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樓的圍城之舉像鈍刀子割肉般, 讓大慶朝臣日日苦熬夜夜擔心, 僅過了一個月, 上至新帝下至百官, 個個臉上都頂著碩大的黑眼圈。
兵臨城下,人人自危, 夜裏還能聽到叛軍的吼聲, 這種情況心再寬的人也睡不著覺,久而久之,整座汴京城裏彌漫著一股消極頹廢的氛圍。
要說蘇錦樓還真夠損的, 本來他帶兵打到汴京,十萬對五千是必勝的結局, 隻要他一聲令下, 恐怕不到半天整個汴京城就能被他攻陷, 可他就是不這樣做,非要幹熬著大慶的官員, 偏偏人家理由也給的足夠正當。
“本將是來清君側的, 若是打進了皇城讓別人誤會我犯上作亂, 那我可沒地方喊冤去,隻要聖上下令將奸佞除去, 本將立馬退兵, 並親自向聖上請罪!”
瞧瞧這話說的,多麽有藝術氣息, 不知道的還真以為蘇錦樓多麽衷心為主呢, 為了輔助皇帝鏟除奸佞還大慶一片安寧, 寧願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兵圍城,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多麽公正無私可歌可泣啊。
周文顯聞聽蘇錦樓的話後,差點沒當場嘔出一口血來,都打到家門口了,竟然還義正嚴辭說沒有犯上作亂?周文顯自問平生見過不少厚顏無恥之人,蘇錦樓堪稱第一。
就在周文顯打算金蟬脫殼棄城私逃之時,汴京裏的幾個世家家主以及國公正在秘密商討對策。
輔國公首先說道,“大軍圍城,新帝無應對之法,為了拖延時間便拿底下的臣子開刀,再任由新帝胡作非為下去,誰知下一個被屠的是誰?”
當初光帝封蘇錦樓為執金吾,定國公私下裏找了老友予以重利,大家拐著彎的對光帝說蘇錦樓的壞話,讓光帝生生的將發出去的詔令收了迴來,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輔國公,周文顯把罪魁禍首定國公斬了,下一個難保不會將屠刀揮向其他的國公。
輔國公還沒活夠,他貪念著人間的富貴榮華,生怕周文顯哪一天熱血上頭把他當奸佞給斬了,故而他迫不及待的表明了對周文顯的不滿。
輔國公話音剛落,剩下的安國公和鎮國公紛紛表示同意,四大國公府同氣連枝,定國公已死,剩下的三大國公府自然要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保住國公府的地位與權力。
上官金鴻乃是上官家新任家主,在場幾人中數他年紀最輕,“我們幾家都有族人在朝廷任職,若是哪天聖上又想推一個替死鬼出來,也不知這把刀會落到哪家人的身上,與其等死,莫不如先發製人。”
都說流水的皇朝鐵打的世家,曆朝曆代朝廷倚重世家,是因為世家底蘊深厚,有許多族人在朝廷任職。
大慶疆土廣闊,許多皇族管理不到的地方都需要世家出麵幫忙管理,各地具體的管理者不少都出自世家,百姓移孝於忠的實際對象亦是這些世家,於是形成了有家族、無民族、無國家的政治格局。
一旦動了世家,牽連甚廣,拔起蘿卜帶出泥,沒了官員,整個朝廷中樞癱瘓無法運轉,故而一般而言皇帝是不會擅動世家之人的。
可如今不一樣啊,周文顯明顯被逼的狗急跳牆,隻要能保命保住皇位,他才不會在乎是否會牽連呢,反正現在詔令出不了汴京,朝廷中樞形同虛設,若是殺一兩個人能安撫住蘇錦樓,周文顯定會毫不猶豫舉起屠刀。
一旁的南宮昇快速的瞥了上官金鴻一眼,“可那畢竟是聖上,是天下之主。”
“嘖!”上官金鴻一臉嫌棄,也不知是在嫌棄南宮昇揣著明白裝糊塗,還是在嫌棄周文顯的無能,“天下之主?如今明眼人都曉得天下之主已經易主,這個時候不想著投誠,難不成真等蘇錦樓打進來抄我們的家滅我們的族嗎?”
