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張芷若忍不住向李風雲急聲問道:“當年被你們撫養的嬰兒如今已如何?”

    雖是如此問,但她內心中已經隱隱想到該嬰兒很可能就是自己,頓時急切萬分的望著李風雲等待他的迴答。

    隻見李風雲長歎一口氣,滿臉愧色,內疚說道:“張姑娘就是當年的嬰兒。”

    張芷若頓時掩臉傷心痛哭,雖然她心裏已猜到自己可能就是當年的嬰兒,但此時聽到李風雲親口說出還是忍不住內心的傷悲而失聲痛哭。

    她一日之內經曆了人生中的大痛大悲,先是聽張義膽講述了當年自己父母在深山慘遭劫難的情景,讓她感到哀痛欲絕,而後又親眼目睹了張家莊被烈火燒毀的悲壯情景,張義膽一家的遇難讓她更是痛不欲生,而此時從李風雲口中得知自己親生父母竟是慘死於一幫殺手的圍追堵截中,而張義膽赫然竟是殺害自己親生父母的兇手之一。

    在此重重打擊下,頓時令她淚如雨下,泣血捶膺,她內心中無法接受如此現實,自己竟認賊為父而相處多年沒有發覺,想到自己的命運竟會如此淒慘,她按捺不住心中無限傷悲而失聲抱頭痛哭。

    而何超聽到張義膽竟然是殺害張芷若父母的兇手時,頓時瞠目結舌、大為震驚。

    他萬萬沒有想到外表豪氣雲天,一臉正氣的張義膽竟然是一個隱藏極深,城府深沉的殺手,其不但將張芷若整整欺騙了十幾年,連自己也被其虛假的臉麵所蒙騙。

    此時他一邊安撫身旁的張芷若,一邊向李風雲奇聲問道:“你如何可以肯定這幅畫是假的?”

    李風雲咳嗽數聲後,喘氣籲籲說道:“多年前我曾經保管過那半幅秀景寒林圖,那段時間我幾乎將畫卷研究遍透,閉著眼睛我都能識得該畫。此時你手中的這幅畫圖紋顏色鮮豔,圖布嶄新,肯定不是百餘年前的畫卷,而最有力的依據是當年那半幅畫卷被撕開位置是剛好位於畫麵上的巍然巨峰山澗中的瀑布處,並可看到牧童放牛而歸時,在河水中戲水的景色,而你手中這幅畫則根本看不到這一處景,因此完全可以證明你手中畫卷是假的”。

    何超聽到李風雲說的如此斬釘截鐵,頓時相信其所言,但他還是困惑不已問道:“倘若真的秀景寒林圖還在張義膽手中,為何他要我帶走張姑娘,畢竟另外半幅畫卷還需要帶張姑娘去山穀中才可能獲得。”

    李風雲不禁歎聲說道:“這正是張義膽處事精明、陰險狡詐之處,他深知倘若由自己親自帶張姑娘去山穀取另外半幅畫卷,則必定會遭遇到首領和眾殺手的圍追堵截,畢竟是做賊心虛,因此他肯定是想讓你帶張姑娘到山穀去畫卷,而他則躲在暗處觀看等候,待你與組織的殺手們拚得你死我活、兩敗俱傷之時,他再猛然出擊,也就是采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計謀輕鬆獲取得另半幅畫卷。”

    他接著說道:“我還清楚記得張姑娘父母遇難那天是十月初五,而今年恰好是張姑娘親身父母遇難的第十八個年頭,再過四個多月就到張姑娘父母遇難的忌日了。”

    張芷若聽到很快就是父母遇難的忌日,頓時感到心酸,仍不住再次放聲大哭,泣聲感人。

    此時何超已完全相信李風雲所言,因為當時張義膽就是叮囑他在十月初五當天趕到晉陽附近玨山的疊峰穀相其會合,而此山穀正是李風雲所說的張芷若父母遇難之處,十月初五則是十八年前張芷若父母遇難的忌日。

