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吧,本督給你們三天時間考慮。牧場的未來,掌握在諸位手中!”李旺向眾人下達了最後的通牒。
眾位商人紛紛告別,或是急急忙忙趕迴家中,或是數名商人相約在酒樓上商議大事。這三天之內,耽羅島上的商人,陷入了一片忙碌中。
最終,他們磋商的方案是,眾多商人共同借100萬兩白銀給牧馬場管事崔辛,讓崔辛承包牧馬場。商人們拆借的資金作為債主,年息為10%……
事實上,牧馬場作為島上主要的財源,保守估計一年是可以賺25萬兩銀子。這個前提是——防範內鬼與商人勾結,竊取牧場中的畜牧。
島上每個商人都非常動心,但是卻沒有信心整治馬場的弊病。因此,商人們有點猶豫,不敢自己出頭,但是他們又不願馬場的利益被別的馬販子壟斷。
因此,這才抬出了崔辛作為傀儡,成為牧馬場的承包者。
當然了,本質上還是眾商人聯合瓜分牧場的利益。而馬場的承包者,以及幕後的利益集團,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必要會整頓牧馬場過去的種種弊端。
當然了,牧馬場今後的具體經營,與殖民當局已經沒有關係了。因為,殖民當局已經提前將承包款項拿到手了。
對於自己來到耽羅島不久,便空手套白狼獲得了100萬兩的啟動資金,殖民總督李旺心中也是非常得意。
而這個策略卻是幕僚沈君想出來的,因此李旺第一步計劃完成後,虛心問道:“沈先生,這下一步,該怎麽走?”
沈君原不過是一名落魄秀才,走南闖北,擁有不俗的見識。逃荒到了特區後,靠著給報紙寫一些社論賺取稿費,用以養家糊口。
特區的報紙業興旺,登記的報紙數量有10多種類。除了《顧問黨人報》這一份報紙相對高端,發行量主要是針對特區黨政機關之外。其他的各門類的報紙,皆是公開銷售,並且廣泛向社會約稿,向投稿人發放稿酬。
沈君原不過是見風使舵的投機讀書人,最初寫一些酸腐的文章和詩詞,在特區的報紙上根本沒有人關注。後來,沈君草草的閱覽了一些關於殖民、經濟、世界地理之類的文章,忽的開竅了一般,成為了殖民主義的鼓吹者,在報紙上寫了一係列殖民文章,開始成為了特區的名士。
李旺便是看重其名聲,而聘用為幕僚的。
沈君搖著手中一把扇子,儒雅的說道:“殖民經營之根本,一曰移民,二曰經營,三曰統治,四曰軍事。此時,耽羅島基礎設施落後,加上大明本土移民不夠多,還不能更有效率的榨取殖民利益。東翁應該加快碼頭、倉庫、房舍、軍營的建設,用來容納更多的大明移民。”
“大明的移民來此地做工,工錢皆全額給予,讓明人在殖民地高人一等,從而成為殖民政策的擁護者。而朝鮮人來做工,工錢一半給其本人,另外一半交給朝鮮的國王。如此一來,朝鮮的小朝廷,能夠從島上的這些流放罪民身上,獲得遠遠超過過去的利益,自然會支持我們的殖民當局的統治。而朝鮮雇工,曉得了自己一半的工錢是被朝鮮的小朝廷拿走了,長此以往會對朝鮮的朝廷產生不滿。而我們借機給予少數有能力、漢化程度高,並且心向著我們的朝鮮人賜予大明國民的待遇,可以全額發放工薪。這樣一來……”
“高啊,沈先生!”李旺聞言,對於沈君的提議,大為讚賞。
第二天,殖民當局發布了《招工令》,招募2000名工人,男女不限,有力氣、能吃苦,木工、鐵匠、泥瓦匠等等技術工種優先,最低月薪為500文錢!