上官金鴻年輕氣盛,對比著其他三位穩如泰山的世家家主,他顯得有些沉不住氣,實際上大家能坐在這裏商討對策就已經表明了各自的態度,隻不過礙於最後的一點臉麵都沒有明說而已,如今上官金鴻把目的挑明,大家自然紛紛表示讚同。
“蘇錦樓手握重兵,若是惹毛了他,旦夕之間我們整個家族都有可能覆滅。”
左家家主左明堂嘴上說著覆滅二字,麵上卻仍是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顯然他知道蘇錦樓輕易不會動用武力鎮壓世家,若真那樣做了,天下讀書人的吐沫星子就能將他淹死。
隻不過雖不會以武力鎮壓,等以後蘇錦樓登基之後出手打壓世家子弟,他們這些人也是無可奈何,故而,最好在蘇錦樓還未登上皇位之時賣他一個好,以便於以後雙方還能友好相處。
思及此處左明堂沒好氣的看了一眼對麵老神自在的王學宗,也不知這老不死的上輩子積了什麽德,王家先是出了一個驚世大儒,現在看來貌似還要出一個當皇帝的孫女婿。
不過,思及王永風與王家如寒冬臘月般的關係,左明堂又有些幸災樂禍,蘇錦樓娶的是王永風的閨女,親近的人自然也是王永風,隻要王永風一天不與王家修複關係,蘇錦樓就不會對王家另眼相看。
再一想王永風與王家鬧掰的原因,左明堂不禁感慨,常言道娶妻當娶賢,妻賢夫少禍,古人誠不欺我也,王學宗若是再不約束他的好妻子,這王家遲早得遭殃。
王學宗此刻的心情是百感交集,他全然沒想到他那個未曾謀麵的孫女婿竟然會走到今天的位置,這幾年他時常與嫡子通信,嫡子的態度從一開始的強硬逐漸軟化。
尤其是最近的這四五年間,嫡子時常在信中提及一個叫蘇錦樓的孩子,說這孩子在文學造詣上資質駑鈍但卻十分刻苦,所布置的任務都能一絲不苟的完成,在武藝上反倒是天資出眾,對於兵法亦是一點即通,還說若是以後蘇錦樓上京讓王家多照顧一二。
後來就是蘇錦樓與王文珺的婚事,說實在話,這門婚事王學宗一開始並不滿意,文珺是王家的嫡孫女,世家出身的女子天生比別人尊貴驕矜,怎可嫁給一個無名小卒,且那無名小卒家世不顯,又是天資愚鈍之輩,如何給文珺優渥舒心的生活?至於武藝上的天資,即使再怎麽天賦異稟,在文人當政的大背景下也全無出頭一日。
隻是他心裏雖是不滿,在這樁婚事上卻並未明言提出反對,他好不容易與嫡子關係漸緩,可不能再做什麽多餘的事惹惱嫡子了,再說這麽些年,文珺都是跟在親爹親娘身邊,她的父母都同意了這樁婚事,他這個不熟悉的祖父又有何資格指手畫腳呢?
不曾想,白荻入侵,青州叛亂,蘇錦樓一躍成為大慶的戰神,風頭無兩,備受推崇,就連汴京裏的公子小姐都對他讚不絕口。
盡管蘇錦樓立下不世之功,可在汴京朝臣的打壓下,光帝連一官半職都沒賞給蘇錦樓,當時王學宗暗地裏也曾替蘇錦樓運作一二,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反對蘇錦樓執掌京師的人太多了,幾個世家亦非鐵板一塊,最終王學宗隻能暗自替蘇錦樓惋惜。
後來,蘇錦樓那個膽大包天的小子竟把涼王給宰了,還把整座汴京城給圍了,短短數月,時勢變遷,快的讓人措手不及,王學宗緩了好久仍感覺如置夢中。
“那麽,大家都同意了?”上官金鴻看了看在座的每一人,掃視一圈後在王學宗的麵上停頓了一下,“王世叔,以後還請您為我們上官家在新帝麵前美言一二啊。”
這裏的新帝指的是誰大家都心知肚明,隻不過,身為世家家主,上官金鴻的作派太過外露,讓在場的其他人都頗為不適。
他們仔細迴憶了以前上官家的家主是如何做派,印象最深的就是對方常年掛在嘴邊的微笑,再瞧瞧上官金鴻的行事作風,他們十分納悶,那隻老狐狸到底是如何教孩子的,怎麽教出了這麽一個滾刀肉的家夥?
上官金鴻目光灼灼的看著王學宗,他未必不曉得自己的這番做派可能會被別人瞧不起,可一朝天子一朝臣,眼看著大慶就要變天了,這個時候不抓緊時間與新帝的嶽家打好關係,難不成要等新帝坐穩了皇位他再舔著臉貼上去?