    何超也覺得應當正如李風雲所說的,張義膽意圖就是想讓何超在十月初五這日帶著張芷若前往疊峰穀,然後看是否真的如張芷若母親所言般,會有人帶著另外半幅秀景寒林圖前來接口,而同時張義膽也想到組織必定會安排大量殺手埋伏山穀中準備截殺相關人員並奪取畫卷,而他則等到何超、攜畫卷前來的人和組織的殺手們三方拚得你死我活、筋疲力竭後,他再最後出手奪取畫卷。

    張義膽的陰險狡詐,心機深沉隱匿讓何超深有感歎,他覺得唐朝人的陰狠毒辣手段並不亞於現代人,甚至有勝於現代人。

    最後,何超歎聲說道:“雖然張義膽詭計多端、頗有心機,但他還是老馬失蹄算漏了一招,被殺手們提前下手放火燒莊,讓其葬身於火海中,可謂死有餘辜。”

    李風雲緩緩搖頭,語氣虛弱道:“如果我沒料錯的話,張義膽並沒有死,而且這場大火也不是殺手們放的,我可以肯定這場大火是張義膽掩人耳目的伎倆。”

    他接著說道:“大概在昨夜二更時分,張義膽的管家趕到李家莊,對我說是有一個武功極高的黑衣人闖入張家將張義膽殺害,然後在家裏翻箱倒櫃像似在搜索某件物品。

    我收到消息後大驚失色,認為是組織派殺手前來奪畫,急忙帶人馬趕赴張家莊救援,可等我趕到張家莊前的樹林時,已看到樹林裏火光衝天,張家莊陷入一片火海中,我心想刺客肯定已得手才會燒莊,因此我當機立斷將人馬埋伏在通往鳳陵城的大道旁準備阻截黑衣人。

    結果我們剛剛埋伏好,就望到從大道上飛奔而來一黑衣人,其穿著正像張義膽管家所描述般,我心中大喜,立即暗中使用黑毛毒針將他殺死,我在他身上搜到一封密信,上麵隻有寥寥八個字:行動失敗,急需援助。

    除了此封密信外,他身上並無畫卷,從信上的內容說明殺手們奪畫的行動已失敗,但張家莊的熊熊烈火表麵畫卷極有可能已被奪走,因此我當時認為奪畫燒莊並不是這群殺手所為,而是另有其人。

    當我正冥思苦想時,突見你和張姑娘匆匆趕到,因此我就誤認為你就是兇手。

    此時已經清楚你們都不是火燒張家莊的兇手,因此極有可能是張義膽自行燒莊,其目的是造成張家全部人已被殺害的虛假場麵來掩人耳目,而他則暗地躲避到某隱蔽處,從此在世間銷聲匿跡。”

    李風雲挺著一口氣,緩緩說完了他的看法,何超聽了頓時愕然大驚,他萬萬沒有想到竟有可能是張義膽自行放火燒毀張家莊,可見張義膽此人心機極深,處事很有魄力,為了達到目的,其可不顧一切而行之。

    何超終於清楚了整個事件原委。

    他接著向李風雲問道:“你可否知道張姑娘親身父母的姓名?”

    李風雲神色頹廢枯槁說道:“當年我的所作所為確實有愧於張姑娘,我並不知道張姑娘父母的尊姓大名,隻是在山穀中從首領對張姑娘母親吆喝逼迫的話語中,知道張姑娘母親姓氏為謝”,說完,他深深長歎了一口氣。

    直到此時,張芷若才知道母親的姓氏,而父母他們的全名仍是未能得知,頓時不禁心裏傷心而黯然淚下。

    何超望著張芷若那嬌柔的身軀微微顫抖哭泣,讓人覺得極其憐惜心疼,想到她如此一個嬌柔稚嫩的女子被張義膽此奸賊蒙騙十幾年,也讓他頓時心裏氣忿難平。

    他立即對張芷若柔聲問道:“今後我就稱你為謝姑娘吧,要不你就改名為謝芷若如何?”

