐宣和殿裏的那個位置,一想到光帝留下的爛攤子,周文顯欲哭無淚,對光帝的怨恨越發深了。
說來也不怪周文顯對光帝恨之入骨,曆朝曆代的帝王大多隻能活到四五十歲,甚至有的在三十出頭的年紀就翹辮子的,與這些皇帝相比,光帝的壽命不可謂不長。
光帝早早的便立了太子,後來年紀越大精力也越發不濟,那時太子已經成年且處理朝政要務從未出過大的紕漏,按理說光帝理應禪位給太子,但他卻舍不得這至高無上的權位,太上皇雖然也是皇,但卻是頤養天年的皇,天下至尊永遠隻有一個,光帝年老昏聵,越發不願放權。
現在眼看著大慶快亡了,光帝兩腿一蹬翹辮子了,不僅留下了一大堆爛攤子,臨死之前還給周文顯挖了個深不見底的大坑,讓他擊退叛軍保住大慶,還說若是做不到就無顏麵對十八輩祖宗,這明顯是趕鴨子上架強人所難,也難怪周文顯恨不得鞭屍了。
喪鍾長鳴,響徹整個汴京,連駐紮在汴京東城門外三十裏處的軍營將士都能聽到隱隱約約的鍾聲。
蘇錦樓正在推演作戰計劃,盡管以十萬對五千是必勝的定局,他卻不會掉以輕心,焉知獅子搏兔尚用全力,若是因為輕敵被敵軍從內部逐個擊破,他蘇錦樓萬死也難以贖罪,更對不起底下衷心跟隨的數萬將士。
“這聲音……聽著似乎是喪鍾的聲音,”蘇錦樓因為精神力受損,這些時日一直沒有動用精神力,對於皇城內的情況並不了解。
魏昌延也仔細聽著鍾聲,直到鍾聲漸止這才迴道,“是喪鍾,且是大喪,聽那敲鍾的次數應該是皇帝駕崩了。”
蘇錦樓笑道,“皇帝老兒駕崩了?我這還沒打過去呢,他怎麽自個兒就歸西了呢?”
“光帝早已過了耳順之年,普通老人也多是這個年紀登上極樂世界,估計是近來諸事煩心,光帝操持國事累著了,這才賓天的吧。”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蘇錦樓似是玩笑又似是譏諷,“我們的這位皇帝陛下可真夠隨心所欲的。”
魏昌延但笑不語,可不就是隨心所欲嘛,一般人也做不出半途調離沈寧,用科舉考試的方式篩選主將的荒唐事了,不過誰讓人家是皇帝呢,天下之主總有些許任性的權利。
“將軍,檄文還發嗎?”
“當然要發,總不能因為光帝死了我們就不攻打汴京了吧,都說人死如燈滅,光帝這一撒手,黑鍋也隻能周文顯那個倒黴太子來背了。”
於是,就在周文顯登基的第三天,蘇錦樓舉起了清君側的大旗。
“你說什麽?清君側?”新帝周文顯瞠目結舌的看著底下的官員,“蘇錦樓興兵造反隻是為了清君側?”
向周文顯稟報戰事的兵部尚書蕭銳迴道,“是,那檄文上說陛下不顧國體妄自滋事,還企圖殺害功臣,讓將士心寒,造成社稷不安,江山不穩,歸根結底是因為陛下受小人挑撥,此次興兵是為幫助陛下鏟除奸佞,還大慶一片安寧。”
“哼!”周文顯氣極反笑,“他蘇錦樓興師動眾冒天下之大不韙犯上作亂,為的隻是誅殺寡人身邊的奸佞,這話說給誰聽誰都不會相信。”
蕭銳遲疑道,“可……可這篇檄文是晉亭先生親自撰寫的,加上蘇錦樓戰神的威名,不僅百姓信了,就連那些個讀書人也都信了。”
“晉亭?就是那個王家嫡出子王永風?”周文顯想了半天才記起,似乎以前有誰和他說過,蘇錦樓娶了王永風的女兒,“王永風乃是蘇錦樓的嶽父,以他倆的關係,這篇檄文本就不可信,反倒還連累了王永風自己的名聲。”
“但,但是……”
見蕭銳吞吞吐吐,周文顯內心越發煩躁,“有什麽話但說無妨,何必遮遮掩掩的?”