這個張貼的公告,經過了會讀書識字的朝鮮讀書人翻譯。一時間,島上的眾多朝鮮底層人沸騰了。
500文錢,別說是在耽羅島是一筆高的薪酬。哪怕是在朝鮮最繁華的漢陽城,普通的工匠也隻能獲得這麽多的工錢了。
眾多聽了讀書人翻譯榜文的朝鮮人,紛紛議論。
一名30多歲的木匠嘀咕道:“不會是騙局吧?給這麽多工錢?”
另一名漁夫頓時道:“沒見識的東西!人家是大明上國派來的總督,能騙你這個小人物?你不去還好,省得給我們朝鮮人丟人!”
一名濃妝豔抹的婦人則是幽幽道:“不知道明國的老爺,需不需要奴家的服務。”
在張貼了榜文的當天。
濟州城內年輕力壯的勞動力,被招募一空。
接下來幾天之內,2000人的名額,已經招滿。沒有機會找到一份工作的當地人,紛紛懊悔不已。
招滿了人手後,耽羅島上迅速開始大興土木。
山岩上,到處是伐木、石塊、燒石灰的。
而濟州碼頭附近,則是開始大興土木。碼頭被擴大,而濟州城不遠處,則是開始建設整齊的街道、磚石房屋。
大規模建設房屋,對於島上還是頗為吸引人關注的。
因為,當地土著們居住的環境,堪稱原始簡陋到了極點。島上大多數人,僅是在山上開鑿洞窟,在洞中穴居。石窟沒有門,沒有窗戶,居住環境和原始人差不多。隻有一些有身份的富人,才有條件才城市中建設宅院居住。
因此,當地土著一麵看熱鬧,一麵奇怪——
大明的總督老爺,拚命的間屋子做什麽?
難道大發慈悲,讓哪些住在洞裏麵的賤民們搬進城內住?
不過,在十多天後,幾艘海船,載著500多名明人,住進了一些趕工建成的木屋中,島上的土著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建給明國的老爺們住的。
雖然羨慕明國的老爺搬上島後,迅速能夠住進城內的房子中。但是,土著們很快心理平衡了——人家是明國的老爺,咱們的賤民,能比嗎?
雖然用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但是島上的土著們,心中不斷的湧現出一絲渴望——好想和老爺們一般,能夠住城裏麵的屋子,而不是山上的洞窟。
眾位商人紛紛告別,或是急急忙忙趕迴家中,或是數名商人相約在酒樓上商議大事。這三天之內,耽羅島上的商人,陷入了一片忙碌中。
最終,他們磋商的方案是,眾多商人共同借100萬兩白銀給牧馬場管事崔辛,讓崔辛承包牧馬場。商人們拆借的資金作為債主,年息為10%……
事實上,牧馬場作為島上主要的財源,保守估計一年是可以賺25萬兩銀子。這個前提是——防範內鬼與商人勾結,竊取牧場中的畜牧。
島上每個商人都非常動心,但是卻沒有信心整治馬場的弊病。因此,商人們有點猶豫,不敢自己出頭,但是他們又不願馬場的利益被別的馬販子壟斷。
因此,這才抬出了崔辛作為傀儡,成為牧馬場的承包者。
當然了,本質上還是眾商人聯合瓜分牧場的利益。而馬場的承包者,以及幕後的利益集團,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必要會整頓牧馬場過去的種種弊端。
當然了,牧馬場今後的具體經營,與殖民當局已經沒有關係了。因為,殖民當局已經提前將承包款項拿到手了。
對於自己來到耽羅島不久,便空手套白狼獲得了100萬兩的啟動資金,殖民總督李旺心中也是非常得意。
而這個策略卻是幕僚沈君想出來的,因此李旺第一步計劃完成後,虛心問道:“沈先生,這下一步,該怎麽走?”