    張芷若止住淚水,美目蒙上一片薄霧,淒迷憐人,她淒苦說道:“多想何大俠,從此小女就改名為謝芷若”,說完又忍不住留下眼淚。

    何超看著她傷心的哭泣,心中頓時也感到酸苦,他急聲安慰道:“謝姑娘你放心,我一定會陪你找到你父母的屍骨,並為他們伸冤報仇,同時我將會照顧你一輩子,不會再讓人欺負你。”

    謝芷若原想到自己今後將無依無靠,孤苦伶仃一人生活在這世上,注定是淒苦一生命運,她突聽到何超如此一說,頓然心裏仿佛有了堅實依靠。

    她內心不禁充溢著暖意,輕垂螓道向何超跪下,含著一絲苦澀說道:“小女感謝何大俠的大恩大德,願意一輩子跟隨並伺候大俠。”

    何超趕緊扶起謝芷若,望著她那熱淚盈眶、憔悴不堪蒼白的臉蛋,惜玉憐香般說道:“謝姑娘你請不必多禮,剛才聽到令尊二人浴血奮戰、生死不渝的事跡讓我感動,我一定要為他們報仇雪恨,而且我也曾經承諾過今後一定要讓你平平安安幸福的過上好日子。

    他們正說著,突然聽到身旁李風雲滑倒在地之色,何超扭頭一看,發現此時李風雲已是口淌鮮血,全身顫抖,眼看就要死去了。

    但何超突然察覺到李風雲嘴角微張,似乎在嘟嘟說著什麽。

    他急忙彎身貼近問道:“你是否有什麽想說的?”

    這時他似乎聽到李風雲發出微弱的聲音:“你為人俠義讓我敬佩,需要提防歹人暗算,當年我所在的組織比天殺樓更為神秘、更為兇殘,組織首領武功異常高強,天下幾乎無人能敵,同時殺手雲集,他們一定會全力追殺你們,因此你們一定要小心”,說著,他重重喘著粗氣,嘴裏頓時猛噴出一口鮮血,竟緩緩死去。

    何超一直以為先前李風雲所說的組織就是天殺樓,此時突然聽到他此番話,頓時大驚失色,正想問李風雲關於該組織的情況時,發現其已經死去。

    之前他聽了李箐和張義膽等人的描述,本以為天殺樓已是天下最厲害的暗殺組織,竟沒有想到還有一個比其更為神秘恐怖的組織存在,不禁令他驚悚不已。

    何超隨即帶上謝芷若從密道而出,他們趕到馬棚處時,發現原本守衛在此的家丁都已不見,但馬棚內仍留有數匹馬。

    兩人立即飛身上馬,望鳳陵關飛馳而去。

    此時已是淩晨五更時分,東方已露出魚肚白。

    何超和謝芷若剛穿過樹林接近鳳陵關時,突然望到前方有大隊人馬正沿著大道迎麵奔來。

    何超急忙勒馬定眼細看,頓時認出領頭的正是長孫誌和田申。

    倆人遠遠看到何超,立即喜出望外縱馬趕向前,隻見長孫誌高聲急道:“兄弟昨日你去哪裏了?我們在鳳陵城找了一整夜均未尋到你,故一大早就出城來找你了。”

    何超歉然說道:“我昨日出城遊玩,不慎迷路於城外樹林中,幸得謝姑娘相助才得以識路返迴。”

    此時他不想說出張家莊之事,畢竟此事與謝芷若身世相關,暫不讓他人得知為好。

    長孫誌這時才注意到何超身旁的謝芷若,見到她長得天生麗質,花容月貌,但兩眼紅腫,麵容憔悴,一副悲傷不已的模樣,他曆事閱人經驗豐富,從謝芷若臉色中能感覺出她肯定剛剛經曆了傷心之事,他頓時猜想可能是何超剛剛勇奪兩關,心情愉悅而放縱出城遊玩,遇到謝芷若如此大美人就心生愛意,將她掠奪而來或已經在林中將她霸占,英雄強奪美女在他們這個朝代是常見之事,因此他並不覺得為奇。因此他聽到何超解釋,會意微笑道:“看到你平安迴來,我就放心了,也感謝謝姑娘的幫助”,此時,田申等也紛紛向何超示禮問候。

    此時謝芷若才知道何超的真實身份,望著他端坐在馬上接受眾將士拜禮,頓時何超在她心目中的形象變得高大無比,萬萬沒有想到他年紀輕輕竟已是統領千軍的大將軍,敬慕之情也不禁猶然而發。