別看王永風好像與王家不合,隻要王學宗一天沒死,王永風就永遠擺脫不了王家,新帝也得認王家為嶽家,再說,新帝是農戶出身,家世卑微,未嚐不需要一個顯赫的嶽家,而王家的地位顯然當得起顯赫二字。
上官金鴻並不在乎自己的顏麵,他最是討厭嘴上一套背地一套,就好像現在,誰不想和王學宗拉拉家常打好關係?隻不過他們身居高位都放不下臉麵說軟話而已,相比於偽君子來說,上官金鴻更願意當真小人,至於顏麵?嗬!在家族利益麵前,顏麵算個屁。
王學宗心裏沒底,他自己都難保在蘇錦樓麵前說得上話,更別提為別人說好話了,他避開了上官金鴻如看絕世大美女的眼神,隻道,“上官家主說笑了。”
上官金鴻為了拉近彼此的關係,稱王學宗為世叔,而王學宗卻仍以“家主”二字稱唿上官金鴻,對於其拉關係的奉承話也不接話茬,明顯是表示拒絕了。
對此,上官金鴻並不介意,老話說的好,隻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到,任你王學宗再是鐵石心腸,他上官金鴻死纏爛打都得把兩家的關係給拉進嘍。
“既然大家都無異議,”左明堂眼露精光,盡顯世家之主的威儀,“未免夜長夢多,今夜就把事情辦了吧。”
其餘幾人互相看了看,都未提出反對之聲,對於左明堂的決定顯然也是同意了的,雖然沒有明說要辦的事情是什麽,但大家都心照不宣,與其讓頭上的那把刀整日裏懸著,不如把這把刀徹底毀去,省的大家終日裏人心惶惶。
於是,就在周文顯好不容易入睡之時,宮門突然被打開,周文顯迷迷糊糊聽到外麵似有兵器碰撞的聲音,一個激靈徹底醒了過來,他翻身下床,赤著腳踩在冰冷的地麵上,身上隻穿著單薄的貼身衣服,空蕩蕩的寢殿內不見一個人影。
守夜的內監,隨侍的下人,就連貼身伺候的大太監都不見了蹤影,周文顯內心的恐慌瞬間放大。
他想喊人,張了張嘴,卻發不出一丁點的聲音,嗓子眼似乎被一股無形的力量遏製住了,憋的他有些喘不過氣。
寢殿外麵,宮女內監像個無頭蒼蠅似的到處亂轉,後宮的嬪妃見狀,有的惶惶不安隻在原地等待,有的幹脆一根白綾係於橫梁之上上吊自盡,有的則換上宮女的衣服帶著錢財企圖逃出皇宮,喊叫聲,哭啼聲,爭執聲,讓整座皇宮陷入一片噪雜之中。
周文顯猛然驚醒,他立馬跑到床邊,動作熟練的將放置在枕頭下的一套內監衣服換到身上,又從床頭拎出了一個包袱,裏麵除了銀票還有傳國玉璽,這些東西是他一早就準備好的,顯然對於今天的情況他早有預料。
就在他轉身打算逃跑之際,大門哐當一聲被人打開,為首的是周氏皇族的人,按理說周文顯還得喊他一聲二叔,後麵跟著幾個國公,汴京裏的其他勳貴也都到齊了,他們堵在了門口,麵無表情的看著神色慌張的周文顯。
“聖上,您打算去哪啊?”
周文顯腿一軟手一鬆,包袱摔落在地,輔國公上前撿起包袱,打開後看見了裏麵的傳國玉璽,“聖上,您穿成這樣,又帶著傳國玉璽,是想棄城而逃嗎?”
周文顯抖著手指向麵前的人,他萬萬沒想到打入皇宮的不是叛軍,而是大慶的朝廷要臣,“你們,你們大膽!”