沈君原不過是一名落魄秀才,走南闖北,擁有不俗的見識。逃荒到了特區後,靠著給報紙寫一些社論賺取稿費,用以養家糊口。
特區的報紙業興旺,登記的報紙數量有10多種類。除了《顧問黨人報》這一份報紙相對高端,發行量主要是針對特區黨政機關之外。其他的各門類的報紙,皆是公開銷售,並且廣泛向社會約稿,向投稿人發放稿酬。
沈君原不過是見風使舵的投機讀書人,最初寫一些酸腐的文章和詩詞,在特區的報紙上根本沒有人關注。後來,沈君草草的閱覽了一些關於殖民、經濟、世界地理之類的文章,忽的開竅了一般,成為了殖民主義的鼓吹者,在報紙上寫了一係列殖民文章,開始成為了特區的名士。
李旺便是看重其名聲,而聘用為幕僚的。
沈君搖著手中一把扇子,儒雅的說道:“殖民經營之根本,一曰移民,二曰經營,三曰統治,四曰軍事。此時,耽羅島基礎設施落後,加上大明本土移民不夠多,還不能更有效率的榨取殖民利益。東翁應該加快碼頭、倉庫、房舍、軍營的建設,用來容納更多的大明移民。”
“大明的移民來此地做工,工錢皆全額給予,讓明人在殖民地高人一等,從而成為殖民政策的擁護者。而朝鮮人來做工,工錢一半給其本人,另外一半交給朝鮮的國王。如此一來,朝鮮的小朝廷,能夠從島上的這些流放罪民身上,獲得遠遠超過過去的利益,自然會支持我們的殖民當局的統治。而朝鮮雇工,曉得了自己一半的工錢是被朝鮮的小朝廷拿走了,長此以往會對朝鮮的朝廷產生不滿。而我們借機給予少數有能力、漢化程度高,並且心向著我們的朝鮮人賜予大明國民的待遇,可以全額發放工薪。這樣一來……”
“高啊,沈先生!”李旺聞言,對於沈君的提議,大為讚賞。
第二天,殖民當局發布了《招工令》,招募2000名工人,男女不限,有力氣、能吃苦,木工、鐵匠、泥瓦匠等等技術工種優先,最低月薪為500文錢!
這個張貼的公告,經過了會讀書識字的朝鮮讀書人翻譯。一時間,島上的眾多朝鮮底層人沸騰了。
500文錢,別說是在耽羅島是一筆高的薪酬。哪怕是在朝鮮最繁華的漢陽城,普通的工匠也隻能獲得這麽多的工錢了。
眾多聽了讀書人翻譯榜文的朝鮮人,紛紛議論。
一名30多歲的木匠嘀咕道:“不會是騙局吧?給這麽多工錢?”
另一名漁夫頓時道:“沒見識的東西!人家是大明上國派來的總督,能騙你這個小人物?你不去還好,省得給我們朝鮮人丟人!”
一名濃妝豔抹的婦人則是幽幽道:“不知道明國的老爺,需不需要奴家的服務。”
在張貼了榜文的當天。
濟州城內年輕力壯的勞動力,被招募一空。
接下來幾天之內,2000人的名額,已經招滿。沒有機會找到一份工作的當地人,紛紛懊悔不已。
招滿了人手後,耽羅島上迅速開始大興土木。
山岩上,到處是伐木、石塊、燒石灰的。
而濟州碼頭附近,則是開始大興土木。碼頭被擴大,而濟州城不遠處,則是開始建設整齊的街道、磚石房屋。
大規模建設房屋,對於島上還是頗為吸引人關注的。
因為,當地土著們居住的環境,堪稱原始簡陋到了極點。島上大多數人,僅是在山上開鑿洞窟,在洞中穴居。石窟沒有門,沒有窗戶,居住環境和原始人差不多。隻有一些有身份的富人,才有條件才城市中建設宅院居住。
因此,當地土著一麵看熱鬧,一麵奇怪——
大明的總督老爺,拚命的間屋子做什麽?
難道大發慈悲,讓哪些住在洞裏麵的賤民們搬進城內住?
不過,在十多天後,幾艘海船,載著500多名明人,住進了一些趕工建成的木屋中,島上的土著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建給明國的老爺們住的。
雖然羨慕明國的老爺搬上島後,迅速能夠住進城內的房子中。但是,土著們很快心理平衡了——人家是明國的老爺,咱們的賤民,能比嗎?
雖然用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但是島上的土著們,心中不斷的湧現出一絲渴望——好想和老爺們一般,能夠住城裏麵的屋子,而不是山上的洞窟。