    不多時,何超等返迴到鳳陵關帥府內,由於昨晚一夜未眠,讓他感到異常疲倦,安頓好謝芷若後,就迴房休息。

    一覺醒來,他發現天色已近黃昏,待他走入帥府大廳,見長孫誌和田申已坐在廳內等他,隻見兩人臉色緊張嚴峻。

    見何超出來,長孫誌急忙上前說道:“剛剛收到從武牢關來的急報,由於你在休息,我就代你接收了,現呈上給你看看。”

    何超接過急報看過,心中不禁吸了一口涼氣,原來急報上說竇建德的三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其中第一路近五萬騎兵盡快將在明日午時抵達武牢關,而其他兩路步兵將在兩天後趕到,很快大戰在即。

    在急報中李世民也說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夏軍此次出軍倉促,雖人馬龐大,但騎兵、步兵和弓箭兵等兵種間配合不夠好,唐軍可以利用夏軍此弱點進行攻擊,因此李世民要求何超在鳳陵關按兵不動,作為唐軍的一隻備用奇兵,待到戰機成熟時再出動。

    看完急報後,何超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軍事才華,夏軍還未到,其已心明眼亮看出竇建德夏軍的致命弱點。

    竇建德此次有兩大失策。

    其一就是騎兵前行抵達武牢關是一大失策,由於武牢關地下險要,峪口關道狹窄,本來就易守難攻,而夏軍竟然派先行的騎兵攻打武牢關,這不是以自己的弱項來對付敵人的強項,結果肯定是失敗而歸。

    其二是夏軍的步兵和弓箭兵竟然在二日後就可到達武牢關下,夏軍從河北長途跋涉飛趕而來,而步兵和弓箭兵等隻比騎兵晚兩天,這說明在路上夏軍是馬不停蹄、人不解鞍的晝夜趕路,等夏軍到了武牢關必定全軍疲憊不堪,也造成糧草拖後而給敵軍可趁之機,而此時李世民的唐軍早已休養等候多時,唐軍以逸待勞必定大占優勢,而在史書中記載的武牢關之戰的關鍵之處就是唐軍的出其不意從背後切斷夏軍的糧草,並利用夏軍士氣低落而一舉擊敗夏軍。

    看來武牢關之戰的確將成為李世民主導的一場經典戰役。

    何超收起急報,朗聲對長孫誌和田申說道:“請你們立即召集全軍將士每日操練,做好大戰準備。”

    以此同時,他立即安排探馬去往鳳陵關以北方向探查夏軍的動向情報。

    第二日午時剛過,何超收到探馬來報說夏軍騎兵已抵達武牢關下,並發起了多番猛烈攻擊,但均被唐軍成功擊退,損失慘重,目前夏軍在距離武牢關汜水對岸以北的五裏處安營紮寨,伺機再發起進攻。

    關於武牢關戰役,史書上的記載如下,此戰役耗時近月餘,期間竇建德夏軍對武牢關發起無數次猛烈攻擊,但均被頑強的唐軍所擊退,漸漸曠世奇才的李世民透了竇建德的脾氣,不斷派出小股騎兵接二連三對夏軍進行騷擾,並極其大膽地在黃河北岸牧馬誘敵輕出,而誌大才疏的竇建德果然命令士兵快速前進,並在與武牢關一河之遙的汜水對岸一直排開,準備與唐軍決一死戰,頓時夏軍綿延二十裏,戰線拉得極長。

    此時的李世民並不著急,按兵不動與汜水對岸的夏軍打消耗戰,持續進行了半個多月的拉鋸戰,就在夏軍被折騰得疲憊不堪泄氣之時,隻見李世民一聲令下,親自率領虎狼之師風卷殘雲一般渡過汜水直撲敵陣。

    此時的夏軍還來不及重新布陣即被衝垮,當時李世民與程咬金、秦叔寶等人揮舞大旗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般,夏軍隨即被全麵崩潰。

    何超知道假如曆史不被改變的話,這場戰爭的結局將對他目前的立場是非常有利,畢竟他此時是為大唐效力。

    因此他並沒有感覺到緊張,他隻需時刻做好出兵的準備並等待李世民指令即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唐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研並收藏迴唐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