周文顯努力端起帝王的儀態,可他身上穿著內監服飾,色厲內荏的嗬斥之中底氣頗為不足,整個人顯得很是滑稽。
為首的周氏族人一臉冷漠的盯著周文顯,“聖上,為了我們整個周氏皇族,還請您寫下禪位詔書,而後……賓天吧。”
於是,第二天,汴京城東門大開,周氏皇族以及朝廷要臣均身著素衣,頭係白布長條,為首的老者手捧傳國玉璽與大慶皇帝遺詔,在旭日初升之際緩緩下跪。
“周氏族人恭迎新帝入城。”
身後大臣均紛紛下跪,“臣等恭迎新帝入城。”
兵臨城下,人人自危, 夜裏還能聽到叛軍的吼聲, 這種情況心再寬的人也睡不著覺,久而久之,整座汴京城裏彌漫著一股消極頹廢的氛圍。
要說蘇錦樓還真夠損的, 本來他帶兵打到汴京,十萬對五千是必勝的結局, 隻要他一聲令下, 恐怕不到半天整個汴京城就能被他攻陷, 可他就是不這樣做,非要幹熬著大慶的官員, 偏偏人家理由也給的足夠正當。
“本將是來清君側的, 若是打進了皇城讓別人誤會我犯上作亂, 那我可沒地方喊冤去,隻要聖上下令將奸佞除去, 本將立馬退兵, 並親自向聖上請罪!”
瞧瞧這話說的,多麽有藝術氣息, 不知道的還真以為蘇錦樓多麽衷心為主呢, 為了輔助皇帝鏟除奸佞還大慶一片安寧, 寧願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兵圍城,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多麽公正無私可歌可泣啊。
周文顯聞聽蘇錦樓的話後,差點沒當場嘔出一口血來,都打到家門口了,竟然還義正嚴辭說沒有犯上作亂?周文顯自問平生見過不少厚顏無恥之人,蘇錦樓堪稱第一。
就在周文顯打算金蟬脫殼棄城私逃之時,汴京裏的幾個世家家主以及國公正在秘密商討對策。
輔國公首先說道,“大軍圍城,新帝無應對之法,為了拖延時間便拿底下的臣子開刀,再任由新帝胡作非為下去,誰知下一個被屠的是誰?”
當初光帝封蘇錦樓為執金吾,定國公私下裏找了老友予以重利,大家拐著彎的對光帝說蘇錦樓的壞話,讓光帝生生的將發出去的詔令收了迴來,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輔國公,周文顯把罪魁禍首定國公斬了,下一個難保不會將屠刀揮向其他的國公。
輔國公還沒活夠,他貪念著人間的富貴榮華,生怕周文顯哪一天熱血上頭把他當奸佞給斬了,故而他迫不及待的表明了對周文顯的不滿。
輔國公話音剛落,剩下的安國公和鎮國公紛紛表示同意,四大國公府同氣連枝,定國公已死,剩下的三大國公府自然要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保住國公府的地位與權力。
上官金鴻乃是上官家新任家主,在場幾人中數他年紀最輕,“我們幾家都有族人在朝廷任職,若是哪天聖上又想推一個替死鬼出來,也不知這把刀會落到哪家人的身上,與其等死,莫不如先發製人。”
都說流水的皇朝鐵打的世家,曆朝曆代朝廷倚重世家,是因為世家底蘊深厚,有許多族人在朝廷任職。
大慶疆土廣闊,許多皇族管理不到的地方都需要世家出麵幫忙管理,各地具體的管理者不少都出自世家,百姓移孝於忠的實際對象亦是這些世家,於是形成了有家族、無民族、無國家的政治格局。
一旦動了世家,牽連甚廣,拔起蘿卜帶出泥,沒了官員,整個朝廷中樞癱瘓無法運轉,故而一般而言皇帝是不會擅動世家之人的。
可如今不一樣啊,周文顯明顯被逼的狗急跳牆,隻要能保命保住皇位,他才不會在乎是否會牽連呢,反正現在詔令出不了汴京,朝廷中樞形同虛設,若是殺一兩個人能安撫住蘇錦樓,周文顯定會毫不猶豫舉起屠刀。
一旁的南宮昇快速的瞥了上官金鴻一眼,“可那畢竟是聖上,是天下之主。”
“嘖!”上官金鴻一臉嫌棄,也不知是在嫌棄南宮昇揣著明白裝糊塗,還是在嫌棄周文顯的無能,“天下之主?如今明眼人都曉得天下之主已經易主,這個時候不想著投誠,難不成真等蘇錦樓打進來抄我們的家滅我們的族嗎?”