“據說,原本晉亭先生勸說蘇錦樓莫要犯上,但蘇錦樓遭到汴京傳令使的刺殺,皇家欺人太甚,逼的蘇錦樓不得不反,晉亭先生也隨之改變了想法,這才寫了這篇檄文。”
周文顯不說話了,他還真不確定自己的好父皇有沒有在暗地裏交代傳令使借宣詔之名行刺殺之事,這樣一想他越發悲憤了。
周文顯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幾十年終於黃袍加身,然而他這位臨危受命的皇帝也是史上最悲催的皇帝。
因叛軍打到了家門口,朝廷官員人人自危,壓根沒心思專心辦公,光帝駕崩,底下眾人急需一個活靶子擋在前頭,這就致使周文顯的登極大典顯得倉促而敷衍。
周文顯被迫登上皇位,一上來就接手光帝的爛攤子,還遇到了蘇錦樓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滑頭,當皇帝當成這樣,不得不讓人對他深表同情。
一般而言,若是要誓師興兵首先得出一篇檄文,昭告天下興師討伐的原因,而蘇錦樓卻把這個流程反著來,先是帶著大軍取道麗江直接揮師汴京,到了城門口將整座汴京城團團圍住後再出一篇檄文公告天下。
周文顯恨不得吧啦著蘇錦樓的肩膀化身咆哮君質問一句,“你他娘的都已經打過來了,還有必要發檄文嗎?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嗎?”
蘇錦樓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若是先發檄文不就是等於變相通知敵人要攻打他們嗎?
他又不傻,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打仗最是講究時機,幹嘛非等對方做好準備,然後自己再領兵慢慢攻打?這不是白折騰嗎?明明可以用更小的力氣,更短的時間,更少的折損,一舉拿下汴京,他為何要自討苦吃遵守所謂的章程折騰自己?
蘇錦樓本就不是遵守規則的人,趁著汴京那邊的官員在等傳令使的空檔,他當機立斷帶人把汴京城給圍了,這樣一來汴京的詔令出不了京師,外界的消息也傳不進去,不需費心攻打,隻要圍他個一年半載,汴京自然不攻自破。
蘇錦樓出那篇檄文是為了扯大旗裝門麵用的,不曾想周文顯為了阻止蘇錦樓進攻竟想出了一個昏招,他把淮郡王以及定國公都處死了。
在他看來,定國公當初為了私仇阻攔了蘇錦樓的青雲路,當得奸佞二字,至於淮郡王,若不是淮郡王堅持封賞蘇錦樓為武安王,也不會有傳令使刺殺一事了,故而淮郡王亦是奸佞。
你蘇錦樓不是說興兵汴京隻為鋤奸嗎?如今奸佞被除,你若是不主動退兵就是亂黨,沒了名正言順的作亂理由看你如何糊弄天下百姓。
蘇錦樓得知周文顯這一行為後久久沉默,“魏先生,我們的這位新帝是不是有些……腦子不好使?”
魏昌延果斷沉默,半響後來了一句,“或許是病急亂投醫?”
魏昌延也委實搞不懂周文顯的腦迴路,清君側這個理由本來就是假的,周文顯如今殺了兩個奸佞不就是做實了清君側的真實性嗎?這一做法除了讓蘇錦樓更加光明正大的造反外,對周文顯沒有半點好處。
在淮郡王與定國公身死的五天後,周文顯見蘇錦樓仍未退兵,立馬派人在城樓上喊話質問。
“奸佞已除,將軍為何不主動退去?”
“奸佞何止兩人?新帝莫要糊弄本將!本將此次是奉天命專為鏟除奸惡而來,奸惡不除,國將不國,百姓永遠不得安寧。”
聽到下臣迴報的周文顯傻眼了,什麽叫奸佞不止兩人?總不能讓他把朝廷所有的大臣全都殺了吧。
周文顯皺眉看著底下的臣子,這些身居高位的大臣無比惶恐,生怕被當成奸佞處死,看向周文顯的目光不安中帶著絲絲戒備,全無半點君臣契合融洽雍睦的姿態。
這一刻,大慶朝廷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