上官金鴻年輕氣盛,對比著其他三位穩如泰山的世家家主,他顯得有些沉不住氣,實際上大家能坐在這裏商討對策就已經表明了各自的態度,隻不過礙於最後的一點臉麵都沒有明說而已,如今上官金鴻把目的挑明,大家自然紛紛表示讚同。
“蘇錦樓手握重兵,若是惹毛了他,旦夕之間我們整個家族都有可能覆滅。”
左家家主左明堂嘴上說著覆滅二字,麵上卻仍是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顯然他知道蘇錦樓輕易不會動用武力鎮壓世家,若真那樣做了,天下讀書人的吐沫星子就能將他淹死。
隻不過雖不會以武力鎮壓,等以後蘇錦樓登基之後出手打壓世家子弟,他們這些人也是無可奈何,故而,最好在蘇錦樓還未登上皇位之時賣他一個好,以便於以後雙方還能友好相處。
思及此處左明堂沒好氣的看了一眼對麵老神自在的王學宗,也不知這老不死的上輩子積了什麽德,王家先是出了一個驚世大儒,現在看來貌似還要出一個當皇帝的孫女婿。
不過,思及王永風與王家如寒冬臘月般的關係,左明堂又有些幸災樂禍,蘇錦樓娶的是王永風的閨女,親近的人自然也是王永風,隻要王永風一天不與王家修複關係,蘇錦樓就不會對王家另眼相看。
再一想王永風與王家鬧掰的原因,左明堂不禁感慨,常言道娶妻當娶賢,妻賢夫少禍,古人誠不欺我也,王學宗若是再不約束他的好妻子,這王家遲早得遭殃。
王學宗此刻的心情是百感交集,他全然沒想到他那個未曾謀麵的孫女婿竟然會走到今天的位置,這幾年他時常與嫡子通信,嫡子的態度從一開始的強硬逐漸軟化。
尤其是最近的這四五年間,嫡子時常在信中提及一個叫蘇錦樓的孩子,說這孩子在文學造詣上資質駑鈍但卻十分刻苦,所布置的任務都能一絲不苟的完成,在武藝上反倒是天資出眾,對於兵法亦是一點即通,還說若是以後蘇錦樓上京讓王家多照顧一二。
後來就是蘇錦樓與王文珺的婚事,說實在話,這門婚事王學宗一開始並不滿意,文珺是王家的嫡孫女,世家出身的女子天生比別人尊貴驕矜,怎可嫁給一個無名小卒,且那無名小卒家世不顯,又是天資愚鈍之輩,如何給文珺優渥舒心的生活?至於武藝上的天資,即使再怎麽天賦異稟,在文人當政的大背景下也全無出頭一日。
隻是他心裏雖是不滿,在這樁婚事上卻並未明言提出反對,他好不容易與嫡子關係漸緩,可不能再做什麽多餘的事惹惱嫡子了,再說這麽些年,文珺都是跟在親爹親娘身邊,她的父母都同意了這樁婚事,他這個不熟悉的祖父又有何資格指手畫腳呢?
不曾想,白荻入侵,青州叛亂,蘇錦樓一躍成為大慶的戰神,風頭無兩,備受推崇,就連汴京裏的公子小姐都對他讚不絕口。
盡管蘇錦樓立下不世之功,可在汴京朝臣的打壓下,光帝連一官半職都沒賞給蘇錦樓,當時王學宗暗地裏也曾替蘇錦樓運作一二,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反對蘇錦樓執掌京師的人太多了,幾個世家亦非鐵板一塊,最終王學宗隻能暗自替蘇錦樓惋惜。
後來,蘇錦樓那個膽大包天的小子竟把涼王給宰了,還把整座汴京城給圍了,短短數月,時勢變遷,快的讓人措手不及,王學宗緩了好久仍感覺如置夢中。
“那麽,大家都同意了?”上官金鴻看了看在座的每一人,掃視一圈後在王學宗的麵上停頓了一下,“王世叔,以後還請您為我們上官家在新帝麵前美言一二啊。”
這裏的新帝指的是誰大家都心知肚明,隻不過,身為世家家主,上官金鴻的作派太過外露,讓在場的其他人都頗為不適。
他們仔細迴憶了以前上官家的家主是如何做派,印象最深的就是對方常年掛在嘴邊的微笑,再瞧瞧上官金鴻的行事作風,他們十分納悶,那隻老狐狸到底是如何教孩子的,怎麽教出了這麽一個滾刀肉的家夥?
上官金鴻目光灼灼的看著王學宗,他未必不曉得自己的這番做派可能會被別人瞧不起,可一朝天子一朝臣,眼看著大慶就要變天了,這個時候不抓緊時間與新帝的嶽家打好關係,難不成要等新帝坐穩了皇位他再舔著臉貼上去?
別看王永風好像與王家不合,隻要王學宗一天沒死,王永風就永遠擺脫不了王家,新帝也得認王家為嶽家,再說,新帝是農戶出身,家世卑微,未嚐不需要一個顯赫的嶽家,而王家的地位顯然當得起顯赫二字。
上官金鴻並不在乎自己的顏麵,他最是討厭嘴上一套背地一套,就好像現在,誰不想和王學宗拉拉家常打好關係?隻不過他們身居高位都放不下臉麵說軟話而已,相比於偽君子來說,上官金鴻更願意當真小人,至於顏麵?嗬!在家族利益麵前,顏麵算個屁。
王學宗心裏沒底,他自己都難保在蘇錦樓麵前說得上話,更別提為別人說好話了,他避開了上官金鴻如看絕世大美女的眼神,隻道,“上官家主說笑了。”
上官金鴻為了拉近彼此的關係,稱王學宗為世叔,而王學宗卻仍以“家主”二字稱唿上官金鴻,對於其拉關係的奉承話也不接話茬,明顯是表示拒絕了。
對此,上官金鴻並不介意,老話說的好,隻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到,任你王學宗再是鐵石心腸,他上官金鴻死纏爛打都得把兩家的關係給拉進嘍。
“既然大家都無異議,”左明堂眼露精光,盡顯世家之主的威儀,“未免夜長夢多,今夜就把事情辦了吧。”
其餘幾人互相看了看,都未提出反對之聲,對於左明堂的決定顯然也是同意了的,雖然沒有明說要辦的事情是什麽,但大家都心照不宣,與其讓頭上的那把刀整日裏懸著,不如把這把刀徹底毀去,省的大家終日裏人心惶惶。
於是,就在周文顯好不容易入睡之時,宮門突然被打開,周文顯迷迷糊糊聽到外麵似有兵器碰撞的聲音,一個激靈徹底醒了過來,他翻身下床,赤著腳踩在冰冷的地麵上,身上隻穿著單薄的貼身衣服,空蕩蕩的寢殿內不見一個人影。
守夜的內監,隨侍的下人,就連貼身伺候的大太監都不見了蹤影,周文顯內心的恐慌瞬間放大。
他想喊人,張了張嘴,卻發不出一丁點的聲音,嗓子眼似乎被一股無形的力量遏製住了,憋的他有些喘不過氣。
寢殿外麵,宮女內監像個無頭蒼蠅似的到處亂轉,後宮的嬪妃見狀,有的惶惶不安隻在原地等待,有的幹脆一根白綾係於橫梁之上上吊自盡,有的則換上宮女的衣服帶著錢財企圖逃出皇宮,喊叫聲,哭啼聲,爭執聲,讓整座皇宮陷入一片噪雜之中。
周文顯猛然驚醒,他立馬跑到床邊,動作熟練的將放置在枕頭下的一套內監衣服換到身上,又從床頭拎出了一個包袱,裏麵除了銀票還有傳國玉璽,這些東西是他一早就準備好的,顯然對於今天的情況他早有預料。
就在他轉身打算逃跑之際,大門哐當一聲被人打開,為首的是周氏皇族的人,按理說周文顯還得喊他一聲二叔,後麵跟著幾個國公,汴京裏的其他勳貴也都到齊了,他們堵在了門口,麵無表情的看著神色慌張的周文顯。
“聖上,您打算去哪啊?”
周文顯腿一軟手一鬆,包袱摔落在地,輔國公上前撿起包袱,打開後看見了裏麵的傳國玉璽,“聖上,您穿成這樣,又帶著傳國玉璽,是想棄城而逃嗎?”
周文顯抖著手指向麵前的人,他萬萬沒想到打入皇宮的不是叛軍,而是大慶的朝廷要臣,“你們,你們大膽!”
周文顯努力端起帝王的儀態,可他身上穿著內監服飾,色厲內荏的嗬斥之中底氣頗為不足,整個人顯得很是滑稽。
為首的周氏族人一臉冷漠的盯著周文顯,“聖上,為了我們整個周氏皇族,還請您寫下禪位詔書,而後……賓天吧。”
於是,第二天,汴京城東門大開,周氏皇族以及朝廷要臣均身著素衣,頭係白布長條,為首的老者手捧傳國玉璽與大慶皇帝遺詔,在旭日初升之際緩緩下跪。
“周氏族人恭迎新帝入城。”
身後大臣均紛紛下跪,“臣等恭迎新帝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